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全国甲卷文言文(翻译、解析、点评)
收录于合集
#文言文9个
#高考12个
2021全国甲卷文言文(翻译、解析、点评)
吴玉英
【前言】
本文讲宋辽“澶渊之盟”的故事。
本文是从宋真宗的角度讲这个故事的。等你读完全文,我给你重新讲一下这
个故事——从萧太后的角度。等不及的,可以直接拖到文末,先看萧太后的
故事。
【逐字逐句学习原文】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九月契丹大举入寇
九月,契丹大举入侵,
(寇:动词,侵犯。)
时以虏寇深入
当时因为契丹敌寇深入中原,
(虏寇:“虏”是对敌人的蔑称,“寇”是名词,劫掠者。)
中外震骇
朝廷内外都震惊骇怕,
(央草:记住这个词,“中外震骇”,说明敌人很强大。)
召群臣问方略
(皇帝)召集群臣询问应对策略。
王钦若临江人
王钦若是临江人,
(判断句)
请幸金陵
请求皇帝驾临金陵暂避。
陈尧叟阆(làng)州人
陈尧叟是阆中人,
(判断句)
请幸成都
请求皇帝驾临成都暂避。
(央草:这是进一步写敌人的强大。)
帝以问寇准,
皇帝拿这件事去询问寇准,
(央草:这里的“帝”是宋真宗,宋太祖赵匡胤的侄子,宋太宗赵匡义的儿
子。太祖太宗是打天下的皇帝,真宗是守天下的皇帝。契丹大举南下是报仇
来了:当年太宗皇帝抢了契丹的地盘,契丹一直在试图夺回去一直没有成
功,咽不下这口气,又报仇来了。)
准曰:“不知谁为陛下画此二策?”
寇准说:“不知道是谁替陛下筹划这两种策略?”
帝曰:“卿姑断其可否,
皇帝说:“你姑且判断这两个方法是否能行,
勿问其人也。”
不要询问是谁出的计策。”
准曰:“臣欲得献策之人,
寇准说:“我想要找到这个献策之人,
斩以衅鼓,
斩杀他们来用他们的血涂鼓行祭,
然后北伐耳!
然后向北讨伐敌人罢了!
陛下神武,将臣协和,
陛下英明神武,将军大臣团结协作,
若大驾亲征,敌当自遁;
如果陛下御驾亲征,敌人应当自己逃跑;
不然,出奇以挠其谋,
如果不能这样的话,用奇计来阻挠他们的阴谋,
坚守以老其师,
坚守城池来使他们军队疲敝,
(老,使动用法,使…疲敝。)
劳佚之势,我得胜算矣。
彼劳我逸,我方自然得到胜算。
(佚:安逸。)
(央草:宋军的优势是武器先进,弓弩射箭的距离远,还有投石器等,经济
基础好,可以打防守战、持久战、消耗战;契丹军的优势是灵活机动性强,
野战能力高于宋军,喜欢速战速决。所以,寇准的分析有道理,建议打持久
战和消耗战,死守城池不放手,契丹军胜算就弱。)
奈何弃庙社,
为什么要抛弃宗庙社稷,
欲幸楚、蜀,
想要驾临楚地、蜀地?
(幸:皇帝到某地。)
(央草:宋真宗是真的想逃走的,契丹军一路南下,势如破竹,上文说“中
外震骇”,想逃走的不在少数,王钦若和陈尧叟就是劝逃派。)
所在人心崩溃,
处在人心崩溃的境地,
(所在:所到之地。)
敌乘胜深入,
敌人乘着胜利继续深入腹地,
天下可复保耶?”
天下还可以再保住吗?”
(现在都保不住宗庙社稷,等你到了楚地、蜀地,凭什么能保住呢?)
帝意乃决,因问准曰:
皇帝的心意这才就此决定,于是问寇准说:
“今虏骑(jì)驰突,
“如今敌人骑兵奔驰突袭,
而天雄军实为重镇,
而天雄军是我朝重镇,
(天雄军:地名,今河北境内。天雄军距离澶渊城70公里。澶渊城距离东京
汴梁150公里。)
万一陷没,则河朔皆虏境也。
万一陷落,那么河朔之地就都会成为敌人的地盘。
(河朔:古地名,泛指黄河以北。“河”在古文中往往指黄河,“朔”指
北,北方。)
孰为可守?”
谁能够来守卫天雄军呢?”
准以王钦若荐,且曰:
寇准就把王钦若推荐给皇帝,并且说:
(王钦若就是上文请皇帝躲到金陵去的王钦若。)
“宜速召面谕,
“应该赶快召见他当面晓谕,
授敕俾行。”
授予他敕令,让他前往行动。”
(俾:bǐ使。)
钦若至,未及有言,准遽曰:
王钦若到了宫中,还没来得及说话,寇准就突然说:
“主上亲征,非臣子辞难之日,
“主上要亲自征讨(敌人),不是臣子以困难而推辞之时,
参政为国柄臣,当体此意。”
您是国家的重臣,应该能体会这个道理。”
(参政:即“参知政事”,官名。当时王钦若任参知政事。柄臣:掌握政权
的人。柄,权力,权柄。)
钦若惊惧不敢辞。
王钦若又惊又怕不敢推辞。
闰月乙亥,以参知政事王钦若判天雄军兼都部署。
闰月乙亥日,凭借参知政事的身份,王钦若兼任天雄军郡守和都部署。
(判:唐宋官制,以高位兼任低职、以京官出任州郡官叫“判”。都部署:
官名,北宋前期临时委任的大军区统帅。)
契丹主隆绪同其母萧氏遣其统军顺国王萧挞览攻威虏、顺安军,
契丹国主耶律隆绪和他的母亲萧太后派遣他们统领军队的顺国王萧挞览攻打
威虏、顺安军,
(威虏、顺安,地名。)
(隆绪,即辽圣宗,即位时12岁,由其母萧太后摄政,直到萧太后去世
前,方亲政。澶chán渊之盟这一年他33岁。)
(萧氏,即大名鼎鼎的萧太后,中国历史上首屈一指的奇女子,,文能念
书,武会打仗,既是丈夫辽景宗的得力助手,又是三儿三女的好母亲。29岁
辽景宗去世她独自撑起整个大辽政权,直到56岁。汉代吕后、清代孝庄太
后和慈禧太后虽然也曾执政,却是在幕后,萧太后完全在台前。武则天也比
不上她:武则天教子无方,母强子弱;萧太后教子有方,儿子辽圣宗既孝顺
母亲,又友爱兄弟姐妹,还有治国才能。令人称奇的是,他是当朝皇帝,但
对母亲执政没有任何意见——这不能不佩服萧太后的教导。在萧太后的领导
下,契丹国达到了鼎盛时期。她的去世,没有引发宫廷内的权力争斗和政局
的动荡,这在300年辽史上几乎是绝无仅有的。澶渊之盟这一年,萧太后51
岁。)
(萧挞览,是当年的契丹国头号战神,大军主帅。)
三路都部署击败之,
三路都部署都打败了他们,
(路:行政区划名,相当于明清的省。都部署:官名,北宋前期临时委任的
大军区统帅。)
斩偏将,获其辎重。
斩杀了偏将,获取了他们的军用物资。
又攻北平砦zhài及保州,
(契丹)又进攻北平砦和保州,
复为州砦兵所败。
再次被州砦兵打败。(被动句)
挞览与契丹主及其母合众攻定州,
萧挞览与契丹国主以及他的母亲联合攻打定州,
宋兵拒于唐河,击其游骑。
宋军在唐河抵抗,攻打他们的游骑兵。
契丹遂驻兵阳城淀,号二十万,
契丹于是在阳城淀驻军,号称二十万,
每纵游骑剽掠,
常常放纵游动骑兵抢劫掠夺,
小不利辄引去,徜徉无斗志。
稍有失利就引兵撤退离开,徘徊犹疑没有斗志。
(央草:叙事到这里,你有没有发现哪里不对劲?契丹这次南下,是皇帝和
太后亲自统率,可以说是倾巢出动了,在这里却接连打败仗,更神奇的是,
上文刚刚说“中外震骇”,打败仗怎么还居然打到了黄河岸边、离东京越来
越近?——选文把契丹打胜仗的部分删掉了!为啥要删?删了不是不合逻辑
了吗?下文有答案。)
是时,故将王继忠为契丹言和好之利,
这时,以前的将领王继忠向契丹说与宋朝和好的好处,
(王继忠本是宋朝将领,三年前被契丹俘虏,投降契丹,所以称之为“故
将”。)
契丹以为然,遣李兴议和。
契丹认为对,派遣李兴议和。
(央草:这就是上文写契丹接连打败仗的答案——他们打了败仗,所以他们
想和谈!新的问题出现了:是契丹挑起战事的,是契丹想打仗先动手的,不
是大宋。打人的人挨了两下拳脚就主动伸出橄榄枝,说我们不打了,讲和吧
——这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契丹假如真的打不过,为啥不直接退军呢?假
如能打赢,又何必和谈呢?文末我们从萧太后的视角来重新讲这个故事。)
帝曰:“朕岂欲穷兵,惟思息战。
皇帝说:“我哪里想要竭尽兵力好战呢,只想要停止战争。
如许通和,即当遣使。”
如果答应互通和平,立即就派遣使者。”
冬十月,遣曹利用诣契丹军。
冬季十月,派曹利用拜访契丹军。
十二月庚辰,契丹使韩杞持书与曹利用俱来,
十二月庚辰日,契丹派遣韩杞拿着文书和曹利用一起前来,
请盟。
请求结盟。
利用言契丹欲得关南地。
曹利用说契丹想要得到关南的土地。
(央草:秘密藏在这里,契丹不想直接退军是因为不想一无所获灰溜溜地回
家,想得到土地再回家。)
帝曰:“所言归地事极无名,
皇帝说:“他们所说的归还土地的事极其没有道理,
若必邀求,朕当决战!
如果一定要求得到此地,我就会与他们决战!
(邀:求,谋取。)
若欲货财,
如果想要财物,
汉以玉帛赐单于,
汉朝也曾拿玉帛赐给单于,
有故事,宜许之。”
有此旧例,可以答应他们。”
契丹犹觊关南,
契丹依然觊觎关南土地,
遣其监门卫大将军姚东之持书复议,
派遣他们的监门卫大将军姚东之拿着议和书再次来商议。
帝不许而去。
皇帝没有答应(他们的要求),(姚东之只好)离去。
利用竟以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成约而还。
曹利用最终以给付十万两白银、二十万匹绢的条件结成盟约而回。
(央草:这个价钱亏不亏?宋真宗觉得很划算,他是拿这笔钱跟军费开支比
较的。假如继续打仗,大宋的边防军事费用每年需要三千万,现在只花了百
分之一的钱,就达到了相安无事的目的,挺划算的。有人可能会说,干嘛给
钱?一说到给钱,就跟丧权辱国联系在一起。给钱不必然等于“供奉”,不
必然等于“交保护费”。有一种给钱,是父母拿会哭闹的孩子没办法,只好
喂奶求安宁。还有一种给钱,是兄弟姐妹间的利益平衡。换句话讲,弱者常
常有“受害者”心态,我们一度讲“受害者”的故事讲得太多了,以至于会
不自觉地代入“受害者”角色。大国子民,不要总是讲“受害者”的故
事。)
(这次和谈之后,大宋进入了稳定繁荣期,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富裕繁华的朝
代,不但远超唐代,更是超过改革开放前的新中国。有人说,这跟大宋商贸
的繁荣是分不开的。西门庆就是我们熟悉的一个宋代商人。不知道是不是巧
合,新中国也是在大力发展商业之后才走上富裕繁荣之路的。这样看来,宋
真宗的这笔买卖赚大了。)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契丹盟好》)
【再读原文,逐字逐句落实翻译】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
陵陈尧叟阆(làng)州人请幸成都帝以问寇准,准曰:“不知谁为陛下画此
二策?”帝曰:“卿姑断其可否,勿问其人也。”准曰:“臣欲得献策之
人,斩以衅鼓,然后北伐耳!陛下神武,将臣协和,若大驾亲征,敌当自
遁;不然,出奇以挠其谋,坚守以老其师,劳佚之势,我得胜算矣。奈何弃
庙社,欲幸楚、蜀,所在人心崩溃,敌乘胜深入,天下可复保耶?”帝意乃
决,因问准曰:“今虏骑(jì)驰突,而天雄军实为重镇,万一陷没,则河
朔皆虏境也。孰为可守?”准以王钦若荐,且曰:“宜速召面谕,授敕俾
行。”钦若至,未及有言,准遽曰:“主上亲征,非臣子辞难之日,参政为
国柄臣,当体此意。”钦若惊惧不敢辞。闰月乙亥,以参知政事王钦若判天
雄军兼都部署。契丹主隆绪同其母萧氏遣其统军顺国王萧挞览攻威虏、顺安
军,三路都部署击败之,斩偏将,获其辎重。又攻北平砦zhài及保州,复
为州砦兵所败。挞览与契丹主及其母合众攻定州,宋兵拒于唐河,击其游
骑。契丹遂驻兵阳城淀,号二十万,每纵游骑剽掠,小不利辄引去,徜徉无
斗志。是时,故将王继忠为契丹言和好之利,契丹以为然,遣李兴议和。帝
曰:“朕岂欲穷兵,惟思息战。如许通和,即当遣使。”冬十月,遣曹利用
诣契丹军。十二月庚辰,契丹使韩杞持书与曹利用俱来,请盟。利用言契丹
欲得关南地。帝曰:“所言归地事极无名,若必邀求,朕当决战!若欲货
财,汉以玉帛赐单于,有故事,宜许之。”契丹犹觊关南,遣其监门卫大将
军姚东之持书复议,帝不许而去。利用竟以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成约而
还。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契丹盟好》)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
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阆州人请幸成都/
B.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
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阆州人请幸成都/
C.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
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阆州人/请幸成都/
D.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
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阆州人/请幸成都/
【参考答案】C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衅鼓,指古代战争时杀人或杀牲取血涂鼓上以举行祭祀仪式。
B.庙社,庙指宗庙,社指社稷,庙社在古代常用来借指国家朝廷。
C.闰月,农历逢闰年加一个月,闰某月指加在某月之前的那个月。
D.辎重,文中指行军时随军运载的军械、粮草、被服等军用物资。
【参考答案】C
【解析】“闰某月指加在某月之前的那个月”错,应加在“某月之后”。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契丹军队南侵宋朝,面对强致,寇准坚决反对退避内地,提出应当严惩主
张避战的大臣,并力促皇上御驾亲征。
B.寇准举荐主张避战的王钦若镇守天雄军,并告诫钦若:皇上决定亲征,臣
子不可辜负圣意。钦若惊惧不敢推辞。
C.契丹军队屡次侵犯宋朝,先攻威虏、顺安军,又攻北平砻及保州,而后又
合兵攻定州,均遭到宋军迎头痛击。
D.在战局有利的情况下,宋朝皇帝为了息战,主动提出议和,并派曹利用到
契丹军中谈判,最终与契丹达成盟约。
【参考答案】D
【解析】“宋朝皇帝为了息战,主动提出议和”错,是投降契丹的王继忠首
先提议,契丹首先派出使者议和。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纵游骑剽掠,小不利辄引去,徜徉无斗志。
(2)若欲货财,汉以玉帛赐单于,有故事,宣许之。
【参考答案】
(1)常常纵使游动骑兵抢劫掠夺,稍稍失利就引兵撤退,徘徊犹疑没有斗
志。
(2)如果想要财物,汉朝曾拿玉帛赐给匈奴单于,有先例,应当答应他
们。
【附】《萧太后与澶渊之盟》吴玉英
公元1004年,51岁的萧太后带着他的儿子耶律隆绪和契丹新一代战神萧挞
览,率领20多万大军南下,希望能夺回关南之地,洗刷自己父亲的耻辱。
她6岁那年,她的父亲几乎不做抵抗地丢掉了关南之地,成为她家族的一个
阴影,这些年一直是她心头的痛。
29岁,她的夫君辽景宗离她而去,长子隆绪才12岁。景宗临终前,把皇位
给了儿子隆绪,把执政权给了皇后她。十三年的共同生活,六年的朝政历
练,他知道她是可以的。从这一年开始,她心里就有一个愿望:收回从父亲
手里失去的关南。
要收回关南,谈何容易!孤儿寡母,群狼环伺,赵匡胤能够废后周立大宋,
不就是欺负人家孤儿寡母的结果吗!如今,大宋已经统一中原,国力强大。
契丹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附属国后汉成了大宋的版图,还有一块肥肉,幽
云十六州,一直被大宋死死盯着,妄图吞并。
外患未已,更有内忧,皇室宗族中,躲在暗处想谋权害命的,虎视眈眈,就
连她的两个亲姐姐也不安好心……
今天,终于可以出发了,要跟大宋做个了断。
为了这次南下讨伐,萧太后准备了整整十年。这次南下的最重要的目标,是
拿下关南之地。为此,萧太后做了两手准备,军事上的和政治上的。假如能
通过谈判达成目标更好,谈判不成,就打。
谈判是需要筹码的,萧太后的筹码就是她身后的军事实力。以战促和,拿下
关南之地,才是萧太后的真正目的。所以,她一边行军一边让王继忠给宋真
宗写了一封信,试探他的口气。
王继忠本是宋朝开封人,在宋真宗还没有当上皇帝的时候,曾经因为忠厚肯
干受到真宗的赏识。在一次反抗辽军入侵的战斗中,王继忠英勇作战,被萧
挞览俘获,他的忠勇刚强同时赢得了宋辽两边的赏识。真宗以为他战死,给
了他很高的荣誉,并让他的四个儿子都做了官;萧太后不但给他高官和极高
的礼遇,还给他娶亲。更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宋真宗后来知道王继忠没死,
并没有责怪,也没有剥夺他的荣誉和他儿子的官位。这让王继忠对双方都十
分感动,觉得宋辽两国没有必要互相残杀,就给萧太后提建议,希望两国和
解。
萧太后有点心动,但需要给她的人民一个交代:宋朝两次趁人之危,占人土
地,这仇就不报了吗?
正是带着这样的心态,1004年九月,辽军大举南下,萧太后决定跟宋朝做个
了断。
(补充说明:契丹建国时称契丹,后改国号称辽,后又改回契丹。所以,契
丹就是辽,辽就是契丹,本文中称契丹或辽,指同一对象。)
一路上,尽管遭到宋军的顽强抵抗,辽军还是到达了澶渊城下,黄河的北
岸。
宋朝这边面对辽军的攻势,意见不一。王钦若和陈尧叟主张退避江南,寇准
主张抵抗,真宗自己摇摆不定。逃,固然不是办法;打,就一定是办法吗?
连自己的父亲都搞不定的契丹,自己哪里来的自信能搞定呢?
所以,接到王继忠的来信,宋真宗舒了一口气,立马回信说,自己不想让生
灵涂炭,和谈这个动作是可以有的。
知道了大宋的态度,萧太后接下来就是想为自己争取到更大的筹码。她一边
派遣使者跟宋真宗对话,一边指挥她的军队进攻,甚至亲自督战,指挥辽军
攻城。
一件意外打乱了萧太后的计划,战神萧挞览在澶渊城下巡视地形时,意外被
宋军的床子弩击中额头!
弩是宋军克制骑兵、长程远射的利器,床子弩则是弩箭兵器中的登峰造极之
作,它以绞车拉弦,射程可达千步,如果一步以0.8米计算,千步便有800
米之远。其杀伤力更是了得,能轻松地穿透重铠甲。而萧挞览便不幸被床子
弩射杀。
消息传出,辽军士气顿时低落不少。萧太后为之恸哭,辍朝五日。《辽史》
称:“将与宋战,挞凛(又“览”)中弩,我兵失倚,和议始定。或者天厌
其乱,使南北之民休息也。”
虽然在和议中提出了关南之地的要求,最终萧太后没有坚持这一主张,每年
20万白银10万匹绢的补偿,可以让她回去跟国人有个交代了。大宋亦承诺
不再主张幽云十六州的主权,双方承认现实,和平相处,互通有无,开展边
境贸易。
最终,萧太后给儿子留下的,是一个安定太平的大辽。
《辽史》对萧太后的整体评价为:“后明达治道,闻善必从,故群臣咸竭其
忠。习知军政,澶渊之役,亲御戎车,指麾三军,赏罚信明,将士用命。圣
宗称辽盛主,后教训为多。”翻译如下:
“萧太后通达事理治国有方,听到好建议必定听从,所以大臣们都竭尽自己
的忠诚。太后熟悉军国大政,澶渊之战,亲身驾马登车,指挥大军,赏罚分
明,将士们听从命令。圣宗皇帝被称赞为有德之君,主要是萧太后教育训导
的结果。”
澶渊之盟的故事,讲述角度不同,体现的主旨倾向就不同。
在央草叙述的萧太后的故事里,这是一个智勇双全的英雄故事。
在试卷选文里,这是一个“致君尧舜上”的故事,是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像寇
准那样的臣子的故事,强调了寇准在该事件中的重要作用。
有句古话说,“天下无不是的父母”,是说父母永远都是对的。这话也可以
说成“天下无不是的皇上”,皇上永远都是对的,假如皇上犯错,那是臣子
辅助失当,板子要打在臣下头上——如何做好臣子是当时读书人的头等大
事。史书是写给谁看的?是写给读书人看的。
今天,央草认识几个字,跟当年的读书人有无不同?从某种意义上说,并无
不同。今天的央草的头等大事,依然是如何做好一个好员工,而不是怎样做
老板。
最后,我们一起来思考一个问题:怎样培养·好老板?
本文发布于:2023-01-31 03:02:4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6538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