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重庆市高等职业院校专业提升能力项目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
建
设
方
案
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
2015。6.28
--
--
一、专业建设背景
(一)行业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城市、城际交通压力巨大。
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国家产业技术政策》明确指出:“在百万以上城市,要优
先发展以轨道交通为主的公共交通系统。”城市轨道作为快捷便利的绿色交通方
式,已成为世界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主流.目前我国有30个城市获批建设城市轨
道交通,区域的城际交通系统也开始建设,轨道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主导作用不
断显现,已进入高速发展时代.
重庆轨道交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如今已成为人们出行的首选.未来五年内,
重庆轨道交通的开工强度将达到40公里/年,居全国第一位.根据重庆轨道交通
的发展规划,预计到2020年,重庆将形成9条运营线路、总长410.24公里的
轨道交通基本网络.与此同时,成都、昆明、贵阳等西部城市都规划了百公里以上
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随着这些地区轨道交通系统的建设和投入运营,必将需要
大量城市轨道交通专业人才。
(二)人才需求
根据许多城市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经验,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发展,将会
带来大量的人才需求,除了建设时期需要大量的轨道交通工程建设人员外,随着
城市轨道交通的投入运营,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运营人员需求,人员需求岗位既
涉及行车组织人员,也涉及非行车人员.据推算,城市轨道交通专业人才需求近期
将会有30%的增长势头.并且,未来10年内轨道交通行业人才需求仍将继续走
强。
专家预测,每开通一条地铁线路大约需要各类人才1300人左右,60%是
一线技术管理和运营管理人才.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投入运营,每年都会产生大
量的运营人员需求。届时,仅重庆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每年新增运营管理专业人
才需求就达到1600人左右.若将重庆的铁路建设和全国其他城市的轨道交通
建设计算在内,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每年的人才新增需求将十分庞大.
二、我校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建设情况
--
--
(一)专业现状
我院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从2008年开始招收成教学生,2009年
开始高职招生。作为重庆市高职院校中最早开办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学
校,我院始终保持与企业的紧密合作,高度重视人才培养质量,强调专业内涵建
设,推动专业建设稳步发展。
我院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现有在校生256人,毕业生380人,历年
就业率均达到100%。
目前我院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有专任教师9名,兼职教师10名。专
任教师中,副教授1名,高级工程师1名,讲师6名;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有
8人;以上教师均有到生产单位实习和培训的经历。10名兼职教师分别来自重庆
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成都铁路局等企业.其中行业专家2名,企业技术
骨干4名,能工巧匠4名.
三、专业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根据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已有专业基础和国民经济发展对城市轨道
交通运营管理人才的需求,结合重点支持专业建设,以城轨交通系统发展为契机,
加强与成都地铁、重庆轻轨等城轨企业的合作,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
增强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按照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完善基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
管理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以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完善科
学的顶岗实习管理机制为重点,加强校内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和校外实习基地建
设;加大“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
通过三年的努力,将本专业建成办学理念先进、办学条件优良、专业特色明
显、师资设备一流、教学质量较高、西南地区一流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
(二)专业建设的具体目标任务
1.构建校企合作、共享资源、共赢发展的专业建设模式
构建校企合作、共享资源、共赢发展的专业建设模式,构筑紧密的工学结合
育人平台。成立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指导委员会,聘请企业专家组成专业指导委员
--
--
会,参与学校专业建设.
建设内容包括:“学校主体,企业参与”的校企共建专业新体制的研究与实践;
在行业、企业的参与下,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共
同开发项目化教材;构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
2.根据区域发展的实际,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以服务重庆及周边地区的城市轨道交通和铁路发展为宗旨,根据区域发展实
际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专业结构布局。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按照工学结合
的原则,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岗位职业素质为导向,根据岗位对人才知识、技能
和素质要求,制订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培养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企业
运营管理人员,在轨道交通车站运营生产第一线岗位从事客流组织、行车组织、
票务管理、客运服务、车站管理等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城市轨道交
通运输设备运用、行车组织、客运服务等职业核心技能,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
管理能力及业务拓展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遵循人才培养规律及地铁人员比
例,控制学生规模,本专业在校生人数计划不超过300人.
3。剖析岗位技能,构建与职业标准对接的课程体系
围绕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工作流程,从岗位典型工作职责及岗位能力要求
分析入手,课程设置对接职业标准,课程内容对接岗位能力,教学情境对接工作
情境,系统构建课程体系,开发工学结合的项目课程,实现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
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
建设内容包括: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完成专业核心课程“工学结
合”教学模式设计;完成专业核心课程课堂教学方法设计;完成专业核心课程实
习实训实践教学方法设计;建设2-3门院级精品课程;1—2门市级精品课程;
组织专业教师和行业企业专家共同编写2—3本实用型强的教材和实习实训指导
书;开发多媒体课件、工程案例、专业实训项目和技能拓展项目等形式多样的立
体化优质教学资源等。
4。完善制度建设,构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
建立和完善“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培养和评聘制度,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
--
--
构合理、德技双馨、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力争三年,聘请、培养高水平的
专业带头人各1名;培养专业骨干教师3名;每年选派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不少
于1个月,“双师”素质专业教师达到90%;专兼教师比例稳定在1:1以上.建设
期内,教学团队计划新增院级教研教改项目3项,省部级教研教改及教育规划课
题2项,新增专业相关教研教改论文5—8篇.按照国家级教学团队的标准,打造
一支高水平、专兼结合、具有“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的优秀教学团队。
建设内容包括:组织专业教师到专业院校完成理论培训深造;组织专业教师
到轨道交通企业培养专业技能;组织专业教师到相关院校企业参观考察学习;引
进高素质高校毕业生加入教学团队;引进企业在职高技能人才加入教学团队等。
表1优秀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规划表
师资结构类型现状目标
专职教师
教师总数
9人12人
专业带头人
1人2人
骨干教师1人
4人
“双师"素质教师比例70%90%
高级职称2人
4人
中级职称
6人8人
兼职教师
人数
10人16人
资源库
20人35人
5.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实习基地,强化实践育人
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实习基地,全面贯彻职业教育理念,深化校企合作办
学模式,满足区域性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企业员工岗前培训、在
职员工培训及行业技能鉴定培训和社会技术服务的需要。
通过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强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推进教
学改革和专业建设,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增强服务重庆及周边地
--
--
区城市轨道交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内容包括:校内城市轨道交通实训中心建
设、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以及实训实习运行机制与管理制度建设。新建校内实训室
3个;续建校外实习基地5个、新增校外实习基地8个;在对校内外实训基地升
级扩建的同时,重视加强内涵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达到实践教学的50%,学生
顶岗实习的比例达到100%。
(1)校内城市轨道交通实训中心建设
根据校企合作、共享资源、共赢发展的专业建设模式的需要,重点改善实践
性教学条件。在校内实训中心,模拟真实岗位训练、职场氛围与企业文化,在实
践教学方案设计与实施、指导教师配备、协同管理、实习实训安全保障等方面与
企业密切合作,提高教学效果。
表2校内实习实训建设项目表
序号建设项目实训室功能
经费预算
(万元)
预计年开
机时数
1
轨道交通车站
管理模拟实训
中心
地铁车站布局设计;地铁车站客运组织关键设备布置及设
备操作演练;地铁车站客运组织管理演练;地铁车站行车组织管
理演练;火灾、水灾等紧急情况下设备人工控制与操作;实现地
铁票务工作演练.
160300
2
轨道交通行调
控制模拟实训
室
实现轨道交通列车运营调度、微机联锁的仿真及全线演示
和教学功能:模拟列车的实际运行图、计算运营统计指标;在仿
真系统上运行各种运营调整、组织方案,学习行车组织调度。
340300
3
轨道交通沙盘
及控制实训室
轨道交通沙盘模型实际运行,增强学生的感性认知。本实训
室可作为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多门课程的辅助教学和实验平台,
如“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概论”、“车站信号自动控制"、“行车
组织”等相关课程的教学和实验。同时本系统也可作为城市轨
道交通科普教育的重要内容,为城市轨道交通的专业知识的普
及创造了条件。
150300
(2)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重点与重庆市以及西南地区的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合作,签订“校企合作协
议”,建立校外实训实习基地,使之成为学生实习的场所、就业的单位、教师开展
产学研的平台。
--
--
续建5个校外实训基地: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成都铁路局重
庆机务段、内江铁路机械学校、重庆长客轨道车辆有限公司、北京恒安卫士安全
防范技术有限公司。
新建8个校外实训基地:成都地铁、贵阳地铁、昆明地铁、深圳地铁、北京
地铁、长沙地铁、成都站、贵阳站。
(3)实训实习运行机制及管理制度建设
建立校内城市轨道交通实训中心、校外实习基地运行机制与管理制度,为校
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良性发展奠定基础、创造条件,以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
建设内容包括:实训室管理办法;实训室设备操作规程;实训室管理人员工
作职责;实训室实训指导教师工作职责;学生实训守则;校外实习基地管理办法;
学生校外实习管理规定;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企业招聘实习学生就业有关程
序和要求;教师赴合作企业实践锻炼管理办法;企业兼职教师酬金管理办法等相
关运行机制及管理制度。
6。应用信息技术,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为适应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改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
享。搭建校企数字传输平台,将企业的工作流程等信息实时传送到课堂,使企业兼
职教师在工作现场直接开展专业教学,实现校企联合教学.
7。教学评价模式的改革
以建立工学结合的监控机制及评价制度为核心,使建立的机制和制度体系达
到对人才培养目标、规格、教学方案设计及教学质量的全面监控;对工作过程与
教学过程的有效控制;对岗位(群)及岗位能力选择的监控;对课程标准、课程
教学大纲、课程教学计划制定及调整的监控;对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
满意度的监控,最终达到教学效果、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目标相符合。具体建设
内容包括:
(1)教学质量标准体系.
(2)教学过程管理与监控制度。
(3)二级学院教学督导制度.
--
--
(4)企业顶岗实习过程管理制度。
(5)教学质量信息采集、反馈与改进管理制度。
此外,逐步建立用人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及其家长、研究机构等利益相关
方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将每届毕业生的就业率、就业质量、
企业满意度等情况由专人负责统计,以此作为衡量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
标,并做好毕业生毕业后五年发展轨迹的追踪记录。
表3人才培养质量主要评价内容与评价目标
参与主体行业组织主要用人单位学生及其家长
主要评价内容
(1)学生主要就业岗位
(2)学生就业基本待遇
(3)学生对口就业比例
(4)行业对学生总体评
价等
(1)学生是否适应岗位
要求
(2)学生在本企业的发
展前景
(3)用人单位对学生的
总体评价等
(1)学生及其家长对就业
的满意度
(2)学生对人才培养方案
的意见
(3)学生对课程设置意见
(4)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意
见等.
评价目标
(1)学生就业稳定性等
(2)行业对学生的满意
度
(1)学生专业技能掌握
情况
(2)学生岗位适应能力
学生所学的知识、技能能
否满足岗位需求
8.服务辐射能力建设
培训服务:进一步加大对合作企业的职工培训,年社会培训量达到800人
日;为企业举办专业讲座。
技术服务:利用学校设备和技术资源为轨道交通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提
供支持和保障.
交流与合作:为周边省份企业、院校提供职业培训和技术支持。
9.以龙头专业引领带动专业群发展
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为龙头,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
革等方面的率先突破,带动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等城
市轨道交通专业群的发展水平。
专业群建设重点放在专业群“双师型"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以及
实验实训条件改善等方面。
四、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可采用的解决办法
--
--
1.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政策保障、企业支持、
学校教学安排相配合,但目前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学校教学环节与企业用工规
律不相适应。希望有关部门能够抓紧制定校企合作办学的促进与保障机制,切实
构建起校企合作培养专业技能人才的长效机制;高职院校应建立更加灵活、务实
的运行机制,使学校教学环节与企业用工需求有效衔接.
2.面对新兴产业,如何解决课程教学内容与行业技术应用相结合的问题还
需要进行大量的调研和探索.项目建设过程中,我们将深入研究轨道交通企业组
织结构、岗位设置、工作流程及工作技能要求,研究国内外轨道交通企业的先进
管理理念和工作规范,融入课程教育和专业技能培养,并组织专业教师和企业有
关专家共同编写实用性强的教材用于教学和培训。
3。目前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教师缺乏企业一线工作经验.项目建设过程
中,我们将有计划地实施教师培养方案,把教师送到有关院校和专业培训机构培
养,同时也为教师创造进入轨道交通企业参加跟班锻炼的机会.另外,争取引进
高素质高校毕业生和企业在职高技能人才加入教学团队,成为专兼职教师。
4.目前学校轨道交通专业实习实训条件不足,缺乏实际工作环境实训条件.
项目建设过程中,我们将有计划地开展轨道交通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此外,
力争与轨道交通企业合作,实现学生多岗位顶岗实习。
5.为了适应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改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共享优质教学资
源,破解校企合作时空障碍,我们将着力研究现代教学手段,与企业合作搭建校企
数字传输课堂,将企业的工作流程等信息实时传送到课堂,使企业兼职教师在工
作现场直接开展专业教学,实现校企联合教学。
五、专业建设进度和预期绩效
建设内容2015—2016年2016-2017年2017—2018年
专业
建设
模式
预期目标:
(1)组建专业建设指导委
员会;
(2)组建专业建设团队,分
配建设任务.
验收要点:
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
预期目标:
(1)校企共建专业建设模式
研究。
验收要点:
完成校企共建专业建设模式
研究课题立项。
预期目标:
(1)对专业建设方案进行
分析、评价、改进、完善;
(2)完善校企共建专业建
设模式研究方案.
验收要点:
完成校企共建专业建设模
--
--
会。式的课题研究。
人才
培养
模式
确定校企
合作人才
培养模式
预期目标:
(1)深入研究轨道交通行业
企业管理体制、技能型人
才需求、用工制度等;
(2)考察、了解国内有关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建
设情况
验收要点:
形成考察报告。
预期目标:
(1)构建校企合作培养专业技
能人才的长效机制.
验收要点:
提交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方案.
预期目标:
完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
式。
验收要点:
修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
式建设方案。
制定专业
人才培养
方案并组
织实施
预期目标:
(1)深入研究轨道交通行业
企业岗位技能;
(2)调研轨道交通企业岗位
持证上岗规定和“上岗证"
考核内容及相关事宜;
(3)组织行业企业专家和专
业教师研讨、制定轨道交
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
方案.
验收要点:
制定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
业人才培养方案。
预期目标:
(1)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分
析、评价、改进、完善。
验收要点:
对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
才培养方案进行完善。
预期目标:
(1)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
分析、评价、改进、完善;
(2)专家对人才培养方案进
行评审。
验收要点:
通过专家评审和鉴定。
课程
体系
和教
学内
容建
设
制定课程
体系
预期目标:
(1)深入调研轨道交通企业
组织结构、岗位设置、工
作流程、工作技能等;
(2)研究国内外轨道交通企
业的先进管理理念和工作
规范;
(3)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
课程体系。
验收要点:
完成课程体系规划与设
计。
预期目标:
(1)完善课程体系设计;
(2)完善建设方案.
验收要点:
新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标准。
预期目标:
(1)对新的课程体系与教学
标准进行评价与改进。
验收要点:
通过专家评审和鉴定。
制定专业
核心课程
教学模式
和教学方
法
预期目标:
(1)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改革进行广泛调研。
(2)完成专业核心课程“工
学结合”教学模式设计。
验收要点:
完成核心课程“工学结合"
教学模式设计方案。
预期目标:
(1)完成专业核心课程课堂
教学和实习实训实践教学方
法设计。
验收要点:
完成课堂教学和实习实训实
践教学方法设计方案。
预期目标:
(1)完善核心课程“工学
结合”教学模式设计方案;
(2)完善实习实训实践教
学方法设计.
验收要点:
新的教学模式设计方案和
实习实训实践教学方法设
--
--
计方案.
优质专业
核心课程
建设
预期目标:
(1)研究确定本专业优质
核心课程;
(2)制定核心课程建设预
方案。
验收要点:
核心课程建设预方案.
预期目标:
(1)建设2—3门院级精品
课程.
验收要点:
精品课程申报材料与建设方
案。
预期目标:
(1)建设1—2门市级精品
课程.
验收要点:
精品课程申报材料与建设
方案。
教材建设
预期目标:
(1)启动校企合作开发教
材项目;
(2)制定合作开发课程建
设预方案。
验收要点:
合作开发课程建设预方
案。
预期目标:
组织专业教师和行业企业专
家共同编写1-2本实用型强
的教材和实习实训指导书。
验收要点:
专业教材和实习实训指导书.
预期目标:
组织专业教师和行业企业
专家共同编写1-2本实用
型强的教材和实习实训指
导书.
验收要点:
专业教材和实习实训指导
书.
教学
团队
建设
专业带头
人培养
预期目标:
送培1名专业带头人。
验收要点:
(1)送培人员名单;
(2)送培人员学习、进修、
深造证明材料.
预期目标:
再送培1名专业带头人。
验收要点:
(1)送培人员名单;
(2)送培人员学习、进修、
深造证明材料。
预期目标:
专业带头人发挥其作用。
验收要点:
(1)专业带头人通过考
核。
骨干教师
培养
预期目标:
送培1名专业骨干教师.
验收要点:
(1)送培人员名单;
(2)送培人员学习、进修、
深造证明材料。
预期目标:
送培1名专业骨干教师。
验收要点:
(1)送培人员名单;
(2)送培人员学习、进修、
深造证明材料。
预期目标:
送培1名专业骨干教师.
验收要点:
(1)送培人员名单;
(2)送培人员学习、进修、
深造证明材料。
兼职教师
预期目标:
(1)聘请1-2名城市轨道
专家指导专业建设。
验收要点:
聘请的专家开展专业建设
的指导情况及作用。
预期目标:
(1)聘请2-3名企业专家作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指导。
验收要点:
聘请的专家开展专业建设的
指导情况及作用。
预期目标:
(1)聘请2—3名企业兼职
教师负责相关课程的教学
和实训工作。
(2)专兼教师结构和比例
趋于合理。
验收要点:
(1)兼职教师指导实训
记录。
(2)学生以及本专业教师
对实训指导教师的评教记
录.
教研教改
预期目标:
新增院级教研教改项目1
预期目标:
新增院级教研教改项目1项,
预期目标:
新增院级教研教改项目1
--
--
项,省部级教研教改及教
育规划课题1项;新增专
业相关教研教改论文2篇.
验收要点:
项目申报及验收材料;论
文发表。
省部级教研教改及教育规划
课题1项;新增专业相关教
研教改论文3篇。
验收要点:
项目申报及验收材料;论文
发表。
项,结题1项;新增专业相
关教研教改论文2-3篇。
验收要点:
项目申报及验收材料;论
文发表.
实习
实训
条件
建设
校内实习
实训中心
建设
预期目标:
轨道交通校内实训室建设
方案制定。
验收要点:
(1)完成轨道交通校内
实训室建设实施方案。
预期目标:
建成1-2个实训室,并投入使
用。
验收要点:
(1)完成一期实训室建设,
并投入使用.
(2)学生实训记录和实训
报告。
预期目标:
建成1—2个实训室,并投
入使用。
验收要点:
(1)完成二期实训室建
设,并投入使用。
(2)学生实训记录和实训
报告.
校外实习
实训基地
建设
预期目标:
续建5个校外实训基地。
验收要点:
(1)续签校企合作协议,
并接纳学生实习和教师实
践锻炼.
(2)学生实习报告、教师实
践锻炼记录。
预期目标:
新增4个校外实训基地。
验收要点:
(1)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并
接纳学生实习和教师实践锻
炼;
(2)学生实习报告、教师实
践锻炼记录。
预期目标:
新增4个校外实训基地。
验收要点:
(1)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并
接纳学生实习和教师实践
锻炼;
(2)学生实习报告、教师
实践锻炼记录。
实习实训
管理制度
建设
预期目标:
(1)校企合作研究制定校
外实习实训基地运行管理
制度.
验收要点:
(1)制定校外实习实训基
地运行管理制度
预期目标:
(1)研究制定实训中心运行
管理制度。
验收要点:
(1)制定校内实训中心运行
管理制度
预期目标:
(1)完善实训中心运行管
理制度,
(2)完善校外实习实训基
地运行管理制度。
验收要点:
(1)新的校内实训中心运
行管理制度;
(2)新的校外实习实训基
地运行管理制度。
人才
培养
质量
评价
体系
建设
建立完整
的人才培
养质量评
价体系
预期目标:
组织用人单位、行业协
会、学生及家长、研究机
构等共同制定人才培养
质量评价制度。
验收要点:
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
预期目标:
完善、修订人才培养质量评
价制度。
验收要点:
评价成果与改善方案.
预期目标:
完善、修订人才培养质量
评价制度。
验收要点:
评价成果与改善方案。
服务
辐射
能力
建设
培训服
务、技术
服务
预期目标:
为提升专业社会培训能
力、专业科技开发与技术
服务能力做准备。
验收要点:
预期目标:
成为区域高技能人才培养
基地;形成专业科技开发与
技术服务能力.
验收要点:
预期目标:
成为区域高技能人才培
养基地;形成专业科技开
发与技术服务能力。
验收要点:
--
--
预期培训方案。培训方案;项目合同书等相
关资料。
培训方案;项目合同书等
相关资料。
交流与合
作
预期目标:
为增强服务辐射能力做
准备。
验收要点:
建立交流与合作关系方
案。
预期目标:
为增强服务辐射能力做准
备。
验收要点:
建立交流与合作关系方案.
预期目标:
发挥带动作用,
验收要点:
学校设备和技术资源为
周边省份企业、院校开放
的事实记录。
六、专业建设经费预算
建设内容
建设经费来源及预算
合计
(万元)
申请重庆市
财政
(万元)
行业企业
(来源:)
(万元)
学校投入
(万元)
其他
(来源:)
(万元)
总计(万元)2701001005020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
实施
2010730
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301010100
实习实训条件改善
1207040100
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与数字
校园建设
3052500
校企合作制度与管理运行
机制建设
2031070
师资队伍与服务能力建设30001020
社会服务能力建设122550
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建设50050
其他
30300
本文发布于:2023-01-31 03:20:4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6546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