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初一历史试题

更新时间:2023-01-30 19:02:46 阅读: 评论:0

中考指南2019科学-焦躁的反义词


2023年1月30日发(作者:下象棋作文)

初一历史试题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xxx分钟;出题人:xxx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评卷人得分

一、选择题

1.“唐朝允许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参加科举考试和做官。长安城商贾

云集,学子荟萃,到处可见歌舞、盛宴,气势非凡宏大。”课文中的这段

叙述体现的是唐朝()

A.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

B.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

C.科技文化大放异彩

D.中华文化强大生命力

2.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下列文物中最能反映商朝社会生活的是()

3.通过甲骨文,我们能“看清楚”的内容有

A.夏朝的政治、军事情况

B.商朝国王的活动以及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

C.西周的分封制

D.春秋争霸战国争雄

4.据最新考古发现,在我国重庆巫山龙骨坡发现了巫山人。经科学测定,

巫山人距今约240万—180万年。这样,我国人类历史至少可以向前推

进的年数是()

A.10万年B.70万年C.100万年D.120万年

5.商朝在历史上又被称为殷,是因为下列哪一事件

A.商汤灭夏B.武王伐纣C.盘庚迁都D.平王东迁

6.元代高明在《琵琶记》中说:“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

句话反映的社会现象在中国最早出现的时期是()

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

7.15世纪上半期,郑和率领船队七下西洋。郑和船队最远到达的地区是

①马六甲海峡②红海沿岸③印度半岛④非洲东海岸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8.春秋时期,群雄逐鹿,诸侯争霸。奠定晋文公中原霸主地位的战争是

()

A.城濮之战

B.巨鹿之战

C.马陵之战

D.桂陵之战

9.下列哪一项的搭配是错误的?()

A.女真—阿骨打—金

B.契丹—阿保机—北宋

C.党项—元昊—西夏

D.蒙古—忽必烈—元

10.我国现存最早的,内容最完整的农书《齐民要术》的作者是()

A.贾思勰

B.徐光启

C.李时珍

D.范缜

评卷人得分

二、判断题

1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在题前“()”里,对的打“√”,错的打“×”,

并改正。

()(1)、中国最早的一部完备法典是《汉谟拉比法典》。

改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反映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谚语是:南朝四

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改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射雕英雄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全真七子丘处机为两

个孩子取名郭靖、杨康,目的是为了让他们勿忘国耻。“国耻”指辽灭南

宋。

改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4)、宋元时期辽宋争夺的焦点是幽云十六州。

改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12.秦朝在全国统一货币为圆形方孔钱,也被称为五铢钱。()

13.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统一了全国。()

14.公元前138年,为加强与西域各国的经济联系,张骞出使西域,13年

后他带回《古兰经》献给汉武帝,并介绍西域的情况。

15.仔细读图并判断

图一、图二为河姆渡遗址出土文物,图三、图四为半坡遗址出土文物。

以下表述是从上图片中得出的,请在括号内填“A”;违背了上表信息所表

达的意思的,请在括号内填“B”;是上表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在括号内填

“C”。

(1)河姆渡居民的食物中有粟,半坡居民的食物中有稻谷()

(2)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都开始制陶。()

(3)河姆渡居民住木结构房屋,半坡居民住半地穴式房屋()

(4)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还没有美的意识。()

(5)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都有了相对稳定的食物来源。()

评卷人得分

三、填空题

16.填图题(本题共3分。填出图中A.B.C分别是战国七雄中的哪几个诸侯

国。

17.动手画示意图来整理知识,是学习历史的好方法。请根据所学知识,

写出下列示意图中A、B、C、D位置分别代表的内容(8分)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唐人赵嘏

材料二:“天下英雄人吾彀中矣。(人彀:被收罗笼络的意思)”

——唐太宗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长策”是指什么制度?______________。

这种制度开始于什么朝代?______________。

什么朝代逐渐完善?______________。

最关键的人物是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唐朝时最重要的科目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获得第一名的叫什么?______________。

什么朝代被废除的?______________。

(2)从材料看,这种制度获得收益最大的是谁?。

(3)这种制度有什么影响?。

19.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______,她的统治时期史称有______。

20.约公元前年,商部落首领联合周边各部落起兵打败了夏王桀,建

立朝。

评卷人得分

四、填表题

21.思想主张: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________;世间的事物

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________的。老子在政治上主张

“________”。他的学说集中在《老子》(《________》)一书,这部书成为

道家的经典。

22.明朝建立后,重修长城主要防御的对象是()

A.蒙古族和契丹族

B.大理和西夏

C.女真族和契丹族

D.蒙古族和女真族

评卷人得分

五、问答题

23.甲骨文距今约有3600多年的历史。那时候的统治者迷信鬼神,其行

事以前往往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以后又在甲骨上刻记所占事项及事后

应验的卜辞或有关记事,其文字称甲骨文。自清末在河南安阳殷墟发现

有文字之甲骨,已经100多年了,目前出土数量在15万片之上,大多为

盘庚迁殷至纣亡王室遗物。以出至殷墟,故又称殷墟文字;因所刻多为

卜辞,故又称贞卜文字。甲骨文目前出土的单字共有4500个,已识2

000余字,公认千余字。它记载了三千多年前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

化等各方面的资料。是现存最早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看下图一是甲骨文中的十二生肖中的部分文字,你知道分别是什么吗?

写在横线上。(4分)

(2)图二甲骨文中的各种“丝”,形状均似丝线缠绕。通过这片甲骨文上的

丝字,你能推测出一个什么样的结论?

(3)结合课文中列举的甲骨文字,说说它们与今天汉字的渊源关系。

24.回答下列问题:

(1)明长城的修筑起了什么作用?

(2)历史上各朝代不断修缮长城,但清朝康熙皇帝却说“修筑长城,实

属无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3)为什么说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评卷人得分

六、综合题

25.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古时候洪水泛滥成灾,百姓过着悲惨的生活,A带领人们用疏导的

办法治理洪水,他治水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了洪水,让老

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

材料二:B和儿子一起,带领人民在化害为利,在岷江流域修建了大型

的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两位水利专家A和B分别指的谁?(4分)

(2)材料二中的大型水利工程指的是什么?(2分)

(3)这两位水利专家能够治水成功的原因有哪些?(4分)

(4)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哪些精神?(4分)

26.识读下图(12分)

(1)请写出与唐朝友好交往的三个国家(6分)

(2)“唐风洋溢奈良城”反映了唐朝与哪一国家的关系(2分)

(3)请写出下边两个人物的名字(4分)

参考答案

1.A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内容“唐朝允许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参加科举

考试和做官”和“到处可见歌舞、盛宴,气势非凡宏大”,体现了唐朝的博

大宏放的精神,BCD叙述与材料内容不符合,故选A。

2.B

【解析】

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商朝文物。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经出现

青铜器。到了商周时期,我国进入了青铜时代。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

灿烂时期,青铜器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著名的青铜器有巨

大的司母戊鼎和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等。司母戊鼎高1.33米,长1.1米,

重832.84千克,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当时,铸造这样一个大鼎,

需要二三百人同时操作,由此可见商朝的青铜器铸造业的发达。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灿烂的青铜文明

3.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甲骨文的记载内容。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

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

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目前已释读的甲骨文单字有一千多个。我国有

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商代统治者迷信鬼神,其行事以前往往

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以后又在甲骨上刻记所占事项及事后应验的卜辞

或有关记事。它记载了三千多年前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

的资料。故选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中华文化的勃兴

(一)

4.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原始人类。在云南省元谋

县,我国科学家发现了两颗门齿化石和一些粗糙的石器,以及大量的炭

屑、小块烧骨,经专家鉴定,这是远古人类的牙齿和遗物,证明他们已

经会制造工具和知道用火了,这一远古人类就是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

前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巫山人距今约240万—180

万年,180万年距170万年是10万年,故选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中华文明的起源•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

5.C

【解析】商朝在历史上曾经有过盘庚迁都,迁到的就是殷,所以称为殷

商,C正确。其他不符合题意。

6.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对科举制这一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看到该题,先理

解“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句话,一举成名天下知是指通

过考试而获得功名,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是隋炀帝创立的科举制度,

唐朝时期科举制得到完善,所以本题选B。

考点:科举制的创立

点评:科举制是一种重要的官吏选拔制度,考试至今还在沿用,影响深

远,是考试命题的重点,本题必须要对金榜题名这一名词理解,同时也

要对科举制这一概念掌握的非常清楚才能解答,同学们对科举制的创立,

发展,完善以及它的影响都要全面掌握。

7.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郑和下西洋的史实。郑和船队最远到达的地区是

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故选C。

8.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春秋战国的相关知识点。根据所学知识,晋文

公整顿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接着晋国和楚国双方展开城濮之战,

晋军大胜,从此,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故选A。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春秋战国的纷

9.B

【解析】

试题解析:10世纪初,契丹杰出首领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

都城在上京。阿保机就是辽太祖。辽宋夏金元时期是少数民族政权并立

时期,也是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巩固时期,在民族关系上,民族间的

和是主流,能促进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战是次要的,不利于

民族关系的发展。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民族

政权并立的时代;

10.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齐民要术》的相关史实。根据课本所学,南

北朝时期贾思勰《齐民要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农业科学著

作,总结了北方劳动人民的生产经验,反映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在世

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故A为正确

选项。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承上启下的魏

晋南北朝文化(一)。

11.(1)×《汉谟拉比法典》改为《唐律疏议》;

(2)×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改为“苏湖熟,天下足。

(3)×辽灭北宋改为金灭北宋;

(4)×宋辽初期,宋辽争夺的焦点是幽云十六州。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国

最早的一部完备法典是《汉谟拉比法典》。这个不正确的,《唐律疏议》

原名律疏;又名《唐律》、《永徽律疏》,是东亚最早的成文法之一。

唐朝刑律及其疏注的合编,亦为中国现存最古、最完整的封建刑事法典,

共三十卷。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反映长江流域已

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谚语是: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个是不正确的;应该是“苏湖熟,天下足。“苏湖熟,天下足”据说是南

宋时候的民谚。元代任仁发的《浙西水利议答》里提过。意思是:这个

地方的粮食丰收,足于解决全国人口的吃饭问题。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射雕英雄传》

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全真七子丘处机为两个孩子取名郭靖、杨康,目的

是为了让他们勿忘国耻。“国耻”指辽灭南宋。这个是不正确的,应该是

金灭北宋;后来建立了南宋。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宋元时期辽宋争

夺的焦点是幽云十六州。这个不正确;不对。可以这样改一下。宋元时

期,宋元争夺的焦点是四川战场、湖北战场和京湖战场。或者,宋辽初

期,宋辽争夺的焦点是幽云十六州。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辉煌的隋唐文

化(一);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

发展•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重心的

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

12.错误

【解析】本题考查秦统一全国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

题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题干说法是错误的,秦

朝当时通行于全国各地的货币是圆形方孔钱,而五铢钱是西汉时期的货

币。

13.错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有关北宋的史实。北宋没有统一全国。

14.(1)错误:为加强与西域各国的经济联系。

理由:公元前138年,为了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张骞出使西域。

(2)错误:《古兰经》理由:《古兰经》诞生于7世纪(《古兰经是伊

斯兰教的经典,伊斯兰教兴起于7世纪》)。

【解析】(1)根据所学可知,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联合大月氏

夹击匈奴,加强与西域各国的经济联系是公元前119年第二次出使西域

的目的。

(2)《古兰经》是伊斯兰教的经典,而伊斯兰教诞生的时间是公元7世

纪,故张骞不可能带回《古兰经》给汉武帝。

故上述两处错误判断正确,理由正确。

【解析】(1)根据材料“图一‘炭化稻谷’为河姆渡遗址出土文物,图四

‘粟和装粟的陶罐’为半坡遗址出土文物。”可以得知,结论“河姆渡居民的

食物中有粟,半坡居民的食物中有稻谷”违背了上述材料的表达意思。因

此,(1)题后面的括号填写B;

(2)根据材料“图二‘猪纹陶器’为河姆渡遗址出土文物,图三‘彩陶鱼纹

盆’为半坡遗址出土文物。”可以得出结论“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都开始

制陶”,因此,(2)题后面的括号填写A;

(3)根据材料“图一‘炭化稻谷’、图二‘猪纹陶器’、图三‘彩陶鱼纹盆’、图

四‘粟和装粟的陶罐’”可知,材料没有涉及“河姆渡居民住木结构房屋,半

坡居民住半地穴式房屋”。因此,(3)题后面的括号填写C;

(4)根据材料“图二‘猪纹陶器’为河姆渡遗址出土文物,图三‘彩陶鱼纹

盆’为半坡遗址出土文物”可以得知,结论“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还没有

美的意识”违背了上述材料的表达意思。因此,(4)题后面的括号填写

B;

(5)根据材料“图一‘炭化稻谷’为河姆渡遗址出土文物、图四‘粟和装粟

的陶罐’”可以得出结论“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都有了相对稳定的食物来

源”。因此,(5)题后面的括号填写A;

16.A秦B魏C齐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战国七雄方位的识记。齐国地处东方,地近

渤海,有山海渔盐之利;秦国地处西方,在战国初期,国家比较落后。

也可以结合口诀进行识记: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结合地

图,A处为秦国,B处为魏国,C处为齐国。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春秋战国的纷

17.A:农业B:社会主义公有制C:社会主义D:公私合营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三大改造的内容,1953——1956年,国家对农

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对农业、手工业改造

采取的方式是: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和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而对资本主

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方式是实行公私合营;经过三大改造,实现了把生

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本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

主义的基本制度,所以答案是:A:农业B:社会主义公有制C:社会主

义D:公私合营。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三大改造

18.(1)科举制度隋朝;唐朝时期;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进士、

明经两科最重要;状元;清朝。

(2)封建最高统治者皇帝。

(3)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为人们创

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推动了一系列改革,开创出政治、经济、文

化及民族关系的崭新局面,给社会带来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科举制的相关史实。

(1)此问考查的是科举制的建立、完善发展的相关史实。根据课本所学,

材料一中的“长策”是指科举制度,科举制开始于隋朝,唐朝时期逐渐完

善,最关键的人物是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唐朝时最重要的科目是

进士、明经两科。科举考试获得第一名的叫状元。1905年清朝废除了科

举制度。

(2)此问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相关史实是科举制度的实质。科学

制的创立,是按成绩选拔人才的方式,可以按真才实学做官。从材料看,

“赚得英雄尽白头。”说明这种制度获得收益最大的是封建最高统治者皇

帝。

(3)此问考查的科举制度的影响: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便于在全社

会范围内选拔人才,为人们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推动了一系列

改革,开创出政治、经济、文化及民族关系的崭新局面,给社会带来革

新气象和创造精神。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科举制度的创立。

19.武则天“贞观遗风”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女皇武则天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初中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3课气度恢宏的隆盛时代,第一子目女皇武则中的内

容:“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统治时期,注重减轻农

民负担,采取各种措施促进社会生产继续发展。当时,人口明显增长,

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史称有‘贞观遗风’,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

基础。”可知,故填武则天“贞观遗风”。

考点:女皇武则天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女皇武则天史实的识记。对于这

一内容,还可以考查武则天的巩固政权的措施和作用。

20.1600汤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商汤灭夏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

史七年级上册第5课夏商西周的更迭,第二子目商汤灭夏中的内容:“约

公元前1600年,商部落首领汤,联合周边各部落起兵打败了夏王桀,建

立商朝。”可知,故填1600汤商。

考点:商汤灭夏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商汤灭夏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

内容,还可以考查商汤灭夏的原因、过程、时间、商朝的建立。

21.顺应自然相互转化无为而治道德经

【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春秋时期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的思想主

张是,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其自然;世间的事物都有其

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他的政治主张是“无为而治”,

认为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他的学说集中在《道德经》一书中。

故题干四处横线上分别填顺应自然、相互转化、无为而治、道德经。

22.D

【解析】本题考查明朝重修长城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建立

后,为防御蒙古族和女真族,重修了长城。故蒙古族和女真族是明朝建

立后,重修长城主要防御的对象。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秦长城为了抵御匈奴的进攻,明长城为了抵御蒙古族和女真族的

南下。

23.(1)

(2)我国在商朝时候就有了养蚕织丝,丝早已成为当时社会物质生产和

精神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甲骨文是一种较成熟的文字,已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后逐

步演变成现在的汉字。

【解析】(1)根据所学可知,图一中的十二生肖甲骨文依次是猴、鸡、

马、龙、牛、羊、鼠、蛇。

(2)根据图二可知,出现“丝”字,说明在商朝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养蚕织

丝。

(3)根据所学可知,甲骨文是一种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已具备了汉字

结构的基本形式,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影响,后逐步演变成

现在的汉字。

24.(1)有效地抵御了少数民族的侵扰,促进了北疆地区的经济开发,

使民族融合不断加强,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2)清朝前期国家实力强大,其疆域将长城以北许多地区包括在内,长

城失去了防御功效;康熙帝推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

(3)体现了中华民族聪明智慧、艰苦勤奋、坚韧刚毅和向心凝聚力(或

爱国精神)。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雄伟的长城史实的识记。第(1)问依据北师

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1课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第二子

目雄伟的长城中的内容:“不但在战略要地加修双城乃至多道城墙,还在

长城沿线险要处构筑空心敌台,既能‘内卫站卒’,又可发炮射箭,大大提

高了长城体系的整体防御功能。长城又是促进北疆经济开发的生命线和

联结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纽带。”可知,明长城的修筑起了有效地抵御了少

数民族的侵扰,促进了北疆地区的经济开发,使民族融合不断加强,巩

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清朝康熙皇帝说“修

筑长城,实属无益”意思是清朝前期长城已经失去了它的功能,因为清朝

前期国家实力强大,其疆域将长城以北许多地区包括在内,长城失去了

防御功效;康熙帝推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第(3)问依据“长城在政

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产生的积极效应与其雄伟博大的景观激发

出的豪情壮志完美和谐地融合为一体,上下两千年,熔铸成中华名族聪

明、艰苦勤奋、坚韧刚毅和充满向心凝聚力的精神象征。”可知。

考点:雄伟的长城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对雄伟的长城史实的识记。对于这

一内容,还可以考查长城的建筑概况和价值。

25.(1)A:大禹;B:李冰(每个2分,本题共计4分。)

(2)都江堰(2分)

(3)依靠人民群众;采用堵和导相结合的方法(每点2分,本题共计4

分。)

(4)克己奉公的精神;勇于创新的精神;为民服务的精神。(答对二点

即可得4分。)

【解析】

试题分析:由材料一中“治水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材料二“岷江流域

修建了大型的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可推断古代两位水

利专家是大禹和李冰。李冰修筑

秦国防洪灌溉水利工程都江堰。探究治水成功的原因要结合材料和课本

知识综合分析得出:依靠人民群众;采用堵和导相结合的方法。他们的

治水过程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克己奉公的精神;勇于创新的精神;为民

服务的精神

考点:大禹治水和李冰修筑都江堰

点评:把同一领域的人物和事件放在一起考查,通过分析比较找出他们

的共性和个性。相同的原因和相同的精神。在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培

养了其能力并对其进行了情感和价值观的教育。

26.(1)新罗日本天竺波斯大食等三个

(2)与日本

(3)鉴真玄奘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唐朝的对外友好交往的认识,解题思路如下:

(1)从唐朝的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可以分析得出,与唐朝友好交往的三

个国家是新罗,天竺,日本,波斯,大食的任意三个。

(2)理解“唐风洋溢奈良城”的意思,是说唐朝的社会生活在奈良都能看

到,根据所学知识,奈良城是今天日本的重要城市,因此反映了唐朝和

日本的友好关系。

(3)观察这两个图片,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是鉴真和玄奘。

考点:唐朝的对外友好交往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我国古代就重

视对外交往,对外交往丰富了人民的生活,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我

们现在也在实行对外开放,是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进行的交往,对外交

往能使我国更好的吸收和利用外国先进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发展

我的社会主义经济,实践证明:闭关锁国会使国家落后,改革开放会使

国家强大。

本文发布于:2023-01-30 19:02: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6323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