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合同法司法解释

更新时间:2023-01-31 04:20:34 阅读: 评论:0

初三了寒假要不要补课-ch发音


2023年1月31日发(作者:下一个国庆中秋同一天什么时候)

劳动合同法司法解释一二三四(word版可编辑修改)

1

劳动合同法司法解释一二三四(word版可编辑修改)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

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劳动合同法司法解释一二三四

(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

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

下为劳动合同法司法解释一二三四(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劳动合同法司法解释一二三四(word版可编辑修改)

2

劳动合同法司法解释(一)、(二)、(三)、(四)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一)

(2001年3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165次会议通过法释〔2001〕

14号)

为正确审理劳动争议案件,根据《劳动法》,和《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

律之规定,就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作如下解释。

第一条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的下列纠纷,属于《劳动法》第二条规

定的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服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的裁决,依法向人民

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一)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履行劳动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纠纷;

(二)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没有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已形成劳动关系

后发生的纠纷;

(三)劳动者退休后,与尚未参加社会保险统筹的原用人单位因追索养老

金、医疗费、工伤保险待遇和其他社会保险费而发生的纠纷.

第二条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以当事人申请仲裁的事项不属于劳动争议为

由,作出不予受理的书面裁决、决定或者通知,当事人不服,依法向人民

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分别情况予以处理:

(一)属于劳动争议案件的,应当受理;

劳动合同法司法解释一二三四(word版可编辑修改)

3

(二)虽不属于劳动争议案件,但属于人民法院主管的其他案件,应当依法

受理。

第三条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根据《劳动法》第八十二条之规定,以当事人

的仲裁申请超过六十日期限为由,作出不予受理的书面裁决、决定或者通

知,当事人不服,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对确已超

过仲裁申请期限,又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理由的,依法驳回其诉讼请

求。

第四条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以申请仲裁的主体不适格为由,作出不予受理

的书面裁决、决定或者通知,当事人不服,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的,经审

查,确属主体不适格的,裁定不予受理或者驳回起诉。

第五条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为纠正原仲裁裁决错误重新作出裁决,当事人

不服,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第六条人民法院受理劳动争议案件后,当事人增加诉讼请求的,劳动合同

法全文.如该诉讼请求与讼争的劳动争议具有不可分性,应当合并审理;如

属独立的劳动争议,应当告知当事人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第七条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的事项不属于人民法院受理的案件范围,

当事人不服,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的,裁定不予受理或者驳回起诉。

第八条劳动争议案件由用人单位所在地或者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基层人民

法院管辖。

劳动合同履行地不明确的,由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第九条当事人双方不服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的同一仲裁裁决,均向同

劳动合同法司法解释一二三四(word版可编辑修改)

4

一人民法院起诉的,先起诉的一方当事人为原告,但对双方的诉讼请求,

人民法院应当一并作出裁决.

当事人双方就同一仲裁裁决分别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的,后受理的

人民法院应当将案件移送给先受理的人民法院。

第十条用人单位与其它单位合并的,合并前发生的劳动争议,由合并后的

单位为当事人;用人单位分立为若干单位的,其分立前发生的劳动争议,

由分立后的实际用人单位为当事人.

用人单位分立为若干单位后,对承受劳动权利义务的单位不明确的,分立

后的单位均为当事人。

第十一条用人单位招用尚未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原用人单位与劳动者

发生的劳动争议,可以列新的用人单位为第三人。

原用人单位以新的用人单位侵权为由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可以列劳动者为

第三人。

原用人单位以新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共同侵权为由向人民法院起诉的,新

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列为共同被告.

第十二条劳动者在用人单位与其他平等主体之间的承包经营期间,与发包

方和承包方双方或者一方发生劳动争议,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应当将

承包方和发包方作为当事人。

第十三条因用人单位作出的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

报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决定而发生的劳动争议,用人单位负举证责

任.

劳动合同法司法解释一二三四(word版可编辑修改)

5

第十四条劳动合同被确认为无效后,用人单位对劳动者付出的劳动,一般

可参照本单位同期、同工种、同岗位的工资标准支付劳动报酬。

根据《劳动法》第九十七条之规定,由于用人单位的原因订立的无效合同,

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比照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的支付标

准,赔偿劳动者因合同无效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第十五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相比看男方婚育证明格式.迫使劳动

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和经济补

偿,并可支付赔偿金:

(一)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

(二)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提供劳动条件的;

(三)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

(四)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报酬的;

(五)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第十六条劳动合同期满后,劳动者仍在原用人单位工作,原用人单位未表

示异议的,视为双方同意以原条件继续履行劳动合同。一方提出终止劳动

关系的,人民法院应当支持。

根据《劳动法》第二十条之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与劳动者签订无固定期限

劳动合同而未签订的,人民法院可以视为双方之间存在无固定期限劳动合

同关系,并以原劳动合同确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

第十七条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仲裁裁决后,当事人对裁决中的部分事

劳动合同法司法解释一二三四(word版可编辑修改)

6

项不服,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劳动争议仲裁裁决不发生法律效力.

第十八条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多个劳动者的劳动争议作出仲裁裁决后,

部分劳动者对仲裁裁决不服,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仲裁裁决对提出起

诉的劳动者不发生法律效力;对未提出起诉的部分劳动者,发生法律效力,

如其申请执行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第十九条用人单位根据《劳动法》第四条之规定,通过民主程序制定的规

章制度,不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及政策规定,并已向劳动者公示的,

可以作为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依据。

第二十条用人单位对劳动者作出的开除、除名、辞退等处理,或者因其他

原因解除劳动合同确有错误的,人民法院可以依法判决予以撤销。

对于追索劳动报酬、养老金、医疗费以及工伤保险待遇、经济补偿金、培

训费及其他相关费用等案件,给付数额不当的,人民法院可以予以变更。

第二十一条当事人申请人民法院执行劳动争议仲裁机构作出的发生法律

效力的裁决书、调解书,被申请人提出证据证明劳动争议仲裁裁决书、调

解书有下列情形之一,并经审查核实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民事诉讼法》

第二百一十七条之规定,裁定不予执行:

(一)裁决的事项不属于劳动争议仲裁范围,或者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无权

仲裁的;

(二)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

(三)仲裁员仲裁该案时,有徇私舞弊、枉法裁决行为的;

劳动合同法司法解释一二三四(word版可编辑修改)

7

(四)人民法院认定执行该劳动争议仲裁裁决违背社会公共利益的.

人民法院在不予执行的裁定书中,应当告知当事人在收到裁定书之次日起

三十日内,可以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起诉.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二)

(法释〔2006〕6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告《最高人民法院关

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已于2006年7月

10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393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6

年10月1日起施行。二OO六年八月十四日

为正确审理劳动争议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

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规定,结合民事审判实践,对人民法院审

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补充解释如下:

第一条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对下列情形,视为劳动法第八十二条

规定的"劳动争议发生之日":(一)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产生的支付工资争

议,用人单位能够证明已经书面通知劳动者拒付工资的,书面通知送达之

日为劳动争议发生之日。用人单位不能证明的,劳动者主张权利之日为劳

动争议发生之日.(二)因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产生的争议,用人单位不

能证明劳动者收到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书面通知时间的,劳动者主张权

利之日为劳动争议发生之日。(三)劳动关系解除或者终止后产生的支付

工资、经济补偿金、福利待遇等争议,劳动者能够证明用人单位承诺支付

的时间为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后的具体日期的,用人单位承诺支付之日

劳动合同法司法解释一二三四(word版可编辑修改)

8

为劳动争议发生之日。劳动者不能证明的,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之日为

劳动争议发生之日。

第二条拖欠工资争议,劳动者申请仲裁时劳动关系仍然存续,用人单位以

劳动者申请仲裁超过六十日为由主张不再支付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

用人单位能够证明劳动者已经收到拒付工资的书面通知的除外。

第三条劳动者以用人单位的工资欠条为证据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诉

讼请求不涉及劳动关系其他争议的,视为拖欠劳动报酬争议,按照普通民

事纠纷受理.

第四条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因劳动关系是否已经解除或者终止,以及应否支

付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产生的争议,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

裁后,当事人依法起诉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第五条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后,请求用人单位返还其

收取的劳动合同定金、保证金、抵押金、抵押物产生的争议,或者办理劳

动者的人事档案、社会保险关系等移转手续产生的争议,经劳动争议仲裁

委员会仲裁后,当事人依法起诉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第六条劳动者因为工伤、职业病,请求用人单位依法承担给予工伤保险待

遇的争议,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后,当事人依法起诉的,人民法院

应予受理。

第七条下列纠纷不属于劳动争议:(一)劳动者请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发

放社会保险金的纠纷;(二)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因住房制度改革产生的公有

住房转让纠纷;(三)劳动者对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伤残等级鉴定结论或

者对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的职业病诊断鉴定结论的异议纠纷;(四)家

劳动合同法司法解释一二三四(word版可编辑修改)

9

庭或者个人与家政服务人员之间的纠纷;(五)个体工匠与帮工、学徒之间

的纠纷;(六)农村承包经营户与受雇人之间的纠纷。

第八条当事人不服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的预先支付劳动者部分工资

或者医疗费用的裁决,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用人单位

不履行上述裁决中的给付义务,劳动者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的,

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第九条劳动者与起有字号的个体工商户产生的劳动争议诉讼,人民法院应

当以营业执照上登记的字号为当事人,但应同时注明该字号业主的自然情

况.

第十条劳动者因履行劳动力派遣合同产生劳动争议而起诉,以派遣单位为

被告;争议内容涉及接受单位的,以派遣单位和接受单位为共同被告.

第十一条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均不服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同一裁决,向同

一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并案审理,双方当事人互为原告和被告。

在诉讼过程中,一方当事人撤诉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另一方当事人的诉

讼请求继续审理。

第十二条当事人能够证明在申请仲裁期间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客观原

因无法申请仲裁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申请仲裁期间中止,从中止的原因

消灭之次日起,申请仲裁期间连续计算。

第十三条当事人能够证明在申请仲裁期间内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

院应当认定申请仲裁期间中断:(一)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二)向有

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三)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申请仲裁期间中断

的,从对方当事人明确拒绝履行义务,或者有关部门作出处理决定或明确

劳动合同法司法解释一二三四(word版可编辑修改)

10

表示不予处理时起,申请仲裁期间重新计算。

第十四条在诉讼过程中,劳动者向人民法院申请采取财产保全措施,人民

法院经审查认为申请人经济确有困难,或有证据证明用人单位存在欠薪逃

匿可能的,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劳动者提供担保的义务,及时采取保全措施。

第十五条人民法院作出的财产保全裁定中,应当告知当事人在劳动仲裁机

构的裁决书或者在人民法院的裁判文书生效后三个月内申请强制执行。逾

期不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解除保全措施.

第十六条用人单位制定的内部规章制度与集体合同或者劳动合同约定的

内容不一致,劳动者请求优先适用合同约定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十七条当事人在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主持下达成的具有劳动权利义务

内容的调解协议,具有劳动合同的约束力,可以作为人民法院裁判的根据。

当事人在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主持下仅就劳动报酬争议达成调解协议,用

人单位不履行调解协议确定的给付义务,劳动者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

人民法院可以按照普通民事纠纷受理。

第十八条本解释自二○六年十月一日起施行。本解释施行前本院颁布的有

关司法解释与本解释规定不一致的,合同法及司法解释。以本解释的规定

为准。

本解释施行后,人民法院尚未审结的一审、二审案件适用本解释。本解释

施行前已经审结的案件,不得适用本解释的规定进行再审.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劳动合同法司法解释一二三四(word版可编辑修改)

11

(三)

(2010年7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89次会议通过)

为正确审理劳动争议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

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中华

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规定,结合民事审判实践,特作如下

解释。

第一条劳动者以用人单位未为其办理社会保险手续,且社会保险经办机构

不能补办导致其无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为由,要求用人单位赔偿损失而发

生争议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第二条因企业自主进行改制引发的争议,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第三条劳动者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

求用人单位支付加付赔偿金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第四条劳动者与未办理营业执照、营业执照被吊销或者营业期限届满仍继

续经营的用人单位发生争议的,应当将用人单位或者其出资人列为当事

人。

第五条未办理营业执照、营业执照被吊销或者营业期限届满仍继续经营的

用人单位,以挂靠等方式借用他人营业执照经营的,应当将用人单位和营

业执照出借方列为当事人。

第六条当事人不服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的仲裁裁决,依法向人民

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审查认为仲裁裁决遗漏了必须共同参加仲裁的当

事人的,应当依法追加遗漏的人为诉讼当事人。

劳动合同法司法解释一二三四(word版可编辑修改)

12

被追加的当事人应当承担责任的,人民法院应当一并处理。

第七条用人单位与其招用的已经依法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或领取退休金的

人员发生用工争议,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按劳务关系处

理。

第八条企业停薪留职人员、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内退人员、下岗待岗人

员以及企业经营性停产放长假人员,因与新的用人单位发生用工争议,依

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按劳动关系处理.

第九条劳动者主张加班费的,应当就加班事实的存在承担举证责任。但劳

动者有证据证明用人单位掌握加班事实存在的证据,用人单位不提供的,

由用人单位承担不利后果.

第十条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就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办理相关手续、支付工

资报酬、加班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达成的协议,不违反法律、行政

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且不存在欺诈、胁迫或者乘人之危情形的,应当认定

有效。

前款协议存在重大误解或者显失公平情形,当事人请求撤销的,人民法院

应予支持.

第十一条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的调解书已经发生法律效力,一方

当事人反悔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已经受理的,裁定驳回起诉.

第十二条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逾期未作出受理决定或仲裁裁决,当事

人直接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但申请仲裁的案件存在下列事由

的除外:

劳动合同法司法解释一二三四(word版可编辑修改)

13

(一)移送管辖的;

(二)正在送达或送达延误的;

(三)等待另案诉讼结果、评残结论的;

(四)正在等待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开庭的;

(五)启动鉴定程序或者委托其他部门调查取证的;

(六)其他正当事由.

当事人以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逾期未作出仲裁裁决为由提起诉讼的,

应当提交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出具的受理通知书或者其他已接受仲

裁申请的凭证或证明。

第十三条劳动者依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七条第(一)项规定,追索劳动报

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如果仲裁裁决涉及数项,每项确

定的数额均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十二个月金额的,应当按照终局裁

决处理。

第十四条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的同一仲裁裁决同时包含终局裁

决事项和非终局裁决事项,当事人不服该仲裁裁决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的,应当按照非终局裁决处理。

第十五条劳动者依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八条规定向基层人民法院提起诉

讼,用人单位依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九条规定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

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仲裁裁决的,中级人民法院应不予受理;

已经受理的,应当裁定驳回申请。

劳动合同法司法解释一二三四(word版可编辑修改)

14

被人民法院驳回起诉或者劳动者撤诉的,用人单位可以自收到裁定书之日

起三十日内,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

仲裁裁决。

第十六条用人单位依照调解仲裁法第四十九条规定向中级人民法院申请

撤销仲裁裁决,中级人民法院作出的驳回申请或者撤销仲裁裁决的裁定为

终审裁定。

第十七条劳动者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条第二款和调解仲裁法第十六条

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符合民事诉讼法第十七章督促程序规定的,

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条第二款规定申请支付令被人民法院裁定终结督

促程序后,劳动者就劳动争议事项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

告知其先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依据调解仲裁法第十六条规定申请支付令被人民法院裁定终结督促程序

后,劳动者依据调解协议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第十八条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终局裁决,劳动者向人民法院申请

执行,用人单位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

销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中止执行。

用人单位撤回撤销终局裁决申请或者其申请被驳回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

恢复执行.仲裁裁决被撤销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终结执行。

用人单位向人民法院申请撤销仲裁裁决被驳回后,又在执行程序中以相同

理由提出不予执行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劳动合同法司法解释一二三四(word版可编辑修改)

1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

释(四)(2013年2月1日起施行)

为正确审理劳动争议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

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中华人

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规定,结合民事审判实践,就适用法律

的若干问题,作如下解释:

第一条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以无管辖权为由对劳动争议案件不

予受理,当事人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按照以下情形分别处理:

(一)经审查认为该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对案件确无管辖权的,

应当告知当事人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二)经审查认为该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有管辖权的,应当告知当

事人申请仲裁,并将审查意见书面通知该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劳动

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仍不受理,当事人就该劳动争议事项提起诉讼的,应

予受理。

第二条仲裁裁决的类型以仲裁裁决书确定为准.

仲裁裁决书未载明该裁决为终局裁决或非终局裁决,用人单位不服该

仲裁裁决向基层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按照以下情形分别处理:

(一)经审查认为该仲裁裁决为非终局裁决的,基层人民法院应予受

理;

(二)经审查认为该仲裁裁决为终局裁决的,基层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但应告知用人单位可以自收到不予受理裁定书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劳动人

劳动合同法司法解释一二三四(word版可编辑修改)

16

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该仲裁裁决;已经受理

的,裁定驳回起诉。

第三条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用人单位申请撤销终局裁决的案件,应当组

成合议庭开庭审理。经过阅卷、调查和询问当事人,对没有新的事实、证

据或者理由,合议庭认为不需要开庭审理的,可以不开庭审理。

中级人民法院可以组织双方当事人调解。达成调解协议的,可以制作

调解书。一方当事人逾期不履行调解协议的,另一方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

制执行。

第四条当事人在人民调解委员会主持下仅就给付义务达成的调解协

议,双方认为有必要的,可以共同向人民调解委员会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

院申请司法确认。

第五条劳动者非因本人原因从原用人单位被安排到新用人单位工作,

原用人单位未支付经济补偿,劳动者依照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与新

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或者新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提出解除、终止劳动合

同,在计算支付经济补偿或赔偿金的工作年限时,劳动者请求把在原用人

单位的工作年限合并计算为新用人单位工作年限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用人单位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属于“劳动者非因本人原因

从原用人单位被安排到新用人单位工作”:

(一)劳动者仍在原工作场所、工作岗位工作,劳动合同主体由原用人

单位变更为新用人单位;

(二)用人单位以组织委派或任命形式对劳动者进行工作调动;

(三)因用人单位合并、分立等原因导致劳动者工作调动;

(四)用人单位及其关联企业与劳动者轮流订立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法司法解释一二三四(word版可编辑修改)

17

(五)其他合理情形。

第六条当事人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约定了竞业限制,但未约定

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履行了竞业限制义

务,要求用人单位按照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平均工

资的30%按月支付经济补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前款规定的月平均工资的30%低于劳动合同履行地最低工资标准的,

按照劳动合同履行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第七条当事人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约定了竞业限制和经济补

偿,当事人解除劳动合同时,除另有约定外,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履行竞业

限制义务,或者劳动者履行了竞业限制义务后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

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八条当事人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约定了竞业限制和经济补

偿,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后,因用人单位的原因导致三个月未支付经济

补偿,劳动者请求解除竞业限制约定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九条在竞业限制期限内,用人单位请求解除竞业限制协议时,人民

法院应予支持。

在解除竞业限制协议时,劳动者请求用人单位额外支付劳动者三个月

的竞业限制经济补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十条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后,用人单

位要求劳动者按照约定继续履行竞业限制义务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十一条变更劳动合同未采用书面形式,但已经实际履行了口头变更

的劳动合同超过一个月,且变更后的劳动合同内容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

劳动合同法司法解释一二三四(word版可编辑修改)

18

国家政策以及公序良俗,当事人以未采用书面形式为由主张劳动合同变更

无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十二条建立了工会组织的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符合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九条、第四十条规定,但未按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三条规定事先通

知工会,劳动者以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为由请求用人单位支付赔偿

金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起诉前用人单位已经补正有关程序的除外。

第十三条劳动合同法施行后,因用人单位经营期限届满不再继续经营

导致劳动合同不能继续履行,劳动者请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的,人民

法院应予支持.

第十四条外国人、无国籍人未依法取得就业证件即与中国境内的用人

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居

民未依法取得就业证件即与内地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当事人请求确认

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持有《外国专家证》并取得《外国专家来华工作许可证》的外国人,

与中国境内的用人单位建立用工关系的,可以认定为劳动关系。

第十五条本解释施行前本院颁布的有关司法解释与本解释抵触的,自

本解释施行之日起不再适用。

本解释施行后尚未终审的劳动争议纠纷案件,适用本解释;本解释施

行前已经终审,当事人申请再审或者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决定再审的,不适

用本解释.

本文发布于:2023-01-31 04:20:3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6573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我的图书馆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