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
O
·
甲
O
·
B
A
·
·
实验18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典例(2011年中考·广西桂林卷)如图甲所示,小明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
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和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个。
(1)实验前,将杠杆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右端下沉。此时,应
把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不挂钩码时,保持
并静止,达到平衡状态。这样做的好处是:便于在杠杆上直接测量。
(2)杠杆调节平衡后,小明在杠杆上A点处挂4个钩码,在B点处挂6个钩码杠杆恰
好在原位置平衡。于是小明便得出了杠杆的平衡条件为:。他这样得出
的结论是否合理?;为什么?。
(3)实验结束后,小明提出了新的探究问题:“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时,杠杆的平衡
条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小组同学利用如图乙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发现在杠杆左端的不同
位置,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时,测出的拉力大小都与杠杆平衡条件
不相符。其原因是:。
解析:(1)实验前,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当杠杆右端下沉
时,将平衡螺母向左移动,反之则向右移动;实验中要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作用在
杠杆上的动力和阻力都是沿竖直方向的,其力臂都在杠杆上,便于测量。
(2)A点距离支点O3个长度单位,B点距离支点O2个长度单位,这样左右两个力的力
矩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所以小明便得出了杠杆的平衡条件为:F1l1=F2
l2;小明由一次实验数据就得出结论,该结论具有偶然性,所以是不合理的。
(3)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时,那么杠杆位于支点两侧部分的重力不同,它们的力矩
方向相反,大小不等,对实验结论的影响较大。
答案:(1)左;水平;力臂(2)F1l1=F2l2;不合理;结论具有偶然性(结论没有普
遍性)(3)杠杆自重的影响。
点评:实验注意事项:(1)在实验过程中绝不能再调节平衡螺母,否则会破坏原有的平
衡;(2)实验中尽量对力和力臂做大的调整,少出现等臂的情况;(3)多次测量,避免只由
一次实验数据就得出结论的错误。
《实验18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针对练习
1.(2011年中考·湖南长沙卷)下列实验中没有用到控制变量法的是()
A.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B.探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什么因素有关
C.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D.探究导体的电流与它的电压、电阻的关系
1.A
2.(2011年中考·浙江衢州卷)在科学实验时,为了减小误差或寻找普遍规律,经常
需要进行反复多次实验。
①“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多次测量
②“研究杠杆的平衡”时,改变动力(臂)和阻力(臂),多次测量
③“研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时。换用不同定值电阻,多次测量
④“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导体的电阻”时,多次测量电阻两端电压和通过电阻的电流值
上述实验中寻找普遍规律的是()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C解析:在①④实验中,都需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其目的在于尽量减小测量过程
中的人为误差;而②③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在于“改变条件,验证规律是否仍然成立,
进而能否得出普遍规律”。答案为C。
3.(2011年中考·福建福州卷)如图所示,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时,为了使杠杆在水
平位置平衡,应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___(选填“左”或“右”)调节。
3.右解析:左边低,应该将平衡螺母向右调。
4.(2011年中考·浙江嘉兴、舟山卷)在科学研究中,实验设计的严密性和操作的规
范性都是确保获得正确结论的前提。如图所示,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每个钩
码重为0.5N,弹簧测力计拉着杠杆并使之在水平位置平衡。读数并计算后发现结果与杠杆
平衡条件不符。该实验操作的不规范之处是。[源:Zx
4.弹簧秤没有沿竖直方向拉
解析:因为弹簧秤没有沿竖直方向拉,所以其力臂并不等于其在杠杆上对应的刻度值,
所以本实验要求弹簧的拉力方向必须与杠杆垂直,只有这样,在杠杆平衡时,两个力臂才能
直接从杠杆的刻度尺上读出。
5.(2011年中考·湖北襄阳卷)小风做“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这个实验,他在实验
中选择了一根50cm长的杠杆,杠杆上每一小格的长度为5cm。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在
_______平衡,此时杠杆重力的力臂为___________。试验台上总共只有6个相同的钩码,小
风在杠杆左边第二格上挂了3个钩码(如图所示),若想使杠杆平衡,可能的方法是在
_____________。(填一种方法即可)
5.水平位置;0;B点挂3个钩码或C点挂2个钩码(A点挂2个,D点挂一个或者A点
挂1个,E点挂1个也可)
6.(2011年中考·江苏连云港卷)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在没有挂钩码时杠杆的平衡位置如图(甲)所示。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
将杠杆左端螺母向_______边旋一些(选填“左“或“右”)。
(2)调好后,第一组按图(乙)进行实验,第二组按图(丙)进行实验.你认为第________
组实验更好,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1)右(2)二便于从杠杆上直接读取力臂
乙
甲
解析:(1)杠杆重心右移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直至重心移到支点处,使杠杆重力的
力臂为零,这样就减小了杠杆的自重对实验的影响;
(2)力臂等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力的方向与杠杆
垂直,力臂可以从杠杆标尺刻度上直接读出来,因此第二组实验设计的好,此时弹簧测力计
的拉力与杠杆垂直,力臂直接从杠杆上直接读取.
7.(2011年中考·广西河池卷)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小丽把杠杆支在支架上,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位置平
衡。
(2)如图甲所示,在杠杆右边B处挂两个相同的钩码,要使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
应在杠杆左边A处挂个相同的钩码。
(3)如图乙所示,用弹簧测力计在C处竖直向上拉,当弹簧测力计逐渐向右倾斜时,
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原因是。
7.(1)水平(2)三(3)变大;拉力F的力臂变小
解析:(1)本实验中要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作用在杠杆上的动力和阻力都是沿
竖直方向,其力臂在杆上,便于测量。(2)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可知,应在杠杆左边
A处挂3个相同的钩码。(3)当弹簧测力计逐渐向右倾斜时,弹簧测量计的拉力与其力臂的
乘积不变,因为其力臂在变小,所以拉力大小要变大。
8.(2011年中考·吉林长春卷)如图是“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
(1)实验前,发现杠杆左端略高于右端,应将螺母向____调节,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
平衡。
(2)在图甲中的A处挂2个相同的钩码,要使杠杆水平平衡,在B处应挂____个同样
的钩码。
(3)在图乙中的C处施加竖直向下的拉力F,使杠杆水平平衡。当拉力F向右倾斜时,
仍要保持杠杆水平平衡,拉力F的大小将____,原因是____。
8.(1)左(2)3(3)变大阻力和阻力臂不变时,动力臂变小
解析:此题考查“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在图甲中的A处挂2个相同的钩码,要
使杠杆水平平衡,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在B处应挂3个同样的钩码。在图乙中的C处施加竖
直向下的拉力F,使杠杆水平平衡。当拉力F向右倾斜时,动力臂减小,仍要保持杠杆水平
平衡,拉力F的大小将变大。
9.(2011年中考·甘肃兰州卷)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某同学将杠杆悬挂起来,发现杠杆的右端低,左端高,他应该将杠杆两端的平衡
螺母向____调节,使杠杆在____位置平衡。
(2)在杠杆两端挂钩码,不断改变动力或动力臂的大小,调节阻力或阻力臂的大小,
使杠杆在原来的位置重新平衡,记录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序动力F1/N动力臂L1/cm阻力F2/N阻力臂L2/cm
12.051.010
22.0102.010
33.0102.015
根据表中的数据你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______________。
(3)根据第2次实验数据有同学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
臂。他得出此错误结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9.(1)左;水平位置(2)F1L1=F2L2(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3)将不同的
物理量进行了加法运算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的正确理解。(1)某同学将杠杆悬挂起来,
发现杠杆的右端低,左端高,他应该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左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位
置平衡;(2)在杠杆两端挂钩码,不断改变动力或动力臂的大小,调节阻力或阻力臂的大小,
使杠杆在原来的位置重新平衡,根据记录数据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F1L1=F2L2(动力×动力
臂=阻力×阻力臂);(3)根据第2次实验数据有同学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
=阻力+阻力臂。他得出此错误结论的原因是将不同的物理量进行了加法运算。
10.(2011年·福建宁德卷)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
若杠杆静止在图所示的位置:,可将杠杆右端的螺母向(填“左”或
“右”)调节一些,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好处
是。杠杆平衡后,在A点挂两个50g的钩码,在B
点应挂个50g的钩码才能使杠杆恢复平衡。
10.右;便于测量力臂;3
11.(2011年中考·福建莆田卷)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如图所示,若杠杆在使用前左端低,右端高,要使它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
右端的螺母向(填“左”或“右”)调节至平衡。杠杆平衡后,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填“可
以”或“不可以”)再旋动两侧的螺母。
(2)下列实验步骤中
A.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B.计算每次实验中F1·L1和F2·L2的大小,根据计算结果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C.改变钩码的个数和位置,重复实验。
D.记下动力F1、动力臂L1、阻力F2和阻力臂L2的大小,将数据填入表格中。
E.将钩码挂职在杠杆的支上点两边,先改变动力或动力臂的大小,然后调节阻力或阻
力臂的大小,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
正确的顺序是
(3)每个钩码重1N,杠杆上每格长度是4cm。下表是某同学记录的实验数据。
ABO
F
1
F
2
C
次数F1/NL1/cmF2/NL2/cm
11824
228116
321238
分析上述数据,可得出的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4)上图中,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如果这时在两侧钩码下各增加一个相同的钩码,
杠杆的端将下沉。
11.(1)右;不可以(2)AEDCB(3)F1l1=F2l2(或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
臂)
12.(2011年中考·山东日照卷)小强在验证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实验前没有挂钩码和弹簧测力计时,发现杠杆左端高右端低,要使其在水平位置
平衡,应将杠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调节,这一调节过程的目的是为了使杠杆的
对杠杆平衡不产生影响,这时杠杆重力的力臂为。
(2)在下图中,杠杆水平平衡后,小强调节左边钩码的个数和位置,使杠杆水平平衡
时,测出F1=1.2N,F2=1.5N;OA=30cm,OB=20cm。他将所得数据直接代入杠杆平衡条件的公
式中,发现F1×OA和F2×OB并不相等,从而认为杠杆的平衡条件不一定是F1l1=F2l2。小
强的失误是。
(3)在上图中,若B处的钩码不变,小强将弹簧测力计由A处移到C(OC=10cm)处,
施加一个竖直方向的力,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这个力的方向应,大小为
N。
(4)在上图中,若B处的钩码不变,小强不用弹簧测力计,在A处挂N的钩码,
杠杆在水平位置仍然平衡。
12.(1)左(外);重力;0(2)把OA当成了F1的力臂(或:把F1的力臂弄错了)
(3)竖直向上;3(4)1
解析:(1)杠杆左端高时,应将左端平衡螺母向左(或外)调节,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右
(或外)调节。当杠杆水平平衡时,杠杆的重心位于支点位置,所以重力的力臂为零。
(2)小强的失误是把OA当成了F1的力臂(或:把F1的力臂弄错了)。
(3)B处钩码的力F2=1.5N,方向竖直向下,力臂大小l2=OB=20cm,将弹簧测力计由A
处移到C(OC=10cm)处时,弹簧测力计对杠杆的拉力方向竖直向上,其力臂l1=OC=10cm,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可得,F1=F2l2/l1=3N。
(4)若B处的钩码不变,则F2=1.5N,l2=OB=20cm,l1=OA=30cm,F1=F2l2/l1=1N,即
在A处挂1N的钩码,杠杆在水平位置仍然平衡。
13.(2011年中考·辽宁沈阳卷)在我市物理实验操作考试中,考评教师针对“探究杠
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记录了甲、乙同学的操作过程(如下表),他们的实验步骤中均因为存
在错误而失分。请你指出错误的步骤,并说明失分原因。
甲同学乙同学
实验
步骤
1.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a所示
2.在带有滑道的杠杆两端挂上钩码后,杠杆
的状态如图b所示。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
在水平位置平衡
3.记录钩码重,并读取动力臂OA和阻力臂
OB
1.调节杠杆在如图c所在的位置保持静止状态
2.在带有滑道的杠杆两端挂上钩码,并调节钩
码在杠杆上的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如图d所示
3.记录钩码重,并读取动力臂OA和阻力臂OB
实验
装置
甲同学:错误步骤________(填序号);失分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同学:错误步骤_______(填序号);失分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甲:2靠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恢复平衡;乙:1实验初始,没有调节杠杆在水
平位置平衡
14.(2011年·黑龙江鸡西卷)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中,我们把支点放在质地均
匀的杠杆中间,这样做的目的是;实验时,首先
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并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好处
是;同学们通过多次实验,得出以下数据,分析得
出杠杆平衡条件是;请你应用杠杆平衡条件,把表格中的数据填写完整。
小光同学实验时,在杠杆上挂了如图所示的两组钩码。若在不加减钩码的前提条件下,
把左端的两个钩码向右移动个格,可使杠杆平衡;若在不移动钩码位置的前提条件下,
采用两端同时减掉的方法,也可使杠杆平衡(杠杆上相邻刻线之间的距离相等,每个
钩码的质量都相同)。
14.避免杠杆自身重力对杠杆平衡的影响(或杠杆重心在支点上、杠杆重力作用线过支
点)便于测量力臂;F1l1=F2l2(或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2(表格中的数据);
1;1个钩码
15.(2011年中考·福建漳州卷)这是一架应用杠杆平衡条件制作的只需要一个砝码的
天平,所用砝码是实验室里常见的质量为50g的钩码,用细线挂在右侧横梁上,调节天平至
水平位置平衡(如图甲所示)。测量时只需移动细线在横梁上的位置使横梁平衡,由细线在
横梁上的位置对应的刻度值直接表示物体的质量。
(1)将下列测量物体质量的几个主要步骤按正确的顺序写出来(只填写序号)____
a.将悬挂钩码的细线移到0刻线。
b.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
c.将待测物体放在天平的置物盘上。
d.调整横梁右侧的平衡螺母使横梁上悬挂的重锤线对准底座上的标记。
e.移动悬挂钩码的细线使横梁上悬挂的重锤线对准底座上的标记。
1234
L1/m0.10.150.20.2
F1/N0.50.51.5
L2/m0.050.050.10.1
F2/N11.534
次数
物理量
(2)为了确定横梁上的刻度,在置物盘中放置一个50g的砝码,移动悬挂钩码的细线
使横梁平衡(如图乙所示)。请在图甲的横梁标尺上标出50g、150g二个刻度。
(3)将一石块放在置物盘上,移动悬挂钩码的细线使横梁平衡(如图丙所示)。这个
矿石的质量是_________g
15.(1)badce(2)如图所示(3)100
16.(2011年中考·黑龙江哈尔滨卷)同学们利用图1装置验证“杠杆的平衡条件”,
实验中记录的数据如下:
(1)写出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具体过程及验证的结果.
(2)杠杆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如图2所示,现欲使静止的跷跷板发生转动,可采取
的做法是,并说出能驱使跷跷板发生转动的条件.
16.(1)过程:分别计算出动力×动力臂(或F1L1)分别计算出阻力×阻力臂(或F2L2)
第一组1N×15cm=15N·cm1.5N×10cm=15N·cm
第二组2N×25cm=50N·cm2.5N×20cm=50N·cm
第三组3N×20cm=60N·cm4N×15cm=60N·cm
经过比较每一组的动力和动力臂乘积与阻力和阻力臂乘积都相等
验证的结果:经验证可得出杠杆平衡时满足: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2)做法:甲不动,乙向远离支点方向移动
(或乙不动,甲向靠近支点方向移动)
(或乙不动,甲蹬地,减小甲对跷跷板的压力)
条件:使跷跷板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转动的力和力臂的乘积不相等
17.(2011年中考·广州卷)用细线拴住一端粗、一端细的实心胡萝卜并悬挂起来,静
止后胡萝卜的轴线水平,如图所示;在拴线处沿竖直方向将胡萝卜切成A、B两段,A、B哪
段重些呢?甲、乙、丙三个同学提出各自的猜想:
甲:A较重;乙:B较重;丙:A、B一样重.
(1)请设计一个简易实验,判断A、B的轻重.
所用器材:;
操作方法:;
现象及结论:.
(2)为进一步研究类似A、B轻重的问题,某同学在一根有等间距刻度的均匀杠杆两
侧挂上每个质量都相等的钩码进行实验,杠杆静止于水平状态的三次实验情境如图所示.
①根据上图的实验,可以判断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填“甲”、“乙”或“丙”)
②根据上图的实验,该同学得出结论:
只要满足“阻力×阻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动力×动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杠杆就
能平衡
a.这个结论是否正确?
b.用图所示的装置,怎样通过实验来说明该结论是否正确.
结论:天平的指针向哪边偏转,哪段萝卜就重。
(2)①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一幅图左右钩码个数相等,力臂个数也相等.第二幅图左边
钩码个数为3个,力臂为2格.右边钩码个数为2个,力臂为3格.第三幅图左边钩码个
数为3个,力臂为2格,右边钩码个数为1个,力臂为6格.由杠杆的平衡条件知.三幅图
中左边钩码个数和力臂都不变,但右边随着钩码个数的减少,力臂在变大.可得重力越大,
其力臂越小.即甲同学猜想正确.故答案为甲.
②a.这个结论是错误的.
b.当弹簧测力计不是在竖直方向拉时,如像下图方向拉时,会发现:“阻力×阻力作用
点到支点的距离≠动力×动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可判断这个结论错误.
1.将弹簧测力计斜向右(或斜向左)拉,保持杠杆水平平衡.
2.读出动力:测力计的示数F1;量出动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L1
3.用测力计测出三个钩码的重力即阻力大小F2,量出阻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L2
4.计算F1×L1的值与F2×L2的值,再进行比较,可以得出上述结论不正确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杠杆平衡条件的理解,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力臂的概念,它
是指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试题难度较大)
本文发布于:2023-01-31 00:19:0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6465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