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忆江南ppt

更新时间:2023-01-31 09:57:33 阅读: 评论:0

2019广西南宁中考试卷答案-雨伞英语


2023年1月31日发(作者:目前种植什么赚钱)

部编版教材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暮江吟》《忆江南》《题西林壁》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抓住关键词,理解诗句意思。

2.感受白居易的诗歌风格:通过平白如话的语言营造出的清新优美意境。

3.展开丰富的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复现诗歌画面。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老师想先跟大家玩一个游戏——“诗句接龙”,我来说上句,看大

家能不能对出下句。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你们知道刚才那些诗句都出自谁手吗?

【白居易】相传他一生作诗三千八百余首,脍炙人口的便有一百多首。他写诗有

个习惯,每写完一首新诗都会先拿去念给不识字的老妇人听,如果老妇人理解

了,他就把诗定稿抄录下来,如果老妇人没有听懂,他就拿回去进行修改,直

到老妇人理解为止。正是因为其诗歌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因而广为流传,今

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代表作《暮江吟》。

2初读诗歌: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那接下来就请大家大声地把诗歌自由朗读几遍,

注意把节奏读准。

好,我请一个同学来为我们示范一下,看看他是怎么读的。【一位学生读】你觉

得他读得怎么样?节奏读准了没有?【请另一位学生评价】

【齐读】

在朗读中,我们应该也对这首诗歌有个初步了解,那么你从诗题中读出了哪些

信息呢?

时间:“暮”——傍晚

地点:“江”——江边

究竟是什么样的景色吸引了诗人白居易在傍晚驻足江边诗兴大发呢?我们到诗

歌里来一探究竟吧。

3.再读诗歌:我们再来把诗歌一起齐读一遍,一边读一边想一想,整首诗中哪

个词最能体现出诗人的思想感情?试着找出全诗的“诗眼”来。

你们觉得全诗的“诗眼”是哪个词?【板书:“可怜”】跟我们现在说的“可怜”

是同一个意思吗?【今义:值得怜悯、同情;古义:可爱,值得喜爱】

那么诗中哪些景物值得人喜爱呢?【板书:残阳、江(水)、露(珠)、月(亮)】

这些景物有哪些可爱之处呢?请结合诗句中的关键字词来谈谈你的看法。

①从“铺”可以看出来,诗中的“残阳”(即夕阳)很柔和,给人感觉很温暖,

同时残阳铺展,映射的面积十分广阔。

平时我们描写阳光多用什么动词?【照、射、洒】换上这些词行不行?【请一

位同学朗读替换词后的诗句,另一位同学朗读原句】你们觉得这样一读,对比

起来有何不同之处?【“铺”字给人的感觉更舒展、温柔、舒服。】

大家一定都见过傍晚时分的阳光,当太阳贴近地平线、贴着水面时是斜射过来

的,那么相比起“照射”下来的、“洒”下来的阳光,它映射的面积要更广阔,

用“铺”字更为形象生动。

可见诗人在赏景的时候观察得十分细致啊。通过“铺”这个字写出了残阳的柔

和、平整。

②从“瑟瑟”和“红”可以看出来,诗中的“江水”,一半碧绿,一半艳红,

颜色对比很鲜明。

“瑟瑟”本来是指碧绿色的玉石,这里形容江水呈碧绿色。想想看,为什么江水

会有红有绿?被夕阳照到的地方呈现出艳红色,而没有被照到的地方呈现出碧

绿色。

诗人很擅长将鲜明的色彩进行对比,他就像一个画家,以文字为画笔描绘出绮丽

的自然风光。

③从“似真珠”可以看出来,诗中的“露珠”圆润可爱(形状)、晶莹剔透(色

泽),就像一颗颗珍珠一样。

诗人写景,不仅关注到了远景,还关注到了近景的细节。运用比喻修辞,把露珠

的形状、色泽都写得十分优美生动。

④从“月似弓”可以看出来,“月亮”它的形状细细的、弯弯的,就像一张拉

弯了的弓。

深秋的夜里,一弯月儿悬挂在天幕上,它细细的、弯弯的,散发出微弱的光,恰

似一张弯弓。多可爱的景象啊!这句也是用到比喻修辞,写得非常生动贴切。

刚刚同学们通过抓诗句中的关键词,品读了这些景物的可爱之处。其实诗人正是

通过这些词把寻常可见的景物写出了优美的意境,那我们在朗读这首诗的时候

应该特别注意要强调它们。怎样读会更好呢?我请一位同学来试试看。

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另一位学生评价,再读】

我们在读诗歌时,要强调诗歌中的关键字词,可以把它适当地拉长一些,读出

诗的音韵美来。我们一起来试试看。【老师带读,齐读】

4.品味意蕴:

大家读得真不错。有句话说得好境由心生”,人们眼中景物的美丑和人的心情好

坏有很大的关系。诗人流连于如此富有诗情画意的景象,想想看,他此时的心

情如何?【轻松愉悦、悠闲舒畅】

诗人轻松愉悦的心情仅仅只是因为见到了这番景象吗?

【这首诗写于长庆二年(822年),是白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所写。当时

政治腐败,牛李宦官党争激烈,白居易此时自请外任,在赴杭的江行途中写下此

诗。】

别人都巴不得在京城做官,享受高官厚禄,追逐似锦前程,诗人却反其道而行,

明明已经身在京城为官,却要自请外任。这是为什么呢?【请两位学生】

诗人不愿卷入政治漩涡中,对他来说,离开京城,离开的是束缚,是牢笼,回归

的则是文人的本性,过上的是他内心真正向往的生活。

你从他的这种人生选择中能看出诗人具有怎样的一种胸怀?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贪图荣华富贵、坚守节操、豁达平和】【请

三位学生】

刚刚大家都说的不错,老师觉得《孟子》中有句话特别适合送给白居易:“穷则

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ppt】,知道这句话讲的是什么意思呢?【停顿】不

得志的时候要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得志的时候则要努力让天下人都得到好处。

如果没有豁达的心胸、平和的心境是达不到这种境界的,白居易选择自请外任,

恰恰体现出他作为一个文人对于自己节操的坚守,在京城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

抱负又有什么关系呢,在地方上一样可以做出一番事业来,“为官一方,造福一

方”。

如果你是诗人,在这样的情形下见到如此美妙的景象,你会如何来抒发自己的感

情,表达出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赞美呢?带着情感,我们再来把诗歌【齐读一

遍】。

5.描述画面:

通过平白如话的语言、淡泊平和的心境营造出了清新雅致的优美意境,这就是白

居易诗歌独特的审美倾向,对后世文人影响颇深。【ppt】《唐宋诗醇》中这样

评价《暮江吟》一诗:“写景奇丽,是一幅着色秋江图。”刚刚我们讲到了很多

诗中可爱的景物,也讲到了诗歌的写作背景,接下来就请大家尽情发挥自己的

想象,用生花妙笔为这优美的意境添上更多细节吧。

“农历九月初三这天,诗人信步来到江边……”

【请几位同学读一读他们写下的文字,同学互评,老师适时补充。】

6.拓展阅读:

大家都写得很棒,用词生动,语言优美。但其实这还不是写诗写文的最高境界,

大家知道最高境界是什么样的吗?

“凡文字,少小时须令气象峥山荣,彩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其实不

是平淡,绚烂至极也。”——苏轼《与侄书》【ppt】

这段话出自苏轼的《与侄书》,讲的是什么意思呢?最开始写诗写文的时候,大

多追求的都是结构的精巧、辞藻的堆砌,但是当写作技巧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

的时候,反倒遣词造句更“平淡”些,通过平白如话的语言也能营造出优美的意

境,读来令人感觉回味无穷。【板书】白居易的诗歌风格就是如此,这才是“写

诗”“炼字”的最高境界,

我们可以通过另一首诗歌对此加以印证。

忆江南

教学目标

1、诵读、背诵《忆江南》。

2、理解这首词的意思,陶冶爱美的情趣。

3、能对这首词描写的景象展开想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初辨诗词

1、以前同学们学过很多古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词。(板书课题)

2、同学们知道什么是词吗?(学生可根据预习或搜集到的有关词的资料自由

谈。)

3、读读这首词,想想词和学过的古诗有什么区别?

二、了解作者,理解题意

1、介绍作者:

⑴你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吗?以前我们曾学过他写的诗,你还记得吗?你

能为大家介绍一下白居易吗?

(让学生自由说,可根据以前知道的或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知道多少就说多少)

⑵播放视频资料白居易简介:

小结:白居易是早期词人中的佼佼者,所作对后世影响甚大。

2、简介时代背景。

3、解题:

忆江南是词牌名,它与音乐曲谱有关,而与词的内容一般没有什么联系,作

词者只是依谱填词。而白居易的这首词,内容恰与词牌相吻合。此时他身在洛阳,

写的又是自己对江南春色的记忆,或许这正是作者选此词牌来抒写自己江南情结

的用意所在吧。

三、一读再读,读懂课文

1、自读《忆江南》:

⑴自由读,说说这首词主要讲的是什么?

⑵再读这首词,通过查找资料,借助注释,理解词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

方作上记号。

⑶小组内讨论交流:你读懂了什么?你认为这首词的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

哪里?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待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

2、互动学习:

⑴全班交流活动。(教师注意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借助插图仔细体会诗中意

境;再读想象更广阔的画面,而后语言描述。)

⑵有感情地朗读并练习背诵这首词,进一步感受词中所描绘的优美景色,

感受作者写法之妙。

⑶背诵并抄写《忆江南》。

《题西林壁》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苏轼富有哲理的话“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并联系生活从中获得启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庐山景色秀美,山中奇花异木险峰怪穴,流泉飞瀑,山亭云阁。吸引了无数的文

人墨客,唐代大诗人李白来到这里写下了《望庐山瀑布》宋代大诗人苏轼来到

这里写下了我们今天要学的古诗《题西林壁》

(板书)

二、回忆学法。

还记得我们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吗?

三、学习古诗。

(一)知诗人。

(二)解诗题。(并介绍“题壁诗”)

(三)明诗意。

1、请同学们反复朗读,一边读一边思考:你们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2、与周围同学交流一下你的收获。

3、谁来说说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你能告诉我们横着怎么看吗??那什么是山岭?什么是山峰?同学们的描述不

够形象,有哪位同学能用简笔画表达出来?你能根据你的理解读一读这两名诗

吗?

4、苏轼看过庐山不同的姿态后,发出了由衷的感慨……。

你能用“之所以……是因为……”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反过来说一说。

根据你的理解读一读这两名诗。

(四)悟诗情。

庐山的确很美。横看,山峦起伏,连绵不断;侧看,奇峰陡山肖;远看,隐天

蔽日;近看,危崖险岩;在高处俯视,深沟幽壑;在山下仰望,重峦叠障。可庐

山究竟美在哪里?是雄奇,是壮丽,还是险峻?正如苏轼笔下的《题西林壁》。

听了同学们的朗读,我也想读一读,请你闭上眼睛,让我们随苏轼一起去游庐

山。

刚才那一瞬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当在诗人苏轼面对如此美景时,内心又是怎样一种情怀呢?

你能用朗读表达出作者内心的情感吗?

(五)明哲理。

你能想个办法,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

还记不记得学过的《画杨桃》一课,揭示了什么道理?

在生活中,你遇到或听说过这样的情况吗?

其实它还可以用在学习上,与别人交往中。像评价我们周围的同学呢?是看他的

优点呢?还是看缺点呢?看待别人是这样,评价自己也是如此。只有全面客观

地认识了自己,才能取长补短,使自己变得越来越优秀。

四、总结全文。

1、想一想苏轼怎样才写出这首古诗的?

2、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古诗。

本文发布于:2023-01-31 09:57:3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6694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下一篇:经营爱情
标签:忆江南ppt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