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论语》十则·原文和译文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
(《学而》)
解词:时:按时;说:同“悦”,愉快。
翻译: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这里既有学习方
法,也有学习态度。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
是一种乐趣。
赏析: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是君子的风格。这是讲个人修养问题。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解词:故:旧的(知识);知:理解、领悟。
翻译: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3、子曰:“学而不思则闰;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解词:罔:迷惑而无所得;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翻译: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
赏析:这里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也是讲学习方法的。
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解词:愠:恼恨。
翻译:孔于说:“子路,教给你正确认识事物的道理吧。(那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
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赏析:这段说的是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
5、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
也。”(《公冶长》)
解词:耻:以……为羞耻
翻译: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叫“文”呢?”孔子说:“他聪敏而又爱好学刁,并且不以
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因此用‘文’做他的谥号。”这里借回答于贡的问话,借题发挥,
教育弟子要勤学好问。
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解词:识:记住;厌:满足;诲:教导。
翻译:这一则是孔子的自述,讲的是学习态度和方法。要把学过的东西默默地记在心里,不
断积累知识。“学而不厌”,讲的是好学精神,学无止境,从不感到满足。“诲人不倦”,讲的
2
是教学态度,要热情地教导学生。孔于一生都是这样做的,所以他说:“对我来说,有什么
呀?”表现了孔子的自信。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翻译: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
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这里说的是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
8、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翻译:孔子说:“(对待任何事业和学问)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
为乐的人。”这段主要讲学习的三个层次,只有以之为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
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翻译:孔子站在河边叹道:“消逝的时光像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流去。”讲的是珍惜宝贵
的时光。
10、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
翻译:孔于说:“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思考问题,(但并)没有益处,还不如去学习。”
作者介绍:
《论语》是孔子与其弟子的语录结集,儒家重要经典之一。结集工作是由孔子门人及再传弟
子完成的。《论语》名称的来由,班固《汉书·艺文志》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
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
《论语》。”这一说法,大体可信。原始记录杂出于众手,最后编定当在战国初期,以曾参门
人为主。
现在通行的《论语》20篇,内容以伦理、教育为主。《论语》在汉代有《鲁论语》、《齐论语》
与《古论语》等不同本子流传,后来统一于郑玄。现存旧注有魏何晏注、宋邢邴疏《论语注
疏》、宋朱熹《论语集注》及清刘宝楠《论语正义》等,今注本有杨伯峻《论语译注》。
朱自清《春》老舍《济南的冬天》李汉荣《山中访友》何其芳《秋天》原文阅读
15课古代诗歌五首
观沧海曹操
步出夏门行之一
观沧海
东汉(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3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解说
《观沧海》是后人加的,原是《步出夏门行》第一章。《步出夏门行》,又名《陇西行行》,
属古乐府《相如歌·瑟调曲》。“夏门”原是洛阳北面西头的城门,汉代称夏门,魏晋称大
夏门。古辞仅存“市朝人易,千岁墓平”二句(见《文选》李善注)。《乐府诗集》另录古辞
“邪径过空庐”一篇写升仙得道之事。曹操此篇,《宋书·乐志》归入《大曲》,题作《碣
石步出夏门行》。从诗的内容看,与题意了无关系,可见,只是借古题写时事罢了。诗开头
有“艳”辞(序曲),下分《观沧海》、《冬十月》、《土不同》、《龟虽寿》四解(章)。当作
于公元207年(建安十二年)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
译文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一丛一丛到处都是,各种草儿长得十分繁茂。
树木被风吹动发出飒飒的声响,海上翻涌起巨大的波涛。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十分庆幸,可以用这首诗歌来歌吟自己此刻的心志。
注释
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碣(jié)石:山名。碣石山,在现在河北省昌黎县的碣石山。公元207年秋天,曹操
征乌桓时经过此地。
沧:通“苍”,青绿色。
海:渤海
何:多么
澹澹(dàndàn):水波摇动的样子。
竦峙(sǒngzhì):高高地耸立。竦通“耸”,高。峙:耸立。
萧瑟:草木被秋风吹袭的声音。
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
日月:太阳和月亮
若:如同
星汉:银河。
幸:庆幸。
甚:极点。
至:非常,
幸甚至哉:真是幸运到了极点。用这首诗歌来抒发自己的心愿志向。
咏:歌吟
咏志:即表达心志。
志:理想
次北固山下
4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
注释
本诗选自《全唐诗》。
1.次:路途中停宿;这里是停泊,停驻的意思。
2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三面临水,倚长江而立。
3.客路:旅途。
4.青山:点题中“北固山”。
5.前:向前航行。
6.平:涨平,潮水涨得与岸齐平。
7绿水:长江
8潮平两岸阔: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
9风正:风顺而和。
10悬:挂。
11海日:海上的旭日。
12残夜:夜色已残,指天将破晓。夜将尽未尽的时候。
13.旧年:过去的一年。指旧年未尽,春之气息已到,点明节候已到初春。
14江春入旧年: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到。
15.乡书:思念故乡的书信。
16.归雁洛阳边: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编辑本段
注释
选自《白氏长庆集》。钱塘湖,即杭州西湖。
1、孤山寺:南朝陈文帝天(560~566)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化。孤山:位于西
湖的北部,坐落在后湖与外湖之间,孤峰耸立,景色秀丽,为湖山登临胜地。
2、贾亭:即贾公亭。唐贞元(公元785~804年)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潮建亭,
人称“贾亭”或“贾公亭”。该亭至唐代末年。
3、水面初平: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平了湖岸。初:副词,刚刚。云脚低;指云层
低垂,看上去同湖面连成一片。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湖面景色。
4、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莺。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
5、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
6、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
5
7、啄:衔取。燕子衔泥筑巢。春行仰观所见,莺歌燕舞,生机动人。侧重禽鸟。
8、暖树:向阳的树。
9、乱花:各种颜色的野花。渐:副词,渐渐的。欲:副词,将要,就要。迷人眼:使
人眼花缭乱。浅草:刚刚长出地面,还不太高的春草。才能:刚够上。没:遮没,盖没。春
行俯察所见,花繁草嫩,春意盎然。侧重花草。
10、行不足:百游不厌。
11、阴:同“荫”,指树阴。
12、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在西湖东畔,唐朝以前已有。白居易在任
杭州刺史时所筑白堤在钱塘门外,是另一条。诗人由北而西而南而东,环湖一周,诗则以湖
东绿杨白堤结束,以“最爱”直抒深情。
13、云脚:古汉语称下垂的物象为“脚”,如下落雨丝的下部叫“雨脚”。这里指下垂。
14、没(mò):隐没。
15、湖东:以孤山为参照物。
16、不足:不够。
全诗以“行”字为线索,从孤山寺起,至白沙堤终。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早春
美景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尤其是中间四句,景中有人,人在景中,写出了自然美景给予
人的感受。如不说绿草如茵,而说“浅草才能没马蹄”,就不落俗套,富有新意。从结构上
看,从描写孤山寺一带景色到描写白沙堤一带景色,中间的转换不露痕迹,衔接非常自然。
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西江月”为词牌名,“夜行黄沙道中”是题目。
作者:辛弃疾
【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简析
本篇是作者闲居上饶带湖时期的名作。它通过自己夜行黄沙道中的具体感受,描绘出农
村夏夜的幽美景色,形象生动逼真,感受亲切细腻,笔触轻快活泼,使人有身历其境的真实
感,这首词反映了辛词风格的多样性。
上片写晴,用的是"明月"、"清风"这样惯熟的词语,但是,当它们与"别枝惊鹊"和"半夜
鸣蝉"结合在一起之后,便构成了一个声色兼备、动静咸宜的深幽意境,人们甚至忽略了这
两句的平仄和对仗的工稳了。"月"和"惊鹊","风"和"鸣蝉"并非事物的简单罗列,而是有着
内在的联系和因果关系的。三、四两句承上,作者抓住夏夜农村最具有特点的事物,进一步
加以生发。因为夜里的能见度是有限的,所以作者的感受主要不是靠眼睛来摄取,有时还要
靠嗅觉和听觉这些器官来加以捕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就是从嗅觉和听觉这
两方面来加以描写的。这是词中的主脑,是笼罩全篇的欢快和喜悦心情产生的根源之所在。
上片虽然写的是夜晴,但却已经埋伏着雨意了。有丰富农村生活经验的人,似乎可以从"稻
花香"里,从"蛙声一片"之中嗅到和听到骤雨将临的信息。
下片笔锋一转,进入写雨。但写的不是雨中,而是雨前。首句写远望之所见:"七八个
星天外",说明乌云四起,透过云隙可以看到稀疏的星光。这境界,与上片的气氛已有很大
的不同了。第二句两三点雨山前",写的是骤雨初来,大雨将至的信息。既然,雨滴已经洒
6
向山前,那么紧接着便会洒向山后的。作者的心情转而有些惶急了,于是很自然地引起想快
些赶路或寻地避雨的心情。第三、四句写的就是这一心理活动:"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
桥忽见。"因为作者平时经常往来于黄沙道中,明叨知道树林旁边有一茅草小店,但此时因
为是在夜里,再加上心慌,却忽然不见了。可是,过了小溪上的石桥,再据个弯儿,那座旧
时相识的茅店便突然出现在眼前,这该叫人多么高兴阿!
寓意
单从表面上看,这首词的题材内容不过是一些看来极其平凡的景物,语言没有任何雕饰,
没有用一个典故,层次安排也完全是听其自然,平平淡淡。然而,正是在看似平淡之中,却
有着词人潜心的构思,淳厚的感情。在这里,读者也可以领略到稼轩词于雄浑豪迈之外的另
一种境界。作者笔下这一个个画面,流露出诗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这
正是作者忘怀于大自然所得到的快乐。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译文
枯藤缠绕的老树的枝干上栖息着黄昏归巢的乌鸦,
小桥下潺潺的流水映出飘荡着炊烟的几户人家,
荒凉的古道上,迎着萧瑟的秋风,一位骑着瘦马的游子缓缓前行。
夕阳早已往西沉下,
漂泊未归的断肠人还远在天涯。
题目
“天净沙”曲牌名。“秋思”秋天里的思念。题眼是“思”。“秋”是特定时节,“秋思”二字
概括了全曲内容。此曲被后人称为“秋思之祖”。马致远的小令名作《天净沙·秋思》被称
为“秋思之祖”原因:作品内容本身,简简单单,普普通通,叙述羁旅漂泊人,时逢黄昏,
感应突袭,感而发,发而思,思而悲,悲而泣,泣而痛。全篇仅五句,二十八字,既无夸张,
也不用典,纯用白描勾勒出一幅生动的图景文字之精炼,也可以说达到了不能再增、减一
字的程度。就像王国维在《人间词话》曰:“文章之妙,亦一言蔽之,有境界而已。精品,
不可不读;美文,不可不品”
曲牌格式
△平△仄平平,
△平△仄平平,
△仄平平仄△。
△平△仄,
△平△仄平平。(“△”为可平可仄。)
读此曲注意四点:①节奏分明②语速慢③语调低沉④重音找准
【作品风格】
豪放中显其飘逸、沉郁中见通脱之风格。
7
马致远杂剧的语言清丽,善于把比较朴实自然的语句锤炼得精致而富有表现力。曲文充
满强烈的抒情性和主观性。
马致远的散曲。扩大题材领域,提高艺术意境。声调和谐优美,语言疏宕豪爽,雅俗兼
备。
词采清朗俊雅,而不浓艳,《太和东篱之词,如朝阳鸣凤。其词典雅清丽,可与灵光景福两相
颉颃,有振鬣长鸣万马皆瘖之意。又若神凤飞于九霄,岂可与凡鸟共语哉!宜列群英之上。
张锋《化石吟》原文阅读
朱泳燚《看云识天气》原文阅读
看云识天气〕选自江苏省农业中学试用课本《语文》第二册(1965年出版),是朱泳(yì)
根据有关材料编写的。
〔姿态万千〕姿态多种多样。
〔峦(luán)〕又小又尖的山或连着的山。
〔点缀〕加以衬托或装饰。
〔一霎(shà)间〕一会儿。
〔预兆〕预先露出来的迹象。
〔轻盈(yíng)〕轻巧优美。
〔毛玻璃〕表面粗糙半透明的玻璃。
〔弥(mí)漫〕遍布。
〔冰雹(báo)〕空中水蒸气遇冷结成的冰粒或冰块,常在夏季随暴雨下降。
〔龙卷风〕某块地面(或海面)的空气受热上升,四周的冷空气急速补充而形成的空气大漩
涡,由于旋转很快,卷起了地面的灰尘(或海水),看上去就像一条摇摆飞腾的巨龙,所以
叫龙卷风。这种风,破坏力很大。
〔晕〕念yùn。
法布尔《绿色蝈蝈》原文阅读
课后词语解释BY:娃娃
扰乱——搅扰,使混乱或不安。
哀鸣——悲哀地叫。
狩猎——打猎。
哀号——悲哀地哭嚎。
喧嚣——1、声音杂乱;不清静2、叫嚣,喧嚷
喑哑——嗓子干涩发布处声音或发音低而不清楚。
沉寂——1、十分寂静2、消息全无
静谧——安静
篡夺——用不正当的手段夺取(地位或权力)
劫掠——用武力夺取(财务或人)
酷爱——非常爱好
弱肉强食——指动物中弱者被强者吃掉。借指弱者被强者欺凌、吞并。
隐隐约约——听起来或看起来不很清楚;感觉不很明显
连续不断——一个接一个,不停断
惊慌失措——害怕慌张
开膛破肚——剖开胸腔和腹腔
8
津津有味——形容有滋味
断肢残腿——断了的,残了的肢体,比喻(事物)不完全
毫不犹豫——形容很果断
朱长超《月亮上的足迹》原文课文(图)
鲁迅《风筝》原文阅读
羚羊木雕(作者:张之路)
莫怀戚《散步》原文阅读
纸船——寄母亲
冰心
《世说新语》两则原文和译文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
与儿女讲论文义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俄而雪骤不久,雪下得紧了
公欣然曰太傅高兴地说
白雪纷纷何所似白雪纷纷扬扬的像什么呢
兄子胡儿曰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
撒盐空中差可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
兄女曰: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
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比作柳絮被风吹得满天飞舞
公大笑乐太傅高兴得大笑了起来
即公大兄无奕女(道韫)是太傅的大哥谢无奕的女儿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
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中午
过中不至过了中午朋友没有到
太丘舍去陈太丘不再等候友人离开了
9
去后乃至他离开以后,他的朋友才来到
元方时年七岁陈元方那年七岁
门外戏在家门外嬉戏
客问元方客人问他
尊君在不你的父亲在吗
答曰:陈元方回答说
待君久不至父亲等待您很长时间而您没有到
已去已经离开了
友人便怒曰客人便发怒说道
非人哉不是人啊!
与人期行和人家相约同行
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
元方曰陈元方说
君与家君期日中您与我父亲约定的时间是中午
日中不至中午了您却没有到
则是无信就是没有信用
对子骂父对着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
则是无礼就是没有礼貌
友人惭客人很惭愧
下车引之下了车拉元方(表示好感)
元方入门不顾元方走入家门,(根本)不回头看
【解释】
相委:丢下别人。委:丢下,舍弃
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
乃至:(友人)才到
元方:陈纪,字元方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不:通“否”
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引:拉。(这里表示友好)
顾:回头看
安徒生《皇帝的新装》原文阅读
郭沫若诗两首
《天上的街市》(原题为《天上的市街》,入选2010年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六年级第一学期语
文课本,题目有改动)
【出处】《星空》
这首诗最初发表于1922年3月出版的《创造季刊》第1卷第1期,入选九年义务教育
课本六年级第一学期语文课本,课本对原诗存在删改。1921~1922年,中国处于北洋军阀混
乱时期,面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作者感到极大的愤怒。他从地上的街灯联想
到天上的明星,又联想到街灯,于是写下了《天上的街市》(天上的市街)这一富有想象力
的诗篇。[2]
10
袁珂《女娲造人》课文阅读
《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原文阅读
选自《伊索寓言》
这个故事适用于那些爱慕虚荣而不被人重视的人。
蚊子和狮子
选自《伊索寓言》
这故事适用于那些打败过大人物,却被小人物打败的人。
智子疑邻
《韩非.说难》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
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塞翁失马
《淮南子.人间训》(西汉淮南王刘安等编著)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
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
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本文发布于:2023-01-30 14:17:1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6247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