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页眉双击删除即可。
第1页共2页
【观书有感的诗意解释来了解吧】观书有感的诗意
解释
《观书有感》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注释:
1、方塘:又称半亩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郑义斋馆舍(后为南溪书院)
内。朱熹父亲松与郑交好,故尝有《蝶恋花醉宿郑氏别墅》词云:"清晓
方塘开一境。落絮如飞,肯向春风定。'鉴:镜。古人以铜为镜,包以镜
袱,用时打开。
2、这句是说天的光和云的影子反映在塘水之中,不停地变动,犹如
人在徘徊。
3、渠:他,指方塘。那(nǎ)得:怎么会。那:通"哪',怎么的意思。
清如许:这样清亮。
4、源头活水:源头活水比方学问是不断更新和进展的,从而不断积
存,只有在人生的学习中不断学习运用探究,才能使自己永葆先进和活力,
就像水源头一样。
译文: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呈现在眼前,
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镜子中一起移动。
要问为何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亮呢?
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
赏析:
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全诗以方塘作比方,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
妙难言的读书感受。池塘并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
镜一样,清亮见底,映照着天光云影。这种情景,同一个人在读书中搞通
问题、获得新知而大有收益、提高认识时的情形颇为相像。这首诗所表现
的读书有悟、有得时的那种灵气流淌、思路明畅、精神清爽活泼而自得自
由的境地,正是作为一位大学问家的切身的读书感受。诗中所表达的这种
感受虽然仅就读书而言,却寓意深刻,内涵丰富,可以做广泛的理解。特
殊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借水之清亮,是因为有源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页眉双击删除即可。
第2页共2页
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仔细读书,时时补充新学问。
因此人们经常用来比方不断学习新学问,才能到达新境地。人们也用这两
句诗来赞美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读者也可以
从这首诗中得到启发,只有思想永久活跃,以开明宽敞的胸襟,接受种种
不同的思想、鲜活的学问,广泛包涵,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这两句
诗已凝缩为常用成语"源头活水',用以比方事物进展的源泉和动力。
这是一首极其有艺术哲理性的小诗。人们在品味书法作品时,时常有
一种神采飞扬的艺术感觉,诗中就是以象征的手法,将这种内心感觉化作
可以感受的具体形象加以描绘,让读者自己去领会其中的奥妙。所谓"源
头活水',当指书写者内心的不竭艺术灵感。
诗的寓意很深,以源头活水形象地比方丰富的书法艺术灵感才是书法
艺术作品真正的不竭源泉,说明了独特的读书感受,很符合书法艺术创作
的特色,也反映了一般艺术创作的本质。
本文发布于:2022-11-14 09:10:2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655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