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泊名利的作文
正如女子之爱美,世人皆爱名与利,人民教师亦不能免俗。由于教师职业具有特殊性,
所以正确对待名利就是一个值得深思的命题。
应该说,我们的教育已经在功利化的路上走得比较远了。许多地区的教育管理者动辄
以如此言论引导教师:“们好好干!干出成绩来,政治上得荣誉,经济上得实惠!”相
信这句话是每个高中教师都耳熟能详的,因为自走进学校的第一天开始就被上级叮嘱,而
在以后的工作中又反反复复被强化。于是大家都奔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奋斗,前进前进
前进进了。
试想,教育管理者高举一面大旗走在前列,上书斗大的“名、利”二字而不是“文”
与“德”,广大教师诚惶诚恐跟在后面亦步亦趋,我们的教育能走向何方,能走得多远?
泰戈尔说:“荣誉羞着我,因为我暗地里求着它。”又说:“鸟翼上系上了黄金,这
鸟便永不能再在天上翱翔了。”愿大师的话能震动那些扭曲而麻木的心灵,还教育一个比
较冰清玉洁的女儿身。
在这个日益物质化的社会里,人们变得现实起来,有了钱不够还要有利,有了权还不
够还要有名,有了名还不够还要超过别人。我们正在被追名逐利的价值所感染。
我们人生观、价值观受到金钱名利的诱惑。虽然有些人得到了金钱名利,但是他们真
的快乐吗?他们不感到累吗?生活真的美好吗?为此,我们要淡泊名利,让生活更美好。
有一位千万富翁和一对夫妇,富翁整天闷闷不乐,担心哪一天自己的钱会变成别人的
钱,于是终日奔波劳累,疲备不堪,那叫一个累。而夫妇整天有说有笑,小日过得可舒坦,
虽然没钱,但简简单单的生活让他们觉得很幸福,因为他们拥有彼此,一天富翁给了夫妇
一百万让他们花,这对夫妇当天整就忙起来,一百万都不知道要放在哪儿最终他们把钱放
在自己的视线中,也不笑了,烦恼来了,他们把钱还给富翁,他们又继续在一起幸福美好
的生活。
有了“金钱名利”有的人还是不高兴,而有的人没有“金钱名利”反例过得快乐、幸
福、美好。
“淡泊名利,非宁静而致远”。有陶渊明“不为五斗米而折腰”才有了“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的闲情逸志,有了陈子规的陶士,才有钓鱼台的清幽高雅。淡泊名利,让生
活更美好。
生活其实很简单,我们只要少些尔虞我诈,多一些真诚相待,少一些追名逐利,多一
些淡泊名利,不要过以物质的追求,只要够用就可。
我们不需要过于物质的享受,要让自己过得开心,快乐,才是我们一直不变的追求,
抛开这些“金钱至上”的庸俗观,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活更需要的是一份恬静,
一份舒心、一份满足、一份真诚。过自己开心的生活方式,请认准淡泊名利,让生活更美
好。
“听静夜之钟声,唤醒梦中之梦;观澄潭之月影,窥见身外之身。”这句话所传达的
思想境界为众人所偏爱,即是淡泊。
淡泊,是洁身自好,不慕荣利的表现。如今,它已成了一种高尚操节的象征符号,它
所代表的清明廉洁引得古今文人雅士追逐,图落个美名流芳百世。殊不知淡泊虽为贤德,
却不可刻意追逐,若着意求贤便成伪果,自叹虚生。
淡泊不是口号,不是时尚,而是一种超脱的心态。古人云:“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
远。”可见淡泊与宁静、澹定之心是分不开的。东晋五柳先生一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
南山”觅得了自己的桃花源,得以流传千古;汉代陈继儒“竹窗下,惟有蝉吟鹊噪,方知
静里乾坤”的吟咏也创设了他的精神家园。两位隐士不约而同地以安宁的田园生活为淡泊
量定了尺码。
陶翁感叹:“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陈眉公唏嘘:“澹泊之守,须从浓艳场上
试来。”这“浓艳场”无非指的是纷纭红尘。难道这尘世真是一个梦魇?
若真是如此,诸葛亮为何舍弃清雅茅舍,而随刘备出山?周敦颐为何能在社会中如一
枝白荷,洁身自好、独立不移?所谓“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可见奇人异士未必都
在山泽草野之间。
陈眉公语云:“放下仙佛之心,方名为得道。”陶翁在世人眼里,是名隐士,是位世
外高人,是个神仙,但他却不知淡泊的真谛在这尘网中。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每当我读到离
骚的时候。最让我有所感受的就是这句话。偶尔在感受粽叶清香的时候,就会仿佛看到屈
原站在河边纵身一跃。我想他在那是一定想到了这句话。
屈原大可像其他世人一样,竭尽全力的讨好君王,以求得终身荣华富贵。可是他没有,
因为它那高尚的价值观不愿向低俗的利益屈服。他亦可两耳不问天下事,只顾着自己的闲
适生活,可是他也没有那样做,因为他的价值观告诉他要心系天下,心系百姓。他也的确
做到了,不然在他跳入的河畔,怎会有那么多的善良百姓为了他聚在一起,向河内投入那
么多的粽子。
也许,他的价值观害了他,没有这价值观,他不会不断的劝谏君主,引来龙颜大怒,
使自己流放到荒芜之地。也就不会引来奸诈小人,使自己只能无奈高呼“众女嫉余之蛾眉
兮,谣诼谓余以善淫。”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但是,他的价值观也帮了他。使他在颠沛流离的同时还能想到“吾独困乎此时也”那
份淡然,被多少后世学子学习。亦使他在穷困之时,不愿放弃自己的高尚品质,仍要“制
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这份高洁,不知在不断向前发展的历史潮流中影响了多
少人。
回顾现实,当今的社会正是缺像屈原这样的人。始终坚持着自己的信仰,不断向前。
社会上的那种追求名利的风气在不断盛行,有很多人披着“学者”的假衣,却早已忘了什
么才是一个学者的本质。从电视上,报纸上,人们不断的重新认识那些学者,他们出版书
籍,不是为了向社会传递正能量,或是揭露社会的阴暗面,以警醒大众,让社会反思,他
们只是为了赚钱,只是为了去享受生活。而这些人和屈原相比,先不论其他,光品质这一
点,孰优孰劣,一目了然。我相信,如果当今社会多几个像屈原这样品质的人,敢于批判
现实,中国梦一定会实现。
当我合上语文书,价值观与利益的纠结早已消失,因为书中的屈原已经给了我答案。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发布于:2023-01-31 00:08:0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6460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