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神木二郎山

更新时间:2023-01-31 03:56:36 阅读: 评论:0

面对面地英文怎么写-寝室介绍文字


2023年1月31日发(作者:国际商务就业前景)

神⽊市⽂旅融合打造全域旅游新格局

快艇冲浪

“推动⽂化旅游业优化升级,推进省级全域旅游⽰范县建设,发展⽂化旅游体验经济;加⼤神⽊古城、⾼家堡古镇、长

城沿线、沿黄旅游带等核⼼景区打造⼒度,组织好环红碱淖国际⾃⾏车、国际马拉松等赛事;加⼤⽂化旅游项⽬招商,

促进⽂化旅游业发展由单⼀景区观光向多领域的产业⽣态圈转变;⼒争全年接待游客突破800万⼈次,实现旅游综合收

益80亿元……”2019年,在政府⼯作报告中,神⽊为全市⽂化旅游产业描绘了⼀幅⽣动的图景。

近年来,神⽊市在全⼒抓好经济发展的同时,积极促进⽂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实现⽂化旅游产业提速升级。如今的

神⽊市,⽂化产业全⾯开花,旅游发展稳步推进,全域旅游红红⽕⽕。⽂化旅游产业焕发出的⽣机与活⼒,已经成为全

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为神⽊注⼊新的⽣机与活⼒。

⾃⾏车环湖赛丁向龙摄

⼈⽓爆棚的红碱淖

产业深度融合,主题活动多样

葵花⽂化节、红碱淖旅游⽂化节、迎春灯展、冰雪游玩、获批“国家⾃然保护区”……近年来,“红碱淖”这个词深深烙印在

众多⽂化旅游爱好者⼼⾥。结合红碱淖的实际,神⽊市通过增加红碱淖景区的娱乐项⽬,积极举办相关主题活动,规范

景区周边商户从业资格,改善软硬件⽔平,提升景区影响⼒。今年五⼀期间,红碱淖共接待游客5万⼈次,综合收⼊

1500万元。

除了红碱淖,⾼家堡古城也是神⽊近年来重点打造的景区之⼀。随着电视剧《平凡的世界》的热播,让⾼家堡变得声名

⼤噪,这座古镇正在彰显着它的魅⼒,吸引着四⽅游客。在⾼家堡周边,还有⼀系列古代遗迹,万佛洞、千佛洞距古城

不过⼀两公⾥,还有被称为“世界⼗⼤⽥野考古发现”“21世纪世界重⼤考古发现”的⽯峁遗址。

整齐划⼀的传统建筑、青翠欲滴的绿植、⾹⽓四溢的特⾊美⾷、神秘悠远的⽯峁遗址,为⾼家堡镇披上了⼀层古朴厚重

的⾯纱。为提升⾼家堡古镇及⽯峁遗址的吸引⼒,神⽊通过综合改造⾼家堡古镇,建设⽯峁遗址博物馆,努⼒提升景区

品质及旅游附加值。

红碱淖、⽯峁遗址、杨家将城……在旅游产业的发展过程中,神⽊在坚持旅游发展全民共享的同时,将⽂化旅游产业摆

在重要位置,牢固树⽴“全域旅游”“综合性产业”发展的新理念、新模式,成⽴了以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为发展模式的神

⽊市⽂化旅游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将⽂化旅游产业发展作为全市战略性⽀柱产业,确⽴建成陕西省旅游⽰范县和国

家全域旅游⽰范区的⽂化旅游发展⽬标。

完善基础设施,丰富旅游内涵

⽓势恢宏的⼤剧院、造型别致的博物馆、匠⼼独具的体育中⼼、美轮美奂的图书馆……近年来,神⽊不断加强基础设施

建设,努⼒繁荣⽂化旅游事业。异彩纷呈的⽂化建设和蓬勃多元的旅游事业,构成了神⽊⽂化旅游事业发展的⼀道亮丽

风景线。

学⽣参观博物馆丁向龙摄

学⽣参观博物馆丁向龙摄

旅游要发展,交通须先⾏。近年来,神⽊不断加强旅游配套设施建设,为旅游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具体做法上,

加快旅游景点与交通⼲线连接线、全市旅游⼤环线的建设改造,建设⼤型游客集散中⼼和综合性游客服务中⼼,开通神

⽊到榆林机场和鄂尔多斯机场的⼤巴,提升沿黄、锦⼤、神马、神王等旅游交通道路等级,美化沿线景观,主要观景点

设置⼩型停车场和观景台。在⾼速公路服务区、各旅游景点、交通枢纽设⽴旅游咨询点,统⼀设计和建设神⽊特⾊旅游

标识系统,包括公交站牌、路牌、公共厕所等各种公共标识标牌,配备位置合适、数量⾜够的国家三星级以上旅游厕

所。

同时,神⽊不断丰富景区景点的⽂化内涵,将⽂旅融合,围绕陕北民俗、红⾊⾰命、黄⼟⽂化、草原⽂化、史前⽂化、

⼯业⽂化等内容,在“接地⽓、聚⼈⽓”上做⽂章。通过戏剧展演、群⽂创作、书画展览、体育赛事等演艺活动来展⽰民

俗⽂化,通过书法、摄影、剪纸等⽂艺⽐赛来讲述和记录历史风韵、特⾊美景,丰富神⽊旅游的表现形式。

⽬前,神⽊共有红碱淖1个4A级景区和⼆郎⼭、⾼家堡镇、陕北民俗⽂化⼤观园3个3A级景区,三星级酒店5家、⼆星级

酒店1家、四星级酒店3家,旅⾏社6个。2018年,全市共计接待游客695.63万⼈次,同⽐增长28%,实现旅游综合收益

70.44亿元,同⽐增长26%。

⽂化产业落地,发展成果惠民

近年来,神⽊坚持让⽂化产业落地,市民共享⽂化发展成果。截⾄⽬前,神⽊建成了功能齐全的体育中⼼,国家⼀级图

书馆、馆藏量最⼤的县级博物馆。其中,神⽊体育中⼼占地100亩,由体育场和体育馆两⼤部分组成,可承办国家级、

省级部分专项体育赛事及市级运动会,可满⾜篮球、⽻⽑球、乒乓球及体操⽐赛要求。神⽊图书馆,建筑⾯积1.2万平

⽅⽶,免费为市民开放,现有馆藏⽂献(含电⼦⽂献)575958册,其中图书302263册,报刊101381册,视听资料

11792册,电⼦⽂献160522册。每年接待读者达40万⼈次、⽂献年流通总量14万册次。

同时,神⽊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公共财政为⽀撑,建成了迎宾⼴场、⼈民⼴场等⽂化⼴场及杏花滩城市公园,为市民提

供充⾜的休闲⽂化活动场所。⽬前,全市⼈民群众正在从⽇益完善的公共⽂化服务体系中享受着⽂化建设的成果。

⽯峁遗址

滑沙

作为丰富市民⽂化业余⽣活的⼀个重要载体,近年来,神⽊不断加⼤对市⽂化馆的投⼊。⽬前,⽂化馆设有多功能厅、

剪纸厅、摄影厅、⽂艺书画展厅等。在公共⽂化服务过程中,⽂化馆还免费开展中⽼年扬琴、青少年舞蹈和钢琴培训等

活动,培养了⼀⼤批业余⽂艺爱好者,极⼤地丰富了⼈们的业余⽂化⽣活。

位于滨河新区的⼤剧院是神⽊⽂化艺术事业蓬勃发展的核⼼动⼒和重要载体。2017年神⽊⼤剧院运营以来,根据不同⼈

群的⽂化需要,积极引进各门类演出70余场,其中涵盖⼉童剧、舞剧、魔术剧、画展、晚会、赛事等各艺术门类的海内

外精品内容,全⾯开花。同时,举办钢琴课等活动推⼴普及⾼雅艺术,提⾼市民艺术鉴赏能⼒,让公众近距离感受艺术

魅⼒。同年,神⽊⼤剧院圆满完成了陕西省第⼋届艺术节神⽊分会场演出任务,共接待来神演职⼈员1080⼈次。艺术节

期间,神⽊晋剧团创作的晋剧现代戏《母殇》获得包括⽂华优秀剧⽬奖和⽂华编剧奖、⽂华优秀表演奖三个单项奖;神

⽊⽂化馆创作的5个节⽬均⼊围群星奖节⽬,通过演职⼈员的努⼒,神⽊正在通过优秀的旅游品牌项⽬和丰富的艺术作

品,让外界重新认识古麟州、新神⽊。

⼀系列⽂化设施建设,极⼤地丰富了群众的⽂化活动,活跃了⽂化氛围,激发了群众对⽂化⽣活的更⾼要求和期许。

致⼒顶层设计,凸显旅游格局

以⽼城为中⼼,着⼒开发红碱淖、⽯峁遗址(⾼家堡镇)、杨家城、神府煤⽥、⼆郎⼭、滨河新区、晋陕⼤峡⾕七⼤核⼼

旅游资源,打造黄河沿线、窟野河沿线、秃尾河沿线和红碱淖塞外风光区。纵观神⽊⽂化旅游资源,⼀个以“⼀⼼七区

四带”为架构的旅游布局已经形成。

葵花节崔亚军摄

⾼家堡古镇

沿黄旅游带作为神⽊“⼀⼼七区四带”旅游格局中的重要⼀带,在神⽊⽂化旅游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神⽊境内沿黄全

长98公⾥,北起马镇葛富村,南⾄万镇界牌村,沿黄城镇带包含马镇、沙峁、贺家川、万镇4个镇25个⾏政村。

随着⽂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神⽊沿黄旅游带周边的村民通过出售⼩杂粮、红枣以及开办农家乐等⽅式有了可观的经济收

⼊。

“⼀业旺,百业兴。”沿黄线的开通不仅打造了母亲河周边的旅游业,也带动了沿线镇村经济的发展,沿途的农产品外销

渠道更加通畅,沿线的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产品加⼯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沿黄地区的经济和产业实现了跨越发

展。

98公⾥的风光不⽌“黄河”和“红枣”两个符号这么简单,还有秀美的天台⼭、独具黄河风情的马镇渡⼝、⽓魄壮丽的西津

寺、艺术情调⼗⾜的曼乔咖啡。

⽬前,神⽊正在构筑沿黄⽣态旅游带,重点实施黄河百⾥灯笼画廊、窑洞式民宿和低空飞⾏等项⽬,配套开发黄河漂

流、枣林绿道骑⾏、黄河渔村、农业主题公园、陕北民俗风情⼩镇等观光体验项⽬,努⼒将沿黄区域建成国家级黄河风

情体验旅游⽬的地。

⽬前,神⽊沿黄⽣态旅游带已经初具规模。2019年“五⼀”期间,沿黄线重要站马镇,共接待游客19200⼈次,这座具有

600多年历史⽂化底蕴的城镇正在被游客熟知。

此外,依托丰富的⾃然⼈⽂旅游资源,⽬前,神⽊还将重点打造中国忠勇⽂化的代表——杨家将、中华⽂明圣地——⽯

峁遗址、中国最⼤的沙漠淡⽔湖——红碱淖、国家级黄河风情体验旅游⽬的地——沿黄⽣态旅游区、世界煤炭⼯业旅游

代表——神⽊煤炭地质主题公园,打造五张国家级旅游名⽚。

围绕五张名⽚,神⽊市将夯实旅游基础建设,举⾏旅游推介活动,加⼤旅游营销开发,实现旅游知名度和影响⼒的双丰

收,为资源经济向旅游⽂化经济的转型奠定基础。

本文发布于:2023-01-31 03:56:3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6563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下一篇:门口罗雀
标签:神木二郎山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