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刘大白

更新时间:2023-01-31 02:14:32 阅读: 评论:0

七上几何应用题及答案-平面图英文


2023年1月31日发(作者:新员工入职感想)

2010年6月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13卷第3期 Journal of Xih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ocial Sciences Edition)

Jun.2010

V0I.13 No.3

刘大白新诗的古典情韵

孥 勇

(西安文理学院文学院,陕西 西安710065)

摘要:“五四”诗人刘大白的作品表现出了浓郁的古典情韵,他对旧体诗词既有否定又有明显的继承:形式上

借鉴古代歌谣和旧体诗词,推陈出新;诗中多采用传统意象,情调婉约,在现代新诗中别具一种悠然的情韵。

关键词:刘大白;新诗;旧体诗;古典情韵

中图分类号:I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77X(2010)03-00i5-03

刘大白(1 880一l932)是“五四”时期的一

位重要诗人,曾出版两部诗集:《旧梦》和《邮

吻》。《旧梦》于1924年出版,几年后诗人又重

新编定,做了删补和调整,分为《丁宁》《再造》

《秋之泪》《卖布谣》四个分册。《邮吻》出版于

1926年。刘大白的新诗从题材上分为两类:一

类是表达个人情感体悟的诗,以抒情诗居多,也

有少量的哲理诗;一类是表达其社会观点的作

品。诗的风格也大致分为两种:一种受旧体诗

词的鲜明影响,另外一种则是尽力摆脱旧体诗

影响的自由诗。

刘大白l9l9年近40岁时开始写新诗,此

前创作过大量旧体诗词,死后有《白屋遗诗》存

世。他在《<旧梦)付印自记》中说:“我因为沉

溺于旧诗词中差不多有三十年的历史,所以我

底诗传统的气味太重。”…(P ‘别人诗里传统

的气味,都是渐减渐淡,以至于无的;我却做不

到这样,差不多循环地复现着。”…(P2O)刘大白

诗歌的古典情韵是比较浓厚的,他善于借鉴旧

体诗词与古歌谣的形式,有时甚至直接使用五

言七言或不同词调,在诗歌的意象和理趣上也

多与中国古诗相通。由于刘大白新诗的这种特

点,也由于他在学界较深的资历,人们一般把他

与胡适、刘半农、沈尹默等放在一起,视为早期

白话诗的代表人物。

、新诗集中的IB体诗

在刘大白的诗集中,散见着一些旧体诗词:五言

绝句有《春意》六首,七言绝句有《湖滨之夜》《雨里

过钱塘江》《立秋日病里口占》《促织》等,五言古诗

有《腰有一It,首》《一个她底话》,词有《醉后》(浪淘

沙)、《寄影》(浪淘沙)、《双红豆》(长相思)、《湖滨

晚眺》(菩萨蛮)等。他的诗不注明体裁,词也不注

调名,加标点,以新诗的面目出现在诗集中。比如

《邮吻》中的《湖滨晚眺》,这首诗采用的是菩萨蛮的

调,却并不注明,以活泼的形式排列,宛然一首清秀

的现代新诗。虽然如此,这首诗的形式和情调与旧

体的关系读者是一目了然的。诗人这样做绝非以旧

充新,而是对旧体诗趣味的有意保留,他的有些作品

如《立秋日病里口占》,题目干脆就是旧体样式。如

果有人据此认为他保守,那就错了,刘大自在文艺上

毫不守旧,他把白话文称为人话文,而把文言文称为

鬼话文。他的好友夏丐尊说他“因其喜欢欧化,好

新奇,故更有欧化老少年之名。”_2 J(P12)“五四”作家

对待旧体诗的态度是很慎重的,王瑶在《中国现代

文学史论集》中说:“‘五四’文学革命首先从反对旧

体诗开始,新诗是最早结有创作果实的部门,因此一

般新文学作家最多把写作旧体诗作为业余爱好,只

在朋友间彼此流传,最初并没有公之于世的意

思。”fa](p2s)显然,就刘大白的文艺观而言,在其新诗

收稿日期:2010—03—06

作者简介:李勇(1971一),男,陕西西安人,西安文理学院文学院讲师。

・15・

集中出现旧体形式,在那个时候,并非守旧落伍,而

是颇有特立独行的味道,这种做法是有诗人自己的

诗歌观念做支撑的。

刘大白在《从旧诗到新诗》中说:“周秦以前的

诗篇,本来是用人话写出的,汉代以后,用人话写出

的诗篇,二千多年来不曾断绝,这些固然是不能否认

的事实。即使那些死活要反对用人话写出诗篇的活

死人们所做的鬼话连篇中,也无不有人话夹在其间,

甚至有时候全篇都是人话。”刘大白是白话文运动

的坚定支持者,但并不因此对文言简单否定,他反对

的是文言如同浓妆艳抹的“外形律”。在新诗创作

中,他“主张废除外行律,也并不是绝对的”“偶然采

用一点旧诗的外形律,只消用得恰好,也依然不失其

为新诗。”[4]( ”刘大白的这类诗,语言清新平易,绝

无晦涩难懂之处,体现了他对“外形律”的一种把握

尺度,也体现了他对旧体诗词的独到见解,这比“五

四”时期许多泥于新旧之辨的观点要灵活高明一

二、对旧体诗词歌谣的形式借鉴

刘大白对旧体的借鉴主要是两个途径:一是借

古谣民歌表现民生疾苦、表达改造社会的意见;二是

借旧体诗、尤其是词的形式表现个人情怀。

1.《卖布谣》中的歌谣体

《卖布谣》集中收录了两组诗歌:《卖布谣之群

十首》和《新禽言之群十二首》。这是宣扬新文化的

诗篇,歌颂同情劳动者,控诉剥削阶级。《卖布谣》

因其思想特点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较受关注。这个

诗集在形式上采用富于民间风味的歌谣,其中的

《卖布谣》诗用四言短句,表现小生产者的悲惨生活

和手工业者濒于破产的社会图景,风格似《诗经》中

的“国风”。《雪门槛》很像白居易的《卖炭翁》,采

用的是古乐府的形式,比如末尾两句“热汗吹成冷

汗流,车轮不颤车夫颤”,比起胡适《人力车夫》的同

情与无奈,情感更贴近百姓生活。《新禽言之群十

二首》收录了l2首禽言诗。禽言诗是古典诗歌的

一种体裁,用拟人化的手法,模仿鸟鸣之声,所述多

为农家生活情状,一般认为是北宋梅尧臣首创,以后

历代诗人也有涉及,虽然多出自文人之手,却本于民

间,颇有民歌风味。周作人在《关于禽言》一文中

说:“禽言亦有出自田夫野老者,唯大半系文士所

定,故多田园诗气味,殊少有能反映出民间苦辛

的。”[5 这一结论虽不全面,也可看出古代禽言诗的

一种倾向,刘大白所作的禽言诗不是田园风味,而是

带有鲜明的阶级意识。

.16・

2.对旧体诗词的化用

刘大白在诗集中偶录旧体,更多的时候他化用

旧体形式,语言上仍保留旧体的韵味,却已从旧诗词

中蜕化出来。刘大白的抒情诗情调柔婉,他尤其喜

欢借鉴句式参差、音乐感强、适于抒发柔情的古词。

如《记得》《卖花女》《静夜》《网》《秋夜湖心独出》

《明知》《是谁把》《别》《西湖秋泛》《相思子》等篇,

可谓词的变调,但却又与旧诗词有所不同。《记得》

《网》全用口语,体现出朴素语言的音节美;《卖花

女》《静夜》则运用了词的语言,又变通了词的章法。

赵景深评刘大白诗歌的语言特点:“喜用重叠反复

的字”,【4 J(H叭 ‘作者特有的作风是用同样的句子两

句,略易一二字。这样的诗似得力于词调长相思。

几乎凡是这类作风的诗都是好诗。”E4I(P101)朱自清赞

扬刘大白能将旧诗词的音节融人新诗,又善于把旧

诗词的情景翻出新意。也有人说刘大白的一些新诗

是“旧诗词的滥调加上几个白话字眼而已。这些滥

调是知识分子念惯了的。”L4 J( 叭’关于刘大白新诗与

旧形式的问题,一些评论者认为这不仅说明古典诗

歌对“五四”诗人的强大影响,也体现了作者对新诗

欧化倾向的反拨。

三、意象与理趣中的古典情韵

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灵魂,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

主观感情的物象。中国古典诗歌在其发展过程中形

成了一些传统的意象,蕴含的意义基本是固定的,刘

大白抒情诗中大多是这一类传统的意象,比如表悲

愁的“登楼”,表相思的“红豆”,表寂寥的“扁舟”、

“片帆”,还有诸如“湖”、“亭”、“镜”、“灯”、“落

花”、“黄叶”之类,都能在他的诗中见到。刘大白抒

情诗常用的意象是“月”、“斜阳”、“黄昏”、“泪”等,

与古典诗歌息息相通,情调趋于凄婉,类似于宋词中

的婉约派。张露薇在上世纪30年代的评论中说:

“有一种悠然的情韵,有一种美妙的神韵,是刘大白

抒情诗的特点。”[4](n“ 这种“美妙”指的正是这种

古典味。张露薇认为:“很柔腻凄艳的,如《丁宁》

《春风吹鬓影》《寂寞》《春意》《双红豆》等,都是不

易得的佳作。意境高者如《深秋晚眺》,在中国现代

诗坛上绝无仅有。”[4](P112)刘大白的好诗的确是运用

传统意象表达古典情韵的作品。他最为人称道的是

《秋晚的江上》:

归巢的鸟儿,

尽管是倦了,

还驮着斜阳回去。

双翅一翻.

把斜阳掉在江上;

头白的芦苇,

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这首诗让人想到“夕阳惟照欲栖乌”、“僧背夕

阳归”、“新月已生飞鸟外”“夕阳方在半,忽堕乱流

中”等古诗句,境界开阔,活泼隽永。

刘大白还有一些诗有说理气息,受到的评价并

不太高。周作人说刘大白的诗“或者由于哲理人诗

的缘故”,有的诗“诗味未免清淡一点”。[ ] 加 曹聚

仁说:“他的哲理诗和说理诗太多,说得玄之又玄,

反而淡了诗味。”[4 3(Pl10)其实刘大白哲理诗的不足并

不在于“玄之又玄”,而是有时说理太明,尤其在一

些自由体的作品中,如《雪》《救命》等,前面勉强铺

陈,结尾揭示寓意,诗味的确比较寡淡。

有的作品能把一种哲理意味寓于较完整的意境

中,较好的如《夜宿海日楼望月》:“仰看天上,月高

我低。月在城东,人在湖西。仰看水底,月低我高。

月在湖心,人在山腰。一人一月,一天一水;方位颠

倒,何来绝对。”此诗颇有苏轼诗的机智风趣,更有

杨万里诗的活泼诙谐。在《看月之群》诗人又做了

进一步发挥,更富于情趣。比如这样的诗句:“一样

的看月,人是自己看月;山是给人看月;水是教月自

己看月。”“人影,在花里;花影,在月里;月影花影人

影,都在水里。”我们读杨万里的《夏夜玩月》:“仰头

月在天,照我影在地;我行影亦行,我止影亦止。不

知我与影,为一定为--?月能写我影,自写却何似?

偶然步溪旁,月却在溪里!上下两轮月,若个是真

底?为复水是天?为复天是水?”情趣似有相通之

处。在《看月之群》这个组诗中,情与理融为一体,

在生活情趣中传达出哲理意味,造成了一种理趣,没

有减弱诗味,也算不上“玄之又玄”,这些都得益于

作者的古典诗歌功力。

总体来说,刘大白的新诗创作受到旧体诗词的

直接影响,尤其是宋词、宋诗的影响,这与胡适对宋

诗的重视似有不谋而合之处。相比胡适,刘大白更

具诗情与诗才,在早期白话诗人中,留下了更多的佳

作。刘大白诗集中也有一部分自由体诗,音节不那

么讲究,情感表现不够含蓄,这也是当时流行的自由

体诗的通病。从刘大白较晚出版的《邮吻》来看,诗

人还是更倾心于古典情韵的。

[参考文献]

[1] 刘大白.刘大白诗集[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

1983.

[2]夏丐尊.白屋杂忆[J].文艺茶话,1934(2).

[3]王瑶.中国现代文学史论集[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

社,1998.

[4]萧斌如.中国文学史资料全编(现代卷)[M].北京:知

识产权出版社,2010.

[5]周作人.苦竹杂记[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4.

[责任编辑兰一斐]

The Classic Sentiment in Liu Dabai ̄New Verse

LI Yong

(School ofChinese Literature, University ofArts and Science,Xi ̄tn710062,China)

Abstract:Liu Dabai,a poet during the May—Fourth Movement,conveys a strong classic sentiment in his works.

He makes use of the forms of ancient ballads and old verses.In his poems,traditional images are often employed to

show a graceful and leisurely sentiment,which carries special leisurely feelings in new verses of modem times.

Key words:Liu Dabai;new verse;old verse;classic sentiment

・l7・

本文发布于:2023-01-31 02:14:3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6518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祝福语妇女节
下一篇:幸福大家庭
标签:刘大白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