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良人未归

更新时间:2023-01-31 10:14:12 阅读: 评论:0

相似三角形较难中考题-额状面


2023年1月31日发(作者:父亲为骗保把智障儿子推下海)

1

★现代汉语正常语法的顺序:

(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宾语

有一个口诀方便记忆:

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主干成分主谓宾,枝叶成分定状补。定语必

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宾语前置

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这类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

由“不”、“未”、“毋”、“无“、“莫”等否定词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代

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词之后。例如: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隆中对》)

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硕鼠》:“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句读(doù)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否)焉。(之,宾语提前的

标志)《师说》

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苏轼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只要)余情其信芳(美好)。《离骚》屈原

东望愁泣,若不自胜。《柳毅传》李朝威

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所(代词,“之人”)不忍视。《柳毅传》李朝威

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而良人未之知也。《齐人有一妻一妾》〈孟子〉

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用疑问代词“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做宾语时往往放

在动词的前面。

例如:夫晋,何厌之有?(之,宾语提前的标志)《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鸿门宴》:“良问曰:‘大王来何操?’”“何操”应理解为“操何”

沛公安在?《鸿门宴》〈史记〉

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彼且奚适也?《逍遥游》〈庄子〉

彼且恶(何)乎待哉?《逍遥游》〈庄子〉

吾实为之,其又何尤(怨)?《祭十二郎文》韩愈

洞庭君安在哉?《柳毅传》李朝威

无情郎安在?《柳毅传》李朝威

2

3、介词宾语提前: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后面跟着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用来

修饰动词谓语。在文言文中,介词宾语往往置于介词之前,形成一种倒置的现象。

例如:《岳阳楼记》:“臆!微斯人吾谁与归?”“谁与归”应理解为“与谁归”。

王曰:“何以知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君何以知燕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史记〉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卫风·氓》〈诗经〉

余是以记之。《石钟山记》苏轼

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战国策〉

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情形),何以异?《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何以能田(畋)猎也?《庄暴见孟

子》〈孟子〉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陈情表》李密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奚以知其然也?《逍遥游》〈庄子〉

4、特殊结构:用"之"、"是"将宾语提前。

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效法哪一个古代)

宋何罪之有?(宋国有什么罪过?)

惟命是听(成语)

惟利是图(成语)

惟马首是瞻《冯婉贞》

惟兄嫂是依《祭十二郎文》韩愈

惟你是问。

唯才是举

5、普通宾语前置(在一般性的宾语前置中,大家要注意语感。)

★宾语前置总结

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

宾语会前置,其条件是:

第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

置的。如:“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记》)这种类型的句子关键是作宾

语的疑问代词(像: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值得注意的是,介

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如:“余是以记之,

以俟观人风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说》)其中的“是”是一般代词,但也

前置了。

第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有两点要注意,一是

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须有“不”、“未”“毋”、“无”、“莫”等否定词);

二是代词作宾语。如:“时人莫之许也。”(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正常

语序应该是“时人莫许之也。”

3

第三、介词宾语前置的情况除了第一种情况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方位词、

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例如: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鸿

门宴》),意思是“项王、项伯向东坐;亚父向南坐。”

第四、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取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

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韩

愈《师说》)有时,还可以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副词“唯”,构成

“唯......是......”的格式。如:“唯利是图”、“唯命是从”等。

★状语后置

1、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

代汉语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

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分析:此句中的“于蓝”介宾短语,前者应该移到“取”的前面做状语;后者

“于蓝”介宾短语应该移到“青”的前面做状语,即译为“比蓝青”。

2、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今译时,一般都作状语。

例:具告以事。(《史记·项羽本记》)

分析:“具告以事”,即“以事具告”,“以事”介宾短语做“告”的状

语。

3、还有一种介词“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补语位置时,在翻译时,可视情况

而定其成分。

例: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韩愈《师说》)

分析:“生乎吾前”中的“乎”就是介词“于”;“乎吾前”应该移到“生”

的前面做状语

★定语后置

在古汉语中将定语移置在中心词之后的现象。定语后置一般有三种情况:

1)中心词+定语+者或中心词+之+定语+者

楚人有涉江者。(《察今》)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

墓碑记》张溥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列子〉

2)中心词+之+形容词(定语)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

学》)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涉江》)

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3)、中心词+数量词(定语)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门宴》)

本文发布于:2023-01-31 10:14: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6700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重金兼紫
下一篇:田惠萍
标签:良人未归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