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齐国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更新时间:2023-01-30 23:58:12 阅读: 评论:0

英语夏令营-未来的什么


2023年1月30日发(作者:当我们一起走过)

1、下列各组中划线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C)

A、王之蔽甚矣/横柯上蔽

B、徐公何能及君也/及郡下,诣太守

C、臣诚知不如徐公美/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D、孰视之/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解析:A项中的“蔽”依次为“受蒙蔽,因受蒙蔽而不明”“遮蔽”。B项中的“及”依次为“比得

上”“到”。C项中的“诚”都是“的确,确实”的意思。D项中的“孰”依次为“仔细”“谁,哪个”故答

案C

2、下面句中划线字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

A、能面刺寡人之过者是寡人之过也

B、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徐公来,孰视之

C、能谤讥于市朝朝服衣冠

D、虽欲言,无可进者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

解析:A项中的“过”,都是“过失”的意思;B项中的“孰”前一个是“谁”,后一个是“反复”的意

思;C项中的“朝”,前一个是“朝廷”,后一个是“早晨”;D项中的“言”,前一个是“说话”,后

一个则是“言论”。故答案A

3、对“今齐地方千里”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B)

A、现在齐国这个地方有数千里的土地。

B、现在齐国的土地方圆千里。

C、今天齐国这个地方有数千里的土地。

D、今天齐国土地方圆有千里之多。

解析:这个题关键是理解“今”和“方”两个词的意思,“今”是现在,而“方”是方圆,不是地方。

4、对《邹忌讽齐王纳谏》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C)

A、这篇课文记述了邹忌以自己家庭、客人间的事情和切身感受为喻,讽劝齐王纳谏除弊的

故事。

B、文章对邹忌的赞赏流于笔端,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忧国忧民又善于进谏的人物形象。

C、文中邹忌妻子对其提问的回答,表现了她对邹忌由衷的喜爱,而其妾则因地位低下,与

主人间无多少真情可言,回答得谨慎而勉强。

D、全文的结尾用“虽欲言,无可进者”一句,说明齐威王已完全纠正了受蒙蔽的错误,使齐

国政治清明,无蔽可言.

解析:A项中的“蔽”依次为“受蒙蔽,因受蒙蔽而不明”“遮蔽”。B项中的“及”依次为“比得

上”“到”。C项中的“诚”都是“的确,确实”的意思。D项中的“孰”依次为“仔细”“谁,哪个”

5.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B)

A.邹忌(zōu)昳丽(yǐ)燕国(yān)

B.孰与(shú)弗如(fú)入朝(cháo)

C.窥镜(kuī)期年(qī)纳谏(jiàn)

D.间进(jiān)旦日(dàn)规劝(quàn)

解析:A项,“昳”应读“yì”;C项,“期”应读“jī”;D项,“间”应读“jiàn”。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A.朝服衣冠,窥镜朝而往,暮而归

B.客之美我者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C.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及鲁肃过寻阳

D.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愿为市鞍马

解析:A项,早晨;B项,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助词,的;C项,过错/经过;D项,集

市/动词,买。

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

A.虽然邹忌的妻、妾、客都在夸赞他,但是他们夸赞的原因是不一样的。

B.邹忌讲究劝说策略,由己及君,类比说理,巧妙地使齐威王接受了自己的谏言。

C.齐威王用上、中、下三种不同等级的奖赏来激励大家提意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D.齐威王政令刚出,很多人当面谏言,后来则间接提建议,一年后无人再进谏了。

解析:D项,“很多人当面谏言,后来则间接提建议”理解有误。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C.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不求闻达于诸侯

D.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9、下列对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

A邹忌从生活小事类推到治国大事,规劝齐宣王纳谏。

B“门庭若市”表明向齐宣王进谏的人很多。

C“无可进者”的原因是人们对进谏已经懈怠。

D“皆朝于齐”写出纳谏的巨大成效。

10.下列对邹忌这一人物形象分析有误的一项是(D)

A.具有实事求是的态度

B.敢于并能善于进谏

C.具有反思和自省精神

D.虚心接受他人意见。

11.下列对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

A.邹忌从生活小事类推到治国大事,规劝齐宣王纳谏。

B.“门庭若市”表明向齐宣王进谏的人很多。

C.“无可进者”的原因是人们对进谏已经懈怠。

D.“皆朝于齐”写出纳谏的巨大成效。

1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

A.“王之蔽”指齐王受宫妇、朝臣和百姓的蒙蔽。

B.第二段写邹忌以身设喻,规劝齐王除弊纳谏。

C.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根本原因是邹忌敢于直谏

D.第三段写齐王纳谏的态度、措施及取得的成效。

1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诚:确实

B.臣之妻私臣私:偏爱

C.皆以美于徐公以:用来

D.今齐地方千里地方:土地方圆

14.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A.何陋之有?

B.吾妻之美我者……

C.故愿王熟计之也!

D.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15.下列对【甲】【乙】文段的理解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A.【甲】文中画线的句子朗读节奏应为:今齐/地方千里。

B.【甲】文中的邹忌讽谏齐威王时,由生活琐事推及国家大事,注重细节和对话描写,人物

形象生动。

C.《战国策》中文章大都短小精悍,富有哲理,很多成语都出自其中。如【甲】文中的“门

庭若市”,【乙】文中的“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D.【甲】【乙】两文的论证方法略有不同,【甲】文采用类比的方法论证,【乙】文采用设喻

的方法论证。

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A.朝服衣冠朝晖夕阴

B.时时而间进又何间焉

C.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孰视之

D.吾妻之美我者执策而临之

解析:B.偶尔参与C谁通“熟”,仔细;D.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

代“千里马”

17.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作者对邹忌由“受蔽”到“清醒”过程的叙写,实际上就是对“受蔽”与“除蔽”道理的说明,是

紧扣文章的中心来写的。

B.文章未尾写齐王纳谏,进谏者由多而少,一年后,由少而无,用的是夸张写法。

C.文章对邹忌的描写,不仅注重形体的细致刻画,而且注重细节和对话描写,表现人物丰富

的内心世界。

D文章虽短,却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写了进谏的缘起,进谏的内容、进谏的结果,环环相扣,

结构完整。

解析:文章不注重形体刻画,而是注重细节和对话描写

18.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

A.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私:偏爱。

B.朝服衣冠服:衣服。

C.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间:偶尔。

D.闻寡人之耳者闻使……听到。

19.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于”字解释为“在”的一项是(C)

A.皆以美于徐公

B.欲有求于我也

C.能谤议于市朝

D.皆朝于齐

20.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邹忌以自己的故事,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

B邹忌“暮寝而思之”的结果表明他头脑冷静,不为奉承所迷惑。

C.“王之蔽甚矣”中的“蔽”指齐王受“私王”“畏王”“有求于王”的蒙蔽。

D.邹忌敢于直言进谏,这是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根本原因。

2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A.能谤讥于市朝受任于败军之际

B.门庭若市愿为市鞍马

C.乃不敢言若无兴德之言

D.于是国人莫敢出言问今是何世

解析:A句两个“于”皆为介词,在。B集市/买:C说/言论:D代词,这/判断动词,是。

22.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

A.今齐地方/千里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吾与徐公/孰美

D.盖/石性坚重

2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孰视之(仔细)

B.臣之妻私臣(偏爱)

C.皆以美于徐公(在)

D.不以物喜(因为)

24.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

A.选文第①段主要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以及邹忌的冷静思考,说明邹忌头脑清醒,不为奉承

所迷惑。

B.选文第③段写齐王下令按上中下等次奖赏进谏的群臣吏民,从“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

之后”的反响来看,齐王之“蔽”得到了根本整治。

C.选文第④段写燕、赵、韩、魏皆朝于齐,作者以夸张之语收束全文,意在从正面突出邹

忌的治国之才。

D.选文在语言上运用了众多排比句,增加了语言的节奏感,使之朗朗上口,造成了一种步

步进逼的语势,给人无可辩驳之感。

25.对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B.今齐地/方千里

C.与臣而/将四矣

D.此/庸夫之怒也

解析:C(与臣/而将四矣)

26.下列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臣之妻私臣(偏爱)

B.能面刺寡人之过者(讽刺)

C.臣未尝闻也(曾经)

D.今日是也。(这样)

解析:B(“面刺寡人”的“刺”意思为“指责”)

2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甲】【乙】两文中,邹忌和唐雎都不畏强权,坚持真理,是古代臣子忠君爱国的代表。

B.【甲】【乙】两文中,邹忌婉言进谏,唐雎化险为夷,他们的机智善辩告诉我们说话要看

对象,讲究方式。

C.【甲】文运用设喻的方法,以事喻理,以小喻大,形象生动。

D.【乙】文最引人注目的是人物的对白,步步紧逼,针锋相对,扣人心弦。(二)12.(3分)

解析:甲文未体现不畏强权

2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用法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C(3分)

A.明日徐公来,孰视之(代词,指代徐公)

B.乃下令(连词,可译为“于是”)

C.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转折连词,可译为“但是、却”)

D.欲有求于我也(介词,可译为“对、对于”)

解析:C项句子的意思是“邹忌身高八尺有余,仪容很漂亮”,句中的“而”字在这里表递进;

29.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D)

A.邹忌修八尺有余修:长,这里指身高

B.徐公来,孰视之孰:同“熟”,仔细

C.宫妇左右莫不私王私:偏爱

D.闻寡人之耳者闻:听说

30.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A.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苟全性命于乱世

B.谓其妻曰专其利三世矣

C.上书谏寡人者陈胜者,阳城人也

D.齐国之美丽者也客之美我者

31.下列对本文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C)

A.“朝服衣冠,窥镜”,“服”“窥”这两个细节动作,生动地揭示了邹忌自我欣赏的内心活动。

B.写齐王,惜墨如金,只一个“善”字,既表达了齐王对邹忌的赞同和纳谏的诚意,又恰如

其分地显示了他的矜持和尊贵。

C.本文叙事简洁、剪裁巧妙,详细描绘了齐王受蒙蔽的情况,邹忌比美进谏、齐王纳谏施

政以及纳谏结果等内容则略写。

D.本文与“三”有关的信息非常丰富:邹忌问的人物有三个,人物答语有三次、心理有三种,

齐王受蒙蔽情况有三层,进谏情况有三种,进谏进程有三个,奖赏有三个等级等。

3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

A.虽然邹忌的妻子、小妾、客人都是在夸赞他,但是他们夸赞的原因是不一样的。

B.邹忌讲究劝说策略,由己及君,设喻说理,巧妙地使齐威王接受了自己的谏言。

C.齐威王用上、中、下三种不同等级的奖赏来激励大家提意见,取得了很大成效。

D.齐威王政令刚出,很多人当面谏言,后来则间接提建议,一年后无人再进谏了。

解析:“间”是偶尔的意思,表示偶尔有人进谏,此句理解错误。

3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2分)

A.明日徐公来,孰视之孰:仔细

B.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蔽:缺点

C.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刺:指责

D.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间:间或,偶然

34.下列句子中,加点“于”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D)(2分)

例句: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A.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B.相与步于中庭

C.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D.万钟于我何加焉

35.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A.朝服衣冠服:衣服

B.明日徐公来明日:第二天

C.窥镜而自视窥镜:照镜子

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私:偏爱

36.下面选文中的句子是省略句的一项是(D)

A.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B.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C.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D.皆以美于徐公

37.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选文先介绍邹忌是一个美男子,为下文写与徐公比美做铺垫。

B.妻、妾、客的问答从不同角度真诚赞美了邹忌的美丽。

C.邹忌从妻、妾、客的赞美中悟出真言不易的道理。

D.邹忌把家事、国事进行类比,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

38.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B)(2分)

A.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B.臣之妾畏臣能以径寸之木

C.皆以美于徐公或以钱币乞之

D.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所欲有甚于生者

39.下列加点词用法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B)

A.吾孰与徐公美

B.吾妻之美我者

C.皆以美于徐公年

D.君美甚

40.找出下列与“忌不自信”句式相同的一项(D)

A.君美甚

B.能谤讥于市朝

C.甚矣,汝之不惠

D.孔子云:何陋之有?

本文发布于:2023-01-30 23:58: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6455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安营扎寨
下一篇:小雨沙沙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