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
挥一挥羊鞭,锦帽貂裘,他将其扔进云霄深处;弄一支秃笔,矮
纸斜行,他镌刻出对大汉最深切的眷顾。一边是高官厚禄,一边是赤
胆忠心:站在忘却与铭记之间、站在逸豫与忧劳之间,他选择了忘却
富贵,选择了铭记忠心,给人性涂上了最浓重的一笔。
擎一支旌节,他怀抱汉匈和睦的夙望,奔走于茫茫大漠;扶一阵
驼铃,他阔别长安的歌舞升平,游荡于寒沙衰草;他要用挺直的脊梁,
驾起横亘天山,沟通中原的飞虹。
哀叹,当汉使谋反事败;正气,当苏武拒绝折节叛敌;惊诧,当
单于面对这个宁死不屈,不为富贵所动的铁血男儿;执著,苏武举起
羊鞭,选择作高山雪莲那执著而圣洁的守望。
朔风凛冽,他与冷月做伴;北顾中原,将“生是大汉人,死是大
汉臣”的高贵铭记在心灵深处。胡茄幽怨,他与孤冢为伍,怅望大漠
飞雪,将“荣华富贵,千金封侯”的许诺忘却得一干二净。地窖冰冷,
他将满口毡毛与草皮一块咽下,浑身的热血却沸腾着一个至死不渝的
信念———铭记祖国,精忠报国。冰雪飘零,他用至情睥睨佳肴美酒,
铮铮傲骨却敲响千秋的绝唱———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犹
能忘。
好一个永远的苏武!他用睿智,铭记下对大汉忠贞不渝的信念。
在漫天风雪中且行且歌,把那光秃秃的旌节升华为一段千古的惊奇,
书写了一段铭传千古的悲歌。
好一个永远的苏武!他用勇气,忘却了单于荣华富贵的,在
大漠黄沙中渐行渐远,把那群枯瘦的羊群定格为一段不朽的历史,挥
洒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历史不能忘记,在浮华与坚守之间。北海的苏武,那流放于荒山
野原的铁血男儿,用不屈与铮铮傲骨作出了最完美的诠释,忘却富足,
成就气节;铭记祖国,造就伟大。
我明白了,在忘却与铭记之间,在享受与坚忍之间,那行于枯草
寒冰之上的苏武,用执著与信念作出了最美好的答案:富贵,只不过
是过眼云烟;忘却,便是它的归宿;忠心,才是历史的永恒;铭记,
才是它的精神家园。
壮哉,那永远的苏武!伟哉,那震撼人心的忘记!奇哉,那惊天
动地的铭记!雄哉,那一段忘记与铭记的千载颂歌!
永远的苏武。
点评:
这是一篇颇有历史知识和文化知识积淀,颇有才气和灵气的考场
佳作。作者深刻领悟话题的精髓,用辩证的方法,把目光投向历史的
苍穹,精心选取民族英雄苏武为挥洒情思的素材,热情讴歌了他为了
“汉匈和睦”,为了民族团结,“选择了忘却富贵,选择了铭记忠心”
的伟大精神和民族气节。历史的苏武啊,永远的苏武!他“给人性涂
上了最浓重的一笔”,他为历史唱响了“一段忘记与铭记的千载颂
歌”。
作者满含崇敬,饱蘸激情,用一句“永远的苏武”做文题,亮人
眼眸,概括凝练、准确中肯。不但高度概括了苏武的精神品质,而且
突出了其在历的崇高地位。文章通篇采用对比手法,始终把苏武放在
历史的天平上进行衡量,弘扬了人间正气,彰显了英雄的高风亮节,
生动深刻地阐释了话题。由于大量地使用了对偶、比喻、排比、引用、
反复等修辞手法,骈散句结合,长短句参差,使得文章气韵流畅,音
韵铿锵,读后,不但使人豪气在胸,而且满口留香。
本文发布于:2023-01-30 21:51:2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6397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