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9页
高中化学说课稿
高中化学说课稿(一)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
书(实验修订本。必修)。化学》第一册第二章第一节钠的第
一课时。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首先创设探究问题的情
境,以启发质疑,引起学生好奇、惊疑,激发学生的内在动
力。然后是实验探究,以准确的演示实验现象让学生找出其中
的规律,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现
象的能力,从而归纳出钠的性质。
下面从五个方面谈一谈关于钠的第一课时的一些想法:
1、教材分析:
1.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章碱金属编排在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之后,可以把前
一章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知识在此更好地应用,并得
到巩固,也为下一章元素周期律提供了丰富的典型金属元素的
感性认识,本章实质上起到了承前起后的作用。钠是碱金属中
具有代表性的一种金属,学好钠的性质可为后面学习其它碱金
属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本节教材是本章的重点。
第2页共19页
1.2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从钠的原子结构特征认识钠的化学性质。
难点是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2、目标分析
2.1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第一次在高中阶段遇到一族元
素,要指导学生去认识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了解钠的物理
性质,掌握钠的化学性,为以后学习其它族元素作一个铺垫。
2.2在能力方面,通过钠的有关性质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
的讨论,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改进
实验让学生体验化学实验创造的激情,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
趣。
3、过程分析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钠为什么要保存在煤油中?直接放入空气中会变成什么
呢?把钠投入水中有什么现象?会不会"一石激起千层浪"?带
着这些问题去观察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二)演示实验,观察现象
通过实物钠归纳出钠的颜色、状态、硬度、密度、熔点、
沸点、导电、导热性等物理性质。演示钠在空气中点燃观察其
产物;再演示钠和水的反应,让学生总结,最后我归纳其反应
现象:"浮"、"球"、"游"、"消"、"红".(课本上对生成气体
第3页共19页
的检验方法效果不好,我对此进行了改进:用一装有半瓶水的
塑料瓶,瓶塞上扎一黄豆大的钠的大头针,瓶倒置使钠和水充
分反应,取下塞子、点燃火柴靠近瓶口有尖锐的爆鸣声,效果
得到大大改进。)
(三)分析现象,深入探究
钠是银白色的,其表面颜色是灰暗的,而钠在空气中燃烧
后又呈现淡黄色,这些说明了钠在常温下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
化成氧化钠、点燃则与氧气反应生成了过氧化钠,条件不同,
产物不同。钠与水反应的实质是钠与水电离出的氢离子反应,
当氢离子浓度越大,反应越剧烈,钠与稀盐酸的反应会发生爆
炸原因就在于此。
(四)总结性质,得出结论
通过钠的性质得到钠是一种活泼金属,具有很强的还原
性。结合钠的性质去解释钠的用途,利用多媒体演示钠的用
途。
4、学法分析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教给学生对金属钠的认识,掌握金属钠
的性质,透过现象看本质,分析、归纳物质的性质,培养学生
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
5、归纳小结,布置作业
第4页共19页
利用多媒体演示钠的化学性质。从钠的性质可以类推其他
碱金属的性质,这样,由点及面、由表及里,对钠的性质有一
个更深刻的认识。
下课后小组研究:
(1)钠为什么保存在煤油中?
(2)把钠投到苯和水的混合液中钠在水和苯间跳上"水上
芭蕾",为什么?
(3)钾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本质是什么?写出其离子方
程式。
高中化学说课稿(二)
一、教材分析
⒈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本节教材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是学生
认识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起始课。从教材的体系看,它是
初中学习溶液导电性、酸碱盐知识的延续和深化,又是高中学
习电解质溶液理论知识的基础,所以从知识体系看起到了承上
启下的作用。从研究方法看,它是研究化学反应分类标准的另
一种形式以及从本质分析化学反应的原理基础,是学生进一步
学习化学、从事化学专业必备的重点知识和能力。掌握好这一
内容,既巩固了初中学过的电离初步知识,又为选修四电解质
第5页共19页
溶液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进而使学习者揭示和理解溶液
中化学反应的本质。
⒉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对溶液导电性的分析,从宏观、微观、符号三个水
平上建立对电离的认识。
②初步了解电解质的概念;能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
盐的本质;学会常见酸、碱、盐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③认识电解质在溶液中反应的本质。
⑵过程与方法
①化学概念是化学基础知识的核心,在教学中,创设各种
情景,运用有效手段,让学生体验、探究概念的形成及发展过
程。
③化学原理反映着化学现象及事实的本质,有严密的逻辑
性,引领或启发学生通过逻辑思维过程的一种探究方式而发现
或总结出原理,从本质上认识、掌握原理。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科思想是学科的灵魂,学生具备了相应的学科思想,就
会从本质上获得学科研究的基本方法,从而就会具备创新能力
和终身学习的动力。
⒊教学重难点
第6页共19页
1.从宏观、微观、符号三个水平上建立对电离的认识。
2.认识电解质之间的反应本质
二、学情学法分析
初中化学已经了解了氯化钠溶液可以导电,蔗糖溶液不导
电,但是对于溶液导电的本质以及还有哪些物质能导电并不是
很清楚,本课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设计实验和
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自主实验、积极思考和相互讨论中自己发
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教法
创设情景,使电解质等概念的教学过程化,离子反应等原
理的教学逻辑化。整堂课围绕在对溶液导电的研究中,教学方
法是实践法、发现法。
四、教学程序
我们学校从今年开始实行小班化,采用"两先两后---先学
后教、先练后讲"的教学模式。教学中充分落实了以学生为主
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过程。本节内容,在特定的背景中学生
领悟到溶液在导电,拓宽了视野的同时激起学生的好奇心——
溶液中什么样的溶质可导电?为什么导电?整堂课由学生自己
设计实验,探究物质导电的本质、导电的条件、探究电解质在
溶液中反应的本质,
【创设情境】
第7页共19页
展示图片,从"家用电器—简易手电筒"的工作原理,引导
同学获得信息。重点落实到探讨导电的液体物质是什么。
【问题导入】
准备12种试剂和一套自己设计的简易测定物质导电性的
装置,学生以组为单位设计实验方案,测定13次以上物质的
导电性的实验。(目的:若简单的思维条件下,只能做12
次,13次实验操作,促使学生深入思考。教师主导的切入
点:不同的溶剂下物质导电性的变化或者溶液相互反应后的导
电性的变化。)
【设计方案】
学生的探究设计
要求:以一定的依据进行分类,每一类选择一种物质测定
导电性,然后根据实验现象,分析本组所能解决
的问题。(目的:①如果学生设计的实验都进行测定在时
间上是不允许的②培养学生在物质分类的
基础上对分类有更深的理解③为学习酸碱盐定义做准备)
流程:学生自我思考,设计方案;小组交流,互相补充,
达成共识;小组汇报。(目的: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小组学习
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相互交流的能力。这个过程也
实现了科学探究的理性化,即在一定的目的下完成实验的探
究)
第8页共19页
二、教师的探究设计
用导电装置测定CuSO4溶液的导电性,然后逐滴加入Ba
(OH)2溶液,让学生观察导电装置中灯泡的变化和溶液中的
现象。(目的:在学生的认知水平达不到探究的目的时,发挥
教师的辅助作用,给学生们一个探究的切入点。)
【实验探究】
学生六人一组进行分组实验。
⑴连接测定导电性的简易装置。
⑵测定所选试剂的导电性。
【课堂纪实】
一、学生的探究设计:
学生能够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分类,得到的两种结果
是:
潜意识的根据组成分类——选择的试剂有:酸、碱、盐、
有机物的溶液;
解决的问题:什么物质可以导电。
潜意识的根据物质状态分类——选择的试剂有:蒸馏水、
固体、溶液;
解决的问题:导电的原理、条件
这些与预期的相同,在第二种分类的情况汇报时,有的组
认为应该测定蒸馏水的导电性,为此学生之
第9页共19页
间展开了讨论,并达成了共识,水是使物质电离的条件。
但是学生没有认识到乙醇也可以做溶剂,教师在此给予引导,
不但突破了对分散剂认知的局限性,并凸显了水在电离中的作
用,还为学习离子反应做了准备。
落实知识点: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从微观、符号水
平上认识电离;从本质上认识酸、碱、盐。(书写板书)
二、教师的探究设计:
学生的方案中有设计溶液相互反应后体系导电性变化的实
验,但是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大多数的学生因为繁琐没有做,
少数同学做了也没有达到实验目的(选择的试剂不同)。所以
我课堂演示了这个"高难度"的实验(方案是学生设计的,只是
选择了能达到探究目的的试剂,还要提示学生控制试剂的用
量)。
落实知识点:认识离子反应、掌握离子反应的本质(书写
板书)
【拓展应用】
手电筒中的溶液是电解质的溶液(目的:扣题,解决了创
设情景中的问题,也为电解质理论中电化学知识打下基础)
初中所学的化学反应中那些是离子反应?进行分类?(目
的:寻找学生学习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宏观的表现为生成沉
淀、气体和水)
第10页共19页
用化学语言表示出离子反应的本质。(目的:促进学生在
学习了电离方程式后会用微粒观分析电解质溶液间的反应,为
下一课时学习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打下基础)
【教学反思】
科学探究的最终目的是达成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高中
化学教学模式的演变过程我们是亲身经历者。从讲授、灌输到
一定层面上的注重形式的探究,再到包含各种探究要素的一个
完整的探究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认为是一节较为完整的
探究过程。教学环节在应用中关注本质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
欲从而形成提出问题的氛围,进而建立假设——制定研究方案
——检验假设——得出结论——交流结果。从课堂的教学效果
看,基本上达成了教学目标。但教学过程中,我也深刻体会到
有的学生提不出问题(小组学习的优势此时体现),有的学生
对科学研究的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缺乏感悟(想不到测水的导电
性),有很多同学对做实验的目的性不清楚,所以我感受到学
生科学素养的提高是不可能仅仅依靠一种形式化的探究步骤来
实现的,必须坚持在教学的点点滴滴中,必须坚持在每节课的
教学设计中。教学过程中,还需处理好考试与教学的关系,在
探究教学下,有的教师会感受到教学时间不够,知识点强化所
需要的时间不够,如何解决?我的体会是:学生能自己悟到理
第11页共19页
解的并在小组交流中表达出来的不要再重复,教师在教学设计
时一定要关注知识点的落实,关注典型问题的解决。
每堂课都要做到有效的教学设计,它在考验着教师的教学
理念,它在考验着教师的教学功底,它在考验着教师的职业素
养,它关系到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提高。让我们共同来实践
吧。
【板书设计】
第二节离子反应
第二节离子反应
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1.从电离认识化合物3.从电离认识酸、碱、盐
电解质酸
非电解质碱
盐
2.电离的表达4.从电离认识化学反应
电离方程式离子反应:
离子反应的本质:
高中化学说课稿(三)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第12页共19页
《金属的化学性质》是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一
节的内容,是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起始节。元素化合物知识
是中学化学重要的基础知识,也是学生今后在工作、生活中经
常要接触,需要了解和应用的基本知识。通过这些知识的学
习,既可以为前面两章所学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的
材料;又可以为在化学2中学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
反应与能量等理论知识打下重要的基础。本节学到的钠是一种
典型的金属元素,是必修化学课程标准中要求的重要元素化合
物知识,也是高中阶段学习的第一种金属元素,学习本节内容
对以后其他金属元素的学习具有指导性作用;本节内容安排在
氧化还原反应之后,可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做进一步巩固;
而在本节学习中所用到的许多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比较
法、归纳法等也是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方法,所以学好
本节内容可为后继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奠定坚实的方法论基
础。
(二)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理念,本着对教材结构和内容的深刻理解,提
出本节教学的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能说出钠的主要物理性质;认识钠的
还原性,能描述钠与水、钠与氧气反应的实验现象,并会书写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第13页共19页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动手实验,学会科学、合理地运
用观察方法,体会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探
究活动,亲身参与实验的操作,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奇妙的化学实验的操作
(如钠的切割)和精彩的化学实验现象(如钠的燃烧反应)感
受化学世界的美妙变化,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钠在不同条件下和氧气的反应以及如何从实验
的角度揭示反应过程
教学难点:由于学生以前没有看到过钠,更谈不上钠的化
学反应了,燃烧后得到的过氧化钠化学式特殊,学生比较难以
接受,因此钠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及其产物的比较分析是本节
教学的难点。同时也应该由点到面,能够学会几种金属之间性
质的比较具体情况,以及金属的性质和金属原子的结构之间的
密切关系,这些都是本节教学的难点所在。
二、说学情
对于高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理
论,初步建立了从物质类别和化合价角度去分析理解物质的化
学性质的方法基础,但学生观察能力不足,对实验现象的观察
不全面;表达能力不足,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和现象的解释可能
会辞不达意;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发散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
第14页共19页
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不足。这一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
求知欲强,有强烈的好奇心,虽然处于抽象思维阶段,但还需
借助直观演示等方法进行学习,因此本课注重实验探究。
三、说教法
(一)教学方法
1.实验法。这是化学教学的常用方法,也是非常有用的方
法,可以充分展示知识的建构过程,充分体现建构理念。我演
示和学生实验相结合,让学生去实验,去体验,去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自己去思考。
2.谈话法。在做实验的同时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展开讨
论。可以是老师提出问题,也可以让学生在充分认识实验现象
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可以是学生与学生的讨论,也可以是师生
讨论。
3.讲解法。在做实验、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的基础上,
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对重要知识点及难点进行讲解。
(二)教学用具:
实验仪器:烧杯、镊子、小刀、滤纸、坩埚、铁架台、火
柴、酒精灯、滴管、玻璃片
实验试剂:金属钠、蒸馏水、酚酞
四、说学法
第15页共19页
1.实验探究。通过做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
对知识的理解。
2.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分组准备实验,分组讨论,使学生
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让学生自己畅所欲言,去列举在生活中了解到的金属的反
应,比如铁的生锈,铜绿的产生,铁质菜刀为什么表面是黑色
而刀口是银白色等,激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学习兴趣。
(二)实验探究
初中已经接触到一些金属,这里复习金属的物理性质,让
学生认识金属的通性;复习和金属相关的化学性质,并分类归
纳:铁可以和氧气反应,活泼的金属可以和酸、盐发生置换反
应等。最后总结性思考这些反应中金属原子的失电子情况,引
出性质和结构的相互关系。
由此及彼,提出问题。铁可以和非金属单质氧气反应,那
么其他的金属呢?从金、铁、镁和氧气的反应看,难易程度是
不一样的。可以让学生去思考:更多的金属呢?水到渠成的提
出典型金属钠、铝分别和氧气反应的情况。
1.发现问题
第16页共19页
通过多媒体展示网上新闻--一炸起千层浪珠江"水雷"迷
团待解,播放"水雷爆炸"的模拟视频。通过设置情境,使学生
从中发现问题,铁桶中装的什么物质?为什么会爆炸?激发学
生的探究热情,从而为本节课的讲授打好基础,同时培养学生
从生活中的现象提出问题的能力。
2.提出假设
通过新闻可知,铁桶内装的是金属钠。通过直观的认识,
引起学生对实验时钠的用量的重视。接着请学生从一个化学专
业者的角度,根据新闻中描述的有效信息对钠的性质做合理的
假设和推断。
3.实验求证
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实验进行探究,问题如下:怎样取用
金属钠?应取多大的钠块?我对实验过程进行指导,告知学生
用镊子取钠块置于玻璃片上,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并用小
刀切下绿豆大的一块钠。
接着进行实验。问题(1)钠能与水反应吗?让学生通过
实验探究验证钠与水反应后生成的溶液成分。请学生边实验边
记录现象,同时交流实验时观察到的现象。
问题(2)钠能不能燃烧?把一小块钠放入坩埚中加热,
会有何种变化。写出钠与氧气反应生成淡黄色过氧化钠的方程
第17页共19页
式,同时请学生标出电子转移数目与方向。由此,巩固氧化还
原反应旧知识,明白反应条件对结果的影响。
再次提出问题:钠的化学性质为何如此活泼?使学生透过
现象看本质,明确物质结构决定其性质。
4.得出结论
通过提问的方式请同学描述:
(1)在钠与水反应的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及原因;
(2)推测生成的是什么气体;
(3)钠燃烧时的现象及原因。通过对实验现象的描述,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提取化学信息的能力。
学生回答后,教师投影出钠的物理性质:
(1)金属钠外观像石头,灰白色。钠很软,可以用小刀
切开。(硬度小)
(2)切开金属钠的断面,能观察到金属银白色的光泽,
但光泽很快变暗,重新变成灰白色。(易被氧化
4Na+O2=2Na2O)
(3)金属钠可以与水剧烈的反应:浮在水面上(密度比
水小)、变成光亮的小球(熔点低且反应放热)、四处游动、
发出咝咝的声音、有气体产生、有白色烟雾产生等,向生成的
溶液中滴入酚酞后变红(生成氢氧化钠)。
(4)得到的气体是氢气,可由元素组成进行分析。
第18页共19页
(5)钠燃烧时发出黄色火焰,生成一种淡黄色的固体,
过氧化钠。(有的略带黑色)
请学生书写出钠与水、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
子转移数目与方向,改写为离子方程式。从而巩固化学用语,
复习氧化还原知识及离子反应知识。
(三)拓展应用
我提出问题,使学生将本节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使学生能根据新学知识指导生活生产实际。问题如下:1.钠应
当如何保存?2.钠着火时能否用水扑灭?为什么?3.如果金属
钠着火,该用什么灭火?
(四)课堂小结
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由点到面,
让学生思考金属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很多金属可以和非金属氧
气发生反应,从化合价的变化认识到这些反应中金属都体现出
还原性。这样和前面的氧化还原反应相呼应,并和本节课开始
的时候金属的物理性质的通性相呼应,增强课堂的完整性。还
可以进一步提出问题,从反应的难易程度入手让学生认识到不
同金属还原性的强弱区别。
(五)布置作业
1.请学生设计检验钠和水反应生成气体的装置图。
第19页共19页
2.从钠的用途和钠的制取角度,试着追查新闻中提到的这
些铁桶可能的来源或去处?
六、板书设计
略
本文发布于:2023-01-30 11:32:0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6182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