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一章
1.广义教育指有意识地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2.学校教育是由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进行的
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影响活动,将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活动。
3.全民教育指保证每个国民都有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并且必须事实上接受一定程
度的教育,以普及义务教育实行之。
4.终身教育人在一生中都应当和都需要受到各种教育,接受教育应是从生到死永不
休止的,它在时间上贯穿人的整个一生,在空间上贯通了学校、社会和家庭的界限,打
破了教育为学校系统所垄断,改变了前半生受教育,后半生工作的模式。
5、结合实例分析我国的人口状况给学前教育提出了哪些挑战?
我国的人口状况给学前教育提出的挑战是:我国人口多,增长快,应把握本地区人
口增长预测,做好发展学前教育的准备。适应独生子女多的人口特点,促成优生——优
育——优教的良性循环,减少遗传病、残疾儿和死亡率,学前教育应向下延伸,从胎
儿保护、胎教以及从0岁开始教育。大量人口分布于农村,着力研究学前教育的特点和
形式,发展适宜农村的学前教育。
第二章
1.简述经济对教育的作用
.经济对教育的作用表现在:(1)经济发展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2)经济发展
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3)经济发展引发的经济结构和变革影响教育结构的变化;
(4)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内容和手段。
2.学前教育的目标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中经历了哪些变化?
(1)工业社会初期——主要为工作的母亲照管儿童;(2)经工业社会——不限于看
护儿童,对儿童实行促进其身心发展的教育;(3)现代社会初期——以发展儿童智力为中
心;(4)现代社会——促进儿童身体的、情绪的、智能的和社会性的全面发展.
-
--
3.简述政治对教育的影响.
(1)政治对教育目的的影响;(2)政治对教育制度的影响;(3)政治对教育财政
的影响。
4.简述我国文化传统对教育的影响作用.
我国文化传统对教育的影响作用表现在:(1)对教育的目标及人才标准的影响(2)对教育认识论和教育方法论的影
响;(3)对个体的发展方面的影响.
第三章
l.儿童的发展指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的量变和质变的过
程。
2.成熟势力说是美国心理学家塞儿的理论,认为儿童发展是个有规律的顺序模式的过程,这个顺序是由物种
和生物进化的顺序决定的。所有儿童都按照这个顺序发展,但发展速度则由儿童的遗传类型所决定的。环境和教育
不是发展的主要原因,它可能暂时影响儿童的发展速度,但最终由生物因素所控制。
3.遗传决定论:认为从儿童发展的整个过程来看,遗传因素具有统率性和决定性的作用;从发展的最终结果
来看,环境的影响也是极为有限的,环境只是给发展提供适当的时机而已.
4.环境决定论强调后天影响对发展的作用,儿童发展的原因在于后天,在于教育。否认了遗传在发展中的
作用。
5.年龄特征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儿童身心在一定年龄阶段中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
6.儿童观是人们对于儿童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主要涉及到儿童的地位和权利,儿童
期的意义,儿童的特点和能力,儿童生长发展的特点和原因等问题.
7.教育观是人们对于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的根本看法。
8.社会本位儿童观在古代,人们之所以重视儿童,是因为儿童是氏族、社会或国家的财富,是家族传承和
繁衍的工具,是未来的劳动力和兵源。儿童并不是作为独立的个
-
--
体、社会群体的正式成员受到尊重,他们不过是父母的隶属物,没有任何权利甚至连最
根本的生存权都得不到保障。
9.人本位儿童观14-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形成的儿童观,是个全新的以人为中心,一切为了人的利益而服务
的新人类观。要求尊重儿童,尊重儿童所有的权利,儿童一出生就具有一切道德的、理智的、身体的能力萌芽,教育
机会均等,儿童是学习的主体。
简答
l.什么是发展?儿童发展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
发展是指个体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方面有规律的量变和质变的过程。儿童发展包
括生理的发展的和心理发展,生理的发展是指儿童正常的生长、发育;心理发展是指儿
童的认知、情感、意志和个性等方面的发展。
2.皮亚杰的发展理论是如何看待遗传与环境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皮亚杰认为个体心理发展的过程有四个要素:成熟、练习和习得的经验,社会性经
验及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这程。这四个要素不断相互作用,使幼儿不断地由不平
衡走向新的平衡,螺旋式向前发展。皮亚杰强调儿童自身成熟一前提条件。也强调了后
天不断地练习与环境对儿童的影响。
3.布龙芬.布兰纳关于儿童发展的“生态系统学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主要内容是:认为儿童自出生以后就在社会中生活,周围环境、家庭及照管儿童的成人等各“社会生态
系统”的发展对儿童有着极大的影响,儿童是在与周围各层生态系统发生直接或间接的交互作用过程中得到发展的。
4.简述个体发展的规律。
个体发展的规律表现在:(1)个体发展由简单到复杂;(2)个体发展都要经过由
一般到特殊的过程;(3)个体发展是由头到脚,由中间向四周进行的。
5.简述个体发展的特征。
(1)个体发展是有规律地进行的;(2)发展具有个别差异;(3)发展具有阶段性。
6.现代社会的儿童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
--
(1)儿童的发展是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等多层次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2)儿童具有发展的潜力;(3)
每个儿童都是独立的个体,具有独特的个性;(4)儿童通过活动来发展;(5)儿童身心应该得到全面而健康的发展;
(6)应该尊重和保护儿童
的生存权、发展权和受教育权。
7.简述美国教育学家认为学前教育对儿童发展的三种作用模式.:
第一种模式是“维持”即儿童某些认知能力能够自然地完全发展,教育和经验的作
用,作用只是使用儿童维持现有能力水平;第二种作用模式是“促进”,即后天教育经
验只影响儿童发展的速度而不影响发展方向和顺序。第三种模式是“诱导”,即后天教
育经验的存在与否直接决定了儿童某种能力的发展与否,环境和教育对儿童的发展有重
大的决定性作用。
l.我国现代学前教育观应明确哪些观点?
(1)儿童是学前教育的主体;(2)因人而异地对儿童实施体、智、德、美、劳等
全面发展的教育;(3)学前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要符合“发展适宜性”要求;(4)游戏
是幼儿期的主导活动和教育活动中的主导形式;(5)家园配合,协同发展;(分析说明
略)。
2.联系实际分析现代社会的儿童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儿童的发展是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等多层次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2)儿童具有发展的潜力;(3)
每个儿童都是独立的个体,具有独特的个性;(4)儿童通过活动来发展;(5)儿童身心应该得到全面而健康的发展;
(6)应该尊重和保护儿童的生存权、发展权和受教育权(联系实际分析略)。
第四章
第五章
1.教育目的就是通过教育过程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质量和规格的人。
2.学前教育目标学前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在学龄前儿童阶段的具体化。
-
--
3.全面发展教育是我国的教育方针所规定的,是根据儿童个人潜能和特性在体智德美等方面有所侧重地全面
发展,其最终结果是个人潜能和社会价值的充分实现。
简答
1.简述制定我国学前教育目标的依据
2.(1)我国的教育方针;(2)社会发展的需要;(3)学前儿童发展的需求。
2.简述学前教育面临的社会发展需求。
3.(1)培养全面素质;(2)重视培养竞争意识、竞争道德、竞争能力;(3)重
视培养幼儿开阔的眼界、宽广的胸怀、开放性的思维习惯;(4)重视培养创新精神。
3.造成我国学前教育实践中重智轻德、重智轻体的原因是什么?
4.(1)长期文化传统的影响;(2)家长的功利需要;(3)应试教育的压力。
4.《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提出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含义是什么?
(1)体育目标: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技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
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2)智育目标: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
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意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培养初步的动手能力。(3)德育目标: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
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讲礼貌等良好的品德行
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4)美育目标: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
趣和能力
5.我国学前教育的目标是什么?
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1.如何正确理解学前教育目标?
全面发展的教育是全球学前教育目标的发展趋势。在1996年正式颁布的《幼儿园工
作规程》中明确提出全面发展教育即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
进其身心和谐发展。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a.处理好体育和其他各育的关系;b.处
-
--
理好智育和德育之间的关系;c.处理好知识和智力的关系;d.处理好全面发展和因材施
教之间的关系(分析略)。
2.试举例说明全面发展教育和因材施教的关系。
全面发展教育是我国的教育方针所规定的,但是对幼儿实施的全面发展教育并不等
于对全体儿童进行同一标准的教育。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具有年龄阶段性和个别差异性。同一年龄阶段的幼儿
在身心特征方面具有相同之处,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个体的差异性。应该说,每个幼儿都具有独特的特点,因
此要根据儿童个人潜能和特性在体智德美等方面有所侧重地全面发展。也就是在面面俱到中做到重点突出,因人
而异,因材施教。全面发展的最终结果就是个人潜能和社会价值的充分实现,这也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根本目的之
所在。社会、家长和幼教从业人员都应该认真加以理解,使每个儿童能够在教育的影响下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分析题:目前,我国由于升大学竞争和就业竞争的现实性矛盾,学校教育陷入应试
教育的模式中,而这种竞争也影响到学前教育阶段。如社会上风行的“零岁方案”、“神童方案”。一些家长和幼教机
构难以摆脱这种短视的教育做法,表现为重知识灌输,轻
能力培养,重智力培养,轻人格因素培养等错误倾向。一些幼儿园迫于家长压力或经济利益的驱动,办起了各式
各样的兴趣班、特长班。请你从如何正确理解我国学前教育目
标这一角度分析以上现象。
全面发展的教育是全球学前教育目标的发展趋势。在
1996年正式颁布的《幼儿园工
作规程》中明确提出全面发展教育即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
其身心和谐发展。社会上的“零岁方案”、“神童方案”。以及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
养,重智力培养,轻人格因素培养这种做法违背了我国全面发展这一教育方针。正确理
解学前教育目标,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a.处理好体育和其他各育的关系;b.处理好
智育和德育之间的关系;c.处理好知识和智力的关系;d.处理好全面发展和因材施教
之间的关系。
第六章
-
--
1.活动区是近年来伴随幼教改革的推行而出现的新生事物。活动区打破了传统教
育中课桌椅排列小学化的模式,充分考虑了学前儿童的年龄特点,以游戏的情景,提供
多样化的材料,满足儿童操作的不同兴趣,使儿童通过游戏活动,获得认知、情感、身
体等各方面的发展.
2.活动区的界限性指各活动区要划分清楚,界限明确,便于幼儿开展活动和教师进
行管理。在划分界限时,除了考虑美观、漂亮之外,更要从教育的角度出发来设计。
3.活动区的相容性指在布置活动区时要考虑各个区域的性质,尽量把性质相似的
活动区安排在一起,以免相互干扰。
4.角色游戏是创造性游戏的一种。3岁以后的儿童已不满足于简单地模仿动作了,
而对扮演角色感兴趣,并逐渐进入角色,通过对角色的扮演,加深对现实生活各种角色
的认识和情感体验的提升。
6.创造性游戏是学前儿童创造性地、主动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是学前儿童特有
的游戏,包含角色游戏、结构游戏和表演游戏等。
7.有规则游戏成人为发展儿童的各种能力而编写的、有明确规则的游戏,如智力
游戏、体育游戏和音乐游戏等。
8.结构游戏儿童利用各种不同的结构材料,经过手的创造来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
游戏。
1.简述游戏的特点。
2.1)游戏是自发的,自愿的2)游戏是自由自在的;3)游戏是愉快的;4)游戏是充满幻想和创造的。
2.简述游戏对儿童发展的作用。
3.(1)游戏促进儿童认知的发展;(2)游戏促进儿童社会性的发展;(3)游戏有利于儿童情绪的发展;(4)
游戏有利于学前儿童身体的锻炼和成长。
3.简述游戏对儿童认知发展的作用。
-
--
4.(1)在游戏中儿童可以潜移默化地学到许多知识;(2)游戏有助于培养儿童的注意力、观察力和判断力;
(3)游戏能够激发儿童创造力和思考力。
4.简述游戏对儿童情绪发展的作用。
5.(1)游戏是儿童表现情感的一种重要方法;(2)游戏是儿童克服情绪紧张的一种手段;(3)游戏有助于
消除孩子愤怒的心情。
6.简述在管理和使用玩具和材料时,应注意的问题。
(1)因地制宜,注意废旧材料的运用;(2)让幼儿自由选择玩具;(3)制定常规,养成好习惯。
7.如何树立正确的游戏观?
(1)游戏是儿童的正当权利;(2)爱玩、会玩是评价婴幼儿发展的标准之一;(3)游戏是婴幼儿最自然、最有
效的学习。
8.教师在游戏过程中的作用是什么?
(1)创设游戏环境;(2)指导和促进游戏的开展;(3)观察和评估游戏。
9.简述指导和促进游戏开展的教育艺术。
(1)激发兴趣;(2)教师要多用肯定性的态度,在游戏过程中创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氛围;(3)针
对不同情况,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育方法。
10.简述角色游戏的教育价值。
(1)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价值(2)对儿童情绪发展的价值(3)对儿童认知发展的
价值
1.角色游戏的教育价值是什么?联系幼儿园实际,谈谈教师应如何指导角色游戏?(1)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价
值;(2)对儿童情绪发展的价值;(3)对儿童认知发
展的价值。教师指导角色游戏应注意:(1)丰富儿童的知识经验;(2)尊重儿童的意
愿;(3)在游戏中善于观察儿童的表现,进行个别教育;(4)根据儿童游戏的情况,
参与到游戏中,促进儿童游戏情节的发展。(联系实际略)
2.联系幼儿园实际,谈谈教师应如何指导结构游戏?
-
--
(1)逐步投放多样化的、可塑性强的结构游戏材料,包括一些废旧材料的应用,营
造富有吸引力的游戏氛围;(2)引导儿童逐步掌握结构游戏的基本知识和技能。(3)处理好主导和主体的关系,教师
在结构游戏中起到导航的作用,教师要学会观察、诱导、
鼓励、评议等指导策略。另一方面,教师也要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4)重视结构游戏的过程,而不仅仅是游戏的成品
或结果;(5)培养儿童正确对待游戏材料,教给儿童收放材料的方法,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
材料分析某幼儿园中班幼儿在角色游戏——娃娃家中,游戏的情节总是买菜烧饭,如果你是这个班的教师,
谈谈你将如何指导角色游戏,丰富和发展游戏情节。
教师指导角色游戏应注意:(1)丰富儿童的知识经验;开阔眼界是发展角色游戏的基础。儿童的生活内容越丰
富,知识越多,游戏的主题和内容也就越新颖充实。该案例
中儿童娃娃家游戏的情节简单,教师应利用多种途径来丰富儿童的知识经验。(2)尊重
儿童的意愿;(3)在游戏中善于观察儿童的表现,进行个别教育;(4)根据儿童游戏的情况,参与到游戏中,促进儿
童游戏情节的发展。
第七章
1.独立自主原则指在学前教育中充分尊重儿童的主体性、独立性,让儿童凭借自己的经验和能力主动进行各
种活动,杜绝包办代替。
2.发展适宜性原则指学前教育方案在充分考虑和利用发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为每名儿童提供适合其年龄特点的、
适合其个别差异性的课程及教育教学条件。它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年龄适宜性和个体适宜性。
3.综合性原则指在课程设计和教育活动时,必须以儿童身心的均衡发展为最高目的,紧扣某一主题或方面,以儿童的
直接经验和实际生活为基础,配合其能力、兴趣和需要,尽量在课程和活动中促进儿童多层次、多角度、多学科的发展。
5.保教结合原则是我国学前教育中所特有的一条原则,指保教人员既要保养幼儿使之正常发育,健康成长,又在
知识、智力、品德上给以训练和教育。
6.活动性原则源自于杜威的“做中学”,实际来自于苏联心理学家的“活动主导论”和
-
--
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儿童是在活动中建构他们的认知结构的,从而发展他们的智力和社会行为,而活动就是儿
童这一主体与外界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1.简述独立自主性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1)教育在儿童独立自主性形成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给儿童提供多种机会,让他们把在幼儿园学
来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3)教师要有一颗宽容的心;
2.发展适宜性原则提出的背景是什么?
发展适宜性原则是美国幼儿教育协会1986年以后极力提倡的教育理念与实践。当时主要是针对美国幼教界普遍
出现的幼儿教育“小学化”等倾向而提出的。幼儿园很早就
对幼儿进行正规学术培养的错误做法,引起了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和幼儿教育家的广泛关注。大量的研究发现,幼
儿期更为有效的学习方式应该是具体形象的、以游戏为主的自
发性学习,而不是这种“小学化”教学。另外,由于社会发展和儿童入托需要的多元化,早期教育服务也开始向多元
化方向发展,而其教育质量也相应地出现了参差不齐。这些
学前教育方案一直在适应社会、经济和政治等外在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向前发展,但却很少考虑其服务的对象——
儿童的最基本的发展需要。
3.发展适宜性课程应有哪些特点?
(1)发展适宜性课程应该是综合的;(2)发展适宜性课程建立在教师对儿童充分观察和了解的基础上;(3)发
展适宜性课程是一个互动学习的过程;(4)发展适宜性课程应该是具体的、真实的,与儿童日常生活关联的。
4.实施发展适宜性课程应注意哪些事项?
发展适宜性课程应为儿童提供范围更宽的发展兴趣和能力,而不能局限于其生理年
龄所限定的范围。教师要努力满足那些超常儿童或落后儿童的发展需要。发展适宜性课程要随着活动的深入和发
展的继续而增加难度、挑战性和复杂性,以促进儿童潜能的实现。教师也应该为儿童提供更多的选择可能性,而
不能使他们只局限于发展适宜性性课
程之内因为儿童的发展是多元化的、多样化的,应该允许并支持儿童自身发展的偏好性。应该为儿童提供没有性别偏
好的、尊重多元文化的课程。教师也应尊重来自不同文化、
-
--
不同语言背景的儿童,为之提供相应的环境和活动。
5.达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做法是什么?
(1)消除幼儿对教师的恐惧;(2)让幼儿学会如何尊重他人;(3)与儿童共同制
定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准则。
6、联系幼儿园工作实际,谈谈如何实施活动性教学?
答:活动性教学的实施(1)提供活动机会和环境;(2)鼓励儿童活动的积极性、
主动性和创造性(3)活动是多样的;(4)活动不是装饰品。(联系实际说明略)
第八章
l.直观形象法幼儿园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之一,即教师采用直观教具或各种电化教
育手段等,组织儿童开展观察、欣赏、演示、示范和范例等活动,以达到预定的教育教
学目标。
2.参观法与直观形象法有关的一种教育教学方法,它是为受教育者提供真人真事真实场合作为教育环境的一种现
场学习法。
3.教育活动游戏化在教育活动中充分利用儿童对游戏的本能偏爱,满足儿童爱玩、好玩的天性,以游戏的形式和
方式开展相应的教育活动。
4.语言法幼儿教师最普遍使用的教育教学方法,即教师以语言为主要工具对儿童进行说教、指导、劝说等,以达
到相应的教育目的。最常见的语言法有故事法和讨论法两种。
5.讨论法指儿童通过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一些不了解的、认识模糊不清的、困难的、相互关系中矛盾的、甚至有
错误看法的问题等发表意见,共同议论商讨、相互启发和补
充,从而获得正确统一的认识。
6.移情法强调认知一情绪系统的交互作用,综合运用认知提示、情感换位、巩固深化和情境表演等技术,由近及远、由
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地展开儿童认知和行为的教育。特别针对儿童期特有的自我中心化思维,能明显提高儿童的移情能
力和认知水平,提高其社会认知水平和促进亲社会行为的养成。
7.角色扮演法指模拟现实社会中的某些情景,让儿童扮演其中的角色,尝试从该角色的立
-
--
场上分析问题,处理问题,体验情感,并通过及时的反馈和教帅指导,了解别人的需求和感
受,从而更好地掌握与角色相适应的行为及规范。
8.环境体验法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或教育要求,创设相应的环境条件,让儿童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甚至在体验环境
的过程中主动学习和发展。
9.行动操练法组织儿童反复练习一定的动作或活动方式,从而巩固其知识经验形成简单技能和行为习惯。
10.发泄法指教师为儿童提供一定的条件或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儿童通过自身的动作或活
动,去发泄体内积聚的生理或心理能量,以达到生理或心理方面新的平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生理的发
泄,二是心理的发泄。是使儿童生理心理得到正常发展的方法。
11.表扬鼓励法奖励方式的一种,是儿童教育中的一种强化方法。表扬是对儿童行为正确性的确认、肯定或强化并给
以支持和夸奖;鼓励则能帮助儿童明确是非,提高其学习良好行为的信心和上进心,促进儿童良性发展。
12.批评惩罚法与表扬鼓励法相反的教育方法,也是儿童教育中常用的一种强化方式(负面的)。表扬是对儿童行为
正确性的确认、肯定,而批评则是对儿童不当当行为的定性、否定;惩罚法也能象鼓励法那样帮助儿童明确是非,但如
果使用不当,则会对儿童的自尊、自信和上进心造成一定的伤害。
13.自然后果惩罚法不是人为的惩罚而是通过事物自身的后果让儿童受到相应的处罚,
使儿童从中体验到自身错误所带来的不良后果,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15.情绪追忆运用言语提示唤醒在过去生活经历中亲身感受到的最强烈的情绪、情感体验,引起他们对情绪体验产生
的情境、原因和事件的联想,加强情绪体验与特定社会情境之间建立的联系,从而使儿童能够更好地辨别和区分各种
情感。
16.情感换位通过提供一系列由近及远的社会情境(家庭-父母-老人-邻居,幼儿园-老师等),让儿童进行分析
讨论和角色扮演,从而使被试转换到他人的位置去体验情境中不同
的情绪、情感状态,并促进其角色进入能力的发展。
l.运用观察法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
--
(1)要培养儿童的观察兴趣。(2)教给儿童观察方法。(3)正确组织儿童观察。
2.运用演示法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1)选择恰当的时机,激发儿童新鲜感和好奇心。(2)使全体儿童都能看清演示的对象,把注意力集中于对象
的主要方面。(3)辅以简明扼要的讲解和谈活,使演示的事物与所学的知识紧密结合,将个别的知识归纳成为完整的知
识。
3.示范法又可分为哪几种形式?
(l)完整示范。对新的教学内容,从头到尾的示范,给儿童以完整的印象,便于其理解
和掌握,形成整体认识。(2)部分示范。在儿童学习过程中出现难点、缺点、错误,教师则进行示范以帮助解决局部问
题,对已经会的内容就不再示范。(3)分解示范。把学习材料分成几部分,分步分段地示范,使儿童掌握每一处要领和
学习的重点。(4)不问方向示范。从正面、背面或侧面示范,使儿童能从不同的角度得到完整的印象。
4.示范法的特点是什么?
(l)示范性:是各种教育活动中示范性最强的一种方法。(2)直观性:范例法可以通过
一个一个具体的范例及其活生生的形象,把抽象的知识或要求具体化、形象化,使儿童易于理解,易于模仿和学习。(3)
行为的定向作用。
5.运用直观形象法应注意哪些事项?
(l)内容的选择:在运用直观形象法的集体教育活动中,一般是根据教学计划选取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难点
和重点,对儿童进行直观形象化教育,使直观形象法的示范性
作用更有针对性。(2)实施耍求:A.手段可以多样化。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和现在条件,相应采用录音、录像,电
视、电影、VCD、DVD、幻灯、投影以及电脑多媒体等各种直观手
段,来对儿童进行直观教学。B.形象化对象也可以多样化。教师可以真入真事为范例,可以艺术作品中的典型事例为范
例,也可以通过讲故事或情境表演树立范例。C.要与语言法相结合。在实际教育活动中,直观形象法与语言法(讨论
法、故事法)是密不可分的。
D.与行为练习相结合。
6.运用游戏化方法应注意哪些事项?
-
--
(l)采用游戏化方法要注意“发展适宜性"原则(2)明确游戏规则;(3)教师应掌握指导游戏的技能;(4)
为儿童创设游戏角。
7.故事法的操作形式有哪些?
故事法在教学中运用,一般以课堂教学形式出现,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和教育计划。
可以运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一般有口述、听录音、看图讲故事、情景教学、幻灯、
录象、复述故事、表演、编故事开头或结尾等活动形式。
8.讨论法的操作特点是什么?
(1)实践性强;(2)针对性强;(3)自由性强。
9.讨论法的操作过程是什么?
(1)运用情景表演引发问题;(2)运用各种手段展开问题;(3)运用正面行为练习展示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向;
(4)运用各种讨论解决问题;(5)在实践中检验或修正讨论结果。
10.角色扮演法可分为几个阶段?
角色扮演法可分为三个阶段,并对应着不同的心理作用。(1)及时模仿和简单再现:
角色扮演训练的--个重要特色,即为儿童提供行为范例。(2)认同:随着接受角色扮演训
练次数的增加,儿童便会对角色扮演中的正面角色产生认同,他们已经能够理解他人的观
点、处境与情感,能预测自己的行为可能给他人带来的后果。(3)内化:是儿童社会
性行为发展的最高层次。
11.角色扮演法的特点是什么?
(1)角色扮演训练是促进儿童亲社会行为、减少消极社会行为的有力手段;(2)适合
儿童的年龄特点与兴趣;
(3)角色扮演训练与表演游戏是截然不同的;(4)角色扮演注重
对他人内心世界的分析
,促进儿童角色承担能力的提高。
12.角色扮演法的教育过程是什么?
(l)开始。介绍情景,制造气氛,引发问题,当情节出现两难或展开时即停止,用发问方式让儿童思考并预测
故事结果。(2)选择参与者。讲座、分析各角色特点,征求自愿扮演者。(3)扮演及观察。自愿扮演者扮演,其余儿
童观察。(4)讨论及评价。事件、地位、
-
--
动机、行为的后果等。(5)集体扮演。各个儿童将自己思考的行为方式表演出来。(6)经
验共享与类化。
13.角色扮演法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l)注意讨论重点,儿童讨论重心应该集中在:情感探讨;他人角色特点及所处地位的探讨;解决问题的态度与
技巧的探讨。(2)情景内容设计应该视儿童具体情况而定,与儿童的日常生活密切结合。(3)角色扮演训练要循序进
行,开始可以由教师提供行为范例,由儿童扮演逐渐到由儿童预测结果,提出对付情景的适宜的行为方式。(4)开展
训练的形式可灵活多样,可以是面对全体儿童集体进行,亦可重点针对个别儿童进行。切不可为表演而表演。
14.环境体验法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1)所创设的环境要富有儿童情趣,不宜成人化;(2)为儿童提供熟悉的利于开展想
像与拟人化交往的环境;(3)注意环境的可体验性、可参与性和可操作性;(4)可在局部环境中提供不太完善、不太平
衡的环境让儿童去体验环境中不尽完善的一面;(5)随时根
据教育目标和儿童发展的需要凋整环境布置;(6)教师、家庭及其他工作人员要注意精神环境的一致性和教育目的的一
致性。
16.实施行动操练法应注意哪些问题?
(1)要明确练习的目的;(2)行动操练的方法要正确;(3)练习要符合儿童年龄特点;(4)练习的方式和要
求多样化;(5)家-园配合。
17.发泄法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1)教师创设发泄环境;(2)教师向儿童介绍发泄角落的用途与使用方法;(3)
培养儿童正当而多样化的发泄方式。
18.表扬鼓励法包括哪几种方式?
(l)
口头表扬与鼓励;
(2
)眼神、表情、动作上的表扬与鼓励;
(3)物质表扬与鼓
励;
(4)权力、委托方面的表扬与鼓励;(5)文字表扬与鼓励。
19.表扬鼓励的场合有哪几种?
-
--
(1)集体表扬;(2)小组中表扬(3)个别表扬。
20.如何抓住表扬鼓励的时机?
(1)随机的表扬与鼓励,(2)专门时间内的表扬与鼓励。
21.表扬鼓励法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1)正确选择所要表扬鼓励的行为;(2)因人而异,有针对性地表扬鼓励;(3)表扬鼓励要具体明确、及时得当,
不流于形式。
22.批评法的方式有哪几种?
(1)以动作眼神进行批评;(2)口头批评是主要批评方式。
23.实施批评法应注意哪些事项?
(1)要根据不良行为的性质选用不同的批评方法;(2)批评要有针对性,实事求是,注重事实和儿童的态度;
(3)批评必须做到公正合理,以促进儿童身心发展为原则;(4)批评要考虑儿童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点;(5)批评
要注重实效。
24.实施惩罚法应注意哪些事项?
(1)要使惩罚具有教育意义;(2)运用惩罚要做到“三要”:惩罚要及时;惩罚要正确、公平、合理适当;惩
罚时间要短,不宜过长。(3)惩罚的基础是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4)要注意儿童受惩罚后的情绪;(5)惩罚
要依靠集体对儿童的帮助与支持;(6)采用惩罚方法要考虑年龄特点和个性特点;(7)惩罚应和其他教育方法相结
合;(8)要注意不要轻易惩罚儿童。
25.惩罚法的操作内容是什么:
惩罚一般可分为社会性惩罚和生理性惩罚。(1)社会性惩罚:也称心理惩罚,主要通过剥夺儿童的某些社会性
愿望,从而达到促其自省和明辩是非的目的,包括自然后
果的惩罚和剥夺性惩罚。(2)生理性惩罚:实际上就是体罚,即通过对儿童身体的野蛮、粗暴管制,试图使儿童思想
行为发生转变的一种不正确的教育法。
第九章
-
--
1.家庭结构指家庭规模以及家庭的完整性。从家庭规模来看,一般包括核心家庭、联合家庭和扩大家庭。从家
庭的完整性上看,包括完整家庭和不完整家庭,如单亲家庭。
2.核心家庭由父母和子女组成,家庭关系比较密切,父母本身的价值观念、文化教养、性格等对子女产生比较直
接和全面的作用。
3.联合家庭由三代人结合而成的家庭或由两个以上核心家庭联合而成的家庭。
1.简述家庭的教育功能(1)教导基本的生活技能;(2)教导社会行为规范;(3)指导生活目标;(4)培养社会
角色;(5)形成个人性格。
2.简述家庭教育的特点。(1)家庭教育的率先性;(2)家庭交往的密切性;(3)家庭教育内容的丰富性和生活性;
(4)家庭对受教育者的控制方式具有多样性;(5)家庭教育的终身性;(6)父母对子女影响的深刻性。
3.家庭中如何营造和谐的生活气氛。(1)家庭成员互敬、互爱、坦诚、和蔼;(2)文明行为、文明语言;(3)生
活内容丰富、高尚、多彩。
4.简述家长应如何为孩子做好榜样。(1)凡是对儿童提出的要求,务必身体力行;(2)完善自我,道德高尚;(3)
自身缺点不宜回避。
5.家长尊重儿童,应怎么做?(1)重视儿童,尊重儿童的独立人格;(2)满足儿童生理和精神的需要;(3)耐心
对待,不粗暴、不歧视;(4)尊重儿童自然成长规律,循序渐进的诱导。
7.在家庭中,家长应要求孩子掌握哪些规矩?
(1)教会儿童做好自己生活的事;(2)懂得文明礼貌;(3)懂得不打搅他人;(4)
懂得关心环境;(5)懂得遵守社会生活秩序。
8.家庭教育中如何做到步调一致?
1)夫妻双方互相配合、支持,对儿童进行一致的教育(2)两代养育者之间应保持
协调一致。
9.家长如何帮助幼儿进行游戏学习?
-
--
(1)根据儿童的不同年龄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2)提供适当的玩具材料;(3)
多带孩子到户外游戏。
11.简述家庭教育的有效方法。
(2)细心观察、满足兴趣;动手多练;游戏学习;鼓励成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导之以行;巧用提示;公平适度;做轻松的父母。
1.试举例说明家庭应如何为孩子布置属于儿童的天地。
(1)放置基本设备;(2)放置儿童玩具;(3)由儿童自己布置,自己管理;(4)
儿童天地中的物品与儿童活动连接。(举例略)
2.试述如何营造良好的育儿环境。
(1)和谐的生活气氛;(2)整洁优美、时有变化的环境布置;(3)安全的、无危
险隐患的环境;(4)属于儿童的天地。(联系实际略)
3.联系实际说明家长的育儿守则。
做好榜样,尊重儿童,理智的爱,规矩明确,步调一致,适当回避。(联系实际略)第十章
1.托儿所:在我国托儿所是3岁前儿童的集体保教机构。主要负责教养3岁前的儿
童并为其父母参加工作提供方便,具有社会福利性和保教性等双重特性。
2.健康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体格、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发展。
3.保教性:托儿所教育是保教并重的教育,是根据小儿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进行保育和教育,使3岁前儿
童获得健康的成长。
1.简述托儿所的保教任务。
(1)保障小儿健康;托儿所的保教任务;(2)培养小儿的生活习惯,与人交往等各方面的良好习惯;(3)发
展语言能力,获得知识,发展智力;(4)进行品德教育,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5)给小儿适宜的艺术形式的陶冶,
萌发小儿初步的美的情趣。
2.简述托儿所保育和教育的原则。
-
--
(2)(1)寓教于养,保教并重;(2)个别教育为主,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3)适应婴儿特点,开展
丰富多采的游戏活动;(4)家长配合共同促进婴儿的发展。
3.简述保教结合的必要性。
(1)学前儿童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是紧密结合的;(2)保育具有了新的内涵,现
代的保育不仅包括对孩子身体的照顾,也包括了对孩子心理能力的保护和培养;(3)保教结合是世界学前教育的发展趋
势。
4.托儿所应如何选址?
(1)选择地势平坦,空气新鲜的地方;(2)宁静的环境;(3)有托儿需求的社区。5.托儿所应如何布置安
全、卫生、富有教育意义的环境?
(1)室内布置要适合婴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2)托儿所室内提供基本设备;(3)提供丰富多采的玩具和游戏
材料;(4)创设有利于婴儿活动的户外场地。
6.托儿所应如何为婴儿提供玩具和游戏材料?
(1)玩具和游戏材料应符合安全(大致不能吞下)、卫生(可清洗)等标准;(2)根据婴儿的年龄特
点选择玩具和游戏材料;(3)注意废旧材料的利用。
7.如何为婴儿创设舒适的睡眠环境?
(1)睡床卫生、舒适和安全;(2)空气流通,室温适宜;(3)宁静温馨的睡眠气
氛。
8.对托儿所教师来讲,应如何照顾婴儿的大小便。
(1)观察、记录孩子的大小便情况;(2)为孩子准备合适的便盆;(3)教师鼓励
孩子大胆表达自己要大小便的意图,并且教会他们表达的方法;(4)逐渐培养孩子便后
洗手的卫生习惯。
9.如何训练婴儿动作?
(1)根据婴儿的不同年龄,发展抬头、翻身、坐、爬、站、走、跑、跳、攀登等基
本动作,使之动作灵敏;(2)发展婴儿手的精细动作;(3)锻炼身体,增强活动能力,
-
--
增进健康;(4)通过发展动作和锻炼身体,培养婴儿活泼、好动和勇敢等品行。
10.如何培养婴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1)引导婴儿发音;(2)训练婴儿的听力;(3)指导婴儿进行早期阅读;(4)
耐心倾听婴儿的谈话;(5)正确对待婴儿的“口吃”现象。
11.简述3岁前婴儿的情绪情感特征。
(1)需要得到成人的支持、赞许和爱抚;(2)感受性、模仿性和易导性强;(3)
情绪活泼、明朗和易变,同时较难自我控制,易任性。
1.试述3岁前婴儿的情绪情感特征及培养策略。
(1)需要得到成人的支持、赞许和爱抚;(2)感受性、模仿性和易导性强;(3)
情绪活泼、明朗和易变,同时较难自我控制,易任性。培养策略:(1)稳定新入所婴儿
的情绪,帮助他们尽快地适应新环境;(2)教师和婴儿之间建立充满爱和亲密的关系;
(3)培养婴儿之间初步的友爱关系。
2.如何正确理解早期教育与早期智力开发。
早期教育是指对婴幼儿全面素质的基础教育,它不仅指早期智力的启蒙与开发,还包括其身体素质的提高,
品德的培养与性格的陶冶。早期教育的根本就是最大限度地且适度地挖掘其各方面的潜能,提高儿童的素质,为将
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坚持使学前儿童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和谐地发展,坚持以学前儿童心理指导适合儿童身心
发展的教育方法是实现早期教育目标的根本。目前世界学前教育的发展已经从单纯重视智力开发转向全面人格的培
养,尤其重视学前儿童社会性和情感的培养。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是构成人的整个心理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体。
它们互相关联,相互影响,盲目地追求某项技能的培养,可能会导致学前儿童负担过重,形成对学习的厌烦情绪,
影响其今后的发展。因此,早期教育一定要遵循儿童好动、活泼的性格,按照其心理发展的规律,从体智德美诸方
面打下全面的基础。
第十一章
-
--
1.幼儿园对3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
2.“提前开始”计划在美国实行的,面向有色人种和贫穷的白人家庭中的孩子进行的,
其宗旨就在于向他们提供适当的教育,促使他们和其他家庭背景的孩子一样拥有平等的
受教育机会。
5.活动目标某次教育活动需要达成的目标。这个层次的目标通常通过教师的活动计划或
教案来实现。
6.“完整儿童”指儿童的社会、情感、身体、智力和道德的发展之间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不能片面追求幼
儿的特长和技能。
7.幼儿园环境从广义而言,幼儿园环境指影响幼儿教育的一切外部条件。它即包括人的要素也包括物的要素,即
包括家庭、社会、自然等幼儿园外的大环境,也包括幼儿园内的小环境。狭义而言,它主要指幼儿园内一切影响幼儿
发展的因素,包括幼儿学习、生活和游戏的全部空间。
1.简述我国幼儿园教育存在的问题。
(1)师资队伍不稳定,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2)幼儿园的质量参差不齐,高质量的幼儿圆仍为少数;(3)
市场经济下幼儿园有一些不良倾向。
2.简述幼儿园教育的任务。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规定,幼儿园教育的任务是实行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德智体美全
面发展的教育,促使其身心和谐发展,同时为幼儿家长安心参加工作提供便利。
3.简述幼儿园应担负的教育幼儿的责任。
(1)促进幼儿智体美全面发展;(2)早期发现幼儿的身心障碍,进行早期治疗;(3)对处境不利的幼儿进行
补偿性教育,使广大幼儿接受教育。
4.我国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了哪些问题?
(1)家庭规模小型化趋势2)独生子女问题(3)农村、贫困地区对学前教育的需求。
5.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幼儿身心发展体现了什么样的特点?
-
--
(1)幼儿的生理和心理呈加速度发展;(2)儿童智力发育好,知识面开阔;(3)活泼好动,喜爱交往,但在交往
过程中也表现出主动性偏低,防御心理较重和在活动中自我中心较强,合作精神不足的特点;(4)运动能力偏低,独立性
差。
6.简述我国幼儿园的保教目标。
1996年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里提出我国幼儿园的教育目标是:实行保育和教
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去其身心和谐发展。
7.简述幼儿园教育目标的特点。
(1)重视幼儿身体健康;(2)幼儿智力教育决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强调利用感官,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学习
兴趣和求知欲;(3)幼儿品德教育;(4)幼儿美育。
8.尊重儿童包括几层含义?
(1)儿童期是人生的一个特殊阶段,有其特有的价值,不仅是下一个教育阶段的准备;(2)强调儿童学习的自
动化和自律;(3)在人生的早期阶段儿童是通过操作来学习的;(4)儿童会做的是教育的出发点;(5)所有儿童都
能在适宜的条件下发展潜力,
幼儿在教师的眼中不应该有智愚之分,而只有发展阶段和速度的快慢之别;(6)在教育过程中成人和同伴是最重要的教
育因素;(7)幼儿园教育不仅是儿童与知识、材料之间建立联系,而且也包括儿童与环境、人之间的接触。
9.幼儿园教师在处理与幼儿关系时应注意什么?
(1)态度诚恳、和蔼可亲,对儿童表现出信任和忍耐;(2)要尊重儿童,重视儿童的感受;(3)促进师生之
间的沟通。
10.幼儿园教育工作的七大原则。
(1)促进幼儿的体智德美的全面和谐发展;(2)尊重儿童,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3)重视年龄特点和个体差
异;(4)发挥一日生活的整体功能;(5)创设与教育相适宜的环境;(6)以游戏为基本活动;(7)充分利用儿童、
家庭和社会的教育资源。
1.试举例说明幼儿园教师在处理与幼儿关系时应注意什么?
-
--
(1)态度诚恳、和蔼可亲,对儿童表现出信任和忍耐;(2)要尊重儿童,重视儿
童的感受;(3)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举例说明略)
2.试分析我国幼儿园教育目标的特点。
(1)重视幼儿身体健康,幼儿阶段身体的发育和机能的健全发展是其他一切发展的
基础,因此幼儿园教育把幼儿身体的健康发展放在首位;(2)幼儿智力教育决不仅仅是
知识的传授,强调利用感官,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学习兴趣和求知欲;(3)幼儿品德
教育。强调从情感教育入手,重视幼儿良好性格和习惯的培养;(4)幼儿美育。把培养
幼儿感受美的情趣放在第一位,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第十二章
1.简述入园对于幼儿成长的意义。
入园是促使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2)幼儿具备了参加集体生活的条件。
2.简述幼儿入园不适应的原因。
(1)环境的巨大变化;(2)家庭的因素。家长的教养方式是幼儿入园适应快慢的重要因素;(3)幼儿自身
个性与以往经验。
3.教师应如何做好幼儿入园工作?
(1)进行家访,了解、熟悉幼儿的基本情况,并使幼儿与教师之间建立初步的联系;
(2)发放调查问卷,了解新入园幼儿的情况及家长的需求;(3)召开家长会,与家长沟通,求得家长的密切配合;(4)
参观幼儿园,引起幼儿对幼儿园的兴趣和向往;(5)把握好幼儿入园的第一个月;(6)分批接收幼儿入园;(7)重点
帮助有困难的孩子。
4.家庭应如何做好幼儿入园工作?
(1)创造条件帮助幼儿尽快适应新环境;(2)激发幼儿喜欢幼儿园;(3)帮助幼儿结交新朋友,使他们知道除
了家中照顾他的人之外,还有人关心他们。
5.简述教师在幼儿入园第一个月的迎新活动中主要要达到的目的。
(1)帮助幼儿适应和享受新环境;(2)帮助幼儿适应与一直照顾他们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安心在园游戏、学
习;(3)帮助幼儿结交新朋友,使他们知道除了家中照顾他
-
--
的人之外,还有人关心他们;(4)帮助幼儿平静情绪,舒畅地学习新事物。
6.教师应如何帮助适应困难的幼儿?
(1)给他找一个小伙伴,同他接近陪同他玩;先接触少数人会使难以适应的孩子感到容易些;(2)允许有困难的
儿童暂时不参加集体活动,由年长的教师专门照顾和带领;
(3)允许幼儿带一些家中的小玩具来园,减轻幼儿的焦虑感;(4)多表扬、鼓励那些努力克服分离痛苦的孩子。
7.简述常规的意义。
(1)培养幼儿的生活规律;(2)建立安全感;(3)培养幼儿的自律能力。8.在制定和使用小班幼
儿常规时应注意什么?
(1)常规应当是积极的,不能有使孩子感觉很坏的规则;(2)制定常规时应该向幼儿解释理由,使幼儿知道为
什么;(3)教师在描述规则时应用积极的语言,避免说反
话;(4)教师要按一日活动的顺序制定明确具体的要求,并逐步让幼儿掌握;(5)讲解示范是对幼儿进行常规培养的
基本方法;(6)进行行为训练;(7)经常性的督促检查和必要的个别教育。
9.应如何布置活动室的墙面?
(1)适合小班幼儿的身高;(2)配合教育内容;(3)美观、活泼和实用;(4)重视幼儿的参与;(5)儿童
化。
12.教师应如何培养中班幼儿的交往能力?
(1)尽可能为幼儿交往创造机会,鼓励幼儿与人交往;(2)教给幼儿交往的技巧;(3)通过角色游戏发展幼
儿的社会交往能力;(4)通过一些专门设计的活动发展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13.如何正确引导幼儿的竞争行为?
(1)正确地理解竞争;(2)处理好竞争和合作的关系;(3)处理好竞争和攻击的
系。
14.教师应如何引导和纠正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
--
(1)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2)提供充足的材料和空间,避免攻击的产生;
(3)提供合作的榜样;(4)帮助和转移情绪,给幼儿提供宣泄的机会;(5)组织丰富
多采的活动,避免无谓等待的环节和时间,使幼儿全身新投入到活动中去。
16.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差别是什么?
开始正规的学习生活,要求提高了;(2)幼儿园幼儿是在各种有趣的活动中获得对
周围世界的认识,教师不给幼儿打分,幼儿无压力,更谈不上对学习的责任感,而小学
生学习成为一种社会义务,开始系统地接受各门学科的基本知识,进行基本学习能力的
训练,这是社会的责任;(3)学习内容从口头语言过度到书面语言,要求心理活动的有
意性和抽象概括性,难度增大;(4)学校实行升留级制,学习程度以分数衡量,分数的
高低会受到周围人们的评价和成人的惩罚,儿童之间的竞争,必然引起压力、紧张和情
绪上的恐惧;(5)生活制度的变化;(6)师生关系的变化;(7)生活环境的改变。
17.简述家长在幼儿入学教育中的责任。
(1)放手锻炼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2)激发和引导幼儿向往入学的美好愿望;(3)为幼儿入学做好必要的
准备;(4)调整作息时间,养成早睡早起的生活习惯,以配合将来的小学学习生活。
18.简述学前班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1)影响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2)制约幼儿智力的发展;(3)压制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4)不利于幼儿
入学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19.简述学前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原因。
(1)迎合了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2)师资力量薄弱;(3)办学条件差。
20.简述学前班的教育要点。
(1)以游戏活动为主,在丰富多采的活动中促进幼儿的发展;(2)根据农村幼儿
卫生习惯差、社会适应能力弱的特点,抓好生活常规的培养和文明礼貌的教育;(3)根据农村幼儿知识面窄、语言表达
能力差等认知能力发展的特点,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
读写算等能力,为入小学打下基础;(4)充分利用大自然对幼儿进行教育(5)正确评
-
--
价学前班的教育质量。
1.举例说明如何促进大班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1)引导大班幼儿集体责任感的发展;(2)引导大班幼儿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教幼儿正确对待挫折和困难;
当孩子遇到困难和失败时多肯定和鼓励孩子;教会幼儿正确处理生活中的矛盾;教会幼儿正确对待成功和失败的态度。
(举例说明略)
2.试述幼儿入园不适应的原因及教师应如何做好幼儿入园工作。
(1)环境的巨大变化;(2)家庭的因素。家长的教养方式是幼儿入园适应快慢的
重要因素;(3)幼儿自身个性与以往经验。教师做好幼儿入园工作应注意:(1)进行
家访,了解、熟悉幼儿的基本情况,并使幼儿与教师之间建立初步的联系;(2)发放调查问卷,了解新入园幼儿的情况
及家长的需求;(3)召开家长会,与家长沟通,求得家长的密切配合;(4)参观幼儿园,引起幼儿对幼儿园的兴趣和
向往;(5)把握好幼儿入园的第一个月;(6)分批接收幼儿入园。(7)重点帮助有困难的孩子。
3.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差别及如何做好入学教育。
(1)开始正规的学习生活,要求提高了;(2)幼儿园幼儿是在各种有趣的活动中获得对周围世界的认识,教师
不给幼儿打分,幼儿无压力,更谈不上对学习的责任感,
而小学生学习成为一种社会义务,开始系统地接受各门学科的基本知识,进行基本学习
能力的训练,这是社会的责任;(3)学习内容从口头语言过度到书面语言,要求心理活动的有意性和抽象概括性,难
度增大;(4)学校实行升留级制,学习程度以分数衡量,分数的高低会受到周围人们的评价和成人的惩罚,儿童之间
的竞争,必然引起压力、紧
张和情绪上的恐惧;(5)生活制度的变化;(6)师生关系的变化;(7)生活环境的改变。做好入学教育工作应从以
下几方面入手:培养入学意识;培养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学习适应能力;培养生活适应能力。
4.试述学前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原因及危害。
-
--
(1)迎合了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2)师资力量薄弱;(3)办学条件差。
学前班教育小学化的危害表现为:(1)影响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2)制约幼儿智力的发展;(3)压制幼儿良好个
性的形成;(4)不利于幼儿入学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第十三章
1.开放日制度是我国托儿所、幼儿园家长工作最常用的一种形式,即请家长来园所参观各种保教活动,参
加运动会,元宵灯会,节日庆祝活动等,使家长具体了解幼儿园的工作,看到自己孩子在集体中的表现以及教师的教
育要求和方法,增加对园所工作的感性认识。
2.家长参与指家长通过不同的形式,参与幼儿园的一些教育教学活动,协助教师的工作,以丰富幼儿的学习经验,达
到家庭与幼儿园的相互配合和协调一致。
1.简述托儿所、幼儿园、家长相互配合的原则。
(1)尊重家长和他们正确的育儿方式;(2)注重教师与家长及家长之间的相互作用;
(3)开拓家长工作的广度和深度。
2.托幼园所与家庭的差异体现在哪几方面?
(1)目的性和计划性。托儿所、幼儿园的保育和教育有明确的目标、严密的计划和
组织形式,家庭教育则是结构松散的教育。(2)教育对象。在幼儿教育中,一名教师要
面队几十名儿童,幼儿的大部分活动在集体中完成的,加速了其社会化的进程。家庭内
进行的是一对一的教育,儿童的个体需要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便于有针对性地进行教
育,但容易使家长的教育心态出现偏差。3)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关系。在托儿所、幼儿
园教育中教师在婴幼儿眼中是无比高大的,教师具有权威性,因而对于教师的要求更愿
意接受。而在家中,家长的要求和命令很容易被亲亲情所冲淡。
3.简述托幼教师在处理与家长的关系时通常的错误做法。
(1)有些幼儿教师和家长处于敌对状态;(2)教师单项影响家长,没有吸收家长
参与园所的教育活动;(3)园所与家长的联系只限于交流信息、缴学费、让家长提供方
便等家长工作并没有使教师与家长基于共同的责任而建立起亲密的关系,使双方主动热
-
--
情地合作。
4.简述托幼园所家长工作的主要形式。
托幼园所家长工作的主要形式有:家长会,家访,咨询活动,家长学校,开放日制
度,家长接待日,家长委员会,电话联系,书面联系。
5.简述家访的几种形式:新生家访,定期家访,情感性家访,问题儿童的重点家访。
1.如果你是一名幼儿园教师,请你联系实际谈谈教师与家长沟通的艺术。
(1)教师在与家长谈话时切忌使用专业术语;(2)要用平等的身份与家长交谈;(3)交谈时不要谈及别的儿童;
(4)谈儿童缺点的时候要注意方式方法;(5)如幼儿在场,教师要注意双方谈话的内容,以免影响幼儿的自尊心以及
家长的威信。(联系实际说明略)
2.举例说明托儿所、幼儿园、家长相互配合的原则。
(1)尊重家长和他们正确的育儿方式;(2)注重教师与家长及家长之间的相互作用;
(3)开拓家长工作的广度和深度。(举例说明)
材料分析题在实际工作中,有教师认为托儿所、幼儿园是教育机构,有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因而处于领导
地位,认为教师是教育权威,家长是受教育者、受指责者和幼儿园命令的执行者。请你运用相关理论分析以上观点。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托儿所、幼儿园与家庭是伙伴关系,这种伙伴关系强调了教师与家长
的平等性,肯定了家长的潜能和作用。在这个指导思想下,在园所与家庭的相互配合工作中,教师要坚持尊重家长,
确立家长的主体地位的原则,具
体地说包括(1)尊重家长和他们正确的育儿方式;(2)注重教师与家长及家长之间的相互作用;(3)开拓家长工作
的广度和深度。而案例中提及的做法不把家长看作是与教师平等的教育者,因而难以发挥家长的主体性,无法使家长主
动有效地配合幼儿园工作。
第十四章
1.幼儿教师幼儿教师是幼儿园中全面负责幼儿生活与教育的人员。
2.保育员保育员是在幼儿园中主要负责幼儿的卫生保健、生活管理的人员。
-
--
3.幼儿园的保育工作幼儿园的保育工作是幼儿园教育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是指成人为学前幼儿提供生存、发
展所必须的环境和物质条件,同时给予精心的照顾和保护,以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逐步增进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
1.幼儿园教师资格的认定一般包括几个方面?
(1)遵守宪法和法律,拥护党的基本路线;(2)热爱幼儿教育事业,爱护幼儿,
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为人师表,忠于职守;(3)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或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4)有教育教学能力,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文
化和专业水平;(5)身体健康。
2.简述幼儿教师劳动的特点。
(1)纯真美好;(2)教育效果的长期性;(3)幼儿教师的劳动是精神生产;(4)
多重角色。
3.简述幼儿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素质。
(1)执著的事业心;(2)自尊、自信;(3)意志坚强;(4)聪慧的认知能力;
(5)乐于接受新事物的良好心态;(6)合作精神和能力;(7)良好的自我形象和个性
品质。
4.简述幼儿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
(1)爱心。爱心是教育幼儿的前提。(2)观察力。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每
位教师都要将自己的眼睛训练得如同鹰般的敏锐,能观察到幼儿最细微的动作,能探知
到幼儿最殷切的需要。(3)沟通能力。沟通是指人际之间信息的给予和接受。幼儿教师
的沟通对象不仅包括与幼儿之间的沟通,也包含与家长的沟通,与其他教师之间的沟通
等。沟通能力是教师的基本功。(4)组织教育活动的能力;(5)科研能力;(6)写作
能力;(7)自学能力;(8)以外事故的急救和处理能力。
5.教师与幼儿沟通时应注意什么?
(1)注意倾听;(2)注意身体的姿势;如当教师看到幼儿害怕时,应弯下身体与
孩子平视,用双手扶住他,注视着他,以平静的、自然的声音,以稳定的情绪与孩子谈
-
--
话。(3)语言的表达要简明,易于理解。(4)教师在与孩子沟通时也可以表达自己的
思想和情绪,使幼儿了解教师的想法。
1.试述合格的幼儿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一)幼儿教师的心理品质方面:(1)执著的事业心;(2)自尊、自信;(3)意志坚强;(4)聪慧的认知
能力;(5)乐于接受新事物的良好心态;(6)合作精神和能力;(7)良好的自我形象和个性品质。(二)幼儿教师
的专业素质(1)爱心。爱心是教育幼儿的前提。(2)观察力。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每位教师都要将自己的眼睛
训练得如同鹰般的敏锐,能观察到幼儿最细微的动作,能探知到幼儿最殷切的需要。(3)沟通能力。沟通是指人际之
间信息的给予和接受。幼儿教师的沟通对象不仅包括与幼儿
之间的沟通,也包含与家长的沟通,与其他教师之间的沟通等。沟通能力是教师的基本功。(4)组织教育活动的能力;
(5)科研能力;(6)写作能力;(7)自学能力;(8)以外事故的急救和处理能力。(解释说明略)
第十五章
1.社区是在一定的地域内的人群从事经济、政治、科学文化活动,并由此构成一定的生产关系与社会关系
的小社会。
2.“提前开端计划”由美国政府于1965年颁布的。该计划以联邦政府以及洲政府为主投入资金,由受过培训
的教师对家庭环境不佳的儿童提供负责的学前教育。
1.社区教育的特点是什么?
(1)地方与民众办教育的一种新的教育教育管理制度;(2)社区教育形式多样,
面向社会全体成员;(3)适应社会需要,服务社区,教育具有极大的灵活性,服务意识
强。
3.我国社区学前教育的内容与形式有哪些?
(1)积极创造条件,为更多的学前儿童提供保育和教育机会;(2)以"三优"工程
即优生、优育、优教为龙头,形成社区学前教育工作网络;(3)优化街道地区的社会环
境;(4)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为家庭提供帮助,为儿童提供活动环境。
-
--
4.我国社区学前教育工作网络行之有效的形式有哪些?
(1)家庭教育辅导站。一般以各居委会为基本单位,由居委会负责人、卫生站人员、
退休教育以及社会热心人士等组成一个工作班子。(2)家长学校。以居委会或托儿所、
幼儿园为中心开办的学前儿童"家长学校",也是一种社区学前教育的形式。
5.当前我国农村学前教育有哪几种形式?
幼儿园、学前班、幼儿班、流动幼儿园、巡回辅导班;游戏室、学前教育基地;儿
童游戏场;家庭辅导站;家长学校。
7.我国农村不发达地区的社区学前教育形式有哪些?
(1)二部制幼儿园;(2)完全幼儿园;(3)学前班;(4)混合班;(5)巡回辅
导班;(6)家长辅导站。
8.我国农村发达地区的社区学前教育形式有哪些?
(1)儿童乐园与玩具图书馆;(2)儿童教育电视节目;(3)科学育儿宣传栏;(4)家长学校;(5)建立优生、
优育辅导站。
试述幼儿园与社区教育应如何互相沟通与支持?
幼儿园与社区教育互相沟通与支持应注意:1.幼儿园以自身的教育优势服务社区。具体来讲可以开展以下几项
工作:(1)幼儿园可以承担社区内幼教师资力量的培训和再提高工作,帮助社区教育力量的提高(2)幼儿园开放自
身的教育资源供社区使用,提高资源利用率,使社区内的全体儿童受益(3)幼儿园的师资力量可以兼任社区教育的指
导和顾问,服务于社区(4)幼儿园支持参与社区有益的文化教育活动,使幼儿园
成为教育与文化宣传的阵地,推动整个社区文化教育素质的提高。2.争取社区对幼儿园工作的支持和参加幼儿园教育
也要充分利用社区资源,调动社区对幼儿园教育的支持与
帮助,共同协作办好教育。社区作为一个生产功能、生活功能、文化功能兼备的社会区域,能够为幼儿园提供教
育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多方面的支持。
本文发布于:2023-01-31 01:13:2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6491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