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题临安邸的写作背景

更新时间:2023-01-30 12:26:46 阅读: 评论:0

阿基米德弓形面积公式-我国的教育方针


2023年1月30日发(作者:小学体育教案)

1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古诗《题临安

邸》教案及反思

12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乃、熏”等5个生字,会写“祭、乃”等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示儿》。

3.能借助题目、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

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能借助题目、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表

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课时预习卡。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搜集相关资料,了解诗人的写作

背景。

【教学课时】3课时

第2课时

《题临安邸》

【课时目标】

1.认识“熏”这个生字,会写“熏、杭”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题临安邸》。背诵古诗。

3.能借助题目、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

表达的情感。

2

【教学过程】

一新旧联结,揭示题目

1.温习旧知,导入新课。

(1)学生齐背《示儿》。

(2)导入:陆游临终之际仍苦苦期盼“王师北定中原日”,

他盼来了吗?朝廷的权贵们都在干什么?宋代林升的一首墙头

诗《题临安邸》作出了很好的回答。(板书古诗题目,学生齐读)

2.理解古诗题目。

(1)引导:谁能说说古诗题目的意思?

预设:题,题写。临安,在今浙江杭州,曾为南宋都城。邸,

旅店。题目的意思是指题写在临安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

(2)从题目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题目点明了写诗

的地点)

3.介绍作者。

课件出示:

林升,生卒年不详。字云友,又名梦屏,南宋诗人。

【设计意图】《示儿》和《题临安邸》都是南宋诗人所作,

时代背景相同且有先后的联系,所以引导学生在学习之时注重新

旧知识之间的联结,有助于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

二、初读古诗,理解诗意

1.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1)自由朗读:读一读诗句,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同桌互读,相互正音。

(3)指名朗读,相机正音。

3

重点指导读准“熏”,相机指导书写:“熏”上半部分横画较

多,其中第二笔横最长,与下半部分的四点底宽度相当,整个字

中间只有一笔竖,不要写成“千、黑”两部分。

2.理解诗意,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古诗,试着借助注释理解古诗的大意。

(2)同桌讨论交流,谈谈各自对古诗的理解。

(3)全班交流。

教师点拨:无尽的青山,连绵的楼阁,望也望不到头,西湖

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歇?暖洋洋的风吹得人如痴如醉,简直把杭

州当成了汴州。

(4)学生再读古诗,试着读出节奏。

(5)师生合作朗读。

课件出示: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三、再读古诗,体悟诗情

1.展开想象,品读第一、二句。

(1)指名读第一句。引导:读这句诗时,你仿佛看到了怎

样的画面?

教师点拨:可以借助课文插图,从视觉、听觉、触觉等角度

想象当时杭州的优美景色,理解“山外青山楼外楼”。

教师引导:青山连绵,楼阁相连,为什么有这么多的楼阁?

4

(这些楼阁是供权贵们用以寻欢作乐的,他们成天醉生梦死,歌

舞升平)

(2)指导朗读:你觉得“几时休”应该怎么读?为什么?

(读出诗人的责问,读出百姓的愤怒。因为南宋朝廷偏安一隅,

不思收复失地,表达了诗人内心强烈的愤慨之情。)

(3)介绍写作背景:

课件出示:

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都城汴京。公元1127年,金

人俘虏了宋徽宗和宋钦宗。此时宋徽宗第九子赵构逃至江南,在

临安(今浙江杭州)即位,建立南宋。面对国民的逼迫,赵构表

面上重用岳飞等抗金将领,实则重用主和的秦桧等人,苟且偷安,

屈膝求和。杭州这个“人间天堂”被朝臣们看中,他们在此大肆

修建楼堂馆所,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他们几乎把临时的杭

州当成当年北宋的汴州了。林升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愤然在墙

壁上写下了这首带有拷问意味的诗。

(4)教师引读。

①教师:我们的北宋都城被金人侵占了,你们还在这里唱歌

跳舞!(学生接读“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②教师:我们的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你们还在这里

歌舞升平!(学生接读“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③教师:无辜的百姓饱受金人欺凌,北方的失地还未收复,

你们还在这里醉情歌舞!(学生接读“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

舞几时休?”)

④教师:天下百姓都期盼着朝廷军队收复失地,重新过上幸

5

福安宁的生活,而你们却在这里沉迷歌舞!(学生接读“山外青

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2.启发理解,品读第三、四句。

(1)指名读,教师引导:你怎样理解“暖风”“游人”“醉”

的意思?

学生交流。明确:“暖风”不仅指自然界的春风,还指当时

社会上的淫靡之风。“游人”在这里不是指一般游客,而是特指

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权贵。“醉”不仅仅

是指游人陶醉在西湖山水的美景中,也是“醉酒”的“醉”,也

是“醉生梦死”“纸醉金迷”的“醉”。北宋灭亡,中原沦陷,南

宋的王公贵族们不是卧薪尝胆,考虑如何收复中原,而是在这里

醉生梦死,难怪诗人要满腔忧愤地问“西湖歌舞几时休”。

(2)引导交流:你仿佛又看到了怎样的情景?

教师小结:那些达官贵人,喝着美酒,吃着美食,睁着迷离

的双眼,听着歌女们的演唱,看着舞女们的舞蹈……他们的沉迷

之态、失志之心全都表露无遗。

(3)读中悟情。

教师:“直”是简直的意思,杭州不是汴州,可南宋的权贵

们忘记了耻辱,忘记了昔日故都,忘记了江山,忘记了老百姓,

你觉得诗人此时会是怎样的心情?(痛惜、嘲讽、愤怒……)

(4)指导朗读:请带着这样的情感再读古诗。(指名读)

3.诵读全诗,升华情感。

(1)教师引导:读着这首诗,你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感?

(忧国忧民,强烈的爱国情感)

6

(2)教师引导:如果是你,你会对这些人说什么?

预设一:西湖歌舞何时休?

预设二:西湖歌舞立刻休!

预设三:西湖歌舞不能有!

(3)全班齐读这首诗。

(4)背诵全诗。

【设计意图】全诗围绕一个“醉”字,写出了南宋的权贵们

沉迷歌舞、醉生梦死的生活状态,诗人因此倍感愤慨。所以,在

这个环节采用想象,引导学生用情景模拟的方式感受画面,让他

们有种身临其境之感,从而产生与诗人在情感上的共鸣。

四、比较阅读,延伸拓展

1.比较《示儿》和《题临安邸》这两首诗的异同。

(1)引导比较:你们发现《示儿》和《题临安邸》有什么

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指名交流,梳理学生的观点。

相同点:作者都是南宋诗人;古诗中都表达了忧国忧民的爱

国情感。

不同点:《示儿》写的是诗人自己的心事,《题临安邸》是借

景抒情;《示儿》是写给自己的儿子看的,《题临安邸》是写给当

朝权贵们看的。

2.小结学习古诗的方法。

(1)引导发现:我们是按什么方法来学习这两首诗的?

(2)明确学法:理解诗题——感知诗意——想象诗境——

感悟诗情。

7

3.拓展阅读。

(1)读陆游的诗。

引读:汴州沦陷了,权贵们逃离了汴州,来到杭州继续寻欢

作乐,而汴州的老百姓呢?中原沦陷了几十年,人们盼了多少个

日日夜夜,诗人陆游是这样写的——(课件出示《秋夜将晓出篱

门迎凉有感》,学生齐读)

课件出示: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2)读岳飞的词。

引读:面对国土的沦陷,面对百姓的悲泣,一个又一个爱国

志士站出来了,岳飞的抗金事迹连同他的千古绝唱《满江红》,

如同黑夜中的一道闪电,光照千秋!(课件出示岳飞的《满江红》,

学生齐读)

(3)课后搜集其他爱国诗篇,读一读,积累下来。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阅读大量的爱国诗篇,充分感受爱

国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同时拓展积累,从而沉淀自身的文化内

涵。

【板书设计】

几时休——忧国忧民

题临安邸

游人醉——醉生梦死

8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紧扣古诗教学的特点,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激发

兴趣,导入诗题→初读古诗,读准字音→再读古诗,理解古诗大

意→深读古诗,感悟诗情→拓展延伸。走进诗林,将音、意、情

有机结合在一起,同时注重课内外知识的联系,提高学生古典文

化的修养,让学生走进语文的殿堂。这篇课文的三首古诗,年代

久远,因此教学中充分补充写作背景资料,让学生更准确地了解

古诗内容,也更深入地走进作者的内心,感受诗人表达的思想情

感。

古诗一般都有诗眼,第一首诗的诗眼是“悲”,第二首诗的

诗眼是“醉”,第三首诗的诗眼是“哀”。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

抓住诗眼来体会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相机设计“为何而悲?”

“你会对这些人说什么?”等问题,在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中,

真切地感受诗人内心的情感。

本文发布于:2023-01-30 12:26: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6202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