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捷春,字肇复,万历四十七年进士。崇祯二年,出为四川右参政,分守川南,抚定高、
杨二氏。迁浙江按察使。大计,坐贬。久之,起四川副使,以十年秋抵成都。时秦贼已入蜀,
巡抚王维章、总兵侯良柱悉众北拒,城中惟屯田军及蜀府护卫军,人情惬惧,捷春启门纳乡
民避贼者。中尉奉鐕勾贼抵城下,捷春与御史陈廷谟擒击奉鐕,而募市人、起废将固守。贼
去蜀王疏其功会维章罢傅宗龙代命捷春监军偕总兵罗尚文击贼明年捷春进右参政仍监军十
二年五月,宗龙入掌中枢,即擢捷春右佥都御史代之。时张献忠、罗汝才已叛,捷春遣副将
王之纶、方国安分道扼之。国安连破贼,贼遂还入秦、楚。十月朔,杨嗣昌誓师裹阳,檄蜀
军受节度。嗣昌以楚地广衍,贼难制,驱使入蜀,蜀险阻,贼不得逞,蹙之可全胜,又虑蜀
重兵扼险,贼将还毒楚,调蜀精锐万余为己用,蜀中卒自是益疲弱不足支矣。捷春愤曰:“令
甲失一城,巡抚坐。今以蜀委贼,是督师杀我也。”争之,不能得。嗣昌以八月终率师入蜀,
于是群贼尽萃蜀中。当是时,捷春提弱卒二万守重庆,所倚惟秦良玉、张令军。于是捷春乃
扼水寨观音岩为第一隘,以部将邵仲光守之。九月,献忠突败仲光军,破上马渡。十月,献
忠突净壁,遂陷大昌。良玉、令两军皆覆。关隘侦候不明,防军或远离戍所,贼乘隙而过无
人之境。嗣昌遂收斩仲光,上疏劾捷春失事。十一月,逮捷春使者至。捷春为人清谨,治蜀
有惠政。士民哭送者载道,舟不得行。蜀王为疏救,不听。敕巡按御史遣官送京师,下狱论
死。捷春知不可脱,明年八月仰药死狱中。福王时,复官,赠兵部右侍郎。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四十八》)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贼去蜀王/疏其功/会维章罢/傅宗龙代/命捷春监军/偕总兵罗尚文击贼/明年
/捷春进右参政/仍监军/
B.贼去/蜀王疏其功/会维章罢/傅宗龙代/命捷春监军偕/总兵罗尚文击贼/明年
/捷春进/右参政仍监军/
C.贼去/蜀王疏其功/会维章罢/傅宗龙代/命捷春监军/偕总兵罗尚文击贼/明年
/捷春进右参政/仍监军/
D.贼去蜀王/疏其功/会维章罢/傅宗龙代/命捷春监军偕/总兵罗尚文击贼/明年
/捷春进/右参政仍监军/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计,明清考核外官的制度,每三年举行一次,经考核被贬黜者一律不复任用。
B.屯田,汉朝以后历代政府为获取军饷和税粮利用戍卒、农民垦殖荒地的制度。
C.擢,提拔之意。类似表示官职提升的词语还有很多,如升、拔、陟、迁、进、晋等。
D.赠,又称“追赠”,指朝廷为表彰已死官员的功绩而赏赐死者官爵或荣誉称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邵捷春任职四川,屡次建立功勋。他任四川右参政,平定安抚高、杨二氏;任四川副
使,保卫成都,再立大功;后所部又连破贼寇。
B.邵捷春临危不乱,行事冷静沉稳。在大敌当前、军力薄弱、内有叛徒的情况下,他铲
除叛徒,招募百姓,起用废将,调度有方。
C.邵捷春清廉谨慎,治政深得民心。他治理蜀地时,采取有利于百姓的政治措施,深受
百姓爱戴,他被逮捕时众多士民悲伤痛哭。
D.邵捷春兵弱难支,下狱含恨而死。在守卫重庆的战役中,他因兵力薄弱,连续失利,
最终全军覆没,因此被弹劾入狱,服药而亡。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十月朔,杨嗣昌誓师襄阳,檄蜀军受节度。
(2)士民哭送者载道,舟不得行。蜀王为疏救,不听。
【答案】
10.C11.A12.D
13.(1)十月初一,杨嗣昌在襄阳誓师,发公文命令四川大军接受他节制调度。
(2)哭着送行的士人百姓堵满道路,船只无法开动。蜀王替(他)上书求救,(朝廷)
没有听取。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
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根据前
文内容可知,因为邵捷春得当的部署,军民固守城池,所以贼兵离去,蜀王为其上疏表功,
所以“贼去”“蜀王疏其功”应断开,排除A项、D项;另外,我们需要理清人物、事件及
主要行为,命令捷春监军,借同总兵击贼是两个完整行为,应将“偕”字断后,排除B项;
再联系前文“命令捷春监军”可知,“仍监军”主语应还是捷春,所以此处断开。句意:贼
兵离去后,蜀王上书奏报他的功劳。正好这时王维章被罢官,傅宗龙接任其职位,朝延命令
邵捷春担任监军,偕同总兵罗尚文一起攻打贼兵。第二年,邵捷春被提升为右参政,仍然负
责监军。故选C。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
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
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A项,
“经考核被贬黜者一律不复任用”错。根据原文内容“久之,起四川副使”可知,邵捷春后
来又被起用为四川副使。“大计”,官吏每三年一次的考绩。明、清两代考核外官的制度叫大
计,每三年举行一次。故选A。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
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
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D项,“最终全军覆没”错。结合原文内
容“献忠突净壁,遂陷大昌。良玉、令两军皆覆”分析可知,张献忠突袭净壁,占领了大昌。
秦良玉、张令的两支部队都覆没了。故选D。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
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
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朔”,阴历月初的一天;“杨
嗣昌誓师襄阳”,杨嗣昌誓师(于)襄阳(省略句、状语后置句);“檄”,用檄文晓谕,发布
公文;“受”,接受;“节度”,节制调度,部署,在前面需要加上代词“他”。(2)“士民哭送
者”(定语后置句);“载”,满、充满;“得”,能够;“为”,介词,替,后面补充代词“他”;
“疏”,上奏疏;“听”,被听取;“不听”,前面加上主语“朝廷”,被动句。
【参考译文】
邵捷春,字肇复,万历四十七年考中进士。崇祯二年,邵捷春出任四川右参政,负责把
守川南,期间他招安、平定了高、杨二氏的叛乱。后来升任浙江按察使。在考核官员时,因
故被贬官。过了很久,他被起用担任四川副使,在崇祯十年秋天抵达成都。当时陕西的贼寇
已经攻入四川,巡抚王维章、总兵候良柱率领全部川兵在北面抵抗贼兵,成都城中只有屯田
的士兵和蜀王府的护卫军,人心惶惶,邵捷春打开城门接纳躲避贼兵的乡民。中尉奉蟹勾结
贼兵抵达城下,邵捷春与御史陈廷读捉拿了奉婚,并且招募市民,起用被免职的旧将领固守
成都。贼兵离去后,蜀王上书奏报他的功劳。正好这时王维章被罢官,傅宗龙接任其职位,
朝延命令邵捷春担任监军,偕同总兵罗尚文一起攻打贼兵。第二年,邵捷春被提升为右参政,
仍然负责监军。十二年五月,傅宗龙入朝掌管中枢,就提拔邵捷春担任右金都御史接替他。
此时张献忠、罗汝才已经反叛,邵捷春派遣副将王之纶、方国安分路扼制。方国安连续打败
贼兵,贼兵于是回到陕西、湖北。十月初一,杨嗣昌在襄阳誓师,发布敬文命令四川大军接
受他的节制调度。杨嗣昌认为湖北土地广阔,贼兵难以制服,(如果)驱使他们进入四川,
四川地势险要,贼兵无法施展,大军追逼就能大获全胜,又考虑四川有重兵把守险要之处,
贼兵将返回茶毒湖北,就调出四川的精锐兵力一万多人由自己使用,四川的军队从此更加疲
弱无力不足以支撑。邵捷春愤怒地说:“依照法令丢失一座城,巡抚就获罪。现在要把四川
让给贼兵,这是督师要杀我啊。”跟杨嗣昌争辩,不被听取。杨嗣昌在八月底率军进入四川,
这时各路贼兵全都集中在四川境内了。正当这个时候,邵捷春率领两万疲弱士卒防守重庆,
能依靠的只有秦良玉、张令的部队。于是邵捷春就扼守水寨观音岩作为第一道关口,让部将
邵仲光驻防。九月,张献忠突袭打败了邵仲光的部队,占领了上马渡。十月,张献忠突袭净
壁,占领了大昌。秦良玉、张令的两支部队都覆没了。关隘驻军对贼兵的动向侦探不清楚,
防军有时又远离防地,贼兵就钻空子通过了没人防守的地方。杨嗣昌于是收斩邵仲光,又上
奏疏弹动邵捷春作战失败。十一月,逮捕邵捷春的使者到来了。邵捷春为人清廉谨慎,治理
四川实施惠民政策。(他被逮捕时)哭着送行的士人百姓堵满道路,船无法开动。蜀王替(他)
上书求救,(朝廷)没有听取。皇帝命令巡按御史派官员把邵捷春押送到京师,打入监牢判
处死刑。邵捷春自知难免一死,第二年八月就喝下毒药死在狱中。福王在位时,朝延给邵捷
春恢复了官职,追赠他为兵部右侍郎。
本文发布于:2023-01-31 02:01: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6512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