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记叙文考点

更新时间:2023-01-30 10:25:27 阅读: 评论:0

ps兼职接单软件-保护环境措施


2023年1月30日发(作者:马说课件)

语文记叙文阅读理解常见考点及答题技巧

一、文章的主要内容

题型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叙述了一件什么事。

题型2: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答题技巧:

(1)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

(2)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

应概括在内。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途径及格式:

格式1:

1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

即谁做了什么。

2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

3抒发了作者的……的感情。

格式2:

略式:人物+事件

详尽式:(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谁+做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

谁+在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

谁+在什么时间+发生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

二、线索

1.以具体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如《白杨礼赞》,以白杨树的不平凡为

抒情线索贯穿全文。

2.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如《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

3.以中心事件为线索。如《变色龙》,以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为

线索展开故事情节。

4.以思想感情为线索。如《荔枝蜜》,以“我”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组

织材料,不大喜欢——想去看看——赞赏蜜蜂——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

5.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为线索。如《藤野先生》,以时间的推移、地点的

转换为叙事线索组织材料,在东京的见闻和感受——到仙台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离别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6.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如《孔乙己》,以小伙计“我”的所见所闻

为线索塑造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

技巧:注意题目、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议论抒情的句

明线与暗线

所谓明线,就是由作品中的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所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它

可以是一条或几条,也可以是主线或副线。

所谓暗线,就是由作品中末直接描绘的人物活动或事件所间接呈现出来的线

索。暗线大都是副线,有时也可以是主线。一般情况下,暗线只有一条,与明线

构成有机的情节整体,为刻画人物性格、深化作品主题服务。

答题格式: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把文中的人物和

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脉络分明。

三、题目的理解

标题的含义和作用:(1)把握象征意义;(2)语带双关;(3)作者感情

的出发点;(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5)文章线索;(6)文眼;揭示文章

中心;(7)吸引读者、新颖;(8)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

析作用。

题型1:结合全文,说说题目“XX”的作用。

题型2:题目“XX”的含义是什么?

题型3:文章以“XX”为题,有哪些好处?

答题技巧:

1、题目的含义:要从表层义和深层义两方面来谈。深层义:(1)把握象征

意义;(2)语带双关。

2、题目的作用(好处):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②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

③交代了描写对象;④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⑤点明线索;⑥揭示文章

主旨。

注意: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四、写景顺序

写景的顺序有1.按方位的顺序写(如由远及近,由外到内,由上往下,则

前到后等等);2.按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写(先写全景再描述局部再写全景);3.按

时间顺序写(可以是春、夏、秋、冬的不同变化,也可以景物形成的过程介绍)。

五、描写景物的角度

要写出景物的特点,作者往往从细微入笔,把景物的细部、局部特征放大,

将景物变形、变色、变味。我们在阅读时,要从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方面

抓住景物特点来进行赏析。

六: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

1.文章段落之开头的作用

⑴总括:总起全文,引出下文。

⑵再分别从结构上、内容上作答。

具体从三个方面思考

⑴对上:①开篇点题,照应题目;②开门见山,点出文章的主题;

⑵本身:①渲染…气氛;或②突出表现了…

⑶对下:①引出下文…②为下文…作铺垫(或埋下伏笔);③与下文…形成

对照(或相呼应④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文章段落之中间段落的作用

⑴(总括)过渡,承上启下。

⑵(具体)内容上、结构上作答

该段本身表达了(有手法结合手法)……⑴上承(或照应)……,下启(或

呼应)……⑵总括上文,为下文……作铺垫⑶文章由……转为……

3.文章段落之结尾段落的作用

⑴结构上:或者回应了文章开头的提问;或者使文章前后照应;或者层层深

入,总结全文。

⑵内容上:

直白类-----(本身)结尾部分表达了(有手法就结合手法回答)……,

深化……的主旨,强化作者……的观点。

含蓄类---①使文章在表达上显得委婉含蓄,发人深思;②有戛然而止,意

在言外的余味;③暗示主题,强化了作者的感情。

方法:首先看看段落在什么位置,然后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

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

思路:这一段写出了……,突出了……,(这是内容)

段落位置不同,结构作用不同,,表述语言有所不同。

文章开头:引出下文,为……作铺垫。

营造了……氛围,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文章中间: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引出下文……,为……作铺垫。

文章结尾:总结全文,突出中心。

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发人深思,回味无穷。

画龙点睛,升华主旨。

照应开头,总结全文,使文章完整,浑然一体。

另附:特殊位置的句子作用

•开头句子的作用

•1、开篇点××题;

•2、总领全文;

•3、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

•4、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

•5、为下文××埋下伏笔

•记叙文中间句子的作用

•1、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段末起总结作用;(总结上文;引出下文)

•3、为下文××埋下伏笔

•4、为下文××情节作铺垫

•5、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记叙文结尾句子的作用

•1、篇末点××题;

•2、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3、首尾呼应;

•4、点明××中心,升华主题;

•5、令人深思,给人启示,让人觉得回味无穷。

•6、点题

•7、前后照应

•8、首尾呼应

•思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

•语言组织:这句话写出了……(内容),结构上起到了……(引出下文、

承上启下、为下文写什么作铺垫、总结上文突出中心等)的作用。有利

于突出……。(往主旨上靠拢)

七、环境描写的作用

1、自然环境:对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鸟兽鱼虫、时序节令、

风雨雪霜等自然景物的描写。

作用:

i.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的活动空间,渲染了……气

氛。

ii.表现(或烘托)人物的……的心情、……的性格,揭示人物……的

命运。

iii.为下文埋下伏笔或作铺垫。

iv.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v.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vi.揭示文章主题。

2.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时代特征、社

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深化主题。

•渲染××环境气氛

•烘托人物的××情感

•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八、词句赏析

●附: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1)比喻:这儿把……比作……。生动形象地描写(绘)出了……的情景(或

画面),抒发了(表现了)……的情感(性格)。

(2)拟人:赋予XX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生动形象地描写(绘)

出了……的情景(或画面),抒发了(表现了)……的情感(性格)。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便于抒发作者强烈的感情。

(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9)引用:使内部实质意义更真实、准确、深刻、紧密。

(10)对比:形成强烈反差,加强读者的印象,凸起文章的中心。

题型1:第X段划线句使用了什么修辞?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答题技巧:

这句话运用了……修辞(写作)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绘)出了……的情

景(或画面),抒发了(表现了)……的情感(性格)。

注意:

(1)如果是比喻的修辞手法,这儿把……比作……。生动形象地描写(绘)

出了……的情景(或画面),抒发了(表现了)……的情感(性格)。

(2)如果是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XX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

作,生动形象地描写(绘)出了……的情景(或画面),抒发了(表现了)……

的情感(性格)。

题型2:体会第X段加点词语的含义(在表达上的好处(作用、效果))。

答题技巧:

解释加点词语的原意+加点词语的在这儿的意思(这个词语描写(绘)出

了……的情景(或画面)+抒发了(表现了/表达了)……的情感(性格)。

常见答题模式:“XX”一词(等词),写出了XX的特点或内容,表达了作

者XX的思想感情。

题型3:从文中画波浪线的a、b两个比喻句中任选一句,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题技巧:

(1)a(b)句:这句话运用了……修辞(写作)手法,描写(绘)出了……

的情景(或画面),抒发了(表现了)……的情感(性格)。

(2)a(b)句:这句话是动作(肖像、神态、心理、语言)描写,运用了“XX、

XX、XX”等动词,描写出了XX人的……,表现了……的品质(心理、性格),

表达了……的情感。

(3)a(b)句:这句话是环境描写,描写(绘)出了……的情景(或画面),

抒发了(表现了)……的情感(性格)。

九、人物描写及作用

答题格式:描写方法+对象+特征(性格)

•1、肖像描写[包括外貌、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

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

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2、语言描写:表达了人物××的心情,突出人物××性格特点。。。

•3、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

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4、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

格或者××品质。

十、表现手法及作用

表现手法(写作方法)有: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巧设牵挂、以小见大、

卒章显志、托物言志(即象征)、寓事于理、情景交融、夹叙夹议……

答题技巧:

本文采用“XX”的手法,笔者通过“……(文章相关内部实质意义)”使

文章写得“……”

附:表现手法(写作方法)及作用

(1)象征手法作用: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

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2)对比手法作用: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

主题。

答题格式: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XX和XX进行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3)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作用: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

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4)讽刺手法作用: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

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5)欲扬先抑作用: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

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6)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作用: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7)设悬念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

章情节曲折

十一、记叙的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成长顺序)作用:叙事善始善终,条理清晰,读起来脉

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边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牵挂、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活泼性。

(3)插叙插叙及作用

插叙有两种:一是由于某种需要,暂时把叙述的线索中断一下,插进有关另

一件事件的叙述;二是插进对有关事情的追溯和回忆,叙述完了,仍按原线索继

续叙述。

插叙的作用:

1.情节上避免平铺直叙,使文章跌宕起伏。

2.丰富人物形象,突出主题。

3.对下文情节发展做铺垫,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

答题格式:插叙了……内容,丰富了文章内容,表现了人物(或事物)的……

性格(特点),为下文作衬托或铺垫,突出了文章中心。

十二、记叙文的人称

知识点一:叙述人称

散文叙述的方式有很多种,如果按照叙述主体的人称不同,可以分为第一人

称叙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叙述。

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能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

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十三、记叙文中的议论

记叙文的议论有三种方式:先叙后议、先议后叙、夹叙夹议。

作用:

开头的议论:统领全文;

中间的议论:可起到承上启下;引发读者思考;

结尾的议论: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凸起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

的作用。

十四、记叙文中的抒情

作用:抒发作者真挚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

力。

十五、文段(各种文体)中指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

(1)常考的指代词有:这、那、这些个、那些、其他、以上、云云、此……;

(2)通常为往前找;前一句或前一段

(3)注意:找到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不

是适合。

十六、重点词语相关题目

(1)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

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

答:“××”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2)词语能否替换类题目:

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或:文章的某个句子说成另一个

句子好不好?为什么?

答题模式: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

换了后就变成+不好的效果。或:不行,因为该词比另一词的感情更强烈(或

该词比另一词更切合对象的性格特征)。

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题模式: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

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

进关系,环环相扣,表达了……

1、文章体裁: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说明文、议

论文

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3、散文种类:(1)叙事散文(2)抒情散文

4、散文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5、小说种类: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

6、小说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7、记叙文的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8、找主题句: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9、文眼:标题是“文眼”,统帅全文(新闻);有时交代主要人物、故事

情节,有时交代主要事、物(“物”象征意义);有时还是“线索”。

10、材料组织特点: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11、划分层次:

(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

点的短语)

(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总分总(掐头去尾)

以写事为主的文章:

①.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时间分析;②.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地

点转换分析;

③.按事情发展的阶段分析。

以写人为主的文章:

①、按人物成长的阶段分析;②、按人物所在的不

同地点分析;

③、按表现人物不同性格特征的不同条件分析;④、按人物感情的变

化分析。

以写景状物为主的文章:

①、按人物观察景物的观察点的变化,即空间变化分析;

②、按不同时间的不同景致的变化,即时间变化分析。

12、为文章拟标题: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

核心事件(6)作者情感

本文发布于:2023-01-30 10:25:2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6162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垂直与平行
下一篇:中鸟
标签:记叙文考点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