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把酒问月

更新时间:2023-01-31 00:15:09 阅读: 评论:0

贵州2020中考面对面英语答案-硫磺化学式


2023年1月31日发(作者:能不能歌词)

关于月亮的诗句——《把酒问月》

2017-04-03《把酒问月》原文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

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把酒问月》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自称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西域碎叶

(唐时属安西都护府,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

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

少年即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并好行侠。

从25岁起离川,长期在各地漫游,对社会生活多所体验。

公元742年(天宝元年)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

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唐玄宗所赏识,但在政治上不受重

视,又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在洛阳与杜甫结交。

安史之乱爆发后,他怀着平乱的志愿,于公元756年参加了永王

李璘的幕府。

因受永王争夺帝位失败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中途遇赦

东还。

晚年漂泊东南一带,卒于当涂(今属安徽)。

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

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

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

玮绚烂的色彩。

李白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达到盛

唐诗歌艺术的巅峰。

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

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把酒问月》简介这是一首应友人之请而作的咏月抒怀诗。

全诗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

悠悠万古,长存不变的明月,是永恒时空里的奇迹,常常引起人

类的无限遐思。

前两句以倒装句式统摄全篇,以疑问句表达了诗人的这种困惑,

极有气势。

诗人停杯沉思,颇有几分醉意,仰望苍冥发问道:这亘古如斯的

明月,究竟是从何时就存在的呢?这一对宇宙本源的求索与困惑,实

际上是对自身的生命价值的思索和探寻,停杯”二字生动地表现出他

的神往与迷惑糅杂的情态。

三四句写出了人类与明月的微妙关系。

古往今来,有多少人想要飞升到月中以求长生不老,但皆是徒

然,而明月却依然用万里清辉普照尘世,伴随着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的

人们。

两句写出了明月既无情又有情、既亲切又神秘的人格化的特性,

蕴含着诗人向往而又无奈的复杂心境。

皎如”两句极写月色之美。

浓重的云雾渐渐消散,月亮皎洁得有若悬挂在天际的明镜,散射

出清澄的光辉,照临着朱红色的宫门。

诗人以飞镜”为譬,以丹阙”、绿烟”为衬,将皎洁的月光写得妩媚

动人,光彩夺目。

但见”二句,借明月的夜出晓没来慨叹时光流逝之速。

明月在夜间从东海升起,拂晓隐没于西天云海,如此循环不已,

尘世间便在其反复出没中推演至今。

两句中既表达了对明月踪迹难测的惊异,也隐含着对人们不知珍

惜美好时光的深沉叹惋。

本文发布于:2023-01-31 00:15:0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6463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程颐
下一篇:校园三剑客
标签:把酒问月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