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修编.
《社会学概论》
课程结课考核论文
:
学号:
学院:
专业:
指导老师:
题目:浅谈大学生就业困局
--
-..可修编.
浅谈大学生就业困局
内容摘要:大学生就业难,成为了近年来各界人士争先关注的问题。越来越多的人对大学生就业
形势的严峻感到忧心。随着近年来各大高校的不断扩招,毕业生人数骤增。这直接导致了大学生
就业困局的加剧,而原来容纳大学生就业的主体单位并不能如高校一样急剧扩大工作岗位,二者
的增长不成比例。如何协调大学扩招与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的关系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国家
也针对这些问题出台了相关政策来缓解大学生就业困局,近年也初具成效。不仅解决社会部分劳
动力的流动和转移,还为一些不怎么发展的城市输送了一批优质的人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缓解
除了国家政策的调节还远远不够,我们的社会、用人单位也因重视这一问题并制定一些相关政策
进行人才储备战略——帮助大学生就业。大学生在就业是也应该注意综合素质的加强,提高工作
能力和学习能力。
关键字:大学生就业国家政策学生素质原因建议
国家相关政策:
⑴对到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从事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的高校毕业生,符合公益性岗位就业条
件并在公益性岗位就业的,按照国家现行促进就业政策的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和公益性岗位
补贴。
⑵对到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其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就业的,给予薪酬或生活补贴,同
时按规定参加有关社会保险。
⑶对到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县以下农村基层单位就业、并履行一定服务期限的高校毕
业生,以及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的高校毕业生,按规定实施相应的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
⑷对具有基层工作经历的高校毕业生,在研究生招录和事业单位选聘时实行优先,在地市级
以上党政机关考录公务员时也要进一步扩大招考录用的比例。
(5)为了促进就业,促进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相协调,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制定《就业促进法》
和修改以及完善《劳动法》。
取得的成效:
首先,我国经济将保持又快又好发展,这对社会的就业尤其是大学生就业是个有力的拉动。社会
劳动人群得到了方向性的流动,减少了劳动人才向东部沿海发展城市的流动造成的人才拥挤,缓
解了中西部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扩大了大学生的就业。用人单位本也着“人才储备”的目的,招聘
数量不会有太大减少;随着国家鼓励消费、国内需求的不断增长,国内市场将会进一步开拓,制
造业、社会服务业等行业对于人力资源需求将进一步扩大。
进而,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将有力的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协调、稳定的发展。我们国
家面临的问题不是金融危机,而是正在做产业结构调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势必要有
一些企业、一些人在这一轮的更新中被淘汰。但是产业结构更新后,对人员素质的要求就不一样
了,大学生的优势就会凸显出来。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基础性工作的铺垫、工业化进程的
--
-..可修编.
加快,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文化产业、创意产业兴起,这些工作都是需要高素质的人去
做的,大学生的机遇也就来了。
再而,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积极性,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去工作,建设创新型国家,社会主义新
农村建设等。大学生村官,不仅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用武之地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也为我国
农村向城镇化的转型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最后,《劳动合同法》的修改与完善、《就业促进法》的出台将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法律保障。
法律的完善,用人单位也逐步完善自己的用人制度,以前非法用工、拖欠工资等现象得以从根本
上消除。除此之外,不仅使我国的社会制度和社会法制更加的趋于完善,社会也更加的和谐,同
时也是和谐社会的构建所必不可所少的。
国家为缓解大学生就业所做的努力和所取得成绩,我们是不能忽视的。同时我们也要从这些
政策中去发现对就业有利的重要信息,轻松就业。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在这些政策后面所存在的
一些弊端,一些仍然困扰大学生就业的问题。这些弊端不仅有国家政策的弊端,也有社会弊端以
及大学生本身所存在的问题。下面就这些问题一一说明和分析。
存在弊端的原因:
1、国家政策和经济
(1)近年来历届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由于各大高校的连续扩招,毕业生人数始终保持较快增长,
待就业时毕业生数目就非常的巨大。在金融浪潮席卷而来,经济持续低迷的今天,大学生就业工
作任务非常艰巨;(2)国家经济增幅放缓,新增劳动力需求的大幅减少。受全球金融危机冲击,
我国可能在相当长时间里可能面临经济发展减速、出口减少、财政减收、外汇储备缩水以及待业
人员增加等情况;(3)相关就业保障政策的出台,比如《劳动合同法》,虽然进一步完善了我国雇
佣关系各项规范、保障员工合法权益,但同时也导致了用人单位在雇佣员工的问题上慎之又慎。
2、社会用人单位
(1)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危机带来的全球经济滑坡导致消费需求下降,投资需求萎缩,从而引
起对新增劳动力需求的大幅减少,导致许多单位削减甚至取消招聘计划。(2)不少用人单位在选
择大学生时存在或多或少的误区。主要有:首先,学历要求更高。在强调能力决定未来的今天,
学历仍然被视为寻找工作的敲门砖。第二,存在性别歧视。女大学生明显处于劣势,由于女大学
生生理因素、婚姻因素、成就动机,以及生育保险费和女工劳动保护费用等,将来工作成本比男
大学生大。所以,在招聘一些岗位时,用人单位更倾向于男性。第三、生源地域歧视。不少用人
单位考虑到本单位的业务情况与当地联系紧密程度,希望招聘的大学生熟悉当地方言及风俗,甚
至有一定的人际关系网等,选用人才时优先考虑本地人才。第四,过分看重工作经验。用人单位
缺乏人才培养机制,希望进一个人才,就马上发挥作用,创造价值。认为应届毕业生只是有书本
上理论知识,动手能力差,不太愿意接受应届毕业生,不想把时间花在对毕业生的培训上。因此
更愿意录用那些有相关工作经验、可以直接投入工作的应聘者。(3)《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
的出台,增加了单位用人成本,保障了弱势员工的合法权益。这使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更加谨慎,
--
-..可修编.
在情况不明朗,需求不紧迫的时候,一般较少或不考虑增加招聘计划。因为这可能是用人单位提
高了资金的投入却得不到相应的利益回报。
3、学校就业指导滞后
高校缺乏有效的就业机制,就业指导体制不完善,工作人员业务能力欠缺,对毕业生的就业
指导质量不高,就业指导课形式单调,有的只是在学生大四阶段开设,没有将就业指导贯穿于大
学全过程。因而导致毕业生和企业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渠道,企业的用人标准、企业人才的选择
条件没有在有效的时间内传递给大学生,大学生的培养缺乏市场导向,这方面高校作为培养大学
生的主体,并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高校在指导大学生就业上远远滞后于大学生及企业的对其的
要求,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毕业生顺利就业。
4、学生自己本身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自身素质的缺乏。大学毕业了想找到一份心仪的工作,必须要有足够的“硬件”。即学
历、成绩、知识水平、实践经验、动手能力等但是现在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缺乏足够
的了解,理论素养不高,动手能力较弱、缺乏必要的社会实践;除了过硬的“硬件”外,还必须
有足够的“软件”比如适应能力、人际沟通能力、情绪控制能力、时间管理能力、就业能力等,
这些能力对于工作的获得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次,大学生的择业能力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1)就业观念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就
业期望值较高,理想与现实存在较大差距。缺乏对自我客观、系统、科学的认识,常出现高估自
己能力的现象。对薪水、福利待遇要求过高,不顾自身的条件,导致用人单位不敢接收。片面追
求大城市和发展的地方,不愿去一些小城市、偏僻西南地区发展;对单位选择过高,“学而优则
仕”非要去当官,或去条件优厚的外资企业做白领,看重国家机关、大单位等,对一些小企业不
感兴趣,致使高不成低不就。(2)在选择就业单位的过程中,明显表现出被动和随意性,缺乏科
学性和主动性。对自身的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评价过低,不敢主动向用人单位推销自己,不敢主
动参与就业竞争,陷入不战自败的困境之中。(3)获得职业信息的能力和职业目标的筛选能力还
不强,虚荣心和侥幸心理往往使他们改变原有的目标而采取不切实际的从众行为。(4)职业规划
能力还比较欠缺,很少有人对自己做出详细的探查,明确自己的素质、实力、个人特点、能力、
兴趣和学习、工作方式以及对工作环境的喜好,并依此做出决定和计划。
建议: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原因非常复杂,社会、用人单位、高校、政府及大学生本身等对大学生
就业难问题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当前新形势下,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也需要政府,
学校及整个社会的努力,要解决这些问题不能是一蹴而就,只能通过全社会的努力,创新观念,
完善制度和改进工作方式,不断深化改革来完成
一、国家政策领导和合理调控
国家要加强经济调控手段。在解决就业地域结构不平衡方面,应对去西部地区和条件艰苦的
一些重点单位和行业就业的大学生,在工资、待遇和生活条件上给予较大的优惠,采取措施鼓励
--
-..可修编.
大学生去那些地方就业。适当把资源向中小城镇倾斜,缩小城市和地区在政治资源上的差异,更
好地引导大学生向不发达地区、小城镇等地区移动,这样不仅能为小城镇带来人力资源,也能相
应缓解大中城市的压力,促进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短时间内政府解决大学生就业困境的当务之
急应该是通过法律、政策等手段消除那些妨碍大学生就业的制度、政策壁垒,尤其是关于户口的
流动问题,这虽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当前大学生涌向大城市就业难的现状,但可以有效缓解当前
大量学生纷纷积压在大城市求职的状况。
政府提供必要的就业服务,帮助大学生尽快适应制度变迁带来的不适应和不习惯就显得尤为
重要,比如设立就业信息网络系统、就业介绍所、就业心理教育咨询中心等,免费为毕业生快速
提供翔实的就业信息,帮助毕业生分析就业形势,掌握择业技巧等。整合就业服务资源,提供网
上就业平台,提高资源利用率。
在完善就业市场方面,政府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扫除体制性障碍,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做好
宏观调控,给大学毕业生打造公平、公正、宽松的就业环境。通过深化改革,对于那些有碍于学
生就业的政策、制度等要逐步的取消。各级政府要开放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种种政策限制,积极
疏通就业渠道,不断完善就业市场。
政府还应加强对高校办学的指导,在宏观上加强人才预测和对专业设置的调整,以及对各类
人才培养规模的调控,指导高校的改革,避免高校盲目的专业设置。协调学校与市场之间的信息
沟通。另外,政府还应发挥自制优势,主动为高校和学生提供必要的信息服务和就业指导。
二、社会应树立正确的用人观
各个用人单位应改变自己的人才观,不要盲目追求人才的高消费,一味的追求高学历,忽视
本科人才的实际工作能力。而应根据自己的公司实际发展情况,合理置换冗员。用人单位要从长
远考虑,建立人才储备机制。毕业生从高校毕业,虽然缺乏实际经验,但他们要发挥出价值也需
要一个过程。因此应对他们进行实际工作的培训,形成梯队。总之,用人单位要改变自己的人才
观念,要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三、学校应深化教育改革,提高学生的竞争能力
高校必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高校应当及时捕捉社会需求信息,
适时调整专业及专业方向,调整教学计划,尽可能多地开设社会急需的课程,淘汰那些不适应当
今社会需要的课程。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目前应当特别注意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大学
生的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要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就必须改
革传统的以课堂和课本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施教、因材施教的新的教学模式,使学生
从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就必须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
式,把创新意识、创业意识的培养和技能的传授融入到教学过程之中。
四、大学生要充实自己
目前就业市场上的激烈竞争,实际上是能力与素质的竞争,大学生要把就业的主动权掌握在
自己的手上。对于大学生来说,提高综合能力素质是最重要的途径。在大学生涯中,要全面提高
--
-..可修编.
自己的综合素质,要充分利用高校这一平台。大学生要提高这几个方面的素质:第一,学会做人,
这是加强思想道素质的建设;第二,学会生存,这是培养身心健康,提高处世能力的要求;第三,
学会学习,这是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第四,学会创新,这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建设。就目前情
况看,并不是没有足够的岗位供大学生占据,而是大学生对就业岗位的期望值过高,不甘心屈就
于某些工作岗位。因此,大学生应当主动调整知识结构,学习和掌握必要的应聘技能技巧以外,
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在努力寻找理想就业岗位的同时,主动说服自己,适当降低就业岗位期望值。
如果一时找不到满意的工作,不妨讲些策略,来个“先就业,后择业”。同时注意提高自身能力,
主动多方面寻找就业机会和就业渠道。
总之,能否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关系到社会的稳健发展。尤其
对社会的结构和转型有着很大的影响,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一个人才流动的问题,这必然对社会的
正常运转有着重大的推动作用。解决此问题,要在政府的指导下,积极应对市场,通过全社会的
共同努力,拓宽就业渠道,更新就业观念。
参考文献:①大学生就业网
②百度论坛
本文发布于:2023-01-31 07:30:1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6650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