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育故事
根据考纲的要求,文科基础的历史要复习政治、经济、文化三本
书,以中等难度的试题为主。
对于处在高二复习阶段的历史教学,我们应该积极地抓住机会,
勇敢地面对挑战。
但是,我校文科班的学生总体上学习习惯比较差,如何引导他们
更好的学好文基历史呢?这是至今仍困扰我的一大难题。
在第一轮的复习中,我按照世界史、中国史两条线索,时空结合,
整合原来的三个专题;又根据《中学历史教学》杂志上陈伟国所整理的
人教、人民、大象几个版本的知识体系,进行复习。
我采取填空题的形式,主要根据人教版的课文进行挖空,引导学
生复习课本,抓住主干知识。
同时,每个考点加一两道高考例题,让学生熟悉高考的命题思路
和角度。
再配以10道左右的选择题让学生随堂练习。
课堂上,学生先填空,之后让一两个学生到黑板上把答案板书出
来。
之后再评讲例题,做选择题之后校对答案,最后针对学生错得较
多的题目进行评讲。
一开始这种方式学生还是蛮喜欢、蛮配合的,但两个月过去之后,
情况发生了变化。
这一天,我像往常一样,拿着一叠未填空的试卷来到高二(1)班——
体育班。
我每周在体育班只有一节课,他们由于早晨黄昏的训练,都显得
比较劳累。
我把试卷发下去,告诉他们今天要复习的考点。
王崇拿到试卷后,大声叫了起来:“老师,没书啊!“前几天检查,
你们都有书啊!我还给你们加了分!他们叽叽喳喳的说:“这还不容易,
到别的班借来的,加完分就还回去了。
我一阵晕眩,严肃地瞪着他们,装作后果很严重地问:“那现在怎
么办?王崇说:“你抄答案出来吧!唉!是到如今,只好如此了,我想,只
要后面的选择题他们能做出来,一样达到教学效果的。
大部分学生应付性地记下了答案,有三分之一的体育生很快就睡
着了。
我把他们叫醒,他们行了几秒钟又想睡了。
我再一次叫醒了其中的班干部林锦,他很生气很厌烦地抱怨说:
“你很烦哪!历史课总是这样!我考试之前看看书就可以通过啦!我现在
实在很累,你还是让我睡吧!我非常震惊,没想到他会说出这番话。
同时,我也陷入了反思:确确实实,这段时间我的上课方式千篇
一律,没什么新意,学生不喜欢听,我是推卸不了责任的。
面对高考升学的强大压力,师生都要积极主动地去面对。
科任老师形成自己的课堂风格是非常必要的,为了复习的连贯,
采取某一种方式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当学生长年累月接触一种教学方式的时候,他们也会形成
类似于“审美疲劳的“课堂疲劳,这将直接导致课堂教学的低效甚至无效。
因此,偶尔玩玩新把戏,搞搞新意思,多更新教学方式,历史教
学的有效性才能提高。
我是历史老师,要努力缓解学生的学习疲劳,采用更新鲜、更有
趣、更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学得更开心一点,学得更好一点,学
得更积极一点。
而不是采取“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无为态度,让学生来适应我
的方式。
所谓教学方式的有效性,应该是针对学生特点而采用的方式,是
充分考虑学生现实状况的教学方式。
我们回归课堂的本真时,当我们真正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
为时,我首先怀疑的是:我这样讲学生能不能懂?我这样问学生能不能
答?我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喜不喜欢?做为年轻老师的我们,就应该
在这样的反思中,在这样对课堂瑕疵的苦苦寻找中,不断提高自己的
教学水平和能力。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历史的有效性教学是一个常做常新
的课题。
我们要根据新课程的理念、高考政策的变化、学生的心理和学情、
信息科学技术的改进等,相应地调整教学策略。
“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在我们苦苦追寻高中历史的有效性教学时,不烦多回首,多反思,
因为——所谓成长,这是在反思中实现;所谓教学,正是在反思中提高;
所谓有效性,正是在反思中显现!
虽然操作起来有很大的难度,但是在经过我校探究体验式教学模
式的多年实践后,自我感觉还是得心应手的。
可是最近的一个课堂事件却给了我深刻的启示。
【案例描述】高中历史必修二中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是学生
难以理解的部分,也是整个中国近代史的一个难点。
涉及面广,特别是洋务运动的内容,有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和顽
固派,有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有封建性官僚企业和具有民族资本主
义性质的企业,有对洋务派学习西方所产生影响的评价等等,对于高
一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难以理解的。
我在备课的时候创设一些问题情景:甲午战争中国的失败证明洋
务运动没有将中国引上富强道路,那么是否意味着洋务运动向西方学
习是错误的呢?通过讨论,让学生对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和局限性有一
个全面深刻的理解。
并进一步让学生穿越时空感悟:假如你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清
朝统治者,你会怎么做?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学习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大家先
浏览教材,找出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变动的表现有哪些?导致中国近代经
济结构变动的原因有哪些?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生:开始认真的看
书、归纳,课堂按照我的设计正常运转着。
前两个问题解决的比较好,到最后谈到影响的时候,学生的兴趣
也非常高,争先恐后的谈着自己的看法,特别是关于洋务运动的影响
和评价时,我要求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师:进行归纳总结环节时,大家各抒己见,课堂气氛很活跃,我
说:“不错,归纳的相当不错。
由此可见,洋务运动的前景是一片光明啊。
但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使洋务运动走向失败,而甲午战争的失败
标志着洋务运动走向破产,甲午战争证明洋务运动没有将中国引上富
强道路。
生:正要进行分组讨论时,一个同学突然问到:“老师,为什么说
甲战的失败就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呢?问题的出现有点突然,因为这
个问题涉及到必修一的内容,并且也不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怎么办
呢?说实话,备课时也没有考虑到这一点,但看到学生的热情很高,大
有不解决不罢休的感觉。
我呢?自然要满足学生的愿望,并且理解了这个问题,也有利于引
导学生对洋务运动做出正确的评价,特别是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
推动作用,而且联系现在改革开放的中国,为什么要学习西方先进的
技术和管理经验?在学的过程中应该怎么样学?如何适应经济全球化的
趋势?中国是如何崛起的?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更有
利于打开学生的思路,激励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等等。
想到这儿,我的思路也打开了,于是我对学生说:“那我们先就这
个问题进行讨论。
学生们个个表情严肃。
90以后出生的孩子,对民族屈辱只停留在文字上,他们根本不懂
得今天生活的来之不易,不懂得百年前的中国是如何面临着巨大的屈
辱。
这也是民族的悲哀啊!讨论中,学生们从中受到了启发和教育,仿
佛一下子长大了,看到这种巨大的收获,我趁热打铁,给学生讲解到:
“从根本上来说,洋务运动的破产是指它不能使中国走向富强,也就是
说,它不是中国实现近代化的正确途径,不能实现它的目的。
洋务派属于封建势力,出于自身阶级的局限性,并不能完成领导
中国走向近代化的任务,甲午战争以后洋务派又逐渐成演变成为中国
近代化的阻碍力量,所以说,甲午战争的失败可以看成是洋务运动破
产的重要标志。
洋务运动的众多局限性,已经在甲午战争中充分暴露,经过了甲
午战争,洋务派已经不再成为中国近代化的代表,洋务运动也不再成
为中国近代化的主流。
讲完这个问题,下课铃响起来了,同学们意犹未尽,还在沉思之
中。
虽然我设计的流程没有完成,但我深知我和学生的收获是巨大的。
【案例分析】小小的问题,引起我对历史教学现状的深刻反思,
由此想到了我在历史教学中存在的误区:误区一:备课时侧重于大纲,
教材,而在备学生方面略显欠缺。
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过于具体、详尽、死板而不给学生留有空
间。
教案是教师的主观性设计,除了对重点难点、教学目标等的分析
与处理外,往往更多的考虑的是教学过程的设计,且力求完美无缺,
每一个子目怎么讲,学生回答什么问题,甚至连过渡语怎么说等等全
都设计好,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
会遇到哪些问题和为解决这些问题采用哪些方法、途径以及学习资料
(课程资源)的储备。
在这样教案的导向作用下,学生变成我的“操盘手而已。
所以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留一点空间,给学生思考、谈自己的
看法、进行讨论,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在实施中可根据课堂的实际情
况灵活调整教学计划。
误区二:老师的任务是教书育人,并且育人应该是为首的。
高一的学生处在一个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关键
时期,如果从高一开始,教师就能正确引导的话,学生是会终身受益
的,做好公民,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才是我们教育的真正目的。
误区三: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科、书本、课堂为中心,
以教师的教为中心,“以不变应万变,忽视千差万别的教育对象,很少
满足学生的思想火花。
要改变课堂教学行为,首先要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考虑这
节课我能为学生做些什么?上课时更多地让学生说出他们想了解什么?
特别在学生发现问题时,老师要引导学生去思考、追求、探究,引导
学生去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创造性学习能力。
总之,不同的教法产生不同的效果,在抓素质教育的同时也要把
教学和学情、教材、现实相联系才能完成历史教学的任务。
而且有时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又要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上学会知识,又要提高他们的能力,还
要培养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等,所以感觉到很难。
但最近的一次上课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教学过程】高中历史必修二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这部分知
识历来是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识。
在这部分知识里,涉及面很广,特别是涉及到洋务运动的内容,
有地主阶级中的两大派洋务派和顽固派,有两大工业军事工业和民用
工业,有两大性质的企业封建性官僚企业和具有民族资本主义的性质
的企业,有对洋务派学习西方所产生影响的两大评价等等。
所以内容很多,而且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是一块比较难处理的部
分。
我在备课的时候创设一些问题情景,比如针对评价洋务运动,组
织学生进行一场讨论赛:甲午战争证明洋务运动没有将中国引上富强
道路,那么是否意味着洋务运动学习西方错了呢?通过讨论,让学生对
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和局限性有一个全面深刻的理解。
并进一步让学生身临其境感悟历史:假如你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
的清朝官员,为了达到自救目的,你将会怎样做?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
欲。
来到教室,我按照预定的教学模式开始讲课。
师:同学们,我们这节课共同学习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这一
部分内容,本节内容比较复杂,经济术语多,专业性强,大家先大致
浏览全文,找出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有哪些表现,进一步思考导
致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变动的原因有哪些,变动对中国产生了那些影响
等。
学生开始认真的看书,归纳学生的思维也在跟着老师的思路有序
的运转着。
前两个问题比较好解决,到最后谈影响的时候,学生的兴趣也非
常高,争先恐后的谈着自己的看法,特别是关于洋务运动的影响和评
价时,我建议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我及时进行归纳总结课堂气氛很活跃在总结时,我说:“不错,归
纳的很好。
由此可见,洋务运动的前景是一片光明啊。
但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使洋务运动走向失败,而甲午战争的惨败
就标志着洋务运动走向破产,甲午战争证明洋务运动没有将中国引上
富强道路,正要进行分组讨论时,一个学生冷不丁冒出一句话:“老师,
我问一个问题,为什么甲午战争的惨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呢?全班
同学的注意力哗的也都集中在这个问题上,都在小声嘀咕:就是啊,
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这个问题有点突然,因为这个知识点涉及到必修一
的一部分内容,而且也不是今天讲课的重点,怎么办?说实在的,我对
这个问题也没有做充分的备课和思考,但看到学生的热情很高,好像不
解决这个问题,就不能再继续下面的问题了。
我呢,当然不能扫了学生的兴,而且掌握了这一点,也有利于引
导学生对洋务运动作出一个正确的评价,特别是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
化的推动作用,而且联系现在改革开放的中国,为什么要学习西方先
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在学的过程中应该怎么样学,如何适应经济全
球化的趋势,中国是如何崛起的,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
心,更有利于打开学生的思路,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等等。
想到这儿,我的思路也打开了,于是我对学生说:“那我们先就这
个问题进行讨论。
但大家手头的资料是有限的,只能先从书本中找到甲午战争这一
节的内容,找到了清政府的强大的海军力量如何在甲午战争中洋务运
动失败,特别是威海之战,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但看了之后,学生还
是似懂非懂,不过他们最起码懂了两点:知道了洋务派苦心经营的海
军力量覆没了,知道了李鸿章在战争中的妥协退让,学生的表情是义
愤填膺的,大骂李鸿章妥协卖国,看到学生的激动情绪,我也深受感
染,我说:“同学们,这就是大清的水师,这就是大清的腐败,更是我
们中国人的耻辱和悲哀,即使我们进行了奋力的抵抗,最终也无法阻
挡资本主义国家铁蹄的践踏,洋务运动中体西用,不变革中国的落后
体制,而是单纯的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是不能让国家富强的,不实
现民族的独立,永远都不可能实现国家的强国梦。
学生们个个表情严肃,90以后出生的孩子已经不懂得民族的屈辱
了,他们想的,做的,都是一种新思维,他们是和平年代中的宠儿,
他们根本不懂的今天生活的来之不易,不懂得百年前的国家是如何被
列强蹂躏和瓜分的,不懂得先辈们所经历的苦难,更不屑一顾,这同
样也是民族的悲哀。
学生们从中受到了启发和教育,他们仿佛一下子长大了,看到这
种巨大的收获,我趁热打铁,和同学们共同在网上查阅了资料:“从根
本上来说,洋务运动的破产是指它不能使中国真正富强,也就是说,
它不是中国实现近代化的正确途径,不能实现它的目的.甲午战争前洋
务派的政策、战争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多方面问题以及战争后洋务派对
时代潮流的负面作用等方面可以看到,属于封建势力洋务派,并不能
完成引导中国近代化的任务,而甲午战争以后洋务派又逐渐成为了中
国近代化的阻碍力量,所以说,甲午战争的失败可以看成是洋务运动
破产的重要标志。
洋务运动的众多局限性,已经在甲午战争中暴露无遗,经过了甲
午战争,洋务派已经不再成为中国近代化运动的进步代表,洋务运动
也不再成为中国近代化运动的主流。
下课铃在热烈而又有点严肃中响了,同学们意犹未尽,还在沉思
之中,但我知道这节课是成功的。
【反思】一个小小的问题,勾起我对历史教学现状的深刻反思,
由此想到了目前历史教学中存在的误区:误区一:教师备课侧重于备
大纲,备教材,而在备学生方面略显欠缺。
在备教学过程的设计中,过于具体、详尽、死板而不给学生留有
空间。
教案是带有主观性的设计蓝图。
目前教师备课(编写教案)的侧重,除了对本课重点难点、教学目标
等的分析与处理外,往往更多的考虑的是教学过程的设计,且力求尽
善尽美,每一个子目怎么讲,需要学生回答什么问题,甚至连过渡语
怎么说等等全设计好,而恰恰忽视了学生这个学习的主人,忽视考虑
学生在学习本课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和为解决这些问题采用哪
些方法、途径以及学习资料(课程资源)的储备。
在这样教案的导向作用下,学生很可能变成你的“操作工而已。
所以教师在备课编写教案时,要留一点空间,给学生思考、谈自
己的看法、进行讨论,要有一定的灵活性,使实施中可根据课堂情景
如学生的反应等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误区二:老师的任务是教书育人,而且应该是育人为首的。
高一的学生处在一个由初中到高中心理的过渡阶段,处在一个树
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如果从高一我们老师
就能正确的教导的话,我觉得三年甚至三十年甚至终身他都是受益匪
浅的,好好做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才是我们教育的真正目
的。
如果一味的只是高呼优生率,达线率,只会适得其反,只会扭曲
教育的真正内涵,只会摧残学生幼小的心灵。
。
。
。
这方面的教训是数不胜数的。
学生们了解了历史,我也觉得我真正懂得了历史,历史是一部书,
更是一部育人题材的书。
误区三: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科、书本、课堂为中心,
以教师的教为中心,“以不变应万变,忽视复杂的教育对象,很少让学
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得知识。
目前的课堂教学,仍以教师的传授为主,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
能的传授。
教师凭借教科书、教学用书和其他教学资料,借助一定的手段,
进入“规范操作(这种形式的教学实践,已经成为千百万教师工作的程式,
稳定于日常教学观念和行为之中),较少鼓励学生提问,一旦在课上遇
到学生提出自己预设以外的问题便会用“课后讨论等搪塞过去,学生始
终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而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
会,这种亦步亦趋的学习方式是培养不出真正具有求实精神、怀疑和
证伪精神、创新思维和进取精神的学生的!这也是与新课程理念背道而
驰的。
我认为要改变课堂教学行为,首先要确立教师为学生服务的思想,
考虑这节课我能为学生提供哪些服务?上课时更多地让学生表述他们
想了解什么?特别在学生发现问题时,老师要引导他们去思考、追求、
探索,引导学生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创造性学力。
猜你喜欢:1.高中历史教师工作总结2.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名人励志
故事大全3.高中教师教育故事随笔4.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名人励志故事
5.历史上家长教育孩子的经典例子
本文发布于:2023-01-30 21:20:1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6383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