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孟子生于忧患

更新时间:2023-01-31 07:49:43 阅读: 评论:0

初三数学期中卷子及答案-心急如焚造句


2023年1月31日发(作者:市场部英文)

21《孟子》二章(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第2页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请将下面的句子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中。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

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2.下列加点的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曾

益其所不能(曾经)

B.人恒过

(犯错误)

C.傅说举

于版筑之间(选拔、任用)

D.必先苦

其心志(使……受苦)

3.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是()

A.空乏其

身其

真无马邪

B.立天下之

正位送杜少府之

任蜀州

C.故天将降大任于

是人也曹操比于

D.征于色,发于声,而

后喻择其善者而

第3页

第4页

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人要成大器,

必须经受磨炼。下面列出的名言中,与之意思相

近的是()和()这两句。

A.古人大业成,皆自忧患始。

B.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D.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整体感知

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

《____________________》,中心论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章主要阐述

了孟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才观。

8.《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开头一段列

举了哪些人的事例?这些事例共同说明了一个

什么道理?它们对论证本文的论点起什么作

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5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精读

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回答问题。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行拂

乱其所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2)人恒

过,然后能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10.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6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本文运用的论证方法有: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

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2019·沈阳】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

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

第7页

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乙]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

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

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

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①者甚大,

而其志甚远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②之所以败者,

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

是以百战百胜,而轻③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

全锋而待其弊④,此子房⑤教之也。当淮阴⑥破齐

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

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选自《留侯论》,有删节)

[注]①挟持:内心怀有。②项籍:即项羽。

③轻:轻易。④弊:疲弊。⑤子房:即张良,字

子房,为汉高祖刘邦的主要谋士。⑥淮阴:指韩

信。

1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

一组是(3分)()

第8页

A.必有过

人之节

能面刺寡人之过

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B.匹夫见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

曦月(《三峡》)

C.而其志甚远

亲贤臣,远

小人(《出师表》)

D.而轻用其

既出,得其

船(《桃花源记》)

14.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5分)

(1)卒然临之而不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

色。

第9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

分)

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

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16.甲文通过列举古代几位圣君贤臣的事

例,论述了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是__________;

乙文通过高祖与项籍的对比,论述了成大业者自

身应具备的素质是__________。(4分)

17.学完本文以后,你班开展了一次“逆境

与顺境”的辩论会。甲方认为:逆境出人才。乙

方认为:顺境出人才。请分别就甲、乙双方的观

点,各写一段辩论词。

第10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理

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观点?结合实

际,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1页

教师详解详析

1.略。

2.[解析]A“曾”同“增”,增加。

3.[解析]DD项,“而”都是连词,表顺接。

4.[解析]DD项正确的朗读节奏应为:入/

则无法家拂士。

7.孟子·告子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人才

要在困境中磨炼造就

8.第一段列举了舜、傅说、胶鬲、管夷吾、

孙叔敖、百里奚六个人的事例。这些人都是由卑

微而显贵、经历过艰苦环境磨炼的杰出历史人

物,列举他们的事例,意在说明人要成大器,担

负治国重任,必须经受磨炼的道理。这六个人的

典型事例,为本文要论证的论点提供了典型的事

实论据。

9.(1)违背。(2)常常。

10.内心困苦,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

为。

第12页

11.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12.排比和对比。第一段运用排比,列举多

个事例阐述同一观点,行文如江河直下,一泻千

里,使文章富有气势。第二段将人处在困境中才

能不断奋发,与国家没有忧患往往会灭亡进行对

比,有力地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观

点。

13.D

14.(1)突然面对意外而不慌乱。

(2)当韩信攻破齐国想要自己称王时,高祖非

常生气,怒气显露在言语和神色上。

15.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

其谁全之?

16.逆境(磨难、困境亦可)忍耐

[参考译文]

[乙]古时候被人称作豪杰的志士,一定具有

过人的气节。他们能忍受一般人所无法忍受的事

情,一般人被侮辱,(一定)会拔剑而起,挺身上

前搏斗,这不足以被称为勇士。天下真正具有豪

第13页

杰气概的人,突然面对意外而不慌乱,无故受到

别人诬蔑也不恼怒。这是因为他们胸怀极大的抱

负,志向非常高远。

看那汉高祖之所以成功,项羽之所以失败,

原因就在于一个能忍耐,一个不能忍耐罢了。项

羽不能忍耐,因此在战争中是百战百胜,但轻易

使用他的刀锋(不懂得珍惜和保存自己的实力);

汉高祖能忍耐,保养他完整的刀锋(把自己的精锐

实力保养得很好),等待对方的疲弊,这是张良教

他的。当韩信攻破齐国想要自己称王时,高祖非

常生气,怒气显露在言语和神色上。由此可以看

出,他还有刚强不能忍耐的盛气,不是张良,谁

能成全他?

17.(示例)“逆境出人才”的辩论词:晚年被

贬的苏轼面对人生的挫折,平和地吟出“一蓑烟

雨任平生”,平和的心境洗练了东坡的豪放词风。

身受腐刑的司马迁,一生遭尽世人的白眼,但平

和的心境与坚强的意志使其著《史记》而名垂青

史。可见遭遇挫折,然后以一颗平和的心正视挫

折,能够减轻痛苦,不但不会使人生阴晦,反而

更能使人进步,从而为社会,为历史做出自己的

第14页

贡献。

“顺境出人才”的辩论词:杜牧,出生在一

个豪门世家,从小便受到良好的教育,在年轻的

时候,事业便有了很大的成就。他与李商隐被后

人称作“小李杜”。梁思成能成长为一代建筑大

师,离不开其父梁启超的谆谆告诫。傅聪能成长

为伟大的音乐家,离不开其父傅雷的悉心教导。

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当然是顺境,这难道不是他

们成才的关键因素?无数的例子都能证明,顺境

使人成才。(辩论词有理有据,语言简洁、犀利,

有针对性即可)

18.示例:虽然现在物质生活优裕了,但是

霸权主义仍在,我们要有忧患意识,不能沉迷于

优裕的生活而不思进取,否则当灾难或侵略来临

时,我们就会慌了手脚,最终导致一蹶不振或者

亡国。(能够结合实际,谈出自己的体会即可)

本文发布于:2023-01-31 07:49:4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6659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