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读书心得体会
《庄子》读书心得体会1
庄子是诸子百家中一个重要的代表人物,人们把孔子称为
“圣人”,称庄子为“神人”。之前看过于丹的《论语心得》
之后,我又在暑假中阅读了于丹《庄子》。
最初知道庄子,是从一首诗“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
杜鹃”。虽不知道什么意思,只觉得诗句挺特别。后来知道庄子
写了逍遥游,逍遥游代表了庄子思想的最高境界,是对世俗社会
的功名利禄及自己的舍弃。
如果说孔子是儒家的代表,那么庄子就是道家的化身。庄子
留给我们的,是他那些充满了寓言和小故事的*。庄子一生穷困
潦倒,却能超越贫困乐在其中,庄子能言善辩,尤其善用寓言和
小故事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嘲讽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庄子
的*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充满了尖酸刻薄的讽刺和挖苦。他
的所作所为,经常令人瞠目结舌,又令人拍案叫绝。他看破功名,
不屑利禄,甚至对于死亡,他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而庄子思
想中最重要的东西就是他的《逍遥游》。
庄子是一个有智慧的人。虽是一个幽默而有涵养的人,但并
不是一个衣食无忧的人,他贫穷到极点,处处求人,等米下锅德
地步。
在于丹《庄子心得》里,我很喜欢“境界有大小”一个人境
界的大小决定了对事物的判断,也可以完全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站在大境界上,就会看到天生我材必有用。而站在小境界上,只
能一生碌碌无为。世间的大,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世间的小,
也同样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因为真正的大小不仅在眼界之中,
还在人的心智之中。比如一个太大的葫芦,惠子因为“其坚不能
自举”皮太薄不能做容器认为它没用,庄子却说;你怎么就认定
它非要剖开当瓢,而不用完整的它系在身上去遨游江海呢?有人
将可以抗冻的家传秘方用于使家人在寒冷的冬天不被冻伤,而世
代漂洗为生;有人却高价买了此秘方使吴国兵士不被冻伤在向越
国发起的水战中大获全胜,而裂地封候身价倍增。
所以每一个人境界的大小,决定了他的思维方式。人们常常
以世俗的眼光,墨守成规地去判断事物地价值,而只有大境界地
人,才能看到事物地真正价值
顺应外界,与外界相处要通达,而内心又要有所坚持,这样
才能在复杂社会中不迷失自己。
《庄子》读书心得体会2
庄子认为遇事应该沉住气,心平气和的自然处之,切莫心浮
气躁,这才是有智慧的人。
一位老僧坐在路旁,双目紧闭,盘着双腿,两手握在衣襟之
下,陷入沉思。突然,他的冥思被打断。打断他的是将军嘶哑而
恳求的声音:“老头!告诉我什么是天堂!什么是地狱!”
老僧毫无反应,好像什么也没听到。但他渐渐睁开双眼,嘴
角露出一丝微笑。将军站在旁边,迫不及待,犹如热锅上的蚂蚁。
“你想知道天堂和地狱的秘密?”老僧说道,“你这等粗野之人,
手脚沾满污泥,头发蓬乱,胡须肮脏,剑上铁锈斑斑,一看就没
有好好保管。你这等丑陋的家伙,你娘把你打扮得像个小丑,你
还来问我天堂和地狱的秘密?”将军狠狠地骂了一句。“刷”地
拔出剑来,举到老僧头上。他满脸血红,脖子上青筋暴露,就要
砍下老僧的人头。
利剑刚要落下,老僧忽然轻轻的说道:“这就是地狱。”
霎时间,将军惊愕不已,肃然起敬,对这个敢以生命来教导
他的老僧充满怜悯和爱意。他的剑停在半空,他的眼里噙满了感
激的泪水。
“这就是天堂。”老僧说道。
老僧确实能沉得住气,在自己生命遇到危险时,依然能够平
静的面对,所以,他制服了那个不可一世的将军。试想一下,如
果老僧沉不住气,与将军争执起来,或者对其不屑一顾,其结果
会是怎样呢?庄子说:“喜怒通四时,与物有宜而莫知其极。”
因为只有看透别人的内心,才最有针对性的攻其心,而被人看透
内心则比被别人抓住命根子还要可怕,还要恐怖,犹如被抓住牛
鼻子一样陷入被动,只能听命于人,受制于人了。这正如喝酒,
真醉和假醉是完全不同的情况,愚者和装愚者是相异的两种人。
玩“醉拳”的,是“形醉而神不醉”,“醉”是“醉”在“虚”
处,是迷惑对手,而“拳”击在“实”处,招招乃致命杀手。装
愚的,是“外愚而内不愚”,“愚”是“愚”在皮毛小事,不涉
宏旨,无关大局,而“精”却“精”在节骨眼上,事关一生命运。
所以,绝顶聪明的人不喜欢显露自己的聪明,以免让别人窥
视到自己的真实意图;相反,他们更多时候是卖杀装憨,揣着明
白装糊涂,不让别人看透内心。
“世事沧桑心事定,胸中还岳梦中飞”。世界上虽沧桑变化,
我心事定,无论你怎么变化,我心里有数。的确如此,古今中外,
凡是伟人,定有遇事不慌,沉着冷静的特点,也只有这样,他们
才能正确的判断局势、应变局势、取得成就。
《庄子》读书心得体会3
《秋水》是《庄子》中篇幅较长的一篇,全文从河伯与海神
若之间的对话开始,以庄子和惠子游于濠梁上的故事结尾,中间
又杂以孔子和公孙龙的故事,貌似没有支点的和主题,延续了庄
子一贯的风格。但是,看完全文后却不会产生错乱的感觉,因为
庄子在其中埋藏了一条隐秘而连绵的线索——那就是庄子希望
告诉我们的处世态度。
近来,学业开始繁忙起来,难免由心底升起些许急躁,其实
静下心来,回头看看却只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不免有些沮丧,
于此就倍添了对于庄周的羡慕。在他看来,世间万物或大或小,
都因为命运的限制而不能看清自己,就像河伯一样。人属毫末,
只需安于自然天“道”就好。譬如海神说“夫自细视大者不尽,
自大视细者不明。”
又说“井鼃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
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
观于大海,乃知尔,尔将可与语大理矣。”有时人生的迷雾“只
缘身在此山中”,参悟了大道,就不再迷惘了,孔子在匡的游历
正是这样一个例子。
最后,庄子与惠施的故事放在这里也就不显得突兀了。对于
庄周来说,河流比之沧海、人比之万物、天下比之天地,都是毫
末,对于天下的争夺和名望的博取更是嗤之以鼻,因为他们是在
以有限的智慧去追求对他们本身来说过于大的东西。如此,我也
了解了我的繁忙与疲敝,只是我追求的窥度了而已,要适度,要
控制膨胀的欲望才行啊。
但是,我还是不得不说,庄子所说容易让人想起“一切都是
命运,一切都是烟云”,看来也只能是浅尝辄止了……
《庄子》读书心得体会4
青藏高原太远,珠峰太高,我一点不着急要赶去那里:读《庄
子·人间世》心得
读《庄子·人世间》有太多的感慨,听了张文江老师的课,
这种感慨更为加剧。进入中年的我,年轻时除了课本上的.经典,
几乎没有读过其他的古代典集,但人生本身又何尝不是一本书?
读《人间世》让我感慨人世间太多的苦,来自于人和人之间彼此
的不了解。所以人人都向往那个六十耳顺的境界,别人讲的话自
己都能够听懂,甚至比讲的人自己还要懂,甚至到更高的境界。
可是对于离青藏高原都还很遥远的普通人,珠穆朗玛峰怎是企及
得了的?
庄子教我们如何在人世间做事的学问。做事的学问就是做人
的学问。课堂上讲的《人间世》前两段,颜回想要去卫国干一番
大的事业,叶公使于齐为不可为之事。类似的事情,在我们日常
生活中比比皆是。可是在我们身边的智者太少,在关键的时刻能
够给予点拨的人更不可见。于是意气风发时往往头脑发热,哪知
“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少任重”,结果很快便阵亡了。
而在面临困难的时候,总想绕道而行,却不知只有迎头面对困难
才是真正解决问题的办法。但这些在真正做事的时候,却是很难
把握得了的。只有在事后总结经验教训的时候才发现这样或那样
的问题。
“凡事若小若大,寡不道以欢成。事若不成,则必有人道
之患;事若成,则必有阴阳之患。若成,若不成而无后患者,惟
有德者能之。”张老师在课堂上强调这个“德”字,德是在和
人的互动过程中显现出来的,并非固定,而是活的。我的理解,
德是智慧。
青藏高原太远,珠穆朗玛峰太高,我自知身在“上海”,“西
藏”是我向往的地方,但我一点不着急赶去那里。张老师在课上
说的一段话对我触动很大:大致意思是,我们每个人向内,“反
身修己”,把自身在宇宙中表现出的“熵”值降低下来,就是
对宇宙最大的贡献。(注,老师在讲课的时候,发音是JU,但
我理解的意思是熵,特此说明)。让自己安静下来,就会看到这
个世界动的一面,包括生理的心理的。
我一直认为“无为”比较消极,认为只有不断地去做更多的
事才能体现自身的价值。但我又意识到很多的事情做还不如不
做,要做就要去做真正有意义的事情,而不是为了做而做。“反
身修己”,让自己安静下来,是让自己能够倾听内心的声音,去
掉杂音,而非人云亦云随大流,丧失了自我。中国传统文化中的
“艺”,诸如琴棋书画,无不都是让人安静下来,表达自我内
心声音的方式。
在古典书院学习,我一点都不着急,我一不为文凭,二不为
就业。我深知欲速则不达。和一群有相同爱好的同学在一起学习,
切磋,进步,还有老师授业解惑是一件无比快乐的事情。我知道,
如果这样坚持下去,反复去做,一定会在不知不觉中变化气质。
《庄子》读书心得体会5
人们说《庄子》不是一部书,而是一个世界。掩卷而沉思,
庄子的思想,仿佛是一股清流,对心灵进行着一次次洗礼。庄
子,名周,是宋国崛起的一位文学巨匠,一生著有《逍遥游》
《养生主》等7篇著作。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
文学家也是几千年来的一大奇人,他给世人的是另类的思考面
向,以及深层的哲学思维。庄子的人生观是一种逍遥的人生观,
似不食人间烟火,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宁静的灵魂家园,以一种
“无”的深层内涵去泯灭尘世的一切权利、功禄。
《庄子》一书通过许多个庄周讲述的短小精炼、意味深长的
寓言故事及他的生平佚事诠释着他对生命的理解及对社会的看
法、对世俗的厌恶及对自由的追求。一个个故事虽看似有些荒谬,
但细细品味,却是内涵深刻,让人回味无穷。
“庄周梦蝶”讲述了庄子一个变为蝴蝶的梦。在梦中,他在
空中翩翩起舞,与蝴蝶浑然一体,甚至分不清他到底是蝴蝶还是
庄周。这个故事虽然短小,但体现出了庄子对自由的向往,对自
由生活的渴望,以及他对世俗的思考,而飞向远方,不正是庄周
的心解脱了尘世的束缚,飞向了世界那端完美的国度吗?
而庄子最令我佩服的莫过于他参透生死的从容。对于人的一
生,固然会经历生、老、病、死,庄子认为人本身是没有生命,
神气与身体的,在似有若无之间,产生了最初的气,气是大自然
的精华,飘浮不定,成为人的样子。人若死了,只是身上的气散
开了,又安静地回归了自然。庄子如此平静的面对生死,参透生
死,不得不说是令人惊叹的!庄子认为,生和死,只不过是一场
梦罢了。如果生时一天天虚度光阴,那么死后,这一场梦就只能
留下无尽的遗憾了。
庄子曾说过,一个人能不能达到彻悟,是与他的阅历及悟性
是分不开的,而我只是凡人,我无法像庄子般成为神人,所以只
能望其项背。生命有限,流光苦短。只有在心灵倍感疲倦与束缚
时,静下心来,做一个让人梦魂牵绕的庄周的“蝴蝶梦”,乘着
庄子自然的箫声寻找那失落的世界,跟着庄子一起展开一次心灵
的逍遥游……
《庄子》读书心得体会6
经典书籍需要慢慢地读,如此才能做到真正深刻地理解。初
读《庄子》时,不能拥有良好的心态,总想一口吃成大胖子,结
果一无所获,还让心态陷入愈加焦躁的沼泽。我决定沉下心来,
不求速度,只求质量。一天只读那么两三页,三十三个章节,共
四百多页,分付几个月时间。这期间里,多写读书笔记,加深认
识和记忆。
这两天我读的只是第一篇《逍遥游》,收获很大。了解到庄
子思想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那就是逍遥地逃开名利的束缚,不
借助任何外力,自由自在地游荡在宇宙天地间。庄子和老子一样,
都是追求自由的人,较之老子,更加热衷于无所羁绊的自由。他
可以做到无视世俗的一切偏见或者只是意见,举世誉之而不加
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无论世人如何赞誉还是诽谤自己,都不
会改变自己对个性的坚持。这一点真的很难得。一个人生活于世,
就要坚持自己认为对的东西,不能以别人的意志为转移,否则或
者不过是傀儡。正所谓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一个人
不能受制于任何外在的东西,比如功业、名利等,要活得洒脱、
坦荡与无比自由。
庄子的逍遥的人生价值观,或许在某些人眼里有些消极避
世,不值得赞同。但我们要承认的是,人各有志,庄子和老子一
样,不是积极追求建功立业扬名于世的人,他只是追求君子穷则
独善其身的价值观念。在战乱频仍的年代,个人的力量是极度微
薄的,唯有把自己做好,才能超脱苦难的人生。庄子的生活年代
是致使庄子思想诞生的很重要的一个因素,而庄子睿智、豁达、
富有远见卓识的个性,亦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庄子思想之所以
能够千年如新,正因为它能够引起广大人们的共鸣。其实每个人
身上都有热爱自由、无所顾忌的品性,只不过是有的由于种种外
在环境的影响,而被社会规范、人生准则、忠于名利等东西所掩
盖。老庄思想代表的是人类最原始的最无华的价值观念,可以企
及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触动软肋。
我们不妨在行走于人生困顿的时候,或是感觉到人生劳累的
时候,汲取庄子逍遥自在的思想观念,让心灵保有一份难得的安
静与沁凉,以便能够迎接更大的挑战。当然更可以依从于庄子,
实践体会他的逍遥思想,在其中自由驰骋,获得轻松愉悦和无所
担忧的人生体验。
在我的眼里,庄子的逍遥游思想并没有什么缺陷,被所谓的
正统思想观念所排斥,是不可思议的。道家思想与儒家思想,谁
是谁非,本没有什么明确的界限。思想的天空,就应该是百家争
鸣、异彩纷层的,后人可以从中汲取到丰富而不单一的思想养料。
人生、国家和社会,需要博采众长,才能实现优质,否则就会朝
向不健全的方向发展。一边孔子,一边庄子,我认为是必须的。
《庄子》读书心得体会7
齐物论,顾名思义,是齐“物论”的篇章。但它不仅仅是为
这个目的而写。
庄子开篇讲了一个南郭子綦的故事。它讲了一个万物自然的
道理。这似乎与齐物论毫无关联。其实,我认为,它是为下文做
铺垫。它明示了,万物的本性不为人所改变。
接着,庄子写大知,小知,大言,小言,大恐,小恐。这都
是在表现辩士的不近道。辩士时时想着辩,想着他人的弱点,想
着攻击,最终只是疲惫不堪。他又急转笔锋,写人的种.种情态。
辩士是被这种.种情态控制的人一个例子。人的情绪变化无常,
若人被此所困,只会如辩士一般。
庄子认为,主宰这些情绪的,是“真君”。而“真君”因为
与外界的顶撞摩擦所损耗。而成心导致了是非观念。
很快,庄子说出万物为一,没有彼此,就更没有是非,美丑,
贵贱,胜负等种.种对立的事物了。是的,人们总是想着将万物
区分,分作文/开。如现实中我们夸
赞一人有德,会说他诚实,善良,有义等等。但这些品质有德的
人都有,所以我们无需说那么多,只需说他有德即可。
物论,都只是辩是非,明利害而已。其实,这两者都不存在。
我们认为的利与害,未必为真。例如,正反方辩论。持正方观点
的人,必会认为正方对,持反方观点的人,必会认为反方对。但
若让一个本持正方观点的人去为反方辩论呢?他会逐渐认识到其
实两方都是对的,各有千秋。
所以,所谓观点,只是人依据自己的认知所作的判断,而人
的认知有限。于是,自己认识到的地方,被看作是:还未认识到
的地方,便被看作非。所以,是非本是不存在的。同样的,利害
也不存在。人认为南极难以使动物生存,但企鹅却以之为家园:
人认为温带宜居,但企鹅到温带必死。所以利害也只是建立在人
们的认知下的。
庄子的思想真是充满了辩证。
《庄子》读书心得体会8
庄子,可谓是我国古代的辩证法大师,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
想家、哲学家、政治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对老子的哲学
思想进行了继承和发展,是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不过,他的
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思想,因此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
为"老庄"。庄子善于用寓言来说明一些道理,由他所著的《庄子》,
亦称《南华经》,是道家经典之一。
《秋水》一文,出自《庄子·外篇》,《秋水》一文,洋洋
三千余字。在那个刀雕竹刻的时代可算是非常长篇的东西。他用
寓言的方式,以河神与海神之间的对话,引申出《齐物论》的观
点,极力论证万物的大小、是非的无限相对性和人生贵贱、荣辱
的极端无常性,因为庄子是道家的主要代表之一,所以,*旨在
要人返璞归真,顺其自然,不要为了追求名位、富贵等等,而伤
害天然的本性。
庄子把事理的无穷性与人类认识的相对性,宇宙的无限性与
具体失误的局限性对照起来分析,显示出他对于绝对与相对、无
限与有限的辩证关系的理解有着高度的灵活性,这对于人们突破
认识上的局限性,从而临武到天地宇宙的无限广大性,无疑是很
有帮助的。,庄子流畅的文字下,所显露出的不朽思想,显然是
只得我们从多个角度学习和思考的。
他用寓言这种活灵活现的方式,来告诉我们其中的许多道
理,譬如其中的《秋水》,从"秋水时至,百川灌河。"到"不似
尔向之自多于水乎?"就是以河神与海神之间的对话,来告诉我
们,做人不能沾沾自喜,不能以偏概全,因为我们要知道,山外
有山,人外有人。河神,会因为小成而沾沾自喜,河神尚且如此,
何况我辈凡人呢?可是,许多人因不明白这个道理而因小失大。
从古至今,骄傲永远都是成功的最大敌人,这是永恒不变的
真理。只有谦虚谨慎,虚心求教,才是成功的最佳路径。千万不
可以自满于现状。
接下来,他们又开始谈论事物间的虚实关系,夏虫不可以语
冰,是因为冰雪对于它们来说太虚妄了。井中的青蛙也不要和它
谈论天地,对于井蛙而言,天大也太过于虚妄了。确实如此,举
例来说,比如说教育,在有些时候,这些的虚妄的东西在我们身
边还真是太多了。于是,就要怪,学生会说一套做一套了。就要
怪,学生不遵守包括交通规则在内的许多规则了。但是反过头来,
看一看,似乎身边的许多事情确实都是如此。
下面,他们又讨论到关于事物间的大小关系,天地算是大的,
然后比起宇宙来真是沧海一粟。江河算是大的,但是在大海面前
却又显得渺小。
庄子用我们喜闻乐见的寓言故事体,用河神与海神之间的对
话,引申出《齐物论》中的观点,极力论证万物的大小、是非的
无限相对性和人生贵贱、荣辱的极端无常性,又以易懂的文笔,
告诉我们,做人要返璞归真,顺其自然,不要为了追求名位、富
贵等等,而伤害天然的本性。也告诉我们做人要虚极静笃,谦虚
谨慎,不可骄傲自满!
《庄子》读书心得体会9
抽空阅读了《于丹庄子心得》,很享受这种边阅读边思考人
生的过程,同时收获颇丰。于丹的庄子心得,说的通俗些,其实
也可以算作是《庄子》的读后感。我是读读后感而感。而于丹这
篇读后感,与寻常的那些不同。她用心地研究《庄子》,然后用
自己的语言和思想来将《庄子》现代化。就像是一条再肥美的鲈
鱼,如果就这么活生生地摆放在你的面前,你是不会有想吃它的
欲望,但在经过厨师一道道工序细心烹饪之后,展现在你面前,
它就会让你垂涎欲滴。从某种程度上说,于丹就是那个出色的厨
师。
其实于丹讲的这些道理,有一定阅读经历的我们是极易理解
的。而她举的一些例子,我们也未必没有听说过。应该说她是根
据《庄子》一书比较系统地、全面地将其一一呈现在我们面前,
循序渐进,不失归整。她给予了我一种立体的思维空间,从庄子
到人生,从人生到我的现实生活。我现取书中第二章——境界有
大小的部分观点谈谈我的一些想法和感受。
其一,庄子在《逍遥游》里,讲到了这样一个“尧让天下于
许由”的故事。尧想把天下让位给许由,许由却拒绝了:你治理
天下已经治理得这么好了,那么,我还要天下干什么?我代替你,
难道就图个名吗?然后又说了一个很经典的比喻:“鹪鹩(jiāoli
áo)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他说,一个小
小的鸟在森林里面,即使有广袤的森林让它栖息,它能筑巢的也
只有一根树枝。一只小小的偃鼠在河里饮水,即使有一条泱泱大
河让它畅饮,它顶多喝满了它的小肚子而已。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但即使是比尔盖茨,
睡觉也只需要一张床。你的人生所需要的,其实就这么些。这个
道理,每个人都懂,可是真正能够将名利看穿的人,又有几个呢?
反观我们的生活,常常被各种各样的急功近利冲得支离破碎。忙
忙碌碌一天之后,有否想过为什么而忙碌了一天,也许最终得到
的结果早已偏离你的初衷,你却毫无察觉。在工作、生活中,与
周遭的人难免有些小疙瘩、小摩擦。可一个人细细想来,其缘由
无非是为了一些蝇头小利,有时甚至只是为了逞一时之快,于是
不再执着于此,释然。
其二,于丹在书中讲到了一个动态平衡的问题。我们都会骑
自行车。自行车如果静止摆在那儿的时候,得靠车支架才能立住,
两个轮子是立不住的。但是骑起来以后,两个轮子就可以行进,
为什么呢?因为它在动态中保持了平衡。这在静态中做不到。
其实动态平衡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名词。从理论上来说,即使
没有支架,自行车也是能够达到静平衡的。但现实生活中,这种
可能却几乎不存在,而动态平衡却极易达到。我们今天的生活中,
有太多人应对挑战的时候,感到失去了心理的平衡,那是因为世
界在动,而你不动。
与时俱进应该成为我们的一种常态。无论你处于一种什么样
的生活状态或是从事何种职业,你都应该不断的学习。这种学习
不拘泥于某一种形式,你可以去读一本书或者看一份报;也可以
去听一次课或者上一次网;可以是接受新的信息,也可以是习得
一种新的模式。
感谢这本《于丹庄子心得》,让我静静品味人生哲理。悠然
自得,妙处难与君说。
《庄子》读书心得体会10
庄子,名周,是宋国崛起的一位文学巨匠,一生著有《逍
遥游》《养生主》等7篇著作。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
想家、文学家也是几千年来的一大奇人,他给世人的是另类的思
考面向,以及深层的哲学思维。庄子的人生观是一种逍遥的人生
观,似不食人间烟火,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宁静的灵魂家园,以一
种“无”的深层内涵去泯灭尘世的一切权利、功禄。
《庄子》一书通过许多个庄周讲述的短小精炼、意味深长的
寓言故事及他的生平佚事诠释着他对生命的理解及对社会的看
法、对世俗的厌恶及对自由的追求。一个个故事虽看似有些荒谬,
但细细品味,却是内涵深刻,让人回味无穷。
“庄周梦蝶”讲述了庄子一个变为蝴蝶的梦。在梦中,他在
空中翩翩起舞,与蝴蝶浑然一体,甚至分不清他到底是蝴蝶还是
庄周。这个故事虽然短小,但体现出了庄子对自由的向往,对自
由生活的渴望,以及他对世俗的思考,而飞向远方,不正是庄周
的心解脱了尘世的束缚,飞向了世界那端完美的国度吗?
而庄子最令我佩服的莫过于他参透生死的从容。对于人的一
生,固然会经历生、老、病、死,庄子认为人本身是没有生命,
神气与身体的,在似有若无之间,产生了最初的气,气是大自然
的精华,飘浮不定,成为人的样子。人若死了,只是身上的气散
开了,又安静地回归了自然。庄子如此平静的面对生死,参透生
死,不得不说是令人惊叹的!庄子认为,生和死,只不过是一场
梦罢了。如果生时一天天虚度光阴,那么死后,这一场梦就只能
留下无尽的遗憾了。
庄子曾说过,一个人能不能达到彻悟,是与他的阅历及悟性
是分不开的,而我只是凡人,我无法像庄子般成为神人,所以只
能望其项背。生命有限,流光苦短。只有在心灵倍感疲倦与束缚
时,静下心来,做一个让人梦魂牵绕的庄周的“蝴蝶梦”,乘着
庄子自然的箫声寻找那失落的世界,跟着庄子一起展开一次心灵
的逍遥游……
本文发布于:2023-01-31 06:53:1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6632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