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致室友

更新时间:2023-01-30 22:12:09 阅读: 评论:0

初三人教版相似三角形-驰名的意思


2023年1月30日发(作者: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厚大出品

无厚大,不法考法律是一种信仰

1

厚大法考2019赛季刑法基础导学练习题

及疑难总结第二期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所设选项中有一个或多个正确答案,少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请将

答案填写至指定框格内,否则不予计分。(本部分含1—15题,每题1分,共15分。)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只要行为人认识到警察持逮捕证逮捕嫌疑人,就可以认定行为人认识到了警察在“依法”执行

职务

B.只要行为人认识到火势会蔓延到其他对象物,就能肯定行为人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危害公共

安全”

C.行为人不明知侮辱罪中“侮辱”的含义,却认识到自己实施的是“使他人很难堪”的行为时,

也能认定行为人具有侮辱的故意

D.丢失枪支不报罪中要求“造成严重后果”,但是并不要求行为人认识到造成严重后果,所以行

为人即使对“造成严重后果”没有认识的可能性也应当成立丢失枪支不报罪

2.下列哪些案件不构成过失犯罪?()

A.老师因学生不守课堂纪律,将其赶出教室,学生跳楼自杀

B.汽车修理工恶作剧,将高压气泵塞入同事肛门充气,致其肠道、内脏严重破损

C.路人见义勇为追赶小偷,小偷跳河游往对岸,路人见状离去,小偷突然抽筋溺毙

D.邻居看见6楼儿童马上要从阳台摔下,遂伸手去接,因未能接牢,儿童摔成重伤

3.甲、乙共同对丙实施严重伤害行为时,甲误打中乙致乙重伤,丙乘机逃走。关于本案,下列哪

些选项是正确的?()

A.甲的行为属打击错误,按照具体符合说,成立故意伤害罪既遂

B.甲的行为属对象错误,按照法定符合说,成立故意伤害罪既遂

C.甲误打中乙属偶然防卫,但对丙成立故意伤害罪未遂

D.不管甲是打击错误、对象错误还是偶然防卫,乙都不可能成立故意伤害罪既遂

4.关于事实认识错误,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甲本欲电话诈骗乙,但拨错了号码,对接听电话的丙实施了诈骗,骗取丙大量财物。甲的行为

属于对象错误,成立诈骗既遂

题号1——56——10

答案

题号

11

——

15

答案

厚大出品

无厚大,不法考法律是一种信仰

2

B.甲本欲枪杀乙,但由于未能瞄准,将乙身旁的丙杀死。无论根据什么学说,甲的行为都成立故

意杀人既遂

C.事前的故意属于抽象的事实认识错误,按照法定符合说,应按犯罪既遂处理

D.甲将吴某的照片交给乙,让乙杀吴,但乙误将王某当成吴某予以杀害。乙是对象错误,按照教

唆犯从属于实行犯的原理,甲也是对象错误

5.关于认识错误的判断,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A.甲为使被害人溺死而将被害人推入井中,但井中没有水,被害人被摔死。这是方法错误,甲行

为成立故意杀人既遂

B.乙准备使被害人吃安眠药熟睡后将其勒死,但未待实施勒杀行为,被害人因吃了乙投放的安眠

药死亡。这是构成要件提前实现,乙行为成立故意杀人既遂

C.丙打算将含有毒药的巧克力寄给王某,但因写错地址而寄给了汪某,汪某吃后死亡。这既不是

对象错误,也不是方法错误,丙的行为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

D.丁误将生父当做仇人杀害。具体符合说与法定符合说都认为丁的行为成立故意杀人既遂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原本想使用钱包中的伪造的信用卡,但客观上使用了他人真实的信用卡骗取财物的,属于具

体的事实认识错误

B.乙误以为是枪支而盗窃,但客观上盗窃了弹药的,应该认定为盗窃弹药既遂,属于具体的事实

认识错误中的对象错误

C.丙误将抢险物质当作军用物资实施抢劫的,属于具体的事实认识错误中的对象错误

D.丁以为是普通财物而抢劫,但事实上抢劫了军用物资的,只能认定为普通抢劫罪,而不适用加

重的法定刑,属于抽象的事实认识错误中的对象错误

7.甲对正在实施一般伤害的乙进行正当防卫,致乙重伤(仍在防卫限度之内)。乙已无侵害能力,

求甲将其送往医院,但甲不理会而离去。乙因流血过多死亡。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甲的不救助行为独立构成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

B.甲的不救助行为独立构成不作为的过失致人死亡罪

C.甲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

D.甲的行为仅成立正当防卫

8.关于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比较,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正当防卫中的不法“侵害”的范围,与紧急避险中的“危险”相同

厚大出品

无厚大,不法考法律是一种信仰

3

B.对正当防卫中不法侵害是否“正在进行”的认定,与紧急避险中危险是否“正在发生”的认定

相同

C.对正当防卫中防卫行为“必要限度”的认定,与紧急避险中避险行为“必要限度”的认定相同

D.若正当防卫需具有防卫意图,则紧急避险也须具有避险意图

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持枪歹徒射杀没有持枪的警察时,警察闯入民宅,虽然不能认定为违法阻却事由紧急避险但是

可以评价为没有期待可能性的责任阻却事由

B.只要法益面临正在发生的危险,避险人出于不得已,虽然没有其他合理方法排除危险,但从行

为当时来看,即使牺牲某种法益也不能保护其他法益时,也可以实施紧急避险

C.甲与乙遇到海难,二人同时抓住了一块木板,但该木板仅能承受一人。甲为了自己不死亡而将

乙推开,导致乙溺水身亡的,成立阻却责任的紧急避险

D.如果火车正常行驶会导致铁轨上的五个小孩死亡,为了避免这一结果,司机转向另一条铁轨,

导致另一个小孩死亡的,成立阻却责任的紧急避险

10.关于刑事责任能力的认定,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甲先天双目失明,在大学读书期间因琐事致室友重伤。甲具有限定刑事责任能力

B.乙是聋哑人,长期组织数名聋哑人在公共场所扒窃。乙属于相对有刑事责任能力人

C.丙服用安眠药陷入熟睡,致同床的婴儿被压迫窒息死亡。丙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

D.丁大醉后步行回家,嫌他人小汽车挡路,将车砸坏,事后毫无记忆。丁具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

11.关于刑事责任能力,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甲第一次吸毒产生幻觉,误以为伍某在追杀自己,用木棒将伍某打成重伤。甲的行为成立过失

致人重伤罪

B.乙以杀人故意刀砍陆某时突发精神病,继续猛砍致陆某死亡。不管采取何种学说,乙都成立故

意杀人罪未遂

C.丙因实施爆炸被抓,相关证据足以证明丙已满15周岁,但无法查明具体出生日期。不能追究丙

的刑事责任

D.丁在14周岁生日当晚故意砍杀张某,后心生悔意将其送往医院抢救,张某仍于次日死亡。应追

究丁的刑事责任

12.甲以杀人故意放毒蛇咬乙,后见乙痛苦不堪,心生悔意,便开车送乙前往医院。途中等红灯时,

乙声称其实自己一直想死,突然跳车逃走,三小时后死亡。后查明,只要当时送医院就不会死亡。关

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厚大出品

无厚大,不法考法律是一种信仰

4

A.甲不对乙的死亡负责,成立犯罪中止

B.甲未能有效防止死亡结果发生,成立犯罪既遂

C.死亡结果不能归责于甲的行为,甲成立犯罪未遂

D.甲未能阻止乙跳车逃走,应以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论处

13.甲为杀乙,对乙下毒。甲见乙中毒后极度痛苦,顿生怜意,开车带乙前往医院。但因车速过快,

车右侧撞上电线杆,坐在副驾驶位的乙被撞死。关于本案的分析,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如认为乙的死亡结果应归责于驾车行为,则甲的行为成立故意杀人中止

B.如认为乙的死亡结果应归责于投毒行为,则甲的行为成立故意杀人既遂

C.只要发生了构成要件的结果,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成立中止犯,故甲不成立中止犯

D.只要行为人真挚地防止结果发生,即使未能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也应认定为中止犯,故甲成

立中止犯

14.甲欲杀乙,将乙打倒在地,掐住脖子致乙深度昏迷。30分钟后,甲发现乙未死,便举刀刺乙,

第一刀刺中乙腹,第二刀扎在乙的皮带上,刺第三刀时刀柄折断。甲长叹“你命太大,整不死你,我服

气了”,遂将乙送医,乙得以保命。经查,第一刀已致乙重伤。关于甲犯罪形态的认定,下列哪一选项

是正确的?()

A.故意杀人罪的未遂犯

B.故意杀人罪的中止犯

C.故意伤害罪的既遂犯

D.故意杀人罪的不能犯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使用暴力强奸妇女,在奸淫之前实施了猥亵行为,后来放弃奸淫行为的,应当认定为成立强

奸罪中止的“造成损害”

B.乙着手入户盗窃后中止盗窃行为的,属于盗窃罪中止的“造成损害”

C.丙实施故意杀人行为导致被害人重伤后顿生悔悟,正要将被害人送往医院抢救时,路人李某却

使用暴力阻止丙的抢救行为,致使被害人死亡。丙属于故意杀人罪中止的“造成损害”

D.丁投放了毒药毒杀被害人,又后悔,虽然没有驾照但仍开车将被害人送往医院,但途中发生车

祸使被害人身受重伤,后送往医院经抢救脱险。丁属于故意杀人罪中止的“未造成损害”

二、疑难总结(思考题)

1.在故意犯罪中什么是“客观的超过要素”?什么是“主观的超过要素”?

请分别参考《罗翔讲刑法基础版》P36、《罗翔讲刑法基础版》P44。

厚大出品

无厚大,不法考法律是一种信仰

5

2.刑法中的“认识错误”有哪些?

请分别参考《罗翔讲刑法基础版》P39、《罗翔讲刑法基础版》P58。

3.“偶然防卫”如何分析?

请参考《罗翔讲刑法基础版》P46。【经典案例】甲故意枪击乙时,此时乙刚好在瞄准丙实施故意

杀人行为,但甲对乙的行为不知情。甲开枪打中了乙,致乙死亡,丙得救。如何评价甲的行为性质?

4.如何理解“第17条第2款: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

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请参考《罗翔讲刑法基础版》P55。

5.什么是“行为与责任同时存在原则”?

请参考《罗翔讲刑法基础版》P56。

6.什么是“原因自由行为”?

请参考《罗翔讲刑法基础版》P58。

7.“期待可能性”及其运用。

请参考《罗翔讲刑法基础版》P59。

8.什么是“实行行为”?

请参考《罗翔讲刑法基础版》P64。

本文发布于:2023-01-30 22:12:0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6407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致室友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