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整理
中秋古诗《月夜》刘方平赏析_古诗大全
《月夜》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赏析
唐诗中,以春和月为题的不少。或咏春景而感怀,或望明月而生情思。此
诗写春,不唯不从柳绿桃红之类的事物着笔,反借夜幕将这似乎最具有春天景色特
点的事物遮掩起来,写月,也不细描其光影,不感叹其圆缺;而只是在夜色中调进半
片月色,这样,夜色不至太浓,月色也不至太明,造成一种蒙胧而和谐的旋律。
此诗首揭“更深”二字,为以下景色的描绘确定了基调,也给全诗笼罩一
种特殊氛围。“月色半人家”是“更深”二字的具体化,接下的一句“北斗阑干南斗
斜”,是“更深”于夜空的征象,两句一起造成春夜的静穆,意境深邃。月光半照,
是因为月轮西斜,诗以星斗阑干为映衬,这就构成两句之间的内在关联。
恬谧的春夜,万物的生息迁化在潜行。“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正是诗人全身心地去体察大自然的契机而得到的佳句。从虫介之微而知寒暖之候,
说明诗入有着深厚的乡村生活的根柢。因此。这两句非一般人所能道。没有长期乡
村生活经验的入。固然说不出;便是生活在乡村,也并非人人都说得出来。今夜虫鸣,
精心整理
---来源网络,仅供分享学习2/2
究竟是第一回还是第几回,谁去注意它,这须得有心人。还应该有一颗诗心。一个
“新”字,饱含对乡村生活的深情,既是说清新,又有欣悦之意。
诗中说“春气暖”自“今夜”始,表明对节候变化十分敏感,“偏知”一语
洋溢着自得之情。写隔窗听到虫声,用“透”。给人以生机勃发的力度感。窗纱的绿
色,夜晚是看不出的。这绿意来自诗人内心的盎然春意。至此,我们就可以明白:
诗人之所以不描写作为春天表征的鲜明的外在景观。而是借助深夜景色气氛来烘托
诗的意境,就是因为这诗得之于诗人的内心。诗人是以一颗纯净的心灵体察自然界
的细微变化的。诗的前二句写景物,不着一丝春的色彩.却暗中关合春意,颇具蕴藉
之致。第三句的“春气暖”。结句的“虫声”,“绿窗纱”互为映发。于是春意俱足。
但这声与色,仍从“意”(感觉)中来。诗人并非唯从“虫声”才知道春气已暖,“春
气暖”是诗人对“今夜”的细微感觉,而“虫声”只是与其感觉冥合的一个物候。
因此,诗的意蕴是深厚的。构思的新颖别致,决定于感受的独特。
唐代田园诗成为一个重要流派,也不乏名家。然而。能仿佛陶诗一二者并
不多见。象本诗这样深得陶体真趣的。就更为寥寥。
本文发布于:2023-01-31 02:45:4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6532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