课题:第七单元感悟爱国情怀
《红岩》读书分享
修改意见
教学目标:
1、弘扬“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单元主题,引导学生做爱国的新一代主
人。
2、主要指导阅读《红岩》,提高“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情实
感“的阅读能力。
3、强化阅读革命文学经典的兴趣,引导学生走一段“红色阅读”之旅,逐
步把读书作为自己生存的方式。
教学重点: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情实感。
教学难点:学会有效批注。如何让红岩精神更好地深入学生的内心,让学生
明白为了理想、信念把牢底坐穿的真正价值。
教学准备:1、布置阅读《红岩》。
2、相关视频、图片、文字材料。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激起兴趣
战争的硝烟已经消散,烈士的血痕已经浅淡,但是历史不会忘记,民族
不会忘记,我们这无数后来的人不会忘记,那些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舍
生忘死,勇于献身的革命前辈。我们应当发扬革命先辈无私无畏的伟大精神
传统,前赴后继,完成革命先辈未竞的事业、未了的遗愿,创造更美好的未
来……所以在我们的读书世界中,应该有革命文学的一席之地。《红岩》就
是经典。自1961年出版后,半个世纪过去了,魅力丝不减,发行量高达千
万册,被誉为“黎明时刻的一首悲壮史诗”,“一部震撼人心的共产主义教
科书”,“一本教育青少年怎样生活、斗争、怎样认识和对待敌人的教科书”,
被誉为“青少年成长不可缺少的好书“。一本好书,不同的人读会有不同
的感悟。读书不一定要了解每一个细节,但是只要它对我们的思想、生活有
益处,就值得我们读,值得我们分享。我们同学用一个月的时间读了这本书,
家长和老师都很好奇我们能否读懂这部经典。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分享
我们的读书成果。
二、小组交流再现精彩
(一)手抄报展示读书收获
人们都说《红岩》是青少年成长中不可不读的作品。这一个月以来,咱
们班掀起了《红岩》热,大家读《红岩》,说《红岩》,聊英雄,悄然踏上
了红色阅读之旅!想知道我们们对《红岩》了解多少,那就请大家欣赏我们
做的手抄报。(课件展示)我采用了
选取了
感受到了
(二)整体感知有问必答
•《》是地下党的秘密报纸。
•答案:《挺进报》。
•军统的全称是()。
•答案:国民党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
•歇后语:城隍庙的鼓槌——()。
•答案:一对。
•中共办事处住过的地方,有名的()。
•答案:红岩村。
•江姐的真名是()。
•答案:江雪琴。
•成岚既是兵工厂的厂长,同样也肩负这()的工作。
•答案:印刷《挺进报》。
•共产党中叛变的是()。
•答案:甫志高。
•混进沙坪书店的特务是()和()。
•黎纪纲,郑克昌。
三、整体感知《红岩》
(一)读后交流谈英雄形象
非常荣幸能欣赏到同学们各具特色、丰富多彩手抄报!让我们再次走进
《红岩》,去领略书中人物的英雄气概!
1、请学生自由谈一谈对《红岩》的印象。
预设:
①故事特别吸引人,想一口气读完。
②这本书中有许多英雄儿女,他们为了取得革命胜利,无私奉献。
③这本书挺难读懂的。
……
2、教师在学生畅谈的基础上进行凝炼和补充。
①小说中的很多人物不是虚构的,而是有真实的人物原型——真人。
读过的学生或者看过由《红岩》改编的电影、电视的同学说说给自己留
下印象的人物,老师说他(她)的原型。
这就是江姐,她的原型是江竹筠,江竹筠(1920—1949),原
名竹君,曾用名江志炜,1920年8月20日出生于四川省自贡市大山铺江家
湾的一个农民家庭。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担任中共重庆新市区区委
委员。
1944年夏,经组织安排入四川大学农学院学习,从事党的秘密工作。
入党后,按党组织的要求,与共产党员彭咏梧扮作夫妻,组成一个“家庭”,
作为重庆市委的秘密机关和地下党员学习的辅导中心。1945年与彭咏梧结
婚。人们习惯称她江姐,以表敬爱之情。1948年6月14日,由于叛徒的出
卖,江姐不幸被捕,被关押在重庆渣滓洞监狱。受尽了国民党军统特务的各
种酷刑,老虎凳、吊索、带刺的钢鞭、撬杠、电刑……,甚至竹签钉进十指。
特务妄想从这个年轻的女共产党员身上打开缺口,以破获重庆地下党组织。
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江姐始终坚贞不屈,“你们可以打断我的手,杀我的
头,要组织是没有的。”“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子做的,
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她关怀难友,参与领导狱中斗争,被亲切
地称为“江姐”。
1949年11月14日,在重庆即将解放的前夕,江姐被国民党军统特务杀
害于歌乐山电台岚垭,为共产主义理想献出了年仅29岁的生命。
除了江姐,还有成岗——陈然
成岗:陈然(1923-1949),原名陈崇德,河北省香河县人,1939年加
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重庆地下党主办的《挺进报》特别支部书记,并负
责《挺进报》的秘密印刷工作。1948年4月被捕,后在狱中坚持斗争,写
下了不朽的《我的自白书》诗篇。1949年10月28日壮烈牺牲,年仅26岁。
字幕打出人物原型参考:
江姐江竹筠彭松涛彭咏梧成岗陈然小萝卜头宋振
中
华子良韩子栋,1947年8月18日成功越狱(唯一越狱成功的革命志士)
江姐——江竹筠彭松涛——彭咏梧成岗——陈然小萝卜
头——宋振中
华子良——韩子栋,1947年8月18日成功越狱(唯一越狱成功的革命志士)
大特务徐鹏飞原型人物:徐远举
叛徒甫志高原型人物:刘国定、冉益智、李文祥、涂孝文等
出示图片。
这是重庆“红岩纪念馆”雕塑之一,人们仰望他们,抬起的不只是头颅,
更有被这些英烈鼓舞的满腔热血和万丈豪情。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他们不
朽的形象和伟大的精神被定格在人们心中的底片上,永不褪色,永远闪光。
②作者也都是亲身经历这段历史的人——真人。
都是在重庆解放前投身反蒋斗争的共产党员。被捕后,在“中美合作所”
集中营内目睹了许多革命者顽强不屈的斗争和壮烈牺牲的场面,并且自己也
亲身经历了光明与黑暗的生死搏斗。
作者罗广斌、杨益言都是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的幸存者,亲身经历这
段历史。他们在重庆解放前投身革命,成为一名共产党员。被捕后,在“中
美合作所”集中营内他们亲眼目睹了许多革命者顽强不屈的斗争和壮烈牺牲
的场面,他们自己也亲身经历了光明与黑暗的生死搏斗。根据这些经历,他
们于1957年写了革命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随后,在回忆录的基础上
创作了长篇小说《红岩》。(注:《在烈火中永生》是回忆录,因此都是真
人真事;《红岩》是小说,有一些人物和情节是虚构的。)
③《红岩》的故事取材于真实的历史——真事。
1949年11月27日,国民党特务在重庆秘密监狱渣滓洞、白公馆制造了
骇人听闻的“11.27”大屠杀。它的历史背景是1948年至1949年重庆解放。
④影响深远。
1961年12月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第一版可以算作是珍藏版)。
在1997年已经第48次印刷。被译为多国文字,发行量高达千万册,影响了
中国几代人的成长,被誉为“青少年成长不可不读的作品”。
(二)、交流阅读心得
(三)读后交流评析英雄形象
一代英烈用筋骨血肉筑成了中华民族的钢铁脊梁,一本红岩以时代墨迹
记录了风雨如磐的斗争史。小说自出版至今,不知震撼了多少人的心灵!小
说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这和小说中的很多人物不是虚构
的,而是有真实的人物原型分不开的,谈谈这本书中令你最佩服的人物是
谁?为什么敬佩?
1、谈谈最佩服的人物及事迹
江姐:稳重精细安详深沉坚强,处处表现出纯洁的党性和对革命事业的
无比忠贞。如她第一次出现在成岗家里,就表现出地下工作者机敏干练的特
有风度。在去川北的路上,她看到挂在城头的丈夫的头颅,顿时热泪盈眶,
禁不住要痛苦出声。但她想到当时的处境和新的战斗任务,很快就控制了悲
痛的感情,更英勇地投入了新的战斗,最后英勇地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许云峰:工人出身,长期从事地下党工运领导工作,有着丰富的斗争经
验,是党的领导者。在监狱中与狡猾的特务投头子徐鹏飞面对面的斗争中,
他沉着冷静,巧妙地把敌人引入错误的判断,保护了和组织。这显示出
他非凡的胆识和过人的机智。最后,他以顽强的意志在潮湿阴森的地窖里用
手指挖通了石壁,把越狱的通道留给了们。自己则带着对胜利的坚定信
念从容就义。
成岗:陈然是重庆一家小工厂的代理厂长。白天他要在厂里负责工作,
夜晚才能进行《挺进报》的印刷工作。每天通宵达旦地印刷,为革命带
去最新的革命消息,振奋人心。陈然接到转移信后本来可以马上脱离险境,
但他一直坚持印完最后一期《挺进报》。结果不幸被捕,之后又千方百计地
编写了“白公馆”《挺进报》,鼓舞着狱中的。最后还写下了流芳百世的
《我的自白书》。出示:
我的自白书
任脚下响着沉重的铁镣,
任你把皮鞭举得高高,
我不需要什么自白,
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
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
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
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
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
对着死亡我放声大笑,
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
这就是我——一个共产党员的自白,
高歌埋葬蒋家王朝。
其他人物:刘思扬出身豪门却投身革命;渣滓洞难友团结奋斗,敌人丧
胆;白公馆志士奋勇突围,迎来黎明……
2、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
小说中不知有多少动人的故事情节,它深深吸引着我们!最令你难忘的
是什么情节?
预设:
生:最令我难忘的是许云峰将要被特务匪徒密裁的那段描写:“死亡,
对于一个革命者,是多么无用的威胁。他神色自若地蹒跚地移动脚步,拖着
锈蚀的铁镣,不再回顾鹄立两旁的特务,径自跨向石阶,向敞开的地窖铁门
走去。他站在高高的石阶上,忽然回过头来,面对跟随在后的特务匪徒,朗
声命令道:“走!前面带路。”面对着步步逼近的鬼门关,许云峰没有表现出
丝毫的害怕,反而革命信念更加坚定,即使海枯石烂、天崩地裂,也不会动
摇。
生:江姐被粗长的竹签钉入指甲缝间的刺骨钻心的逼供,特务们为的是
想从这位重要的共产党员口中套出有关地下党的重要机密,可是他们一次又
一次的失败了。江姐的意志真是坚强啊!为了坚守党的秘密,忍受了常人所
难以忍受的痛苦。
生:革命者在那潮湿腐臭的渣滓洞、白公馆,近乎窒息的地牢,在严重
缺水的情况下咽着发馊味的残羹冷炙,拖拽着遍体鳞伤,强忍着旧脓新创袭
来的阵阵裂痛……然而他们以常人无法想象的毅力顽强地与反动派抗战到
底!
生:这些可敬可佩的战士,国民党反动派只能给他们肉体上的折磨,却
动摇不了他们精神上的丝毫,反而更使他们的斗争精神丰富起来!
生: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是无数先烈用他们的鲜血和汗
水铺成的。我们一定要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并且努力学习文化和本领,长
大后建设祖国,使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3、交流阅读中的困惑
(四)交流阅读中的困惑
⑴四人小组交流自己的困惑
⑵集体交流小组内无法解决的困惑
这本书为什么以“红岩”作为题目,你对这两个字有什么理解?
因为小说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在红岩。中美技术合作所就是在红岩,离那
里不远的地方是抗日战争时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要投奔延安的青年如果不
熟悉红岩的话,很容易被特务引到监狱里面。后来办事处撤走了,监狱还是
用来关押政治犯人。
当然,作家用红岩来形容还是有自己的寓意的。红是革命的颜色,岩石
又是非常坚硬的物质;而革命者在狱中也坚持斗争,坚韧不拔。
四、总结归纳唤起共鸣
同学们用激情重新让我们领略了《红岩》一书的魅力,我们被故事被人
物深深地震撼着。
晨星闪闪,迎接黎明。林间,群鸟争鸣,天将破晓。东方的地平线上,
渐渐透出一派红光,闪烁在碧绿的嘉陵江,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绚丽的
朝霞,放射出万道光芒。
这是文中对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黎明的描写,多么绚烂,多么动人。但
是不要忘记这黎明之美,是无数革命者血热血铸就的。是呀,我们可以忘记
很多人很多事,但是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这些共和国的英雄。
五、格言推荐共享经典
1、推荐《红岩》
同学们,这样一本好书,你难道不想把它推荐给亲友吗,你能用一句简
洁明了的语言推荐这本书吗?
①故事引人入胜,令我手不释卷
②长辈特别推荐,晚辈不虚此读
红岩精神引领我们成长
黎明之绚烂革命者热血铸就
2、推荐选读书目
(1)、出示本组课文的其它选读书目
吴强的《红日》、巍巍的《地球上的红飘带》、王愿坚的《小游击队员》、
张品成的《赤色小子》、李晋华主编的《长征路上的故事》
学生自由选择读物,简述理由。
3、小结
课堂只有短短的40分钟,我们所能读的内容特别有限。可是如果大家
能够做小小读书娃,在课外“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贪婪地读书,利
用一切可以挤出来的时间读书,相信大家可以成为精神的富翁。
板书设计:《红岩》读书会
黑板贴6——8张手抄报
红岩精神引领我们成长黎明之绚烂革命者热血铸
就
本文发布于:2022-11-14 09:49:1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672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