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淑本华]叔本华人生哲学道理
叔本华人生哲学
归纳、总结叔本华的哲学思想,可以由下面几句话来描述:
人生即意欲(或称之为
意志)之表现,意志又是无法满足的渊薮;而人生却又总是去
追求这种无法满足的渊薮。
所以,人生即是一大痛苦。叔本华,这样一位一生不为吃、
喝担忧、奔走挂虑,不为仕
途操心的哲学家,却把人生描绘得如此灰暗,把幸福看得如
此一钱不值,着实让人感到
惊奇。那么,他究竟有什么样的内心世界呢?
叔本华的哲学以及一切细节,都在他的那本代表作:《作为
意志和表象的世界》里
有了充分的说明。尽管此书的出版时间是在1818年尾,但
是,这本书的基本概念却早在叔本华人生哲学
差不多4年前就已经在叔本华的脑海中形成了,1816年,
叔本华正值28岁。可是,纵观他
后来写的一切东西,我们不难看出,都是在证实或解释他在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里的哲学思想,在那些著作中,这种哲学思想始终没有变动,
既没有增加点什么,也没
有减少点什么。到了70岁的时候,他心里仍然让28岁时的
观念全部给占据着,虽然他在
这数十年中,仍然不断地获得新的更多的知识,但都丝毫没
有改变过他内心的一切。那
么,他在这本书里是怎样来表达的呢?这就是我们这套丛书
里的主要内容之一。我们将
在叔本华的这部代表作里读到叔本华哲学思想的4个主要
方面,这就是:唯我
主义的唯心论、唯意志论的哲学体系、反理性主义的哲学立
场和悲观主义的人生观。
本文集的另一个内容就是叔本华的《悲观论集》。在《作为
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一
书里,叔本华全心全意的主要关心的对象就是形而上学,而
他创造的一种新的形而上学
系统并建构一种新的宇宙模式的最终目的,就是让人了解并
证明他的悲观倾向。以往众
多的悲观主义者中,没有一个人能像他那样用这么大的学问
来证明悲观主义的看法是正
确无误的,同时又说明生命本身是不幸的。由于他早年生活
体验的结果,在他心目中成
长、存在着的这种对生命的悲观主义态度,影响了他的一生,
直到生命结束都没有改变
过。
本文集的另外一个内容,即是叔本华的伦理学方面的著作
《伦理学的两个基本问题》。叔本华人生哲学
这是丹麦皇家科学院悬奖征求一篇讨论道德渊源或基础的
论文时,叔本华参加所写的论
文,可是,虽然提出论文的只有他一个,却没有被丹麦皇家
科学院接受,所以,在1841
年,叔本华便以现在的这个题目将它们出版。他的这种伦理
学,是叔本华的主观因素,
同时也是决定性的因素:这种伦理学可能引起的问题要比它
所解决的问题更加多些。
本文集的最后一个内容就是:《论充足根据律的四重根》,于
1813年出版,1847年
作了修改之后就又出版了一次。这是叔本华的一篇学位论文,
从来被看作是他哲学的
“第一阶段”。然而,无论是什么样的情况,都只是为《作为
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一书
作的准备。
不管怎么说,叔本华最后还是一个成功者,他在西方哲学史
上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容
忽视的。他之所以会取得这样的成功,归纳起来有这样几个
因素:首先,悲观主义容易
使人感动,这是无需赘述的原因;第二,叔本华摆脱了传统的
宗教情操,他以悲观主义
重新解释基督教。在他的意志和观念世界里根本没有上帝,
不必使世界的邪恶与上帝的
存在调和——那是另一个大安慰;第三,是他的所谓意志为
主,智慧为次的理论,人类
的行动决定于“意志”而不决定于“理性”;第四,是他的基本观
念的简单性,他写东
西的时候,很少使用术语,只用少数易于了解的无可避免和
无可代替的专门名词就够了;
第五,叔本华的文体是19世纪德国人的典型文体,他不是
一个创新的人,但是他的方法叔本华人生哲学
是适当地运用流行的习惯语并证明在德国可以用一种非专
家的普遍读者所能了解的方式
来讨论形而上学的问题。总之,他替许多人明白表示出一种
感觉,这种感觉过去一向是
隐而不现的,因此也是一知半解的。这种感觉还告诉我们,
19世纪的进步并不是走向太
平盛世的黄金时代。只有在这个时代,那悲观主义的解释者
和证明者才会发现自己的听
众。因此,叔本华成功了。
叔本华是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前后兴起的唯意志论
哲学流派的先驱和主要代
表,他的理论不仅奠定了唯意志论的基石,同时对马赫主义、
实用主义、生命哲学甚至
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都有一定的影响,无疑也是西方
近代哲学史研究的主要方面。
希望此套丛书的问世,能对我国的西方哲学史的研究贡献绵
薄之力。
本文发布于:2023-01-31 01:43:4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6504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