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习俗作文
三月三习俗作文(通用9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借助作文
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
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三月三习俗作文,欢迎阅读,
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三月三习俗作文篇1
一年一度的三月三到了。三月三是我们壮族人民传统的盛大节日。
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杀鸡宰羊、蒸糯米饭、煮彩蛋。
三月三的早晨,天刚蒙蒙亮,妈妈就已经把蒸好的五色糯米饭倒
进大圆盆里,热腾腾地活像一个鲜花竞艳的花盘。我吃了几口糯米饭,
就来到妈妈身边,帮她选蛋煮蛋。妈妈说:“煮蛋的时候,火不要太
旺,以免蛋在锅里开裂。等水开后,你在一旁用筷子将蛋上下翻一翻,
好让它们受到均匀的热度,蛋在锅里就安然无恙了。”妈妈说完就忙
别的去了。我照着妈妈说的煮好蛋,并把这些蛋涂上七彩颜色,码在
竹篮里就像一篮五颜六色的贝壳。
你可知道,碰蛋比赛是三月三孩子们的最大乐趣。我和妹妹拣了
几个又尖又大的彩蛋,朝村口跑去,找伙伴们展开碰蛋大战。
村里的伙伴也纷纷来到村口。我们有的把蛋放在衣兜里,走得慢
慢的,生怕蛋在衣兜里“打起架”来;有的把蛋放进毛线网袋里,挂到
胸前;有的两手中各拿一个蛋,兴冲冲地跑来。碰蛋开始了,村口顿时
热闹起来,小伙伴们这一群那一伙地围在一起碰蛋比高低。“啪!”一
个蛋被碰破了,人群里爆发出一阵欢笑声。
我和妹妹拿了四个鸡蛋、四个鸭蛋,和小伙伴碰了起来,结果三
赢五输,我们把碰破的蛋一个个剥开皮吃掉了。小伙伴们也在剥蛋,
大伙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后用涂满各种颜色的手抹着沾在嘴边的
蛋,笑了。
我们回到家里,只见妈妈正把一碗碗、一碟碟热气腾腾的鱼、肉、
菜摆满一桌。这时,爸爸笑盈盈地拎来了几瓶好酒,同邀来的亲戚好
友开怀畅饮。一桌人高高兴兴地吃饭、喝酒,欢笑声在屋里回荡着。
三月三习俗作文篇2
关于歌圩节的来历,壮族民间有许多优美动人的传说。
一说,古代有一对情人,都是有名的歌手,经常唱山歌来表达相
互的爱慕之情。但由于封建礼教的束缚,使他俩不能结为夫妻,于是
他们绝望地双双殉情身亡。人们为了纪念这对情侣,遂在三月初三唱
歌致哀。
二说,在唐代,壮族出了一个歌仙,名叫“刘三姐”。她聪明过
人,经常用山歌歌颂劳动和爱情,揭露财主们的罪恶,财主们对她又
恨又怕,因此一年的三月初三,乘刘三姐在山上砍柴时,财主派人砍
断了山藤,使她坠崖身亡。后人为了纪念这位歌仙,便在刘三姐遇难
这天聚会唱歌,一唱就是三天三夜,歌圩就此形成。
这些传说现已难于考证,但在宋人著的《太平寰宇记》中就有记
载:“壮人于谷熟之际,择日祭神,男女盛会作歌。”这说明当时的
歌圩也很兴盛。宋元以后,壮族山歌的发展尤为突出,歌圩也成了文
化娱乐和男女谈情说爱的场所,并出现了抛绣球的游戏。女子将绣球
抛给自己心爱的男子后,双双退出歌场,互赠定情信物,到了清代,
便形成了成千上万人参加的大型活动。到1934年编的《广西各县概况》
记载,当时广西有歌圩活动的就有二十六个县,几乎遍布广西各地。
歌圩节的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做用红兰草、黄饭花、枫叶、紫
蕃藤等染成的五色糯米饭,还染彩色蛋,欢度节日。歌节一般每次持
续两三天,地点在离村不远的空地上,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
村歌手。对歌以未婚男女青年为主体,但老人小孩都来旁观助兴。对
歌的内容十分丰富,有知识性的盘歌、斗智的蛮歌和情歌等。内容则
是天文地理、文学、社会、伦理道德等无所不包。其中情歌又分为见
面歌、邀请歌、爱慕歌等等。
小的歌圩有一、二千人,大的歌圩可达数万人之多。在歌圩旁边,
摊贩云集,民贸活跃。附近的群众为来赶歌圩的人提供住食,无论相
识与否,都热情接待。一个较大的歌圩,方圆几十里的男女青年都前
来参加,人山人海,歌声此起彼伏,煞是热闹。巴马的盘刚河畔、都
安的棉山、田阳的乔业、宜山的下涧、柳州的鱼峰山等,都是历来较
大的歌圩。人们到歌圩场上赛歌、赏歌。男女青年通过对歌,互赠信
物,以为定情。歌声像条红线,牵着两颗爱心,若姑娘中意小伙子,
便趁旁人不注意,将手中绣球赠与他,“他”则回赠手帕、毛巾等物。
另一表达感情的交际工具便是彩蛋。小伙子在歌圩上手握彩蛋去碰姑
娘手中的彩蛋,姑娘若不愿意,就握住彩蛋不让碰;若有意就让小伙子
把蛋碰裂后一起吃,同时也就播下了爱情的种子。如今三月三已成为
国际性的歌节和具有新时代气息的综合性文化节日。
三月三花炮节是侗族人民传统的体育盛会,至今已有上百年历史。
这天,湘、桂、黔交界的侗、壮、瑶、苗、汉等族的男女青年,身着
民族盛装前来广西三江富禄地区赴会。后生们纷纷向姑娘们赠送糖果,
哪个姑娘得到的糖果最多,她便是最受人们喜爱的姑娘。抢花炮是花
炮节的主要活动。待炮声一响,那个圈有红绿布条的铁圈冲上天空,
立即成为全场注目的焦点,场上上百名队员争相抢夺,抢走花炮的选
手意味着智勇双全,他们不仅能获得长者颁发的奖品,也会得到姑娘
们的青睐。花炮会上,大家聚在一起吹芦笙、对歌、唱彩调、看侗戏,
斗牛、斗鸡、斗鸟等,到处是一片欢乐的景象。在三月三这天,布依、
彝等族要宰牛杀猪祭祀灶王和山神,同时还要扫寨赶鬼,外人绝不能
在这天进寨,否则被认为是破坏扫寨。
“三月三,耍西山”是昆明民间传统习俗。这天,彝、白、傣、
苗、哈尼、纳西、僳僳等民族的青年男女,身着节日盛装,呼群约伴,
到西山踏青游春,大家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景和节日的欢乐,日暮兴
尽方归。
海南黎族在农历三月要过“爱情节”,这最初本是黎族美孚支系
特有的节日,后逐渐发展成为整个黎族的节日。它的形成与黎族的婚
制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这天,必定举行篝火歌舞晚会。篝火旁,黎
家姑娘、小伙和着节拍,跳起欢快的“槟榔舞”和“竹杠舞”等。待
月上中天,“山恋”开始了,男女青年在山林里、溪水边,三五成群
的对歌择偶。中意的便双双离群,互赠定情信物,小伙子将耳铃或手
镯为姑娘戴上,姑娘则将自织的七彩腰带系在情郎腰间。这种对唱情
歌择偶的传统已延续了两千多年。现在的“三月三”,除传统歌舞外,
还有经贸交流等活动。
三月三习俗作文篇3
每年的农历三月三,是我们壮乡的传统节日。
今年的“三月三”又快到了。时间在飞逝,明天就是我早盼望来
到的“三月三”了,我的心情哪,甭提多高兴了。
晚上,我妈妈就开始作起“三月三”的食品准备。首先看见妈妈
拿来红兰,炒了一下就滚了热水,就把红兰泡入水中,妈妈就用手拿
红兰,不过多久,红兰便冒着热气,水变成了红紫颜色的了,香透了。
我心里想……彩妈妈就把糯米洗好,泡入红兰水,等到明天早晨蒸。听
了妈妈说明天蒸,我焦急了。但还是得明天吃上这香喷喷的糯米饭,
因为明天是“三月三”嘛,这只是准备。然后,妈妈做另一种食品,
就是鸡蛋。
第二天清早,我一骨碌地爬床来,穿上衣裤就闻到一股糯米饭的
香味。于是,我赶忙来到厨房。早起的妈妈见了我说:“快快来吃糯
米饭了。”我兴奋地欢呼起来,拧开饭的盖,哇,好香啊,只见饭里
乘着美丽的糯米饭,有黄色的,白色的,红色的,紫色的。我抓起一
大把的糯米饭,津津有味地吃起来。吃了一会儿,妈妈又递给我鸡蛋,
我惊喜极了。于是,我又津津有味地吃起鸡蛋来。原来这些美味食品
是妈妈一清早起来做的。我想:“……”这天,有的小孩子还结了个鸡
蛋网,挂在胸前,网里放着个红通通的鸡蛋。我们还拿着鸡蛋,和别
的同学斗呢,真是有趣。
我想:人们为什么要做各种颜色的糯米饭,肯定是它表示着使人
们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吉利的含义吧!鸡蛋呢,也许是祝愿我们
小孩呢感快长快长,健康成长呢。
三月三习俗作文篇4
阳春四月,广西壮族自治区迎来了一个节日,大家张灯结彩,喜
气洋洋,这,就是我们的“三月三”!
大家一定想问,三月三是怎么来的呢?其实,三月三有多种不同
的来历,但最著名的非“刘三姐”莫属。
相传,刘三姐的歌声婉转动听,被誉为“歌仙”,但她的山歌里,
揭露了财主们犯下的滔天罪行,财主们对刘三姐恨之入骨,于是趁其
上山砍柴的时候让她跌入山谷身亡。于是人们在歌仙逝世的三月初三
唱山歌来纪念歌仙。这,也就形成了三月三最有名的习俗,歌圩节。
三月三不仅仅是壮族的节日,也是汉族、瑶族等多个民族的节日,
在一些地方,三月三甚至比过春节更重要。
三月三这一天,壮族人民家家户户制作五色饭,染彩色蛋,穿上
节日盛装,赶去参加“歌圩节”。“歌圩节”的地点一般在离村子不
远的地方。“歌圩节”一般持续两三天,附近的群众无论相识与否,
都以饱满的热情迎接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在“歌圩节”上,各村的
花季少年,纷纷三五成群地寻找别村的青年,集体对唱山歌。通常男
青年先唱“游览歌”,遇到合适的对象,便唱“见面歌”、“邀请
歌”。得到女生回应,就唱“询问歌”彼此互相了解。了解后便唱
“爱慕歌”和“交情歌”。分别时,唱“送别歌”。歌曲随心所欲地
编,随心所欲地唱。亲切感人。
这,就是三月三,我们的三月三!
三月三习俗作文篇5
中国古代农历月和日相重叠的都是很重要的节日,如五月五,七
月七,九月九。
西周时时以三月第一个巳日为“上巳”,又名“元巳”、“三
巳”,三月初三多逢巳日,汉代定为节日。《后汉书·礼仪志上》:是
月上巳,官民皆絜(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病),为大
絜。后又增加了临水宴宾、踏青的内容。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
三。
《诗经·郑风·溱洧》: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兰兮。女
曰:观乎?士曰:既徂。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
其相谑,赠之以勺药。在溱水与洧水河边,姑娘说:去瞧瞧热闹怎么
样?小伙回答:已经去过了。姑娘又说:再去看看好吗?洧水河那边,
宽广,热闹,人们喜洋洋!这一天,是古时青年男女可以彼此戏言、相
互赠花、尽情狂欢的日子,而且更是一种自由快活的春游活动。
古时民间三月三有流杯、流卵、流枣、乞子和戴柳圈、探春、踏
青以及歌会等活动。古人有浮蛋乞子的习俗。在野餐时将煮熟的鸡蛋、
鸭蛋等投入河中,使其顺流而下,等候在下游的人,从水中取而食之,
谓之“曲水浮素卵”;也有人将红枣投入激流中,叫“曲水浮绛枣”。
刚煮熟的热鸡蛋很难剥,投在清水里漂一会再吃倒是个好玩的主意。
蛋在任何一个文化里都是生育的符号。壮族、侗族等民族,三月三还
有吃彩蛋的习俗。唐朝时,三月三仍然是一个全国性的重要节日。每
逢此节,皇帝都要在曲江大宴群臣,所谓“曲水流觞”,自宋代之后
逐渐消失了上巳节的许多传统。
三月三习俗作文篇6
小时候,我特别胆小,但是,我又特别喜看鬼片。
在我六岁时的一天,我和妈妈去奶奶家吃饭。来到奶奶家,只见
奶奶正在锅前抄着面。我上前去问奶奶,“今天这是煮什么呀?”
“这里是香喷喷的炒面。”奶奶一边往锅里添油,一边笑着对我
说。
“能不能换个口味?”我对奶奶说。
“不能。因为今天家家户户都要吃面。”
“为什么?难道今天是吃面节?”我好奇地问。“今天是农历三
月三。”奶奶继续说道,“民间有一句歌谣,‘三月三,鬼下
山……’。”我仔细地听着,原来,今天要吃面。
可是,我又不喜欢吃面,吃面对我来说仿佛是一种痛苦。“面熟
了。”不知谁喊了一声,家人陆续赶来吃面。不一会儿,客厅里就传
来吃面的声音。只有我坐在房间里看书。妈妈吃完了面条,就来对我
说:“来,吃一碗面条,不然,鬼来了你可不要怕。”
“我堂堂男子汉,会怕一些小鬼吗?”其实,我嘴里说一套,心
里却又是一套。心里却无端地有些紧张。
由于我家离奶奶家很近,所以我先回家。我走在漆黑的小路上,
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上。只听见身后不时传来乎乎的声音。我的脚不停
地发抖。突然,一个穿着白衣服的女孩出现了,只见她头用布包住,
好象僵尸一样向我走来。“上帝呀,保佑我吧,不要被这吸血鬼,不,
是僵尸给吃了。阿门。”我飕飕地发着抖,一个劲儿地念叨。只见那
女鬼一步步向我逼近,后来从我身边过去。唉,原来虚惊一场,那是
个人。
后来,我把这事告诉了妈妈,妈妈不禁哈哈大笑,对我说:“傻
孩子,世上是不存在鬼的。奶奶说的‘三月三,鬼下山……’只是过去
的老皇历,我们别信了才好。”
是啊,妈妈的话是对的,世上哪里有鬼啊!都是人心里想出来吓
自己的!
三月三习俗作文篇7
壮族传统歌节。又叫“三月三”、“歌圩节”、歌圩,状语交
“窝埠坡”、“双龙洞”。
壮族人民每到“三月三”时,方圆数千里的男女青年,都开开心
心地穿上盛装来参加,少则几百人,多多则数千人或上万人。顿时,
人山人海,歌声响亮,成了歌的世界。搭彩棚、摆歌台、抛彩球、则
佳偶,别有风趣。
在歌圩上,各村屯的男女青年,各自三五成群,寻找别村的青年,
集体对唱歌。通常由男青年主动先唱“游览歌,”观察物色对手;遇
有比较合适的对象,便唱“见面歌”和“邀请歌”;得到女方的答应;
彼此互相了解之后,便唱“爱慕歌”“交情歌”;分别时则唱“送别
歌”,歌词即编即唱,比喻贴切,亲切感人。男女青年经过对歌接触
之后,建立了一定的感情,相约下一次歌圩再会。
在歌圩上还有碰蛋的习俗:小伙子用手上的彩蛋碰姑娘手中的彩
蛋;姑娘如果不愿意就把蛋握住不让碰,如果有急就让小伙子碰。蛋
碰裂后两人共吃彩蛋,这就播下了爱情的种子。
此外,还有抢花炮、演壮戏、耍杂技、舞彩龙、无彩凤、武术表
演、唱桂剧等,整个山乡沉浸在节目的气氛中。
在广西境内,不少壮族聚居的农村,以农历三月初三为歌节。
届时,四面八方的壮族男女老少聚集于约定俗成的地点,畅怀对
歌。在桂西巴马、都安等地,每到歌圩前夕,姑娘们相约到“歌圩点”
搭歌棚,用自织自染的黑、白、蓝各色土布盖棚、围棚,比赛哪个歌
棚搭得宽敞,哪个歌棚的布织得工艺精美。歌棚内设座、备茶,款待
前来对歌的小伙子们。“歌圩点”四周邻近的村寨,民众蒸五色糯饭、
做米粉、备菜肴以接待远方来客。届时,不论认识不认识,进哪家都
会受到热情款待,歌圩当天,天蒙蒙亮,男女青年们就梳洗打扮,染
红鸡蛋,蒸五色糯米饭,把饭装进精巧的小布袋里,把蛋装进玲珑的
丝网络袋里,赶歌圩去。
老歌手做年轻人的艺术指导。来唱歌和看热闹的年轻人,往往以
村屯为单位,打扮得齐齐整整,特别女青年,同一个村屯的便同一打
扮,梳同样的发辫,发辫上系同样的头绳、花结,同样的刘海发式,
包同样的花头巾,同样色彩、样式的上农、长裤和花鞋。众人进入歌
场,先游逛一周物色对象,然后入棚对歌。你问我答,通宵达旦,连
唱三天。有的女坐一排,男坐一排,也有男女共坐一排,但保持一定
距离。在不流行歌棚的地方。便在野外对歌。也有些地方日间在野外
对歌,夜间转到村寨对歌。在村寨对歌的,有些地方女歌手在室内,
男歌手在户外,有些地方男女双方都在户内厅堂对唱。各地对歌,大
都有一定的歌路,如“初会”、“探情”、“赞美”、“热恋”、
“定情”、“离别”以及“相思”、“重逢”、“责备”等,有些地
方还有“抢歌”与“斗歌”的风习。如靖西、德保一带,男方甲向女
歌手唱歌求答,女方乙答唱后,双方便展开对歌;倘若这时另一男方
丙来晚一步又想与女方乙对唱,便唱歌把甲方挤出去,这便是抢歌。
抢歌是否能成功,要看甲、丙两方的歌才与歌艺,甲、丙两方用不同
歌韵的歌向乙方献殷勤,乙方若仍用甲方的歌韵答唱,丙方便抢歌不
成,乙方若改用丙方的歌韵答唱,丙方便胜利而甲方便告失利了。斗
歌是甲、乙两方在对唱中出奇制胜斗歌才、歌艺的歌。在三月三歌节
中,倘若男、女双方越唱越有情,往往双方互赠礼品,互约今后相会
之期,姑娘所赠多为自制布鞋
三月三习俗作文篇8
三月三那天广场上人山人海。人们穿着节日的盛装,捧着香甜的
米酒载歌载舞,来到广场迎接四方宾客。
三月三那天,我和我爸爸妈妈还有姑爷一起走到了广场上看到那
儿的人多多的挤来挤去的',走到了这里也有很多人,走到那里也有很
多人,后来终于人不进来了,我们三人挤到了主持台前面坐了下来的
时候我正想把头望过后去,突然一声就…。的一声吓死我了!我尖叫
一声“呀!”有一个人坐在我旁边都被我吓到了,我都觉得害羞呢。
这一声过去了,又来了一阵大风,我都忍不住说:“走”但我又想如
果回家了的话,我又不的看这些表演了,我就数拇指要20个然后数了
不去,我说不去就不去,开始的时候主持人用普通话的布依话来讲吧,
我们看了那个洪水真令人感动,经后我都落泪了。后面还有很多前面
也有很多。
这就是我们的三月三,没过的时候,我想说肯定是唱几首歌呀!
跳几支舞啊!演几个小品就了,可是不是我想的那样。多么快乐的一
个节日啊!
三月三习俗作文篇9
祭祀高禖
在上巳节活动中,最主要的活动是祭祀高禖,即管理婚姻和生育
之神。高禖,又称郊禖,因供于郊外而得名。禖同媒,禖又来自腜。
最初的高禖,属女性,而且是成年女性,具有孕育状。事实上,远古
时期一些裸体的妇女像有着非常发达的大腿和胸部,还有一个向前突
出的肚子,这是生殖的象征。在汉代画像石中就有高禖神形象,还与
婴儿连在一起。辽宁地区红山文化遗址的女神陶像,就是生育之神。
后来高禖有了很大的变化,如河南淮阳人祖庙供奉的伏羲,就是父权
制下的高禖神。同时还出现了性具崇拜,先女阴后男根崇拜。起初上
巳节是一个巫教活动,通过祭高禖、祓禊和会男女等活动,除灾避邪,
祈求生育。从这种意义上说,上巳节又是一个求偶节、求育节。汉代
以后,上巳节虽然仍旧是全民求子的宗教节日,并且传说农历三月三
是西王母的生日,但已经是贵族炫耀财富和游春娱乐的盛会。
曲水流觞
在上巳节中还有临水浮卵、水上浮枣和曲水流觞三种活动。在上
述三种水上活动中,以临水浮卵最为古老,它是将煮熟的鸡蛋放在河
水中,任其浮移,谁拾到谁食之。水上浮枣和曲水流觞则是由临水浮
卵演变来的。不过,这是一种比较文明的孕育巫术。曲水流觞和临水
饮宴则是这种巫术的演变,成为文人雅士的娱乐活动。
祓禊沐浴
上巳节还有祓禊、修禊或沐浴活动。沐浴是为了去灾。史前人类
认为生育是由图腾入居妇女体内的结果。进入父权制时代之后,人们
才明白了夫妻交媾是生育的原因。但是无论是图腾感生的观念,还是
夫妻交媾导致生育的认识,都承认妇女是生育的体现者,子女是由母
亲孕育的。然而,并不是每个妇女都能正常生育的,由于疾病原因,
往往使某些妇女不孕育。当时人们认为妇女不育是鬼神作祟,就利用
上巳节的沐浴治疗不育症。这样久而久之,相沿成习,把沐浴变成上
巳节的重要内容。云南初春流传的洗脚大会,就是古代祓禊的遗风。
修禊,源于周代的一种古老习俗,即农历三月上旬“巳日”这一天,
人们相约到水边沐浴、洗濯,借以除灾去邪,古俗称之为:“祓禊”。
后文人饮酒赋诗的集会,也称为修禊。春日踏青有“春禊”,秋日秋
高气爽,文人怎能辜负这大好时光,自然会有“秋禊”,时间一般是
在农历七月十四。历史上最为有名的修禊当数兰亭修禊和红桥修禊。
会男女
在上巳节中有一种奇特的风俗,即“会男女”。这种节日中的野
合,由来已久,本来自氏族时期的季节性婚配——野合群婚,后来也
有残存,如广西左江崖画、成都汉墓画像砖上都有男女野合图。后来
的记载也多见此俗。在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有不少会男女的风俗,如黎
族的三月三、苗族的爬坡、布依族的抛绣球等等。踏青也是此类遗风。
江苏武进地区在初三游南山,民谣曰:“三月三,穿件单布衫;大蒜炒
马兰,吃了游南山。”
蟠桃会
道教兴起后,认为农历三月三为西王母蟠桃会之日。拜西王母在
中国普遍盛行,但其他地方也有祭其他神求子的风俗,如扬州拜三茅
真君,又称瞎子赛会。温州则在农历三月三供无常鬼,祈求健康,多
生贵子。厦门有石狮会,成都有抛童子会。在抛童子会上,谁抢到童
子,谁就能生子,故抢到童子的人被视为英雄。山东齐河不育妇女,
在农历三月三要去娘娘庙烧香叩拜,主持赐给一根红线,求育者用红
线拴一个泥娃娃,象征娘娘神赐子,生子后把泥娃娃放在墙洞内,每
年的农历三月三都要给娘娘神烧香上供。在杨柳青年画中有一幅“大
娃娃”年画,说明京津地区也流行拴娃娃风俗。当前农历三月三已经
逐渐被淘汰了,但各地还有类似风俗,如安徽繁昌的接三姑娘、浙江
丽水的龙子庙会、吉林永吉的龙王祭、浙江海宁的双忠庙会等等。上
巳节虽然主要是祈求人类繁衍,但是古代信仰认为人的繁衍也能促进
农作物的繁殖。民间流传的麦生日,就认为麦与人一样有一种生育能
力。农历三月三在吉林有许多节日活动:一种是瞎子会,即盲人集会,
选会首,共聚餐,实行自我保护;另一种是大神节,在此举行萨满出师
会,并抬神出巡,此后作法时就可独立跳神了。有的当天还要祭仓神,
成为祭犁日,从此开始春耕活动。正因为如此,上巳节之后,人们就
开始了农忙。古代有些地方,在上巳节期间还进行一种弋射活动,即
利用一种带丝线的箭射击野雁,射中后即索丝而取雁。这种雁与其说
是猎物,莫如说是送礼的最好赠品。南方劳动妇女则开始育蚕,采桑
喂蚕。
本文发布于:2023-01-31 05:09:2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6596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