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柑者言》训练
◎拟题山东孙红燕
【文言现象·积累卡】
1.词类活用
(1)吾业是有年矣业:以……为业,名词的意动用法
(2)洸洸乎干城之具也干:盾牌,这里是保卫的意思,名词用作动词
(3)峨大冠峨:高戴,形容词用作动词
2.一字多义:
(1)市:置于市
.
集市若所市
.
于人卖
(2)于:置于
.
市在若所市于
.
人给
(3)业:吾业
.
是有年矣以……为业建伊皋之业
.
耶功业
3.通假字
置于市,贾十倍贾:通“价”,价钱
将衒外以惑愚瞽也衒:通“炫”,炫耀
坐糜廪粟而不知耻縻:通“糜”,浪费、消耗
【基础积累】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涉寒暑不溃
.
()贾
.
十倍()人争鬻
.
之()将以实笾
.
豆()坐縻廪
.
粟而不知耻()醉醇
.
醴
而饫
.
肥鲜者()()
2.解释加点的词。
善
.
藏柑()涉
.
寒暑不溃
.
()()出之烨然
..
()
吾业是
..
有年矣()()吾赖是以食
.
吾躯()醉醇
.
醴而饫
.
肥鲜者()()
孰不巍巍
..
乎可畏()赫赫乎可象
.
也()今子是之不察
.
()退
.
而思其言()
类
.
东方生滑稽之流()而托
.
于柑以讽耶()
3.下面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没有变化的一项是()
A.盗
.
起而不知御B.未尝
.
有言C.果能授孙、吴之略
.
耶D.而独不足
.
子所乎
4.按要求填空。
(1)刘基,字_______,封_______,追赠太师,谥文成,为_______开国元勋,军事家、政治家、_______家。
民间有_______的称道。
(2)对于那种徒有虚名而不学无术的人,可以用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成语来形
容。
5.翻译下面的句子。
(1)若所市于人者,将以实笾豆,奉祭祀,供宾客乎?将炫外以惑愚瞽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醇醴而饫肥鲜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盗起而不知御,民困而不知救,吏奸而不知禁,法斁而不知理,坐糜廪粟而不知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文研读】
阅读课文《卖柑者言》,回答下面问题。
6.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卖柑者“为欺”的行径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卖柑者对于武将和文官都由外到内进行描述,两者有什么相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作者为什么要假托卖柑者来针砭时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最后一段中,作者听了卖柑者之言,为什么“默默无以应”呢?这表明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作者开篇仔细描写了柑的金玉其外与败絮其内,运用的是什么手法?其目的是什么?最后一段作者说
“退而思其言,类东方生滑稽之流”,这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文对比读】
刘南垣公规劝
国朝①尚书刘南垣公,请老②家居。有直指使者③,以饮食苛求属吏,郡县患之。公曰:“此吾门生,
当开谕之。”俟其来,款之,曰:“老夫欲设席,恐妨公务,特留此一饭。但老妻他往,无人治具④,家
常便饭能对食乎?”直指以师命,不敢辞。自朝过午,饭尚未出,直指饥甚。比食至,唯脱粟饭⑤,豆腐
一器而已。各食三碗,直指觉过饱。少顷,佳肴美酝,罗列盈前,不能下箸。公强之,对曰:“已饱甚,
不能也。”公笑曰:“可见饮馔⑥原无精粗,饥时易为食,饱时难为味,时使然耳。”直指喻其训,后不
敢以盘餐⑦责人。
[注释]①国朝:指明朝。②老:告老。③直指使者:官名,亦称直指。④治具:下厨房,烧饭。⑤脱粟
饭:即糙米饭。⑥饮馔:指酒肴。⑦盘飧:盘中之食物,亦称盘餐;在此引申为饮食。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郡县患
.
之()(2)俟
.
其来()
1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可见饮馔原无精粗,饥时易为食,饱时难为味,时使然耳。
13.下列与“比
.
食至”中的“比”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其两膝相比
.
者(B)比
.
其反也(C)天涯若比
.
邻(D)鳞次栉比
.
14.阅读本文后,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课文链接读】
“刘伯温”名字的由来
刘基小时候人非常聪明,读书过目不忘。深得私塾先生的喜爱。
可是,刘基后来并没有十分专心读书,相传刘基去石门洞读书时,见这里山青水秀,风景如画,便沉
醉于山水之中,日日玩耍,无心读书。当先生拿出《荀子•劝学篇》给刘基,要他读一百遍时,刘基只读
一遍,就能背个八九不离十了。再读一遍,就能背得一字不差了。若先生叫他再读,他便会厌烦起来。先
生便又会拿出孔子的教喻“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人不知不愠,不亦君子乎?”等大道理来教
育刘基。刘基呢,当面总是诺诺是听,过后便我行我素,先生很无奈。
有一天,刘基去溪边玩水时,突然传来棒槌击打之声,循声望去,只见溪边堆积着如小山般的棉纱,
一个姑娘槌槌洗洗,一刻也不停。刘基想,这么多的纱,要到什么时候才能洗完呢?这姑娘怎不嫌烦呢。
正当刘基在思忖之时,那姑娘口中飘出美妙动听的歌声:
天下没有浣纱女,人间哪有衣暖身。没有百温不厌者,哪有高深学问人。铁棒磨针为至理,问
君攻书可专心。
刘基听完这歌声啊,心中涟漪顿起,满脸通红,愧疚之情阵阵涌来。一阵小跑,便回到学馆书房中读
书去了。后来,刘基为感谢浣纱女的提醒,也为警戒鞭策自己,就给自己取名“百温”,以示自己千读百
温之决心。从此,刘基奋发图强,常常通宵达旦,勤奋攻书,大有作为,成了明朝开国元勋。后人为了尊
敬他,又因为他被封为诚意伯,就把“百”改成“伯”叫他伯温。“刘伯温”的名字就是由此而来。
【个性解读】
夹叙夹议托物喻理。
本文是寓言故事,假托于柑以讽世。课文从叙述杭州一个卖果者善于收藏柑子,“涉寒暑不溃,出
之烨然,玉质而金色”的故事人手,借卖柑者之口,喻人论政。一般寓言故事多以故事为主,道理隐喻在
故事之中,读者经过自己的一番思考去领悟,即使有所指点,也只是三言两语,画龙点睛而已。但这则寓
言却不然,它不仅在第三自然段由卖柑者发表了一通长篇大论,而且在篇末还点了“愤世疾邪”,“托柑
以讽”的寓意。无情鞭挞、揭露当时腐败的统治机构——作者自己似乎隐藏起来了,这显然为防止因此文
而遭受迫害。但“予”又是故事中的人物,发现买的是劣柑后,斥责卖柑者“甚矣哉,为期也”,当听完
卖柑者激昂慷慨的议论后,说“予默无以应”,就是说,承认卖柑者说的都是事实,说得很有道理——作
者显露出来了,不甘隐藏。虚虚实实,真真假假,构思巧妙。
ìgǔyùbiānlínchúnyù
2.善于经历烂光彩鲜明的样子从事,做这个同饲供养、养活酒味浓厚甜酒饱
食高峻的样子效法明察归,返回原处像借托
3.A
4.(1)伯温诚意伯明文学“上有诸葛孔明,下有刘基伯温”
(2)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5.(1)你出售给别人的柑子,是准备用它装在盛祭品的容器中,供奉神灵、招待宾客呢?还是要夸耀它
的外表来迷惑傻瓜和瞎子呢
(2)看看那些坐在高堂上,骑着大马,喝着美酒,吃着美食的人,哪一个不是威风凛凛、令人敬畏、
显赫的值得人们效仿?
(3)盗贼兴起却不知道抵挡,百姓贫困却不知道解救,官吏狡诈却不知道禁止,法度败坏却不知道
整顿,白白地耗费国家仓库里的粮食却不知道羞耻。
(4)可是无论到哪里,又何尝不是外表象金玉、内里像破絮呢?
6.外表:“出之烨然,玉质而金色。”价格和销路“置于市,贾十倍,人争鬻之。”实质:“剖之,如
有烟扑口鼻,视其中,干若败絮。”归纳: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7.盗起而不知御,民困而不知救,吏奸而不知禁,法斁而不知理,坐縻廪粟而不知耻。这些人表面上道貌
岸然,实质上却干着欺世盗名、玩忽职守、坐享俸禄的事。
8.因为这是由于当时言论不自由,作者欲防止因写此文遭受迫害罢了。
9.“我”最后之所以被驳得“默默无以应”,就是因为没有看到当时社会之“大欺”,只看到卖柑者之“小
欺”,不察不思,就贸然责难人家“甚矣哉,为欺也!”
10.运用的是对比手法,其目的是为下文揭露卖柑者的欺埋下伏笔。最后作者的话表现了作者对此种行为
乃至社会现象的强烈愤怒。
11.(1)对……感到担忧(2)等到
12.可见饮食原本没有精致和粗劣的区别,饥饿时容易吃出饮食的美味来,饱时就很难吃出美味了,这是
具体情形所造成的。
13.B
14.示例1:我们给别人提建议,也要讲究方法,使接受者心服口服。示例2:待人要宽厚,不要在小
事上苛责于人。
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青城初中孙红燕256304
本文发布于:2023-01-31 01:09:0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6489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