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爰国故事

更新时间:2022-11-14 09:40:09 阅读: 评论:0

大学期末考试卷子在哪印刷-一亿有几个零


2022年11月14日发(作者:精致的反义词)

精品文档,助你起航,欢迎收藏和关注!

有关爱国的故事30个

有关爱国的故事30个

有关爱国的故事(一):

1、华罗庚毅然回国

大数学家华罗庚,在”七七”事变后,从生活待遇优厚的英国回到抗日烽火

到处燃烧的祖国,不为金钱和学位所诱,回国后进取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950

年,已经成为国际知名的一流数学家,并被美国伊里诺大学聘为终身教授,但他

毅然带领全家回到刚解放的祖国。

2、爱国英雄张自忠

张自忠,国民革命军33集团军总司令,率部多次于日军血战,曾取得过喜封

口、临沂、随枣的战役的胜利,后在枣宜会战中殉国。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

政府追认张自忠将军为革命烈士。

3、周恩来爱国故事:

2岁的周恩来进银冈书院读书,一次,校长在课间问大家为什么读书时,周

恩来慷慨答道:”为了中华之崛起!”这一誓言,此后贯彻在他的一生中,他为

中华民族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4、爱国英雄杨靖宇

1940初,杨靖宇被日军围困,在冰天雪地的长白山密林中粮食断绝,支撑着

杨靖宇与敌人战斗的力量是对祖国的一腔热爱之情,只能将棉衣里的棉花和着冰

雪吞下去充饥。日军劝降不成,便放乱枪,年仅35岁的杨靖宇壮烈牺牲。残忍

的日军剖开他的遗体,当看到他的胃里仅有野草和棉絮时,这些被杨靖宇带领的

抗日联军弄得焦头烂额的侵略者全呆住了。

5、钱学森爱国故事:

1955年初冬,刚刚冲破美国当局阻挠回到祖国的钱学森,来到哈尔滨军事工

程学院参观。院长陈赓大将问他:”中国人能不能搞导弹?”钱学森说:”外国

人能干的,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干?难道中国人比外国人矮一截?!”就这一句话,

决定了钱学森从事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生涯。为我军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写

下了精彩绚丽的篇章。

6、邓稼先

精品文档,助你起航,欢迎收藏和关注!

邓稼先一生为中国国防事业从事核物理、理论物理、中子物理、等离子体物

理、统计物理和流体力学等方面的研究并取得突出成就,后被誉为"两弹一

星"功勋。邓稼先在一次实验中,受到核辐射,身患直肠癌,不幸逝世,终

年62岁。

7、李小龙

李小龙,在60年代时,国人地位不高,很多演员总是淡化自我的中国人身份,

李小龙却以身为中国人为荣,堂堂正正地说自我是中国人,最经典的一句话是电

影《精武门》中的”中国人,不是病夫”,带动了香港电影的一片爱国热潮,我

们熟悉的《霍元甲》就是那个时代的电影。

有关爱国的故事(二):

1、苏武牧羊

公元前100年,西汉使臣苏武出使匈奴,被怀疑涉嫌刺杀单于被扣留。丝毫

不屈服,自杀未遂,被派去放羊,单于说仅有等公羊生小羊才放他回来。十九年

后,汉昭帝时期,苏武才被放回,可是节杖却没有丢失。(威淫面前不失节)

2、岳飞精忠报国

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岳母为了激励他精忠报国,遂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

四个大字,他果然不负众望,为国杀敌屡建奇功,后为奸人所害,但终成为民族

英雄。

3、正气英雄文天祥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败被俘,多次严辞拒绝了敌人的劝降。元世祖忽必

烈亲自来劝降,许以丞相之职,他毫不动摇,反而斩钉截铁地说:”唯有以死报

国,我一无所求。”最终文天祥面向南方慷概就义了,给世人留下一首撼人心弦

的《正气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吴玉章维护国家尊严

革命家吴玉章,年轻时在日本留学。1904年元旦,因清朝末期中国贫弱,日

本看不起中国,在悬挂的万国旗中,故意不挂中国国旗。为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尊

严,吴玉章挺身而出,代表留日学生向学校当局严正提出:必须立即向中国学生

道歉并纠正错误,否则,就要举行罢课和绝食以示抗议。

5、陈天华遥寄血书

精品文档,助你起航,欢迎收藏和关注!

革命家陈天华,在日本留学时,听到沙俄军队侵占满洲,腐败无能的清政府

又要同沙俄私订丧权辱国条约的消息后,他悲愤欲绝,立即在留学生中召开拒俄

大会,组织拒俄义勇军,准备回国参战。回到宿舍后,咬破自我手指,以血指书

写救国血书,在血书里陈述亡国的悲惨,当亡国奴的辛酸,鼓舞同胞起来战斗...

他一连写了几十张,终因流血过多而晕倒,可嘴里还在不停地咸:”救国!救国!”

6、詹天佑不为利益所诱

在国内艰难局面面前,满怀爱国热情,修建京张铁路。他4年时间就修成京

张铁路。美国有所大学决定授予他工科博士学位,请他参加仪式。可是,詹天佑

正担负着另一条铁路的设计任务,毅然谢绝了邀请。

有关爱国的故事(三):[整理]

1、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萧邦19岁从音乐学院毕业时已经很有名气了。之后他出国深造,在送别晚会

上,朋友们赠送给他一只装满祖国泥土的银瓶。这只银瓶一向伴随着他19年。

1849年秋天,萧邦病重垂危,他嘱咐从华沙赶来的姐姐:”波兰反动政府不会

允许将我的遗体运回华沙,就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去。”

2、安徒生跟老友断交

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跟德国的奥古斯登堡原先是要好的老朋友。1848年

普鲁士侵入丹麦的国境,这种侵略行为引起安徒生的极大愤怒。四年后,他到德

国去旅行。许多德国朋友涌到车站去迎接他。一位朋友说:”奥古斯登堡公爵夫

妇在家里等您,期望您去和他们会见。”“我不愿去见他们,奥古斯登堡参加了

四年前普鲁士侵丹麦的战争,我怎样能去看这家人呢?”安徒生愤怒地说着。从

此,两位老朋友断交了。

有关爱国的故事(四):

辛弃疾忧国忧民

辛弃疾曾写《美芹十论》献给宋孝宗。论文前三篇详细分析了北方人民对女

真统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统治集团内部的尖锐矛盾。后七篇就南宋方面应如何

充实国力,进取准备,及时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规划。

可是当时宋金议和刚确定,朝廷没有采纳他的提议。

宋庆龄的执着

精品文档,助你起航,欢迎收藏和关注!

宋庆龄自1913年开始追随孙中山,致力于中国革命事业,谋求中华民族独立

解放。在近70年的漫长岁月里,经过护法运动(1917年)、国民大革命

(1924—1927年)、国共对立十年(1927—1937年)、抗日战争

(1937—1945年)、解放战争(1945—1949年),她始终忠贞不渝地坚

持孙中山的革命主张,坚定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齐,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生

活的美满幸福而殚精竭虑,英勇奋斗,在中国现代历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宋庆龄所以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女性之一。

张伯苓的梦想

南开中学的创办者张伯苓16岁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洋水师学堂,学习驾

驶。毕业后,他参加了”甲午海战”,但军舰一出海就被击沉,这对他触动很大。

1899年英国强租我国威海卫军港,张伯苓亲眼看见,第一天在港口升起的清朝

国旗第二天就降下来了。强烈的爱国心促使他毅然退出海军,回到天津筹办学校。

他四处奔走,筹集资金,最终在1907年办起了南开学校。张伯苓一生全力办教

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人才。

李宗仁的民族情

1955年,李宗仁在美国公开提出反对”台W,托管”和”T湾,独,立”,

主张国共再度和谈,由中国人自我解决中国的事情。1965年7月,在周恩来总

理亲自安排下,李宗仁冲破美国联邦调查局的干扰,摆脱特务机关的暗杀,毅然

回到祖国,他声明:”期望追随我全国人民之后,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并欲对一

切有关爱国反帝事业有所贡献。”他还期望留在台湾的人,凛于民族大义,毅然

回到祖国怀抱,为完成国家最终统一做出贡献。分析:为了祖国的和平统一,李

宗仁先生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和民族大义,将永远激励着为统一大业而奋斗的人

们。

肖邦的遗愿

1830年11月,费列德利克·肖邦(波兰作曲家、钢琴家)决定到外国

深造,为祖国争光。出发前,朋友们为他举行了一个送别晚会。肖邦满怀感激之

情,理解了朋友们赠送的装满祖国泥土的银杯,表示永远不会忘记可爱的祖国。

肖邦辗转于维也纳、伦敦、巴黎等地,经过他的艺术活动,增进西欧人民对当时

正在受难的波兰人民的同情和了解。可是,在辗转流离的生活中,他得了重病。

精品文档,助你起航,欢迎收藏和关注!

1849年秋天,肖邦临终时告诉从华沙赶来的姐姐,波兰反动政府是不会允许把

他的遗体运回华沙的,他要求至少把他的心脏带回去。

肖邦的心脏,按照他的遗愿被送到华沙,埋葬在曾哺育他成长的祖国大地中。

华罗庚立志回国

着名数学家华罗庚早年在美国很受学术界器重。有人想和他签订合同,把他

留在美国,给予优厚的待遇,但当他得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后,立即决定回国。

途经香港时,他发表了一封给留美学生的公开信,满怀热情地呼吁他们:”为了

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

屈原以死报国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

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

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

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进取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

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可是在内政外

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

原之后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他被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

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

自沉汨罗江,以身殉国。

有关爱国的故事(五):

1、《刘胡兰》——生的光荣,死的伟大

刘胡兰,原名刘富兰,1932年10月8日出生于山西省文水县的一个中农家

庭。母亲早亡,父亲刘景谦续娶胡文秀为妻。胡文秀将刘富兰名中的”富”字改

为自我的姓氏”胡”,从此更名刘胡兰。继母进取投身于妇救会工作,并十分支

持刘胡兰参加革命。

刘胡兰8岁上村小学,10岁起参加儿童团。1945年10月,刘胡兰参加了中

共文水县委举办的”妇女干部训练班”。学习了一个多月,回村后她担任了村妇

女救国会秘书。1946年5月,刘胡兰调任第五区”抗联”妇女干事;6月,刘胡

兰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并被调回云周西村领导当地的土改运动。

1946年秋,国民党军大举进攻解放区,文水县委决定留少数武工队坚持斗争,

精品文档,助你起航,欢迎收藏和关注!

大批干部转移上山。当时,刘胡兰也接到转移通知,但她主动要求留下来坚持斗

争。这位年仅14岁的女共产党员,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往来奔走,秘密发动群

众,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

云周西村的反动村长石佩怀,为阎锡山军派粮派款、递送情报,成为当地一

害。1946年12月的一天,刘胡兰配合武工队员将其处死。阎锡山匪军恼羞成怒,

决定实施报复行动。1947年1月12日,阎军突然袭击云周西村,刘胡兰因叛徒

告密而被捕。

她镇静地把奶奶给的银戒指、八路军连长送的手绢和作为入党信物的万金油

盒--三件宝贵的纪念品交给继母后,被气势汹汹的敌人带走。刘胡兰在威逼利诱

面前不为所动,被带到铡刀前眼见匪军连铡了几个人,怒问一声:”我咋个死

法?”匪军喝叫”一个样”后,她自我坦然躺在刀座上。刘胡兰烈士牺牲时,尚

未满15周岁。

2、《谭嗣同》——书剑情怀家国,经纶抱负河山

谭嗣同,湖南浏阳人,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着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维新志

士。少时师从欧阳中鹄,后加入维新派。他主张中国要强盛,仅有发展民族工商

业,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公开提出废科举、兴学校、开矿藏、修铁路、

办工厂、改官制等变法维新的主张。写文章抨击清政府的卖国投降政策。1898

年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三十四岁,为”戊戌六君子”之一。

“去留肝胆两昆仑”是谭嗣同谭公临刑之前抒发的绝唱。意谓是我生为变法

而生,死为变法而死,一生一死是一副忠肝义胆,像昆仑那样高耸,谭公生如昆

仑,死如昆仑。”谭在狱中,意气自若,终日绕行室中,拾地上煤屑,就粉墙作

书,问何为?笑曰:作诗耳。”

3、《戚继光》——血战歼倭,勋垂闽浙

戚继光(1528--1587)明朝抗倭名将,军事家,民族英雄。字元敬,号南塘,

晚号孟诸,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出身将门。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

年)17岁袭父职为登州卫指挥佥事。三十四年(1555年)调浙江都司佥事,次

年升参将,镇守宁波、绍兴、台州3府。9月,倭寇800人进掠龙山所,戚继光

等即率10倍于敌的明军前往阻击。

倭寇分3路冲杀,1万多明军竟不堪一击,阵渐大乱,纷纷溃退。戚继光看

精品文档,助你起航,欢迎收藏和关注!

到形势危急,纵身跳上一块高石,连发3箭,3个倭寇头目应声而倒,倭寇群龙

无首,仓皇退逃。三十八年(1559年)台州倭乱频繁,百姓深受其害。数千名

倭寇包围桃渚千户所,戚继光从宁波率兵连夜驰援台州,解桃渚之围,歼入侵海

门倭寇。

之后,亲去金华、义乌等地招募精壮农民和矿工3000余人,以岳家军为榜样

进行编练,终成闻名天下的戚家军。戚继光针对南方的地形和倭寇作战特点,创

造了长短兵器配合,因敌因地变换队形、攻防兼宜的”鸳鸯阵”,使用飞刀、飞

枪、飞箭的火箭等,屡次打败倭寇。三十九年(1560年)春,改任台(州)、金

(华)、严(州)参将,驻守台州。

在沿海造烽堠,修城墙,训练守军。四十年(1561年),数千名倭寇在台州

登陆。戚继光率军出击,在宁海健跳(今属三门),临海花街、上峰岭、白水洋

和太平(今温岭)新河、长沙等地,连续9次挫败倭寇的进犯,救出数千名被掳

难民。

史称台州大捷,亦称台州九战九捷。次年夏援闽,捣破倭寇在横屿的老巢,

并乘胜破牛田、兴化的倭寇,连克60余营。四十二年(1565年)与俞大猷剿平

广东倭寇,解除东南倭患。后戚继光在蓟州镇守16年,边备修饬,外敌不敢轻

易进犯。因受排挤,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调广东戍守。后遭诬陷,夺职

回乡。戚继光对练兵、治械、阵图等都有创见,他的优秀军事理论着作《纪效新

书》、《练兵实纪》、《止止堂集》,倍受兵家重视。

4、《妇好》——戎马易针黹,朱袖伐千军

商朝的武功以商高宗武丁时代最盛,武丁经过一连串战争将商朝的版图扩大

了数倍,而为武丁带兵东征西讨的大将就是他的王后妇好。甲骨文记载,有一年

夏天,北方边境发生战争,双方相持不下,就在这时,妇好自告奋勇,要求率兵

前往保卫国家。武丁犹豫不决,占卜后才决定派妇好起兵,结果大胜。此后,武

丁让她担任统帅。

从此她东征西讨,打败了周围二十多个方国,那时作战,出动的人数都不多,

一般也就上千人,和大规模械斗差不多,可是根据记载妇好攻打羌方的时候一次

带兵就有一万三千多人。也就是说占都城十分之一的军队都交给她了。

妇好是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女性军事统帅,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女

精品文档,助你起航,欢迎收藏和关注!

政治家。她不仅仅能够率领军队东征西讨为武丁拓展疆土,并且还主持着武丁朝

的各种祭祀活动。她为了国家,不惧危难挺身而出,出兵救国的精神让人抚掌称

叹,她不仅仅是华夏民族的骄傲,更是女子楷模。

5、《柳如是》——凛然香扇坠,千古节堪哀

柳如是,女诗人,秦淮八艳之首,后嫁给嫁给了年过半百的东林党领袖、文

名颇着的大官僚钱谦益。她一生中历来最为人称道的不是她的美貌、不是她的才

学。而是她的爱国忧民的情怀,反清复明的大志。

对于国家大事,这不仅仅是封建社会里一般女性很少过问的事情,而柳如是

则不然,以一个儿女之身,异常是以一个饱受人世炎凉的女流之辈,偏偏要以天

下大事为己任,以扶持大明社稷为志向,真可谓感天地,泣鬼神。崇祯17初年

李自成兵逼京畿,清兵铁骑频频叩关,明军屡战屡败,应对局势危急,柳如是心

急如焚,2月春寒料峭,柳如是与钱谦益同游京口,当年梁红玉协助韩世忠擂鼓

击退金兵的情景如在眼前,柳如是欲效仿梁红玉而不能,不禁恨恨不已。

在清兵铁骑南下之际,柳如是极力劝说夫君钱谦益以死殉国。请钱谦益在刀、

绳、水三种死法中选一种,钱临阵畏怯,柳如是愤而跳水,被人救起。之后,钱

谦益在柳如是的影响之下,也开始暗中从事反清复明活动,接触反明志士,联络

反明队伍,柳如是曾以七锭金子赠反清志士黄宗羲,以很多金银首饰赠与反清军

队。后最终下定了决心,于是向朝廷托病辞官,很快便获得了应允,脱下官袍,

再度回乡。

宁静的生活又过了十余年,钱谦益八十三岁那年病殁于杭州。丈夫死后,四

十七岁的柳如是受到钱氏家族的排斥。为了家产之事,族人与她纠缠不休。丈夫

去了,柳如是失去了依靠,也失去了生活的期望,就在当年,她用三尺白绫,结

束了自我风风雨雨的一生,追随钱谦益于九泉之下。一代奇女,香消玉殒。

尽管柳如是的反清复明活动最终以失败告终,可是她的爱国情怀却使之后者

感动,作为当时的地位卑下的女性女性,柳如是用自我的一生,无声的反驳了”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对后世影响深远。

6、《梁红玉》——智略之优,无愧前史

梁红玉(1102-1135),原籍安徽池州,生于江苏淮安,宋朝着名抗金女英雄,

祖父与父亲都是武将出身,梁红玉自幼随父兄练就了一身功夫。史书中不见其名,

精品文档,助你起航,欢迎收藏和关注!

只称梁氏。”红玉”是其战死后各类野史和话本中所取的名字,首见于明朝张四

维所写传奇《双烈记》:”奴家梁氏,小字红玉。父亡母在,占籍教坊,东京人

也。”后结识韩世忠,两人初次见面,是在平定方腊后的庆功宴上,梁红玉感其

恩义,以身相许,韩赎其为妾,原配白氏死后成为韩的正妻。建炎三年,在平定

苗傅叛乱中立下殊勋,一夜奔驰数百里召韩世忠入卫平叛,所以被封为安国夫人

和护国夫人。

后多次随夫出征,在建炎四年长江阻击战中亲执桴鼓,和韩世忠共同指挥作

战,将入侵的金军阻击在长江南岸达48天之久,从此名震天下。后独领一军与

韩世忠转战各地,多次击败金军,绍兴五年随夫出镇楚州,”披荆棘以立军府,

与士卒同力役,亲织薄以为屋。”于当年八月二十六日死于楚州抗金前线,1151

年,韩世忠病逝,夫妇合葬于苏州灵岩山下。十大经典爱国故事

7、《崇祯皇帝》——鸡鸣而起,夜分不寐,焦劳成疾

朱由检明朝第十六位皇帝。明光宗第五子,明熹宗异母弟,母为淑女刘氏。

于天启二年年被册封为信王。1627年-1644年在位,年号崇祯。

崇祯是一个勤政的皇帝,据史书记载,他二十多岁头发已白,眼长鱼尾纹,

能够说是宵衣旰食,夕惕朝乾。史志称其”鸡鸣而起,夜分不寐,往往焦劳成疾,

宫中从无宴乐之事”。

崇祯执政时期,对于后金,群臣分为主战、主和两派。崇祯在用人方面,起

用了主战派袁崇焕。文官集团使得军中之将只重出身门第,几次大规模对后金的

军事活动均遭惨败,削弱了明朝的军事力量,最终无力镇压农民军起义,间接加

速了明朝灭亡。

以往强盛的明帝国已经风雨飘摇,两党分庭对抗,却难寻能用之人,也确实

难寻可用之人。崇祯即位之初在文官集团的帮忙下诛灭魏忠贤阉党,却间接推动

了文官集团的权利膨胀。

崇祯与臣子的关系或可说是历史上最为尴尬诡异的时期--相互仇视,相互

依存、相互利用。崇祯在位的十七年,除了镇压农民军以及抵抗后金外,将更多

的心力用于削弱文官集团的势力,并取得了必须的成效。

只是在位期间爆发农民起义,关外后金政权虎视眈眈,明朝已处于内忧外患

的境地。1644年,李自成军攻破北京时,于煤山自缢身亡,终年34岁,在位17

精品文档,助你起航,欢迎收藏和关注!

年。

8、《苏武》——牧羊北海边,心存汉社稷

公元前100年,汉武帝正想出兵打匈奴,匈奴派使者来求和了,还把汉朝的

使者都放回来。汉武帝为了答复匈奴的善意表示,派中郎将苏武拿着旌节,带着

副手张胜和随员常惠,出使匈奴。苏武到了匈奴,送回扣留的使者,送上礼物。

苏武正等单于写个回信让他回去,没想到就在这个时候,出了一件倒霉的事儿。

匈奴中有人造反,苏武的手下牵连其中,苏武明白自我有辱使命,决定自尽,

未遂,单于就把他关押起来不给饭吃,苏武吃雪和毡毛活了下来,匈奴人认为很

神奇,就把他流放北海边牧羊。所有羊都是公羊,要求他让公羊生下小羊才让他

回来。

苏武到了北海,旁边什么人都没有,唯一和他作伴的是那根代表朝廷的旌节。

匈奴不给口粮,他就掘野鼠洞里的草根充饥。日子一久,旌节上的穗子全掉了。

一向到了公元前85年,匈奴的单于死了,匈奴发生内乱,分成了三个国家。新

单于没有力量再跟汉朝打仗,又打发使者来求和。那时候,汉武帝已死去,他的

儿子汉昭帝即位。汉昭帝派使者到匈奴去,要单于放回苏武,匈奴谎说苏武已经

死了。使者信以为真,就没有再提。

之后汉朝又有使者来到匈奴,苏武的手下悄悄与其取得了联系,告诉他们苏

武还活着。这才让苏武回到大汉。这中间度过了十九年。

苏武出使的时候,才四十岁。在匈奴受了十九年的折磨,胡须、头发全白了。

回到长安的那天,长安的人民都出来迎接他。他们瞧见白胡须、白头发的苏

武手里拿着光杆子的旌节,没有一个不受感动的,说他真是个有气节的大丈夫。

本文发布于:2022-11-14 09:40:0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667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球缺体积
下一篇:凝集原
标签:爰国故事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