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八年级语文教学案例

更新时间:2023-01-30 17:06:27 阅读: 评论:0

人教版初中生物百度云-平行四边形面积怎么求


2023年1月30日发(作者:企业文化手册)

word

1/6

《端午的鸭蛋》教学案例

【案例背景】

语文教学的魅力在于提升生命韵味,陶冶人文情怀,因此,在我们的教学中若不能使学

生思想上有所触动,情感上激起共鸣,内心里有所沉淀,那么我们的教育就失去了他本真的

价值。真正的教育应该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

灵魂。但现阶段的学生没有那种被摇动、被推动,更没有灵魂被唤醒的感觉,现在的教师大

多没有承担起灵魂导游者的责任,更多的充当的是知识的灌输者。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

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担当起引导学生灵魂的责任。

在我教授《端午的鸭蛋》一课时,感想颇多: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师:端午节现在已被国家列为法定节日,同学们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吗?

生:自由说。师:下面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了解一下。师生看视频(1分06秒)

我们这儿端午节的风俗是什么?生:吃粽子。师: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今天让

我们一起走进中国的咸鸭蛋之乡——高邮,去看一看他们那儿端午的风俗,去品一品

他们那儿端午的鸭蛋。

二、认知目标(生读导学案中的学习目标)

三、检查预习,了解作者,掌握字词(夯实基础)

四、整体感知,理清思路(速读课文)

师:我们了解了作者,掌握了字词,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请同学们速读课

文,然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这篇课文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生:速读课文,概括内容

生1: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符、贴五毒……

师:有不同意见的吗?

生2:端午的风俗、家乡的鸭蛋、端午的鸭蛋。

师:我们理清了课文思路,下面请同学们品读课文,认真完成导学案中的自主学

word

2/6

习的问题。如有疑问标出来,在小组内讨论。

五、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读课文)

生:精读课文,并结合课文完成自主学习1、2、3小题

1、文章开头介绍了端午节的哪些习俗?文章标题为“端午的鸭蛋”介绍这些风俗

有必要吗?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家乡鸭蛋的?在写这些内容时你觉得融入了作者什么

样的感情?(请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3、文章标题为“端午的鸭蛋”,那么围绕“端午节的鸭蛋”写了哪些日常生活小事?

为什么作者对这些小事津津乐道呢?

生:开始讨论并解疑。

六、激情互动:

师:汪老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呢?

生:系白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放黄烟子、吃十二红。

师:这些风俗有趣吗?

生:有趣。

师:除了有趣,还饱含了作者家乡人们对什么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生:对平安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生: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师:文章标题为“端午的鸭蛋”介绍这些风俗有必要吗?为什么?

生:有必要,看看十二红中有什么?因为鸭蛋就是十二红中的一红,因为这样写就自然而

然引出了端午的鸭蛋。读书一定要注意细节,

生:有必要,因为这样写为鸭蛋的出场预设了背景。

师:同学们分析的很到位。有必要,因为这样写使本文的主角的鸭蛋的出场水到渠成,也可

以说为下文写端午的鸭蛋做铺垫,埋伏笔。

过渡语:师:在汪老家乡端午的众多风俗中,他为什么对鸭蛋情有独钟呢?作者从哪几个方

面来写家乡鸭蛋的?

生:因为家乡的鸭蛋有名。

word

3/6

师:从文中的哪些语句表现出来?

生1:从“我的家乡是水乡……高邮的鸭蛋于是出了名。”可以看出来

生2:从“我在苏南、某某,……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可以看出来。

生3:某某的买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

生4:因为家乡的鸭蛋质细油多。

生5:因为家乡的鸭蛋质细油多。可从“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这句话

中看出来。

师生共同赏析这句话,体会“吱、冒”这两个富有表现力的字

师:多媒体展示答案明确

师:在写这些内容时你觉得融入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生1:融入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生2:融入了作者因为家乡有这样鸭蛋而自豪的感情。

师;仅仅是对家乡的特产感到自豪吗?

生:不是,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热爱

师:一提起家乡的鸭蛋,作者就用那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诉说内心的赞美和自豪。

这种赞美,这种自豪都缘于作者那浓浓的思乡之情,缘于那深深的故乡情结。

师:同学们看一下,文章的标题是“端午的鸭蛋,那么围绕端午的鸭蛋写了哪些生活小事呢?

生:做络子、挑鸭蛋、装鸭蛋、吃鸭蛋、玩鸭蛋。

师:详细写了哪几件小事?

生:挑鸭蛋、吃鸭蛋、玩鸭蛋。

师:如何挑鸭蛋、吃鸭蛋、玩鸭蛋。

生123:结合具体语句进行了分析。

师生共同品析“敲、吃、洗、捉、装、糊”这些动词的读法及作用。

生:齐读本段并感受孩子们的童真童趣!

师:作者为什么对这些小事津津乐道呢?

生:因为这些小事有趣。

生:因为这些小事充满了对儿时生活的怀想。

word

4/6

过度语:师:那枚小小的咸鸭蛋就让汪老津津乐道,这不禁让老师想起了作家贾平凹念念不

忘的是家乡某某的那口泡馍;叶圣陶嚼着薄薄的藕片,想起了自己远在太湖的故乡;作

家周作人甚至觉得自己儿时吃得野草紫云英的味道都无与伦比。

师:同学们!他们想念的仅仅是那口泡馍、那片藕片、那颗紫云英、那枚小小的咸鸭蛋吗?

生1:不是,其实他们抒发的是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生2:他们抒发的是对儿时生活的一种怀想之情。

师:汪老曾经说过故乡和童年是文学永恒的主题。其实,那口泡馍、那片藕片、那颗紫云英、

那枚小小的咸鸭蛋都成了一种载体。它们承载的是对故乡的热爱和对儿时生活的怀想。

感情提升

师:我们了解了汪老家乡的咸鸭蛋,理解了他对故乡的热爱和儿时生活的怀想,那么我们

家乡的特产是什么呢?

生1:洋香瓜

生2:烧鸽

师:还有冬枣、大蒜、洋葱等等。当我们长大以后,离开了家乡,定居他乡时,你是否也

像汪老那样为家乡有这样的特产而自豪,是否也会像汪老那样深深地爱自己的家乡?

生:那是当然的。

生:那时必须的。

过渡语: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平淡而

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请大家再次品读课文(2、

3自然段),勾画出你认为富有表现力的语句(例如),并谈谈理由,我期待你们的精

彩展现。

七、赏析语言(品读课文)

请大家再次品读课文(2、3自然段),勾画出你认为富有表现力的语句(例如),并

谈谈你的理由,我期待你们的精彩展现。(突破难点)

word

5/6

生4: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师:本文的语言特色:

1、运用口语,使文章语言自然而有味。

2、古汉语的点缀,使文章语言韵味十足。

3、淡淡的幽默

八、说疑问

师:同学们!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吗?

生:有的摇头,有的说没有了!

师:老师还有一个疑问,单是一枚小小的咸鸭蛋,就让作者有说不完的美妙之处,除了

作者有一种深深的故乡情结外,还因为什么?

生:深思、无语!

师:还因为作者有一颗超然自在的心,我们也要向汪老那样,做生活的有心人,要善于从平

凡的小事中感受到快乐和幸福,从平淡的日子中感受到诗意和情趣。

九、拓展延伸

过渡语:师:我们了解了汪老家乡端午的风俗,那么你知道这些传统节日吗?我们该如

何对待它们?(白板显示)

生1:我们要保护传统节日。

生2:我们要把它们继承下去,并发扬光大。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是啊!我们要保护传统节日,珍视传统文化!

其实,无论是端午、中秋还是春节,这些传统节日都是我们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体现,

是每个炎黄子孙灵魂深处的烙印。,不要让几千年的传统在我们手中失传。最后想以这样

一句话与大家共勉——(白板显示:中华文化传承,承传民族精魂。请学生齐读)

【教学反思】

word

6/6

回顾这篇文章的教学,我觉得三种构想的实施是成功的。使学生思想上有所触动,情

感上激起了共鸣,内心里产生了沉淀。

1、

重视挖掘了教材的深度和广度,注重了学生情感的培养。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除了让学

生了解了作者家乡端午的习俗,知道了高邮鸭蛋的特点,明白了作者要抒发的是对故乡

的热爱和对儿时生活的怀想之情。品味了富有特色的语言外,还引导学生生成了作者家

乡端午的习俗除了有趣之外,还饱含着作者家乡的人们对平安、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

与追求。还和学生共同探讨我们家乡的特产,让学生萌生出一种为家乡有这样的特产而

自豪及由衷地热爱家乡的情感。

3、让学生收获了成就感和自信心!让学生懂得了我们也要像汪老那样有一颗超然自在的心,

做生活的有心人,要善于从平凡的小事中感受到快乐和幸福,从平淡的日子中感受到诗

意和情趣。由于自主学习部分的问题设计由浅入深,既有自己通过认真阅读课文能够独

立完成的题目,还有必须经过学生的交流才能解决的问题。所以学生真正进入了一种学

习状态,实现了有效地合作!在激情互动环节学生精彩的展现让学生倍感幸福,获得的

自己价值实现的体验!

本文发布于:2023-01-30 17:06:2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6279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