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大全5篇
教学内容:
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
3、使学生经历整数乘法口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4、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口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5、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养成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具准备:
图片、题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你们想知道一些交通工具的运行速度吗?(出示六种交通工具的时速的图
片)
2、你还知道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吗?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1
人骑自行车1小时约行16千米。
特快列车1小时约行160千米。
1)人骑自行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
提问: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怎样列式?如何计算?
小组交流讨论。小组汇报
问:30小时行多少千米?
2
练一练:184=243=252=146=
2)特快列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怎么列式
提问: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比较两种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简便?
练习:1305=2380=1506=713=4602=
口算乘法的方法是什么?
师生归纳总结口算方法;一位数与几百几十相乘,先乘0前面的数,再在乘
积的后面添上一个0。
板书课题:口算乘法
三、巩固新知
1、练习六第1题。将得数写在树叶旁边。
2、练习六第1题和第2题。应用乘法口算解决实际问题。
3、练习六第4题和第5题口算练习(略)
四、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第48页6--9。
亿以内数的认识这部分内容知识点较多,感觉孩子应该是比较容易掌握的,
但在课堂教学中,仍然出现了很多问题,虽然自己也提前意识到了,可这些问题
却让学生一时消化不好。
这部分内容方法掌握不好的话,特别容易出错。由于这个单元的内容涉及到
的数字大,再加上刚开学,孩子们的心思还没能真正地回到课堂,所以这些都是
难免的。
主要存在的问题:
1、不分级
由于都是大数,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分级的方法来进行教学,这样学
生能够更清晰的读数写数。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明白分级的好处,采取分
级和不分级的方法,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分级的好处。虽然学生知道分级的好处,
在教学中,我也时刻提醒学生要先分级,可是在课堂上做作业和课后作业中,仍
然有学生不分级就读数,有人出错有人不出错,课后了解到,有的学生对这些大
数早已会读会认,已经熟悉,习惯了。而有的学生是因为在做作业的过程中,根
3
本就没考虑过,只是为了做作业而做作业。
2、大小写混淆
学生做题时的心不在焉,没有良好的做作业习惯,总是在读数的时候把大小
写混写。
3、有0的写数
读数对于学生来说,掌握的还不错。但是写数的时候,出现的问题很多。除
了不分级,还有一个原因,不使用数位顺序表。但每一级中间出现零和末尾出现
零时,学生写数的时候,总是丢掉零,或者添上零。
尤其是“写出由下列各数组成的数”这种类型的题目,学生做容易对0。
4、数位与计数单位的混淆
学生在数位和计数单位这两个概念上总是犯糊涂了。课堂上反应的很好,可
在做作业的时候,个别学生不知道什么是数位什么是计数单位,全混在了一起。
针对这些情况,我的解决办法是:
1、在课堂上不断地提醒学生要分级,把没有分级习惯的学生留下来单独辅导。
2、其次严格要求学生的做作业习惯。我发现个别孩子的作业不仅不按时交,
更重要的是作业的整洁度。很多孩子的作业本刚做了两天,就脏的不得了,书写
不认真,错了的地方居然用笔划掉,虽然我在开学前已经强调。所以要严查作业
的整洁度,把漂亮的作业进行展示,让那些没有养成良好的做作业习惯的学生,
去欣赏一下别人的作业。
3、多练习,及时反馈。因为第一单元知识点多,再加上不能得到更多的练习,
所以学生掌握的不是很好。因此,在后面的教学中,我在备课时要精备,课堂上
精讲,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多练习。当然是在掌握方法的基础上去练习,并非
是盲目的多做作业。
通过这一个阶段的教学,学生出现的问题诸多。当然也就看出我在备课和教
学中没有更多的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学习习惯。在心里还是把新生跟老生
看成一致的标准来要求了,所以说,下个阶段的重点不光是课堂教学,更要狠抓
学生的学习习惯。
一、角的度量:
平角、周角、画角
4
二、整理与复习:
锐角钝角
请用三角板拼出下面度数的角,并把它们画出来,再用量角器量一量,分别
说一说它们是什么角。
135°75°120°180°
出示以上各题,学生独立思考并完成。
三、拓展提高,促进发展(依次出示下面各题及答案)
1.出示教科书第72页第13题。
教师:请同学们先在数学书上量出下面各图中每个角的度数,并填在表中。
学生自主动手测量,教师巡视,个别指导,集体汇报。
教师:通过测量,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我发现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是180°。
教师:关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不是180°,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还要继续探
索这个问题。
2.出示教科书第72页第14题。
学生审题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分针刚好走一个平角,那分针后来指着哪
个数字?那小玲是什么时候完成作业的?
3.出示第72页第15题。
教师: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觉得他们谁说得对?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小结: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没有关系,只和两条边张开的程度有关,
两条边张得越开角越大,两条边合得越拢角越小。
四、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整理和复习,你有哪些收获?
第一、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有助于计算教学。李老师很好地把握了学生学习
的起点,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教学目标。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是计算题中的一部分,
因此具有计算题的普遍特征,学生较易掌握,但枯燥、乏味。如果只是一味地讲、
练,学生的兴致会提不起来,学习就显得很被动。而王老师的情景创设比较成功。
课一开始,就将学生的学习欲望激了起来。让学生在主动中探索,在快乐中求知。
超市购物活动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由
5
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要求。让学生实实在在地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从而更加亲
近数学。而且真切地体会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真谛。然后运用
学生最喜爱的闯关题和抽卡比大小游戏,不断激活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成为
本课的特点。
第二、从知识与技能方面来看,李老师创设了现实超市购物情景,让学生主
动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通过有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能正确进行计算,
并能用来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而这样的教学是建立在旧知迁移的基础上的。而
这种情境的创设,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从“生活中的数学”引入到“教材中的
数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真正能为探究新知识服务。另外,教学完小数
加减法后,老师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面对“列竖
式为什么要对齐小数点”这个重点和难点,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交
流。从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中,自主提炼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数位
对齐就是小数点对齐,让学生在做中,说中发现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在学生
充分体验、感受的基础上被自主发现,成为学生对知识进行“再创造”的成果。
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学生在愉悦中学数学、用数学,从而培养了
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三、情感态度上来看,李老师开展了一连串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们通过自
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新知,让学生在明白了算理,掌握了算法的基础上进行
闯关游戏。进而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方法,总结收获,巩固新知。
1、讲清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如讲解例题:53.40-49.80学生不大容易讲出
算理,但通过小组合作,全班讨论的方式,针对错例,有学生说出了错的理由,
学生比较自然的说出相同数位没对齐或计数单位相同的数才能相加减等。
2、关注学生学习,强化学生自主学习,促进三维目标的落实。整节课着重关
注的学习过程,注重挖掘利用学生练习中生成的错误,注意面向全体,倾心聆听
学生的发言,给他们改正错误,成功展示自己的机会,通过剖析错误,从而建立
起正确的价值观,让所有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3、注重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以及学习责任感,加强
教学的针对性,使学生在本节课中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和数学感悟。
4、石老师的课挖得深、挖得透,努力拓展学生的探究空间。
6
石老师的课让人看到了课中的挖掘思维含量,拓展延伸学生的思维空间。她
的课就在于不只让学生知其然,更让学生自主探究出所以然,引导学生探究出法
则背后的知识。学生的思维总是在老师的设疑中步步深入,学生经历了刨根问底、
追本溯源的思考过程,这就是科学的探究过程,就是在研究科学、自主建构知识。
李老师的课挖的透,还在于问题设计得好,问题设计的有空间,符合学生的思维
特点,所以,这样的问题促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开发和锻炼。
5、和谐的师生的关系。
课堂是学生的,就要把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去研究、思考、发现。数学不
在于学到多少知识,而在于真正使学生思维受到锻炼和启发。本节课,李老师几
乎没有讲,她所做的只是在关键处设疑和恰当的总结,引着学生的思维步步深入,
学生始终处在探究的主体地位,所以,学生真正得到了锻炼。老师讲得少。
教学目标:
1、通过处理实验数据的活动,体会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能将一组相关的数据,绘制成单式折线统计图。
4、能从单式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进行简单预测。
教材分析:
重点:能将一组相关的数据,绘制成单式折线统计图。
难点:能从单式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进行简单预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我们学习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点是它能清楚地比较两个数量。
我们想知道蒜苗生长的趋势该用什么办法?
二、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
1、先在格子图中描点
2、然后连线
三、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折线统计图,你能发现哪几天蒜苗生长得比较快?
2、估计蒜苗第10天大约长到多少厘米。
3、估计蒜苗第20天大约长到多少厘米。并说说你的想法。
7
4、把你栽的蒜苗生长情况在付页5的格子纸中制成折线统计图,并与同学进
行交流。
四、完成练习。
练一练1、2、3
着重于说明变化趋势的原因
五、课堂
你学了什么?
课后反思: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
法。
2、通过问题情境自主掌握整数乘法的一般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索口算方法。
1、课件分别出示45页六种交通工具的时速,引导学生理解用复合名数表示
的数学术语“速度”的含义。
2、根据图里的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人骑自行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让学生独立口算。16×3=
(师巡视,注意统计不同口算方法的种类)
4、汇报交流。
二、引导学生对比不同算法的特点。
1、出示题目:特快列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
160×3=,独立计算后小组交流。
2、引导学生对比16×3=和160×3=,让学生从16和160的关系中,总结出
几百几十与一位数相乘的口算方法。
3、将第1题增加1个条件“30小时行多少千米?”
16×30=
4、让学生在与“16×3”的对比中归纳出简便算法。
三、巩固练习。
8
1、练习六第1题。
让每位学生独立口算,将得数写在该题(树叶)的旁边,然后让部分学生说
一说计算的过程,及时反馈学生口算情况。
2、练习六第2题。
可向学生展示两种花卉的部分品种,引发学生的生活美感。
3、练习六第3题。(开放题)
在反馈时,引导学生学会有序思考的方法。
还可利用本题资源,扩大解题视野。
四、课堂小结。(略)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
2、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技能目标:通过形式多样的确定位置的方式,让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
展空间观念,并增强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确定位置的丰富现实背景,体会数学的价值,产生对数学的
亲切感。
(二)教学重点:掌握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
(三)教学难点: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同学们还记得吗?2003年10月15日,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
“神舟”5号成功发射,10月16日6时23分返回舱在内蒙古大草原安全着陆,
圆了几代中国人的梦想,让全中国人为之骄傲和自豪!但是你们知道在茫茫无边
的大草原上,我们的科学家是怎样迅速地找到返回舱着陆的位置的吗?这全依赖
于“GpS——卫星全球定位系统”。大家一定觉得很神奇吧!从火箭发射到飞船返
回,确定位置非常重要,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确定位置也很重要,我们全校每个班
的教室都有指定的位置,每个小朋友的座位也有指定的位置,今天这节课,我们
就来学习确定位置。学习了今天的内容,你就会明白其中的奥妙。
板书课题:确定位置
9
二、介绍同学:用响亮的声音介绍自己前后左右的同学。
三、与小动物交朋友:小朋友,咱们班今天来了这么多可爱的小动物,它们
的队伍一排一排的排得多整齐呀!它们好想和你们交朋友呢!你想跟哪个小动物
交朋友,你说它的位置在哪里?说得对,它就成为你的好朋友。教师根据学生回
答:第()组,第()个;第()列,第()行……
四、确定自己在教室中的位置
1、第几组,第几个
刚才我们是根据什么词语来确定位置的?(板书:第组第个)
2、问:你知道你在教室里的位置吗?
问:你是怎么数的?(从左边开始数第几组,从前往后数是第几个。)
问:要说清小朋友的位置要讲清哪些条件?(要讲清是第几组第几个。)
让每个小朋友说说你的好朋友的位置。
3、游戏:我来当裁判
听清游戏规则:请一个同学报自己的位置,大家来做小裁判。(注意把话说完
整:我坐在第几组第几个)如果这个同学位置报对了,大家就说“yes”;报错了,
就说“no”。
a、指名学生报位置,学生判断对错。
b、老师报位置,是你的位置你就站起来,大家判断,看站得对不对?
四、出示课本的座位表
1、自由说:
观察座位图,想说谁的位置就跟同桌说一说。
2、思考:
小青的位置在哪?可以怎样说。
3、操作:
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小青的位置表示出来?(请表示方法不一的几个学
生板演)
4、刚才我们是用语言的方法表示,能用数字来表示吗?让学生探索用“数对”
表示位置的方法,可以既清楚又简便的表示位置。
(1)引出用“数对”表示位置:小青在第3组第2个就可以用(3,2)这样
10
的一组数对来表示。像这样(3,4)我们可以用数对的方法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说一说3表示什么?4又表示什么?观察这些数对,你发现了什么?每个数有什
么含义?(小组讨论)
一个数表示横向的数,第二个数表示纵向的数,这是约定俗成的。使用数对
时横向从左往右看,纵向从下往上看。
(2)尝试用这样(指数对)的方法表示小敏、小华的位置。先说两人的位置
再用数对表示,完成试一试第一题。
(3)尝试看数对找位置,完成试一试第二题。
(4)仔细观察这些数对和他们所表示的位置,你能总结出用数对表示位置的
方法吗?学生先独立思考,后四人小组讨论,再汇报:
师归纳小结:“数对”的表示方法,先横着数,看在第几列,这个数就是数对
当中的第一个数;再竖着数,看在第几个,这个数就是数对中的第二个数。
在平面上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很多,但都需要两个数据。
在平面上确定物体的位置,一般方式:
用两个数据a和b记(a,b),
a表示:列,
b表示:行
五、学校附近的地图:
1、看图,说说学校在地图上的什么位置?
2、图上还有哪些建筑物?在什么位置?与同学进行交流。
六、游乐场的平面图:
1、说一说游乐场各景点的位置。
2、现在小敏的位置是(4,2),她要到溜冰场去,请画出路线图。
七、知识窗:
确定位置的方法不仅在我的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而且在天文地理这些科学
研究中也要用到,它的用处可大啦!
在地球仪上有横线和竖线,连接两极点的竖线叫做经线,垂直于经线的横线
圈为纬线。根据经纬线可以确定地球上任何一点的正确位置,如北京在北纬40
度,东经116度。
11
地球上的任何一个位置都有经度和纬度,像GpS——卫星全球定位系统就是
通过监测出“神舟”5号返回舱降落位置的经度和纬度,从而帮助科学家快速地
找到英雄杨利伟的。
八、走进电影院:
(1)认识电影院座位排列规律。
出示电影院座位图,提问:请你们仔细观察,电影院的座位有什么样的规律?
(从前往后数,依次是第一排、第二排……:而第几号就比较特殊,把所有的单
号排在一起,你看从中间往右依次是1、3、5……把所有的双号排在一起,从中
间往左依次是2、4、6……中间号码小,向两边逐渐变大)
(2)介绍教室里布置的电影院。
回头看,那是单号门、双号门。靠走廊的桌子上有排数。凳子上有第几号,
请单号的同学起立,再请双号的同学起立。(再次感受电影院座位特殊的排列方
式。)
(3)根据电影票找相应的位置。
先示范帮一位同学找位置。再全班同学找,提醒:A、从两旁出去,后面进门,
进门后,先找第几排,再找第几号。B、如果找不到位置,可以请同学和老师帮忙。
C、坐好后,相邻的同学互相检查是否坐对了。D、同时要守次序,不要拥挤,做
个文明的小观众。(电脑出示文字:“欢迎光临蓝猫影院”,并放一段音乐。)
(4)小红和小明去看电影。小红的票是:2排6座;小明的票是:5排9座。
他们进电影院后发现有两个门,他们该怎样找呢?
九、生活中的应用:
在我们学校的会议室要铺地砖。老师没有直接告诉他,只告诉他们一些磁砖
的位置。你能找出来吗?动手涂一涂。
(7,2)(5,3)(9,3)(3,4)(7,4)(11,4)(5,5)(9,5)(7,6)
十、小结质疑: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如:在电影院找位置,在战争中确定对
方的位置,在地图上确定某城市或地区的位置,让我们知道了生活中常常需要确
定位置,在平面内确定一个位置一般需要两个数据,在实际生活中遇到不同情况
要选择不同的方法)
12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三者之的和别。
●使学生认识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培养学生关于线段、
射线、直线和角的空间观念。
重点:建立射线的概念。难点:使学生理解角的边是两条射线
教学过程:
一、认识射线和直线
1.认识线段的特征。(下面的板书填在一个表里)
出示线段(长4分米)。提问:谁来告诉大家,黑板上的图形叫什么?(板书:
线段)
提问:线段要怎样画?(按学生的回答画线段)。画线段时,开始和结束都要注
意什么?
指出: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是有限长的,我们可以用直尺量出线段的
长度。
谁能来量一量黑板上的线段,告诉大家,它的长是多少。现在看老师再来画
一条5分米长的线段。
2.认识射线。
如果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老师延长第二条线段)就得到一条射线。(板书:
射线)
把射线与线段比一比,它有什么特点?
指出:射线也是直的,它只有一个端点。另一方没有端点,可以无限地延长
下去,是无限长的。
直尺或三角尺可以画出射线:先点一点,再沿着尺的一边画射线。请大家在
练习本上画一条射线。
谁再来说一说,射线有哪些特点?射线可以量出长度吗?为什么?
指出:射线只有一个端点,是无限长的,所以不能量出它的长度。3.认识直
线。
现在,我们把线段两端无限延长,(边说边把第三条线段延长就得一条直线。
(板书:直线)
大家把直线和线段、射线的特点比一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直线有哪
13
些特点?
谁来说一说,用直尺或三角尺怎样画直线?要不要点上点?为什么?直线可以量
出长度吗?为什么?
请大家在练习本上画一条直线。
4.提问:射线、直线是怎样得到的?线段、射线和直线有什么相同的特点?
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你能从延长线段得出直线这样的过程说一说,线段和直线什么关系吗?直线和
线段又有什么共同特点?
5.做“练—练”第1题。小黑板出示,让学生判断,要求说明理由。
二、认识角
1.引入课题。
我们已经初步认识过角。谁能说说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见到过的角?今天,我们
要一起来进一步学习角。
2.认识角和各部分名称。
角是怎样的图形呢?现在仔细看老师画三个角,联系刚才学的知识,想想角是
怎样组成的。
请同学们结合下面的问题,看第110页上面的三节。出示小黑板上的三个问
题:
角是怎样组成的?角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请你分别填在书上的括号里。角用
什么符号表示?
提问:角是怎样组成的?
从这点(在黑板上点一点)引出两条射线,画一个角?这个点叫做角的什么?这
两条射线呢?
谁能来写一个表示角的符号?教师说明角的符号“∠”的写法,并举例写成∠
1,领学生读“角一”。
提问:如果写数字2,应该怎样读?
3.做“练—练”第2题。学生拿出三角尺放在课桌上,一边指顶点和边,一
边自己说出名称。出示三角尺,并且手指每个角的三个部分,学生齐说各部分名
称。
14
三、课堂小结
教学内容:联系生活自编教材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线、垂线。
2、通过讨论交流,和谐发展独立思考能力与合作精神。
3、在比较、分析、综合的观察与思维中渗透分类的思想方法。
4、培养学以致用的习惯,体会数学的应用与美感,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增
强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线与垂线。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1)我们曾经一起学习过有关数的产生,知道了数字和数都是人们在生产劳动、
日常生活中逐渐发明和发展的。不但是数字,我们已经学习过的、正在学习的、
以及以后将要学习的数学知识都是从人们的生活、劳动中来的,而且学习这些知
识又能更好地为生活、生产服务。所以学好数学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因为它
在生活生产中都会用到,同时又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因为生活中有很多蕴含
数学知识的事例。不信,请注意:
2)故事:课间,同学们安静有序地休息。(课件1)
朱吕浩在经过吴炫陶的座位边时,不小心把吴炫陶的文具盒弄到了地板上,
这时候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呢?(课件2)
(学生发表个人见解,适当进行思想教育)
3)朱吕浩也像同学们说的和期望的一样,马上向吴炫陶表示诚挚的歉意后,
迅速将散落的文具盒及地面上的铅笔、圆珠笔等文具收拾好放回桌面,事情好象
到此结束了。不过,在收拾文具时,他却发现了一件事,而且引起了他的思考,
究竟是什么呢?我们来看看。(课件出示散落在地面上的文具,聚焦在两支铅笔上)
4)他想到很有意思的一个问题,是什么呢?我们在对他积极思考问题的好习
惯表示钦佩的同时,不妨来看看这个问题:
(课件出示)两支铅笔落在地面上,可能会形成哪些图形呢?
2、探索比较。
15
1)每位同学先独立思考一下这个问题,把可能出现的图形用两支笔代替摆一
摆,摆了一种图形后,再把这种图形画在自己的草稿本上。
2)摆完后,小组内先相互交流,讨论一下,最后形成小组意见,每小组做好
发言准备。(教师巡视,参与讨论,了解情况)
3)我们请一个小组来说说他们的发现。
学生展示后,还有要补充的吗?
4)我们将这些形成的图形整理一下(课件显示)。
这些图形,我们能不能进行一些适当的分类呢?思考一下,小组内可以小声
讨论,注意可以分成几类?为什么这样分?
学生对图形分类,并说出分类的依据。
小结:同样是这些图形,我们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
5)我们选取其中一组分类的情况继续研究下去。(按照“相交”和“不相交”
的标准分类)
3、深入研究。
1)我们将落在同一地面上的两支铅笔形成的图形分成了“相交”和“不相交”
两类。像这样落在同一地面上在数学上可以表述为“同一平面”。如果一支在地面
一支在桌面则是不在同一平面了。(课件显示)
2)如果我们把落在同一地面上的两支铅笔,也就是同一平面上的两支铅笔想
象成两条直线的话,也就是同一平面上的两条直线形成的图形,现在看看,和原
来相比,铅笔换成了直线,思考一下,刚刚的分类会不会有变化呢?
3)小组内讨论,引导:直线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
根据学生的回答调整分类。(课件显示)
真是了不起,刚刚汤老师和听课的老师们一起领略了同学们的风采,你们真
是好样的,学习就应该这样,敢想、敢说、敢问,还要会动手、动口和动脑!
4、归纳特征。
1)通过同学们自己的探索研究,我们发现了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相互
关系有两种不同的情况:相交和不相交。
2)那么在数学中对这两种情况又是如何介绍和描述的呢?
(课件出示)
16
(对相交的情况又是如何介绍和描述的呢?相交——垂直)
5、强化特征。
1)下列几组直线,请刚刚学习的知识判断一下。
2)出示一个长方体形状的盒子,画在不同面上的两条直线,质疑同一平面。
3)判断下列哪些直线是互相平行,哪些是互相垂直。
指出:平行线和垂线都是相互的,不能单独说哪一条直线是平行线或垂线。
引导说:这两条直线是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的,也可以说,这条直线是那条
直线的平行线、垂线。
6、灵活运用。
1)正如我们从生活中发现并学习了平行和垂直一样,我们每天都在与平行线
和垂线打交道。你们看,书本相邻的两边是互相垂直的,对边是互相平行的,你
还能找一找、想一想你身边哪里有平行和垂直呢?
(学生说或组内相互说说)
2)出示校园图,找一找平行与垂直。
7、拓展巩固。
1)我们可以在生活中很多的平行线与垂线,要是给一张这样不规则纸,你能
找到平行与垂直吗?
2)动手折折,可以折出垂线与平行线吗?动手试试吧。
3)学生动手折纸,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4)展示学生的作品。
5)同学们真不简单,竟然能在这样的一张纸上通过自己动手折折平行线和垂
线!
请把这些纸收拾起来,吃课间餐时还有它的用途呢?我们连一张纸也不要浪
费。
8、全课小结。
你觉得自己这节课怎么样?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认为自己很棒的话,请给自己一点掌声。
有关平行和垂直的知识还有很多,以后我们会继续去学习和发现这有趣的数
学的!
17
设计思路:
1、注意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学习更贴近学生;
2、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自主完成对知识
的建构;
3、努力创设新型的师生关系,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4、注重发挥评价的激励性作用,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5、将学生放置于故事情节中,借机适时地进行相应方面的思想教育,促进学
生心智的发展;
6、充分利用课件,素材采集结合生活,让课件更好地为教学教育服务。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让学生掌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的
数的口算方法。
2、能正确、熟练地口算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
教具准备:投影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投影出示第4题:
2、问:你能说一说口算时是怎样想的?
学生口算
3、比一比,谁算得快?(小黑板出示第八题)
学生比一比谁算的快并说一说口算的过程
(二)综合练习
1、要求学生完成第5题。
你说出口算的过程吗?
学生表述口算的过程(多名学生说一说)。
2、观察这道题你发现了什么特点?
学生先填空后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小结:一个因数扩大若干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积也扩大相同的倍数。
(三)提高练习
18
1、要求学生完成第6、7题。(学生在书中完成第6、7题,说一说解题的思
路。)
①第6题要教会学生如何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②做7题时先让生读题,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
引导学生跳出常规思维进行创新
16÷4=4(元),理由:“买3送1”相当于买4少收16元,则平均每棵少收4
元。
2、小结。
本文发布于:2023-01-31 10:23:0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6704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