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窦娥冤作者

更新时间:2023-01-31 00:27:25 阅读: 评论:0

新目标初中英语app下载-浏览的反义词


2023年1月31日发(作者:银行从业资格证打印)

1

课题窦娥冤教案编写李惠云

课程标准

1.了解中国古代戏曲的特点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2.了解并掌握元杂剧的结构及其特有

的舞台语言。

教学目标

1.赏析《窦娥冤》的戏剧冲突和窦娥性格的典型意义。

2.熟读重要曲词,体会尖锐的戏剧冲突与浓郁的抒情性相结合的艺术特色。

3.理解文中想象、夸张的艺术手法,引导学生欣赏古典戏曲。

教学重点

1.鉴赏性格化的人物语言,体味本色语言的特有风格;2.反复诵读,仔细揣摩,落实背诵要求。

3.理解窦娥形象的社会意义,理解戏剧的主题。

教学难点

1.戏的开头窦娥对天地鬼神的严厉指责与结尾要感天动地之间的矛盾;2.对[端正好][滚绣球]

等曲子的理解,以及对全剧情节高潮的认识。

教学方法及教

学手段

1.读讲结合,鼓励学生收集有关戏曲知识。

2.读背结合,抓住重点曲词,引导学生在背诵的基础上深入领会其思想内涵。

3.利用多媒体设备,直观欣赏戏曲片段,提高鉴赏能力。

课时第一课时

导入

新课

自主

学习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导语

教师:请同学们欣赏一副对联:

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板书于黑板一侧)。哪一位同学来谈一谈

其中蕴含的道理?

明确:这副对联明确地告诉我们,戏剧虽说是一门综合性的表演艺术,

但从它产生的那一刻起,就是生活的真实反映,它来源于生活,尽情

地展现生活,使我们感受艺术熏陶的同时,也感悟生活的真谛。今天,

让我们打开课本,学习一部真实反映当时社会生活、展现当时社会矛

盾的现实主义作品:元代戏曲大师关汉卿的代表作——《窦娥冤》。(板

书课题、作者)

二、解题

出示投影:

1.元杂剧简介

元杂剧是用北曲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金末元初产生于中国北方,是

在金院本基础上以及诸宫调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特点明显,体制严

格,是一种歌唱、说白、舞蹈等有机结合的戏曲艺术形式。且有韵文

和散文相结合的、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

元杂剧通常由四折组成,一般分别为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四折之外还可以加一两个楔子,楔子一般放在第一折之前,介绍剧情;

也可放在两折之间,作为过场。也有少数杂剧突破了一本四折的形式,

如《西厢记》是五本二十一折的连本戏。音乐上,每折用同一宫调的

若干曲牌组成套曲,每一曲牌都属于一定的宫调,剧本中每套曲子的

第一支曲子前面都标明宫调。杂剧角色分为末、旦、净三大类和一些

杂角,舞台演出由曲词、宾白、科介三部分组成。

2.关汉卿简介

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人,元杂剧的代表作家,与郑光祖、

白朴、马致远合称为“元曲四大家”,并位居其首。一生“不屑仕进”,

生活在底层人民中间,多才博艺、能写会演、风流倜傥、豪爽侠义,

是当时杂剧界的领袖人物。所作杂剧六十余种,今存十八种,尚有套

同学们的回答要

以积极鼓励为主。

学生积累笔记

梳理戏剧知识

2

合作

探究

学生

展示

解疑

释难

曲十余套,小令五十余首。其作品取材广泛,斗争性强,人物性格鲜

明,结构完整,情节生动,语言本色而精练,是“本色派”的代表人

物,对元杂剧和后来戏曲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3.《窦娥冤》剧情简介

听故事《窦娥冤》,后阅读课文,思考:“窦娥冤”她为何而冤?简述

故事梗概。

楔子部分的情节:书生窦天章因连本带利欠蔡婆四十两银子被迫把七

岁的女儿抵给她做童养媳,然后进京赶考去了。(序幕)

第一折的情节:庸医赛卢医欠蔡婆十两银子,心生歹意要勒死蔡

婆却被张驴儿父子俩撞破,张驴儿乘机逼蔡婆婆媳俩分别嫁给他们父

子俩,蔡婆无奈之下答应了,回家后遭到生性刚烈的窦娥的责骂与反

对,只好先让张驴儿父子在家中住下。(开端)

第二折的情节:张驴儿为达目的心生恶意,找赛卢医讨了毒药欲

毒死蔡婆,阴差阳错被他父亲喝了,张驴儿顺势栽赃窦娥,逼她私了,

嫁与自己为妻,被刚烈的窦娥断然拒绝,于是,两人对簿公堂,却不

料碰上桃杌这个昏官,偏听张驴儿一面之词,窦娥为保蔡婆被屈打成

招判了死刑。(发展)

第三折的情节:在被押往法场的路上,窦娥激愤之下指天骂地,

并在行刑前许下三桩誓愿——血飞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以示

冤屈,窦娥死后誓愿一一应验。(高潮)

教师补充第四折的情节:窦天章考取进士,官至肃政廉访使,到

山阴考察吏治。

窦娥的鬼魂向她父亲诉冤,窦天章查明事实,为窦娥昭雪了冤案。(结

局)

听故事《窦娥

冤》,后阅读

课文,思考:

“窦娥冤”她

为何而冤?

简述故事梗

概。

当堂练习

“窦娥冤”她为何而冤?简述故事梗概

小结本课

《窦娥冤》历来被评为“元曲四大悲剧”之首。现在人们自感委屈时常说:“我比窦娥

还冤!”那么,窦娥有何冤?为何冤?冤何深?请大家进入课文,自己来寻找答案。全剧共四

折,开头有一个“楔子”(序幕),第一折为故事的开端,第二折是故事的发展,第三折是情

节的高潮,第四折是故事的结局。文学史上公认第三折是戏剧矛盾冲突的高潮,也是窦娥性

格发展到顶点的部分。对于本文的教学,我们接下来就只对其第三折的高潮部分展开分析即

可。→冲突是戏剧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戏剧的生命线,无冲突的戏剧是没有人愿意去欣赏

的。

板书设计

窦娥冤指斥天地诀别婆婆三桩誓愿

教学反思

3

课题窦娥冤教案编写:李惠云

课程标准

1.了解中国古代戏曲的特点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2.了解并掌握元杂剧的结构及其特

有的舞台语言。

教学目标

1.赏析《窦娥冤》的戏剧冲突和窦娥性格的典型意义。

2.熟读重要曲词,体会尖锐的戏剧冲突与浓郁的抒情性相结合的艺术特色。

3.理解文中想象、夸张的艺术手法,引导学生欣赏古典戏曲。

教学重点

1.鉴赏性格化的人物语言,体味本色语言的特有风格;2.反复诵读,仔细揣摩,落实背诵要求。

3.理解窦娥形象的社会意义,理解戏剧的主题。

教学难点

1.戏的开头窦娥对天地鬼神的严厉指责与结尾要感天动地之间的矛盾;2.对[端正好][滚绣球]等

曲子的理解,以及对全剧情节高潮的认识。

教学方法及教

学手段

1.读讲结合,鼓励学生收集有关戏曲知识。

2.读背结合,抓住重点曲词,引导学生在背诵的基础上深入领会其思想内涵。

3.利用多媒体设备,直观欣赏戏曲片段,提高鉴赏能力。

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

过程

导入

新课

目标

展示

自主

学习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学生朗读课文。

(解说:最好是分角色朗读,包括舞台说明和科介要一

并读出,为演出作一定的准备,这必须在课前预习的基

础上进行。可选五位同学,分别扮演窦娥、监斩官、婆

婆、刽子手和阅读舞台说明及科介。也可让两位同学分

别读窦娥的唱词及说白,以增加参与的人数。为激发同

学们的参与兴趣,教师也可选一角色或由同学指定角色

来参与表演。)

2.识记基本的知识。

出示投影(注意字词)

盗跖(zhí)前合后偃(yǎn)罪愆(qiān)

苌弘(chánɡ)亢旱(kànɡ)暄(xuān)

盗跖颜渊:跖,传说中春秋末年奴隶起义的首领。过去

被诬为“盗跖”。颜渊,孔子弟子,被推崇为“贤人”。

盗跖、颜渊,这里泛指坏人和好人。

孤身只影:孤单一人,只留影子。形容孤独一人。

古陌荒歼:指荒凉的地方。阡、陌,田间小路。

3.学生思考:这折戏可分为几个场面?用简洁的词语为这

几个场面标上小标题。

明确:共三个场面,即文章可分为三个部分。

(一)开头至“只落得两泪涟涟”,是窦娥被押赴刑场途

中诉说冤屈,指斥天地鬼神的场面,可概括为:指斥天

地(板书);

(二)“刽子云”至“负屈衔冤”,是窦娥请求走后街并

与婆婆诀别的场面,可概括为:诀别婆婆(板书);

(三)“刽子做喝科”至结束,是窦娥发下三桩誓愿并应

验的场面,可概括为:三桩誓愿(板书)。

一、分析文章第3折(戏剧的高潮部分)

1.多媒体播放此折的视频录音(多媒体播放视频教学录

学生朗读课文。

(分角色朗读,包括

舞台说明和科介要一

并读出,为演出作一

定的准备,这必须在

课前预习的基础上进

行。

可选五位同学,分别

扮演窦娥、监斩官、

婆婆、刽子手和阅读

舞台说明及科介。也

可让两位同学分别读

窦娥的唱词及说白,

以增加参与的人数。

为激发同学们的参与

兴趣,教师也可选一

角色或由同学指定角

色来参与表演。)

4

设计

合作

探究

学生

展示

解疑

释难

音)

2.提问:在第三折中共出现多少曲牌?都属什么宫调?

明确:共出现10个曲牌,都属于正宫调。

3.学生课堂大讨论:根据10个曲牌和故事情节,可以

把第三折分成几个层次?用简介的词语为这几个层次标

上小标题。(多媒体板书)→学生讨论完成此题。

明确:10个曲牌有3个层次。使剧情有张有弛,有烘

托、有渲染,扣人心弦,催人泪下。

(1)第一层:[端正好][滚绣球]两个曲牌,

大意是:写窦娥被押赴刑场途中,诉说冤屈,指斥天地

鬼神的场面。多媒体板书小

标题:指斥天地

(2)第二层:[倘秀才]至[鲍老儿]四个曲牌,

大意是:写窦娥请求走后街并与婆婆诀别的场面。多媒

体板书小标题:诀别婆婆

(3)第三层:[耍孩儿]至[煞尾]四个曲牌,

大意是:写窦娥在刑场上发下三桩誓愿并应验的场面。

多媒体板书小标题:三桩誓愿

3.赏析第一层

(1)学生齐读【端正好】和【滚绣球】这二曲

(2)思考:【端正好】表现了窦娥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答案来源于文中。

明确:表现了窦娥满腹冤屈与怨恨。

(3)思考:【端正好】此曲中那些字词说明窦娥是冤枉

的,而且冤得很深?

提示:→答案来源于文中。

明确:“没来由”“不提防”,可见窦娥是冤枉的。“动

地惊天”表明她冤屈之深。

(4)思考:窦娥是被昏官屈判死罪的,她为何在【滚绣

球】一曲中指责天地鬼神?

明确:天地,在古代人的意识里,是被看作能够主

宰世间万物包括人的命运的最神圣的东西。是不容侵犯

的。但由于窦娥的冤情深重,而天地面对人间的邪恶残

暴竟无动于衷,所以窦娥唱出“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

的唱词时,便自然得到了人们的共鸣。

窦娥对神权的大胆谴责,实质上是对封建统

治的强烈控诉和根本否定。她那似岩浆迸射如山洪决堤

般的愤激之词,反映了女主人公的觉醒意识和反抗精神,

也折射出当时广大人民的反抗精神。→《红楼梦》中宝

黛的叛逆精神一样,在那个特定的社会里,这些更值得

我们后世人尊敬。

用简洁的词语为这几

个场面标上小标题。

1)学生齐读【端正好】

和【滚绣球】这二曲

(2)思考:【端正好】

表现了窦娥怎样的思

想感情?

当堂练习

1.默写[滚绣球]曲牌。

2.结合“思考和练习”四,研究阅读第2、3两个层次。

小结本课

小结:这两个曲牌,十分准确而深刻地概括了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草菅人命、残酷压迫的

反动本质。又由于这两个曲牌的唱腔高亢激越,音乐的艺术形式和思想内容和谐统一,自有

一种强烈的感人力量。为此,这两个曲牌,就已把剧情推向了高潮。

5

课题窦娥冤教案编写:李惠云

课程标准

1.了解中国古代戏曲的特点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2.了解并掌握元杂剧的结构及其特

有的舞台语言。

教学目标

1.赏析《窦娥冤》的戏剧冲突和窦娥性格的典型意义。

2.熟读重要曲词,体会尖锐的戏剧冲突与浓郁的抒情性相结合的艺术特色。

3.理解文中想象、夸张的艺术手法,引导学生欣赏古典戏曲。

教学重点

1.鉴赏性格化的人物语言,体味本色语言的特有风格;2.反复诵读,仔细揣摩,落实背诵要求。

3.理解窦娥形象的社会意义,理解戏剧的主题。

教学难点

1.戏的开头窦娥对天地鬼神的严厉指责与结尾要感天动地之间的矛盾;

2.对[端正好][滚绣球]等曲子的理解,以及对全剧情节高潮的认识。

教学方法及教

学手段

1.读讲结合,鼓励学生收集有关戏曲知识。

2.读背结合,抓住重点曲词,引导学生在背诵的基础上深入领会其思想内涵。

3.利用多媒体设备,直观欣赏戏曲片段,提高鉴赏能力。

课时第三课时

教学

过程

导入

新课

目标

展示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赏析第二层

1.思考:窦娥为什么叫走前街而不走后街?这表现了她怎样

的性格?

提示:→答案来源于文中【叨叨令】。

明确:因为她不愿见到婆婆,怕引起婆婆伤心。这表现了

她性格中善良的本性。

2.思考:作者为什么要表现窦娥善良的性格?即起到了什么

样的作用?

明确:窦娥的善良更显出冤屈之深,为后文的反抗精神起

积淀作用。(学会若能回答出反衬、衬托的手法也可)

3.学生课堂大讨论:窦娥临死前反复叮嘱婆婆要祭奠她,是

出于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多媒体板书)

提示:有的人死之前通常要说这样的一句话:“20年后老

子又是一条好汉”。

明确:这个问题可从这几方面考虑:(1)这正是体现窦娥

难以舍别婆婆,表现了她对婆婆的挂念。

(2)安排婆婆做这些事,是让婆婆有所寄托,以免婆婆孤独

痛苦或生轻生之念;(3)可以增强悲剧气氛;

(4)白发人送黑发人,白发人祭奠黑发人,更加突出社会黑

暗,无公道可言。

4.思考:【鲍老儿】一曲中,窦娥说自己“没时没运,不明

不暗,负屈衔冤”,这话怎样理解?(多媒体板书)

明确:因为现实难合人意,她在这种是非颠倒的社会中感

到无能为力,只能感叹自己时运不济;另一方面这样说也可

以安慰婆婆,减轻婆婆的悲伤,体现了她的孝顺。

二、赏析第三层

1.提问:窦娥不想不明步白地死去,于是她发下三桩誓愿,

请同学们思考,三桩誓愿分别指的是什么?请用四字词语概

括。(多媒体板书)→学生讨论完成此题

思考小组讨论

学生交流,畅所欲

学生交流

6

设计

自主

学习

合作

探究

学生

展示

解疑

释难

明确:(1)血浅白练;(2)六月

飞雪;(3)大旱三年。

2.提问:分析窦娥临刑时发出的三桩誓愿,说明她所希望的

是什么?(多媒体板书)

明确:(1)第一个誓愿是血溅白练:她希望刑场上的人们

能立刻了解她的冤屈;

(2)第二个誓愿是六月飞雪:她希望自己的冤屈会

在上天得到反应;

(3)第三个誓愿是亢旱三年;她不仅希望个人的冤

屈得到申张,而且希望上天能够惩治邪恶。

三桩誓愿一愿比一愿强烈,不仅要将自己的冤

情昭示于人,而且要感动天地,让人们都知道“这都是官吏

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怀着愤怒的心情,她更要上

天来惩罚邪恶。

3.提问:可是,在现实生活中,这三桩誓愿真的能实现吗?

明确:显而易见是不能的,甚至带有迷信色彩。→→→继

续提问:可以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在这里老师出一个4

分题:这三桩誓愿的实现采用了什么手法?说说这种手法的

艺术效果?(多媒体板书

明确:(1)浪漫主义的手法。(2)艺术效果:既能

证明窦娥冤情实在是真,有能增强悲剧气氛。从观众来看,

符合一般民众善恶有报的心理,反映了人民伸张正义、惩治

邪恶的愿望,能引起观众更多的共鸣;也表现了作者鲜明的

爱憎。→→→→→(可省略)教师多媒体延伸:这是一种体

现作家理想的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从实质上来说,反映了

封建社会里,由于受到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人们

对自然界的一些怪异现象,如:山崩地裂,彗星出现,长期

干旱等等,还不能得到科学的解释。如果这些怪异现象出现

在阶级压迫极其严重的年代,苦痛不堪的人民群众便常常把

这种自然现象与反动统治者的罪恶联系起来,或者以为这是

上天对当道者不仁的惩罚,或者以为是王朝末日的征兆,因

而借机举事等等。所以,《窦娥冤》这一浪漫主义手法的运

用,一方面非常有力地显示了窦娥的反抗性格,同时也鲜明

地反映出人民群众仇恨黑暗的封建统治,要求变革现实的感

情和愿望。

4.思考讨论:除了《窦娥冤》,文学史上还有很多作品运用

浪漫主义手法,同学们能否举出一些这样的文学作品呢?

明确:比如《孔雀东南飞》写刘兰芝和焦仲卿双双殉

情,化为双飞鸟;比如《梁山伯与祝英台》《西游记》《聊斋

志异》《封神榜》等等。

5.小结

这一部分写窦娥的三桩誓愿,是完成窦娥反抗性格的最精

彩的笔墨。

三、主题探讨(多媒体板书)

提示:写作背景:故事发生在元朝,元代统治者是蒙古

贵族和官僚,被统治者是劳苦大众。元统治者不仅对劳动者

展示学习成果

小组讨论:

学生发言,言

之有理即可

7

残酷盘剥,而且实行民族分化的种族歧视政策,以利于巩固

统治地位。他们将全国人口分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汉

人和南人。统治者和地主阶级紧密勾结,共同压迫各族人民,

可以说,劳动人民与统治者的阶级矛盾,是元朝社会的主要

矛盾。杂剧《窦娥冤》反映的就是元朝社会的黑暗现实。

明确:作者通过窦娥蒙受的千古奇冤,揭露了封建社会

的黑暗,统治阶级的昏庸残暴,歌颂了窦娥的美好心灵和反

抗精神。用文中的一句话回答就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

姓有口难言。”→法制黑暗,官吏昏聩。

当堂练习

课后【理解·鉴赏】中的第一、三题。

小结本课

小结:善良而坚强的窦娥就这样无辜的被送上了刑场,这样的结局着实让人痛心惋惜愤

恨,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位都希望窦娥能幸福的生活着。

这样的心愿终于在明代人叶宪祖那儿得到实现,叶宪祖把《窦娥冤》改编成《金锁记》:

窦娥的丈夫并没有夭折,而是在赴京赶考途中,落水黄河,被龙王招为驸马。三年后又

入京参加科举考试,一举状元及第。而窦娥也在行刑时,因天降大雪,提刑官惊骇,急令刀

下留人,窦娥得以不死。最后窦天章平反冤狱,窦娥得以昭雪获释,与丈夫蔡昌宗舟中相遇,

父女夫妻欢庆团圆。正是“翁做高官婿状元,夫妻母子重相会”。

叶宪祖这样一改,真正符合了大家的愿望,不知大家有何感想。讨论:这样改好不好?

为什么?

不好。因为如此一改,虽然符合了人们的愿望,但削弱了原剧的战斗性,而流于一般戏

曲的大团圆结局的俗套。

这样改,说明叶宪祖没有读懂原剧作的意思,或者是他有意篡改愿意,拍封建统治者的

马屁,把一出控诉封建统治者迫害无辜百姓的悲剧,蜕变成一出歌颂神明、歌颂清官的庸俗

喜剧。

8

板书设计

窦娥

窦娥

绑赴刑场

绑赴刑场

婆媳诀别

婆媳诀别

临刑发誓

临刑发誓

指斥天地

鸣冤叫屈

后街相见

诉说冤情

怨气冲天

冤情昭然

杂居知识补充:角色分工(多媒体板书重点讲解)

杂剧角色分为“末、旦、净、丑”四大类。→→联系电视或电影中的人物进行形象的讲解,

以便学生能直观的接受。

(1)末、旦

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性唱为“末本”,女性唱为“旦本”。男主角扮演称之为

“正末”,女主角扮演称之为“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

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2)净

见第4页注释⑿的解释,教师补充讲解: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刚烈或粗

暴、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提问:同学们能否想出些历史人物出来呢?

明确:如张飞、李逵、樊哙、项羽等气势豪迈的历史人物。

(3)丑

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这些人物有的语言幽默,行动滑稽,心地善良;

有的奸诈可恶,吝啬卑鄙。

5.剧本的构成(多媒体板书)

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

(1)唱

唱又称为“曲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元杂剧规定,

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

(2)科

科又称为“科介”,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

(3)白

白又称为“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宾白又分以下四种:对白:人物对话;独白:

人物自叙;旁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理话;带白:唱词中的插话。宾白是元杂剧中重要的

有机组成部分。所谓“曲白相生,方尽剧情之妙”,正说明这一点。

教学反思

学习本文,应紧扣住情节发展的顺序,弄清作者是如何刻画窦娥这个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的。

对“滚绣球”及三桩誓愿要仔细体味,认真研究,学会辩证分析,才能全面准确地把握形象的社

会意义及其人物性格中所体现出来的矛盾性,从而深刻认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法制的腐朽性。对

“滚绣球”一段,反复吟诵,力争会背会默写,并从深层涵义上去理解和把握。

本文发布于:2023-01-31 00:27:2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6469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人力资源部
下一篇:过生日
标签:窦娥冤作者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