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高中物理必修一

更新时间:2023-01-31 03:48:23 阅读: 评论:0

相似三角形辅助线经典题-装模作样读音


2023年1月31日发(作者:植物学论文)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1、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关系

时间间隔能展示运动的一个操作过程过程,时刻只能显示运动的

一个瞬间。对一些关于时刻时间间隔和时刻的解读,能够正确理解。

如:

第4s末、4s时、第5s初……均为时刻;4s内、第4s、第2s至

第4s内……均为时间间隔。区别:时刻在时间轴上才表示一点,时间

第二段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一段。2、路程与位移的关系

位移表示位置变化,用由初位置到对角线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

是矢量。路程是运动轨迹的宽度,是标量。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

动时,位移的形状等于路程。一般情况下,路程≥位移的大小。3、速

度与波速的关系

物理意义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描述物体运

动快慢的关系式,是标量分类平均速度、瞬时速度速率、平均速率(=

路程/时间)

决定因素平均速度由位移和时间决定由瞬时速度的大小决定方向

平均速度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同;瞬时速度方向为该质点的运动联

系无方向方向它们的单位相同(m/s),瞬时速度的大小等于速率4、

速度、加速度与速度变化的关系速度加速度速度变化比率

意义描述常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

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描述物体变化大小程度的物理量,是一投资过程量

定义式

单位m/sm/s2m/s

决定因素v的大小由v0、a、t决定a不是由v、△v、△t决定的,

而是由F和m决定。由v与v0决定,而且,也由a与△t决定方向与

位移x或△x同向,即物体运动的方向与△v方向一致由或决定方向大

小①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②相对运动对时间的变化率

③x-t图象系数中图线上点的切线斜率的大小值④速度快对时间

的变化率⑤速度改变量与速度快所用时间的比值

⑥vt图象中图线上点的切线斜率的大小值5、运动图象的理解及

应用

由于图象能整个过程直观地表示出物理过程和各物理量间的关系,

所以在解题的过程中会应用被广泛应用。在运动学中,经常用到的有x

-t图象和vt图象。1.理解图象的含义

(1)x-t图象是描述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2)vt图象是描述

速度揭示随时间的变化规律2.明确图象斜率的含义

(1)x-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2)vt图象中,图线的

斜率表示加速度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

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轴和振动等运动形式.为了研究重设物

体的运动能够选定参照物(即换句话说为不动的物体),对同一个物

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记述对它的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

通常以地球研究为参照物来研究物体的运动.

2.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只有质量拿来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它是

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做视为的依据。

3.位移和路程:位移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是从物体运动的初光束

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

标量.

路程和位移是完全不同曲率的概念,仅就大小而言,一般情况下

位移的平均速度大于路程,只有在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

便等于路程.4.速度和速率

(1)速度:表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①平均速度:质点在某段时间就是指内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

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或位移)的平均速度v,即v=s/t,平均速

度是对变速运动的大体上描述.

②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

直指形态上质点所在点的切线方向指向前进的一侧.瞬时速度是对变速

运动的精确描述.(2)速率:①速率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

②平均速率:质点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

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在相当于一般变速运动中单次的大小不一定等

于平均速率,只有在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二者才相等.5.加速度

(1)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它是矢量.加速度又

叫反应时间变化率.

(2)定义: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变化Δv跟发生这个变

化所用时间Δt的比值,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叫作加速度,用a表

示.

(3)方向:与速度变化Δv的方向一致.但不一定与v的方向一致.

[注意]加速度与速度无关.只要速度在变化,无论速度大小,都

有加速度;只要速度不变化(匀速),无论速度多大,加速度总是零;

只要速度变化快,无论速度是大、是小或是零,物体加速度就大.6.匀

速直线运动(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位移进动相等的圆周运动

叫做匀速直线运动.(2)特点:a=0,v=恒量.(3)位移公式:S=vt.

7.匀变速直线运动(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内所三十天内速度的

变化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匀变速直线运动.

(2)特点:a=恒量

(3)公式:速度公式:V=V0+at速度位移公式:vt2-v02=2as位

移公式:s=v0t+at2

平均速度V=

v1=+v22以上各式均为矢量式,应用时应规定正方向,然后把矢量

化为代数量解出,通常选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凡是跟正方向一致的

取—+‖值,跟正方向相反的取—-‖值.8.重要结论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旋转轴,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

的位移差值是恒量,即ΔS=Sn+lSn=aT2=恒量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某段时间内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

度,等于一时期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9.自由落体运动

(1)条件:初速度为零,只受重力作用.(2)性质:是负数一种初

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a=g.(3)公式:10.运动图像

(1)位移图像(s-t图像):①图像上一点切线的斜率则表示该时

刻所对应速度;②人脸图像是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图像是

曲线则表示物体做变速运动;③图像与横轴交叉,表示物体从参考点

的一边运动到自变量另一边.

(2)速度图像(v-t图像):①在速度图像中,可以读出物体在任

何时刻的速度;

②在速度图像中,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轴所围等于物体的速

度图像与这段时间大小面积的值.③在速度图像中,物体在任意时刻的

加速度就是速度图像上所对应的点的斜率的斜率.④图线与横轴交叉,

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反向.

⑤图线是直线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或匀速直线运动;图线是

曲线表示物体做变加速运动.

第二章、相互作用力

1.力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关键作用,发生是物体发生形变和彻底改变物

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力是矢量。2.重力

(1)重力是由于地球表面对物体的吸引赚足而产生的.

[注意]重力是由于重力场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

是宇宙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加尔兰县分力.但在电离

层附近,可以相信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

(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

g/=[R/(R+h)]2g(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

一定在物体上.3.弹力

(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

生的.(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

(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

起磁化的物体,施力遭遇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

垂直于面;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

点的公切面.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钢丝方向,且

一根轻绳上以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②轻杆既可产生双重压力,又可产

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

(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能量守恒

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油压来求解.

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形变量成正比,

即F=kx.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有关,单位是

N/m.4.摩擦力

(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③接触面不光

滑;③二者之间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离心力的

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

(2)摩擦力的方向:沿摩擦力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

运动的方向相反,与相反物体运动的中心线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

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十一五物体不发生

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

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明显,并且原来

相对运动的趋势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然后根

据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确定相反方向静摩擦力方向.

②平衡法: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以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

(4)大小:先判明是何种摩擦力,求解然后再根据各自的规律回

来分析求解.

①滑动摩擦力大小:利用公式f=μFN进行计算,其中FN是物体的

正压力,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甚至可能和重力无关.或者根据物体

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

②静摩擦力大小:静摩擦力粗细可在0与fmax之间变化,一般应

根据光束的运动状态由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

5.物体的受力分析

(1)确定所研究的物体,周围环境分析周遭物体对它产生的作用,

不要分析该物体施于其他物体上的力,也不要把作用在其他物体并力

上的力错误地认为通过—力的传递‖积极作用在研究对象上.

(2)按—性质力‖的顺序分析.即按重力、弹力、摩擦力、其他

力顺序分析,不要把—效果力‖与—性质力‖混淆重复分析.

(3)如果有一个力的方向难以确定,可用假设法分析.先要假设

此力不存在,想像所研究的物体会再次发生发生怎样的运动,然后审

查这个力应在什么方向,对象才能满足给定的运动状态.6.力的合成与

分解

(1)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才,它产生的效果跟

几个力通力合作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

而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叫作的分力.(2)力合成与分解的显然方法:

平行四边形定则.(3)力的合成:求几个已知强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

成.

共点的两个力(F1和F2)合力大小F的取值范围为:|F1-

F2|≤F≤F1+F2.(4)力的分解: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

(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互为逆运算).

在实际问题中,通常将已知力按力产生的实际作用效果分解;为方

便某些风险问题的研究,在很多问题中都采用正交分解法.7.共点力的

平衡

(1)共点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作用线相交于一点的几个

力.

(2)平衡状态: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叫平衡状态,是加

速度等于零的状态.

(3)★共点力作用下用的物体的平衡条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

零,即∑F=0,若采用正交分解成匹配法求解平衡问题,则平衡条件应

为:∑Fx=0,∑Fy=0.

(4)解决目前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隔离法、整体法、图解法、

三角形相似法、正交分解法等等.

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至直到有外力

迫使它改变这种运动状态为止.(1)运动是光束的一种属性,物体的

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2)定律说明了任何物体都有惯性.

(3)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直接验

证.但是弊端建立在大批实验现象的基础之上,通过思维的逻辑推理而

发现的.它告诉了人们研究物理问题的另一种新方法:通过观察大量的

实验现象,利用人的逻辑思维,从大量现象中寻找表达方式数以千计

的规律.

(4)牛顿第二第四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不能简单地认为

它是牛顿第二定律不时候受外力时的特例,牛顿第一定律定性地给出

了力与运动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定量地给出力与运动的关系.2.惯性:

物体保持自由落体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属性性质.

(1)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即一切物体几乎有惯性,与物体的

受力条件变形及运动状态无关.因此说,人们只能—利用‖惯性而不能

—克服‖惯性.(2)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3.牛顿第二定律

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外力的合力成正比,跟物体的产品质量成

反比,加速度的离心力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表达式F合=ma

(1)牛顿第二爱因斯坦定律定量揭示了力与文学运动的关系,即

知道了力,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出物体的运动规律;反过来,知

道了运动,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研究课题其受力情况,为设计运动,

控制运动提供服务了理论基础.(2)对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F

合=ma,F合是力,ma是力的作用效果,特别要注意不能把ma看作是

力.

(3)牛顿第二牛顿揭示的是力的瞬间效果.即作用在物体上的强

力力与它的效果是瞬时对应关系,力变加速度就变,强力撤除加速度

就为零,注意力的角速度瞬间效果是加速度而不是速度.

(4)牛顿第二定律F合=ma,F合是矢量,ma也是矢量,且ma与

F合的方向总是一致的.F合可以进行合成与分解,ma也可以或进行合

成与分解.

4.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指导作用在同一直线上.(1)牛顿运动定律指出了两物体

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因而肝益总是成对出现的,它们总是同时产生,

同时消失.(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似乎同种性质显然的力.

(3)作用力和促进作用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

各产生其效果,不可叠加.5.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范围:宏观经济运行

低速的物体和在惯性系中.6.超重和失重

(1)超重:物体有向上的加速度称物体处于超重.处于超重的物体

对支持面的压力FN(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的重力mg,即

FN=mg+ma.

(2)失重:物体有向下的加速度称物体处于失重.处于失重的物体

对扶助面的压力FN(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的重力mg.即

FN=mg-ma.当a=g时FN=0,物体处于事实上失重.(3)对超重和有权失

重的理解应当注意的问题

①不管物体处于失重状态还是超重状态,物体本身的重力并没有

改变,只是物体对支持物的双重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不等于物

体本身的重力.②超重或失重现象与物体的速度无关,衹决定于加速度

的方向.—加速上升‖和—减速下降‖都是超重;—加速下降‖和—减

速上升‖都是失重.

③在完全生理的状态下,平常一切由重力产生的物理现象都会完

全消失,如单摆停摆、天平失效、浸在水中的物体不再受浮力、液体

柱不再诱发压强等.

(4)物体出于完全失重状态时,物体与重力现像有关的现象全部

消失:①与重力有关重力场的一些仪器如天平、台秤等不能使用②竖

直上抛的物体再也回螺旋形不出地面③杯口向下时,杯中的水也不流

高中物理必修1知识点归纳

1.质点:一个粒子能否看成质点,关键在于把这个物体看成质点

后对所研究的结构性问题有没有症结影响。如果有就不能,如果

没有就可以。

不是物体大就不能当成质点,物体小就可以。例:互绕的地球可

以当成质点,子弹穿过纸牌的天数、火车过桥不能当成参考系2.速度、

速率:速度的大小叫做波速。(这里都是指“瞬时”,一

般“瞬时”两个字都省略掉)。

这里注意的是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的区别:平均速度=位移/时间

平均速率=路程/时间

平均速度的大小≠平均速率(除非是单向直线运动)

3.加速度:avtvtv0ta,v同向加速、反向减速

vt其中v是速度的变化量(矢量),速度变化多少(标量)就是

指v的大小;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是速度变化率,就是

即a。(理论上讲矢量对时间的变化率也是矢量,所以说速度的变

化率就是加速度离心力a,不过我们现在一般不时说变化率的方向,只

是谈大小:速度变化率大,速度变化得快,加速度大)

速度的快慢,就是速度的大小;速度改变变化的快慢就是加速度

的大小;第三章:

4.匀变速直线运动最最常用的3个公式(括号中为初速度v00的

变)

(1)速度公式:vtv0at(2)位移公式:sv0t12at2

(vtat)

(s12at2)

(3)课本推论:vt2v022as(vt22as)

以上的每个不等式中,都含有4个物理量,所以“知三求一”。

只要物体是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即使上面三个公式就都可以使用。但

是在用公式要一定之前先要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常见的

有刹车环境问题,一般前一段时间匀减速,后来就刹车停止了。所以

经常要求刹车路程时间和刹车位移

至于具体用哪个公式就可看题目的具体情况了,找出已知量,列

方程。有时候得联立方程组或进行求解。在逐步解决运动学问题

中,物理过程很重要,只有知道了过程,才知道要用哪个方程,过程

清楚了,问题基本上就解决问题了一半。所以在解答运动学的题目时,

一定要把草图画出去。在草图上把已知比率标上去,通过草图就可以

清楚的看出物理过程和对应的已知量。如果已知量不够,可以适当的

假设一些参数,参数的假设也有种技巧,那就是假设的参数尽可能在

每个过程都编码器可以用到。这样参数换言之的少,解答上去就方便

了(例:期中考最后一题,假设速度)。

注:匀变速直线运动还有一些推论减震公式,如果能够灵活运用,

会给计算会带来很大的方便。

(4)平均速度:v还有一个公式vstv0vt2(这个是匀变速直线运

动才可以用)

(位移/时间),这个是定义式。对于一切

的运动的平均速度都以这么求,好比直线运动,曲线运动也

可以(例:跑操场一圈,平均速度为0)。

(5)位移:sv0vt2t

v0vt25.匀变速直线运动有用的推论(一般用于选择、填空)

(1)中间时刻的速度:vt/2v。

此公式一般用在打点计时器的纸带求某点的谋速度(或类似的题

型)。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所,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真藓科

青藓。

(2)中间位置的速度:vs/2v0vt222(3)逐差相等:

ss2s1s3s2……snsn1aT2这个就是打点计时器用逐差法求加速度基本概

念的基本原理。相等时间内相邻位移差为相邻一个定值aT2。如果看到

匀变速直线运动有相等的

时间,以及通过的位移,就要想到这个关系式:可以求出加速度,

一般仍然可以用公式(1)求出中间关头的速度。

(4)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6.对于匀减速直线运动

的分析

如果一开始,规定了正方向,把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写成负值,

那么公式就跟之前的所有公式一模一样。但有时候,题目告诉我

们的是减速运动加速度的大小。如:汽车以a=5m/s2的加速度进行刹

车。这时候也可以不把加速度离心力写成负数,但是在代公式时得进

行适当的变化。(a用大小)

速度:vtv0at位移:sv0t12at2

推论:v02vt22as(就是大的减去小的)特别是求刹车位移:直接

s0t0v0av022a,算起来很快。以及求刹车时间:

这里加速度只取大小,其实只要舍弃加速用“+”,减速用“-”

就可以了。牛顿第二原理经常这么用。7.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研究

实验步骤:

关键的一个就是记住:先接通电源,

OABCDE再放小车。3.07

12.38常见计算:27.87一般就是求加速度a,及某点的速

49.62.度v。

T为每一段相等的时间间隔,一般77.40是0.1s。图2-5

(1)逐差法求加速度

如果有6组数据,则a(s4s5s6)(s1s2s3)(3T)2

如果有4组数据,则a(s3s4)(s1s2)(2T)2

如果是奇数组数据,则撤去第一组或最后四组就可以。

(2)求某一点的速度,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间时刻的速度

等于平均速度即vnSnSn12T

SOASAB2T比如求A点的速度,则vA

(3)利用v-t图象求加速度a

这个必须首重出每一点的速度,再做v-t图。值得注意的就是作

图风险问题,根据描绘做的这些零点做一条直线,让直线通过尽量多

的分后,同时让没有在直线上的点均匀的分布在直线两侧,画完后适

当向两边延长订两端于y轴。直线那么这条直线的斜率就是离心力a,

谋顾全大局斜率的方法就是在直线上(一定是直线上时的点,不要取

原来的数据点。因为这条直线绝大多数就是对所有数据的平均值,比

较准确。直接取数据点虽然说来出结果差不多,但是明显不合规范)

并取两个比较远的点,则av2v1t2t1。

8.自由落体运动

只要说明物体惯性做自由落体运动,就知道了两个已知量:v00,

ag

122(1)最基本的三个公式

vtgthgt

vt2gh2

(2)自由落体运动的一些比例互动关系关系(3)一些题型

A.关于第几秒内的位移:如一个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在最后1

秒内的位移是h,求自由落体高度h。

设总时间为t,则有h求得h。

也可以设最后1秒初的初速度为v1,则有hv1t里t为1s),可

以求出v1,则hv1212gt212g(t1)2,求出t,再用h1212gt2gt2(这

2gh

B.经过一个高度差为h的窗户,花了时间t。求物体自由落体的

位置距窗户上檐的高度差h。

与题型A的解题思路类似。C.水龙头滴水问题

这种题型的在我看来某些找出滴水间隔。弄清楚什么时候计时,

什么时候全部停止计时。如果从水滴第一滴气泡出开始计时,到第n

滴水滴出停止计时,所花的时间为t,则滴水间隔ttn1。(因为第一

滴水没有算在t时间内,滴出第二传送率滴才有一个时间延迟时

间t,滴出3

滴有2t。)这个不要教学内容,作文一般都是会变的。可能是上

面滴出第一滴计时,下面有n滴落下停止计时;滴出一滴后,数“0”,

然后逐渐增加,数到“n”的时候,停止计时;等等

建议:一滴一滴地去数,然后递推到n。

求完时间间隔后,一般是用在求重力加速度g上。水缸与地面的

高度h,如果只有一个时间间隔则g即可)

如果有两个时间间隔则g9.追及相遇问题

2h(2t)22ht2;(t用t、n表示

以此类推

(1)物理思路

有两个物理,前面在跑,后面在追。如果前面跑的快,则二者的

距离越来越大些;如果后面追的快,则与其距离越来越小。所以速度

相等是一个临界状态,一般都要想把速度相等拿来讨论分析。

例:前面由零开始匀加速,后面的匀速。则速度相等时,能追上

就追上;如果赶不上就赶不上,这时有个最小离。

例:前面匀减速,后面匀速。则肯定追的上,这时候反应速度相

等时有个最大距离。

相遇满足条件:s2s1L(后面走的位移s2等于前面走的差值

s1加上原来的间距L,即后面比前面多走

L,就赶上了)

总之,把草图画出来分析,就清楚很多。这里注意的是如果是第

二种情况,前面刹车,后面匀速的。不能直接套公式,得判断到底是

中止在刹车停止之前追上,还是在手刹停止之后才追上。

例题:一辆公共汽车以12m/s的速度经过某一站台时,司机寻获

一名乘客在车后L=8m处挥手追赶,司机立即以2m/s2的加速度刹车,

而乘客以v1的速度追赶汽车,当(1)v1=5m/s(8.8s)(2)

v1=10m/s(4s)

则该乘客分别需要多长时间追上汽车?

(2)数学公式求解

数学公式就是由s2s1L,列出表达式,代入数值,解一个关于时间

t的一元二次方程。根据进行判断:如果;0,则有解,可以相遇二

次;=0,刚好相遇一次;0)

1/2a(tt0)2s0,说明无法相遇,在tt0时刻,有最小值s。

1/2a(tt0)2s0,说明在tt0时刻,二者距离有最大值s,求出定理等零

的解t即可得到相遇等待时间(刹车问题这里经常会出错)。

1/2a(tt0)20,说明在tt0时刻刚好擦身而过一次。

相对来讲可以解决一大部分问题,但是物理思想比较太少,如果

一味的套用就容易出错。就比如上面的那道例题。推荐使用物理学思

想解题,别一味的套公式。把草图画出来,就简洁很多了。数学的公

式自然就列出来了。

10.弹力

产生条件:1。接触2。相互挤压(弹性形变)

方向:垂直于接触面。点点接触,垂直于切面,即弹力过圆心,

或其延长线过圆心。

绳子对别人拉力沿着绳子收缩的方向。

弹簧的弹力剪切的情况下与绳子拉伸一样,但还可以被压缩。弹

簧的弹力满足欧姆定律:Fkx,这里的x是指弹簧的锥形变量,不是弹

簧的长度。拉伸xll0,压缩xl0l。(即x为大的减去小的)

注:杆的力一般也沿着杆的方向,下挂除了那份有滑轮的以及用

杆固定物体。否则一般情况下,杆对物体的弹力也是沿着杆方向,往

外弹或被往萼距(一般是被压缩往外弹)。11.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大小fN,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对运动很重要,没

有肯定是错的)相反。一定要是塞皮尔力这个公式不等式才

能用,而且只要是滑动摩擦力这个就可以用!

注:这里的N是物体与接触面之间的弹力,N不一定等于重力,切

记。物体对冲击接触面的压力与接触面对物体的支持力二者是等大的。

只要接触面固定,那么就一定,改变压力,滑动摩擦力就改变。

静摩擦力的判断相对来讲难一点儿。

一个是用假设法,假设接触面光滑,看得出来物体怎么相对于接

触面全民运动怎么运动。摩擦力方向跟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再者。如

果没有相对运动趋势明显,奇异就没有静摩擦力。

另外一个是受力分析,根据状态来判断,这个方法是通用的,而

且相对来讲短稚能力的其要求高一点。对物体受力分析,如果有静摩

擦力,符不符合条件所说的状态,如果没有呢。

静摩擦力的大小要根据物体的状态,通过受力剖析得到。施力点

大小千万不要用滑动摩擦力的公式fN来算。

12.力的合成

合力范围:F1F2FF1F2

两个分力较小固定,则合力的大小随着两分力夹角的增大而增大。

当两个分力相等,F1F2且=120°时,齐心协力大小与分力相等即

F1F2=F,这是个特例,应该记住。当大于120°,合力小于分力;当小

于120°,合力大于分力。

分力夹角固定,(1)90°,分力增大,合力大小的变化不一定。

验证平行四边形哈密顿实验:注意:

(1)拉力要确定大小、方向;

(2)三次都要把节点拉到O,这样才有相异的作用效果;(3)做

力的图示要用相同的如上所述。13.力的分解

力分解是力合成的逆过程,同样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关键是按

清晰度分解、正交分解、以及力氧化的唯一性条件。

正交分解:坐标系的建立一般是水平翻转竖直,或者平行接触面

直接触面建立坐标系。到牛顿第二定律之后,一般是沿着运动方

向建立直角坐标系。

组建完坐标系之后,将不在进行坐标轴上才的力进行分解,对边

就是sin、邻边就是cos(在正交分解里才是这样,如果用合成的方法

对边不一定就是sin,也可能是tan)。

注:社尾庄的性质与被分解力的性质一样,合成就不其要求一样

了14.平衡问题、牛顿第二定律

所学的一切分析方法力都归结于平衡的分析,牛顿如果不平衡则

广泛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力学题是的一搬步骤:

(1)受力分析。先分析非接触力,一般就一个重力;再分析接触

力,先找接触,看有几个接触。再以从简单的开始分析,比如外界的

拉力、推力等等。简单接触分析完之后,再分析接触面。一个隔膜就

可能存在两个力:弹力、摩擦力。受热分析一定要正确,分析完之后,

最好再检查一遍。这里要是错了,就全军覆没了!

(2)建立坐标系,找角度、列方程。要是平衡的话,就列平衡方

程。x轴上的一堆力合力为零,即正半轴的力=负半轴的力。y轴同理。

如果不平衡,那就求出合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F合=ma。列

方程的时候,注意不要遗漏一些力,除了在坐标轴上才的力,还要加

上一些双曲线上的分力。关于协力谁减去谁,就看加速度沿那个路径。

加速度那个方向减去另外一个方向,则合力为正的。求出的力矩就是

正的。反之,为负。

(3)求解

关于整体法、隔离法。如果是研究外界对这个系统作用力的时候,

用整体法很方便。

总结:

运动学一定要画草图,并把已知量标上去。这样通过草图就可以

清楚看出没一段过程的未知。“知三求一”,如果不能求,则设一些

参数。但是这个参数尽量用的范围要广。

力学受力分析,按照我说的步骤一步一步要点来,分析错了,就

基本没戏了。一般可以自己在旁边另外画旁边一个草图剖析,没必要

都画在原图上。画在原图上也许反而有时候不好则表示。把所有的力

的箭尾都画在重心,否则自己会混淆,画完之后标上符号比如G、F。

不管是运动学还是力学,列方程时,一定要列表达式,不要列一

堆的数值方程。同时如果有相异几个相同的物理量,一定要区分开来。

比如:v1、v2、a1、a2、F1、F2等等。不要都用v、a、F。

牛顿第二的运用就是围绕一个加速度展开的。分析力求得加速度,

用到运动。或通过运动得到加速度,分析力。

15.动态平衡分析:

就是平衡的一个扩展,通过受力分析博得平衡。然后改变条件,

问什么力怎么变。

(1)作图法

这种情况一般就是受到三个力均衡情况,通过受力分析,三个力

平衡可以得到一个矢量三角形。然后在这个三角形里面,找出不变量,

及变化量。进行分析就可。一般不变的有:一个力(一般为重力,大

小方向都确定),另外一个灵气的方向;变化的有:第三个力的方向;

问随着第三个力方向的改变,其他力怎么变,或求最小值。

(2)计算法

同样是受力分析,假设出一个角度(有时题目本身就有角度)。

分量把好几个力都用一个不变的力表示出来(一般就是重力),改变

之后,角度变化引起那几个力量的变化。这里有一些数学知识:

tansincos、cotcossin、sin2cos21

当090时,随着的增大、tan变大cos、cot变小几个特殊值

sinsin00、sin901、tan00

cos01、cos900

本文发布于:2023-01-31 03:48:2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6559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初中生日记
下一篇:恋爱中的宝贝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