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赅春园崖壁探
赅春园坐落在颐和园后山四大部洲之西的御道南侧,依
山就势、坐南朝北建有一座三进院落。此园地势险峻,三重
院落借助山势层层叠高,特别是第三进的清可轩、西侧的香
岩室以及更西的留云阁,建筑与崖壁相贴,大有凌云之势。
此处奇特的地理位置以及新颖的建筑形式,形成冬暖夏凉的
气候,是乾隆皇帝极为钟爱的地方,每到后山,必到赅春园。
“赅”字取得好,有“兼”“包括”“具备”的意思,即涵盖一切春
意的园林,如圆明园三园之“万春园”,及圆明园四十景之一
濂溪乐处南端一景叫“汇万总春之庙”,都是这个意思。
遗憾的是,赅春园1860年惨遭英法联军焚毁,如今仅
存满目疮痍的建筑遗址与摩崖石刻,供游人凭吊,后将宫门
三间修复。
进入宫门,为一进院落,院落长方形较宽敞,东侧有角
门,西侧有门与桃花沟相通。宫门的中轴线正对着的是万寿
山北坡,有东西双侧石阶可达地势较高的二进院落。二进院
落东侧有游廊与两间敞厅相连,据�f乾隆年间这两间敞厅
为竹质,名为“竹”;西侧有游廊与钟楼相接,钟楼是坐落在
桃花沟上的水关形建筑,钟楼西通往味间斋。
两侧的竹与钟楼都有爬山廊连接到二进院落的三间大
殿。正殿为“蕴真赏惬”,前后有廊,从大殿地基上的柱石遗
址来看,此殿宏伟,视野很好,远远高出一进宫门三间的房
脊,不难看出此处依山就势,坡度陡峭,在二进大殿的东边
还有建筑与正东的爬山廊相接。二进大殿的西边依然有爬山
廊向南嵌在很陡的坡上,径直可达第三进建筑清可轩遗址。
从清可轩遗址的地基可以看出,该建筑坐南朝北,前有
廊,正南方向,清可轩建入天然岩石中,成为一绝。岩壁上
可以清晰地看出当时摩崖石刻如“清可轩”“方外游”“集
翠”“烟霞润色”“诗态”以及“苍崖半入云涛堆”等等,并有23
处摩崖御题诗,虽然大多漫泐,但有些词句依稀可辨。乾隆
皇帝先后所吟《清可轩》诗48首道:“泐壁句斯多,惭愧绮
言戒。”“泐崖多掰窠,个个垂珠痕。”“诗镌满壁历年心,向
来忧喜何处寻。”“历岁泐题将遍矣,古稀仍未戒于吟。”可见
清可轩的人文气息极其浓郁。从“集翠”“烟霞润色”“苍崖半入
云涛堆”摩崖石刻也可以看出,此处的自然景观是很美的。
据清史档案记载:该处殿宇原来陈列的文物达170余件,
皆毁于英法联军之手,仅从这一点来说,英法联军的罪恶行
径是对世界文明的粗暴践踏。清可轩的东南有一条较宽的石
磴道,一直可以通到第二进东端的“竹”敞厅,有门与园外东
侧通。磴道旁不远为赅春园从山上到山脚的矮墙。
从清可轩往西随爬山廊可抵香岩室。据介绍:香岩室内
原有石宝座、石观音等陈设,被英法侵略军损毁。洞门西向,
洞壁为天然岩石,洞室曲折幽静,内有一处平台,似原置石
宝座处。岩壁上依然可寻御题诗歌,大多漫泐。此处万寿山
阴,又辟天然石室,是极好的避暑胜地。
香岩室再往西道路变窄山势更陡,有“留云阁”三间,嵌
崖而建,凌空飞檐,乃冠御园一绝。乾隆皇帝访江南时,在
金陵观音山永济寺,因寺悬阁临江,飞廊缘壁,因而在万寿
山后山仿作,有“依岩得古洞,倚壁构飞廊”。乾隆在另一首
《香岩室》五言中也涉及此,为飨读者,引缀如下:“我昔游
金陵,悦彼山阴景。倚壁复临江,阙有招提境。归来写其状,
喜此亦横岭。虽非俯绿波,构筑颇相等……”我未曾到过乾隆
所说的金陵观音山永济寺,但从颐和园后山的险峻来看留云
阁“因寺悬阁临江,飞廊缘壁”,金陵之观音山永济寺一定极
美。如今“留云阁”已不存,崖壁上依然有“留云”刻字以及十
八罗汉刻像,罗汉的面部被毁,但诸罗汉纹饰依然典雅,手
执各种法器,依然清晰,是颐和园不可多得的摩崖造像石刻
珍品。遗憾的是悬阁已去,佛像面部皆毁,不禁唏嘘,令人
慨叹!这是帝国主义践踏世界文明的见证,我炎黄子孙勿忘
国耻!
本文发布于:2023-01-31 04:21:1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6573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