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九个经典孝老爱亲的小故事
忠孝双全
明朝湖南道川守将沈至绪,有一个独生女儿,名叫沈云英.自小
聪明好学,跟父亲学得一身好武艺.因其父率兵迎异军死在战
场上,当时沈云英才十七岁,她登上高处大声呼曰:“我虽然是
一个小女子,为完成父亲守城的遗志,我要决一死战.希望全体
军民保卫家乡.”大家深受感动,发誓要夺回失地.很快解除了
包围,取得了胜利.沈云英找到父亲的尸体,大声痛哭,全体军
民都穿上孝服,参加了葬礼.朝廷下令追封沈至绪为副总兵,并
任命沈云英为游击将军,继续守卫道州府.后来人们为她建了
一座忠孝双全的纪念祠.有诗颂曰:异军攻城围义兵,娥眉汗马
解围城;父仇围难两湔雪,千古流芳忠孝名.
黄香温席
汉朝的时候,有一个叫黄香的人,是江夏(今湖北境内)人.年纪
刚刚九岁,就已经懂得孝顺长辈的道理.每当炎炎夏日到来的
时候,就给父母的帐子扇扇子,让枕头和席子更清凉爽快,使蚊
虫避开;到了寒冷的冬天,就用自己的身体让父母的被子变得
温暖,好让父母睡起来暖和.因此,黄香的事迹流传到了京城,
号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黄香侍奉父母的故事反映出一个孩子细致、纯真的孝心,是一
个孩子从内心深处自然萌发、激发出来的孝,又是出于天性
的、并尽自己的能力所能做到的孝行,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让
我们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孝敬父母.
鹿乳奉亲
周剡子,品性至孝.剡子父母年老,且双目都患有眼疾.父母亲
老人想吃鹿乳,剡子身披鹿皮想混入鹿群取鹿乳.一次取乳时,
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jǐ)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
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
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笼负母归
鲍出,字文芳,是后汉时新丰人,天生魁伟,生性至孝.一天他不
在家,一伙强盗把他母亲劫走.鲍出闻讯后,怒发冲冠,抄起一
把刀就不顾一切地追下去.沿途杀了十几个贼人,终于追上了
劫掠他母亲的强盗,远远看见母亲和邻居老妪被绑在一起.他
大吼一声,奋力上前.众贼见他来势凶猛,锐不可当,吓得四散
逃命.鲍出顾不上追敌,径直跑上前来,叩头请罪.跪着给母亲
和邻居老人解开绑绳,将她们解放回家.后来战乱纷起,他就
侍奉母亲到南阳避难.贼乱平定,其母思归故乡.可是路上跋山
涉水,抬轿难行,鲍出思虑再三,就编了一个竹笼,请母亲坐在
笼中,将她背回家乡.后人有诗赞曰:
救母险如履薄冰,越山肩负步兢兢;重重危难益坚忍,孝更绝伦
足可矜.
弃官奉亲
荥阳中牟人潘岳,字安仁,晋武帝时任河阳县令.他事亲至孝,
当时父亲已去世,就接母亲到任所侍奉.他喜植花木,天长日久,
他植的桃李竟成林.每年花开时节,他总是拣风和日丽的好天,
亲自搀扶母亲来林中赏花游乐.一年,母亲染病思归故里.潘岳
得知母意,随即辞官奉母回乡.上官再三挽留.他说:“我若是贪
恋荣华富贵,不肯听从母意,那算什么儿子呢?”上官被他孝感
动,便允他辞官.回到家乡后,他母竟病愈了.家中贫穷,他就耕
田种菜卖菜,之后再买回母亲爱吃的食物.他还喂了一群羊,每
天挤奶给母亲喝.在他精心护理下,母亲安度晚年.
诗曰:
弃官从母孝诚虔,归里牧羊兼种田;藉以承欢滋养母,复元欢乐
事天年.
单衣顺母
《单衣顺母》,又称为《芦衣顺母》,这里讲述孔子又一个著
名弟子闵子骞的孝行故事.
春秋时代,有个孝子叫闵子骞.他的母亲去世比较早,父亲娶了
继母,又生了两个弟弟.继母对他不好,常常虐待他.一年冬天,
后母用芦花给他做衣服,而给他的两个弟弟做的是棉衣.芦花
做衣服看起来很蓬松,但是不保暖.刚好他父亲带他外出,让他
驾马车.因为天气太冷,冷风飕飕,衣服又不保暖,所以他就冻
得发抖.父亲看了以后很生气,衣服已经穿得这么厚了还在发
抖,是不是有意要诋毁后母.一气之下,就拿起鞭子抽打闵子骞.
结果鞭子一打下去,衣服破了,芦花飞出来,父亲这才明了,原
来是后母虐待自己的孩子,所以很生气.回到家里,当下就要把
他的后母休掉.可是子骞对后母并不记恨,反而有些同情后母,
小子骞觉的不能因为这么一件小事就休掉后母,于是他跪下
来对自己的父亲说:“父亲,请你不要赶后母走,因为毕竟还有
两个小弟弟呀!有母亲在的时候,只有我一个人寒冷,如果母亲
走了,我和两个弟弟都会挨饿受冻的.(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
单)”
在这种情形之下,闵子骞至诚的孝心丝毫不减,而且还想到兄
弟和家庭的和乐.这一分真诚让他的父亲息怒,这一分真诚也
让他的后母生起惭愧之心.闵子骞这分真诚的孝心转化了家
庭的恶缘,致使家庭从此幸福和乐.所以,“亲憎我,孝方贤”.
我们时时处处想着“德未修”,所以"感未至”,真诚就能永不
忘失,能时时提起关照.
亲尝汤药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了西汉政权.刘邦的四儿子刘恒,即後
来的汉文帝是一个有名的大孝子.刘恒对他的母亲皇太后很
孝顺,从来也不怠慢.
有一次,他的母亲患了重病,这可急坏了刘恒.他母亲一病就是
三年,卧床不起.刘恒亲自为母亲煎药汤,并且日夜守护在母亲
的床前.每次看到母亲睡了,才趴在母亲床边睡一会儿.刘恒天
天为母亲煎药,每次煎完,自己总先尝一尝,看看汤药苦不苦,
烫不烫,自己觉得差不多了,才给母亲喝.
刘恒孝顺母亲的事,在朝野广为流传.人们都称赞他是一个仁
孝之子.
有诗颂曰︰
仁孝闻天下,巍巍冠百王;母後三载病,汤药必先尝.
己亥日,刘恒病死于长安未央宫.死后的庙号为太宗,谥号为文
帝.后人为了纪念他的伟业和仁政以及他的孝道,将其列为
二十四孝之第二孝.
卧冰求鲤
北风呼啸,寒风凛冽.王祥背着一大捆干柴,顶着大风,好不
容易从山里打柴回到家里.他就觉得头疼发热,全身无力.刚一
到家,他就异常难受地躺下了.刚过片刻,继母走进房内.“王祥,
起来,快去给我和你父亲把炕烧热!”“我……”,还没有等王祥
把话说完,继母就大喊起来:“懒猪,还不快点起来干活!”,王
祥只好强打着精神起了床,按继母说得去做.
这时,父亲回来了.继母立刻在王祥父亲面前谗言道:“夫君,祥
今不知怎么回事,异常懒惰.方才我发现他没有烧炕就睡大觉
了.真是岂有此理!”
父亲一听,立刻大发雷霆.他立即叫来了王祥,不问三七二十一
就训斥道:“祥儿,今日你不干完活就睡懒觉.到底为何?”
“父亲,今日我……”王祥有口难言.平时,自己受再大的委屈,
也从不顶父亲.
“以后不可这样,下不为例!”
王祥委屈地退了出去.
不久,继母感到心口忧闷,很不舒服.父亲叫来郎中,给继母号
了脉.郎中开了药方,声称要治好这种病,只能喝鲤鱼汤才有会
见效.可是,到哪去买鲤鱼呢?这个寒冷的季节,市场上根本就
没有买鲤鱼的.怎么办?大家为此都在发愁.这时,王祥二话没
说,自己便独自一人向村外那条河流走去.
“王祥,你到哪去?”父亲问道.
“我去村外那河上.”
“大冬天那里封冰,你去那里干什么?”
“父亲,你别管了!”
“那孩子肯定又是去那里玩了.你看看,要这孩子有啥用?这
么多年,我看是白养了.我如今重病在身,他竟然跑出去玩,真
是不孝之子!”继母说.
王祥来到河上,只见河面结了一层厚厚的冰.这时,王祥脱掉了
上衣,躺在了冰上.王祥硬是用自己的体温融化了一块冰.王祥
敲开冰,只见冰下有好多鲤鱼.他不顾天气的寒冷,伸手就抓到
了两条鲤鱼.
他高兴地把鱼带回了家.
“爸爸,有了,有鱼了,有鱼了!”
“哪来的?”父亲感到莫名其妙.
王祥就详细地介绍了得到鱼的过程.王祥的父亲和继母颇受
感动,尤其是那继母,她羞愧不已,拉着王祥,羞怯地说道:“祥儿,
你真是个好孩子,以前为母错怪你了,以后我再也不会嫌弃你
了.”
父亲也说道:“祥儿为人善良,宽厚待人,真令人钦佩!这下,你亲
生母亲可以在九泉之下安息了.”
一时间,三人欢乐地相拥在一起,脸上绽放出了灿烂的笑容.
孔融让梨
孔融,字文举,东汉时期山东曲阜人,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
他是泰山都尉孔宙的第二个儿子.孔融四岁的时候,某年某月,
正好是他祖父六十大寿,来客很多.有一盘酢梨,放在寿台上面,
母亲叫孔融把它分了.于是孔融就按长幼次序来分,每个人都
分到了自己就得的一份,唯独给自己的那一个是最小的.父亲
奇怪地问他:"别人都分到大的梨子,你自己却分到小的,为什
么呢?‘孔融从容答道:"树有高的和低的,人有老的和小的,尊
敬老人敬得长辈,是做人的道理!"父亲很是高兴.
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
童.4岁时,他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懂得礼节,父母亲非常喜
爱他.
一天,父亲的朋友带了一盘梨子,给孔融兄弟们吃.父亲叫孔融
分梨,孔融挑了个最小的梨子,其余按照长幼顺序分给兄弟.孔
融说:“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梨,大梨该给哥哥们.”父亲听后
十分惊喜,又问:“那弟弟也比你小啊?”孔融说:“因为弟弟
比我小,所以我也应该让着他.”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
汉朝.小孔融也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哭竹生笋
孟宗(?~271年),字恭武,一字子恭,三国时吴国江夏人(今湖
北阳新县阳辛村人).曾为吴盐池司马、豫章太守、司空.
孟宗幼年丧父,生活虽然困苦,但他的寡母尽力设法让他念诗
书,学礼仪.
孟宗的母亲,不管生活如何困苦,一心要让孩子读书,让他与读
书人结识,以便将来成为大学令,出人头地.到了县试的时候
(在县内举行的考试),各地的考生都到孟宗居住的地方来参加
考试.有些考生贫困,无力住客栈(旅馆),孟妈妈就请他们到她
家里住宿.她缝了一条特大的被子,能够覆盖很多考生.她说:"
我的孩子仰慕你们众位的品德和学问,可又没有能力好好招
待你们,仅就这点意思,表示他对你们的敬意."于是,孟妈妈的
名声,传遍了各地.
孟宗对母亲非常孝顺,他感到欠母亲的地方太多了.因为他妈
妈费了很大苦心,才把他教育成人.
一年冬天,孟妈妈突然病倒,病了许多天,什么食物都不想吃.
一天早上,她忽然对孟宗说:"孩子,真奇怪,我现在真想喝点笋
尖汤!"
孟宗听说妈妈想喝点汤,心中十分高兴,因为她几天没吃东西,
身体已越来越衰弱了.不过他又想,现在正是严冬时分,而竹子
要到春天才发芽,我到什么地方去找竹笋呢?"
孟宗想着想着,不觉皱起眉来.孟妈妈见到了,就说:"哦,我大概
是病得糊涂了,算了吧!"
孟宗立刻说:"别这么说,妈."很久以前孟宗就对天发誓,无论妈
妈跟他要什么,他都不能说"不"!现在他得实现他的诺言,所以
接着说:"妈,您别着急,我会尽量设法找点笋尖回来炖汤给您
喝.":可是他心中又想,我这么轻易就答应了,我怎能做到呢?最
近这两天,天气冷得厉害,冷风呼啸不停,动物全在冬眠,花草
树木离茁芽生长还有一段时间,我怎能找到笋尖呢?"
可是妈妈要喝笋尖汤,他必须出去找寻竹笋.于是他扛着铲
子、斧头,冒着风雪向山中走去.他在风雪中辛苦挣扎,走了半
天,才到了一个竹林.当他看到白雪像地毯似的厚厚
铺了一地,令他更加心惊."天哪!几乎连青绿的竹叶都看不见,
上哪儿去找新笋尖呢?这实在是办不到的事呀,老天可怜可怜
吧!妈妈病得那么厉害,若是我找不到笋尖炖汤给她喝,而她因
此逝世,那我可一辈子也不能心安呀!"
他一想到母亲正在病床上苦苦等待这笋尖汤,就鼓足勇气,自
己对自己说:"我为何不试试挖一挖呢?我可以一寸一寸地挖
土,到挖着笋尖为止."土硬得像铁一般,他用力地一铲一铲挖
下去,一直累得他筋疲力尽,仍然看不到半点绿色的笋尖.孟宗
既挖不出竹笋,又想着病床上的母亲,不由得对着土坑哭了起
来,他越哭越伤心,忘了自己,也忘了附近的一切.他这样哭着
哭着,哭了好一阵子.当他张开泪眼往地上一看时,不禁吃了一
惊.原来,他面前的冰融化了,竹根四周的冰土都和成了软泥,
软泥中居然有几个绿尖顶冒了出来!
"啊!笋尖!笋尖!"
孟宗心想:这不会是做梦吧?他连忙弯腰去拔,拔出一个,摸了
摸,"嘿,可不真的是活笋尖么?是真的,哦,我知道妈可以活命了,
我好高兴呐!"他简直不相信笋尖真的长出来了.可是那不可
能长出的笋尖,竟能这么快发芽长出,莫非是上天的赏赐?"一
定是的!"孟宗对着上天叩首说:"哦!天神呐,谢谢你的万慈万
恩."
他挖出土坑中的笋尖,赶程回家去作笋汤.妈妈看见儿子拿了
竹笋回来也惊讶不已,心中一高兴,病好像已好了一半.她喝了
笋汤之后,病果然痊愈了.
后来,孟宗更加努力读书,努力学习,终于成为一位学者,并且
当朝中的大臣,替国家做了许多有益的事情,受到了人民的爱
戴.
本文发布于:2023-01-30 19:56:5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6348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