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学懂课文生字新词,积累四字词语。
2、体会卖木雕少年和“我”的遗憾的不同含义。
3、通过描写人物言行的句子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们都去过哪呢?今天呀老
师就带你们到一个遥远的地方,那就是非洲,让我们去旅游好不好?
(课件展示)
师:看了那么多美丽的景物,真是名不虚传,琳琅满目。今
天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走进非洲,去认识一位卖木雕的少年,看看他
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师:齐读课题:27、卖木雕的少年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自由读课文。师: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会的
地方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读顺。
2、检查学生读文情况。师:你们准备好接受老师的挑战了吗?
检查生字词
三、结合课文,了解南非。
1、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
师:读了课文,你们知道主要讲了一件什么故事呢?
2、木雕:师介绍木雕,是非洲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这些作
品大都出自于非洲中西部民间艺人之手,那娴熟的刀法,生动的表情
刻画,神秘而怪异的造型,使之成为世界各地乐于收藏的艺术品。常
见的非洲木雕有面具木雕和动物木雕。课文中用了哪些词来说木雕的?
(琳琅满目:指名读词,读着读着,你觉得这个词说明了木雕的(多),
都已经充满了你的眼睛。这个词多用在书籍或工艺品上。各式各样)
3、有句话说得好“学以致用”,既然学了就要会用。能用这些
四字词语来写一段话吗?快动笔写写吧!
过渡:只有领略了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壮美,带回了精
美的木雕,才不虚此行,不留遗憾。遗憾是什么意思?(不称心,惋
惜)这一词出现在哪个自然段?(第九自然段)指名读。这里出现了
两次,分别指谁遗憾?
四、研读课文,体会“我”和少年的遗憾。
1、“我”为什么而遗憾?
句子: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
这工艺品指的是什么?(象墩)这象墩精美在哪儿?找到
相应的句子。理解“栩栩如生”,能给他换一个意思相近的词吗?望
着如此精美得象墩,难怪我会如此喜欢,从哪儿能看出来?(爱不释
手:出示“释”的意思:①说明;解说②消除③放开;放下④出狱)
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她喜爱得放不开手,那是种怎样的喜爱?指导朗
读,读出喜爱之情。
为何不能买下它?默读第六、七自然段,先让学生说,你
能用课文中的语句来说吗?能把这句话换种意思相同的说法吗?可
她却对这个象墩如此爱不释手,两种想法让她左右为难,难以取舍,
他犹豫了,甚至连说话都“语无伦次”谁来读读这句话?指导朗读。
过渡:最后我还是决定不买这个象墩,板书(不成)但心
中仍留有遗憾,那少年呢?
2、少年为什么而遗憾?
因为自己的木雕不能出售。板书(卖不成)
找到少年说的话。
a买一个吧!
b夫人,您买一个吧!注意提示语: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诚
恳地说。
(1)比较两句进行朗读:读出两种不同的语气。
(2)可以看出少年当时的态度怎样?(非常有诚意)
过渡:当“我”放弃买少年的木雕后,少年虽有遗憾,但却
问了句“您是中国人吧?”
这是少年的(猜测),我们再读这句时语气应该轻一些。训
练朗读。
少年为何这样问?请同学们大胆猜测一下。
3、少年的遗憾跟我是中国人有关,为什么?(教师出示中非友
谊课件)
中国人感动了非洲人民,那少年的哪些言行感动了你呢?找出相
关的句子。
五、小结:少年和作者还会相遇吗?他们之间还会发生什么故事
呢?展开你的想象力,写一篇小故事吧。
板书:卖木雕的少年
买卖
我———木雕———少年
学情分析
这个班共有学生28人,其中男生14人,女生14人。根据三年
级的教学情况来看,班中绝大部分同学都能跟上现有的进度,上课发
言积极,个别同学表现的还特别出色,但是也有个别同学的理解能力
和接受能力不尽人意。
兴趣是学习的推动力,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求知欲的基础。学
生的学习动力往往被学习兴趣所左右,因此在教学的重要环节以激
发学生兴趣为出发点,在学习素材的选取和学习活动的安排上,突出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使学生感受到知识就在自己身边,学习是为
自己所用,是必要的,从而调动学习知识的欲望。
教学效果分析
整个教学环节还算紧凑,有水到渠成之感,比较善于抓住重点词
句,围绕重点词句进行教学,从而引导学生轻松地走进文本,走进人
物的情感世界,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了起来,对于学习充满了兴
趣,此外教师很善于运用课件这个辅导工具,对学生认识事物,体会
情感起到了很大的助益。理解词语循序渐进,引导学生有机的和课文
内容联系起来,和语言环境相结合,与生活相结合,可谓逐层递进,
让学生深刻地理解的词语内涵,并对他们以后的灵活运用做好了铺垫。
《卖木雕的少年》教材分析
一、教材简说
课文讲的是“我”到非洲旅行时,想买一个非洲木雕做纪念,又
担心路途遥远,木雕沉重,只好放弃了这个打算。为了不让我带着遗
憾离开非洲,卖木雕的少年等待在宾馆前,送给我一个方便携带的木
雕小象墩,从中可以看到少年的美好心灵。景色壮观的瀑布,栩栩如
生的木雕,晚风吹拂的夜晚,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也衬托了卖木
雕的少年美丽的心灵。本课叙述详略得当,作者对美丽的大瀑布风光
一带而过,而是围绕课文重点,将笔墨放在选木雕、放弃买木雕、送
木雕等内容上。课文还准确而得体地运用了许多四字词组,要注意让
学生积累并学会使用。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一是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
二是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三是积累一些四字词
组,并学会恰当地运用。这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二、学习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名
不虚传、游人如织、壮观、出售、摊点、陈列、构思、五官端正、观
赏、清晰可辨、掏钱、即将、流露、一模一样、付钱、标准”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3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
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三、教学建议
1、识字写字指导。“宾”是前鼻音,要注意读正确。“栩”字不
要读成“羽”。写字方面:“售”字的上半部分,不要少写一横;“驮”
字的右边不要写成“犬”;“构”“端”“辨”“堆”“模”可以让学生先
和以前学过的“沟”“喘”“辫”“推”“摸”字比较,注意不同之处。
2、在学生初读课文,了解大意之后,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
顺序:听朋友介绍木雕——挑选木雕——放弃买木雕——赠送木雕。
朋友介绍的非洲木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我看到精美的木雕
时,爱不释手,激发了购买的愿望。这两部分都是为后面做铺垫,这
样才能更充分地表现出“我”放弃买木雕后的遗憾心情。为了不让“我”
带着遗憾离开非洲,卖木雕的少年才会等待在宾馆前,送给“我”一
个方便携带的木雕小象墩,木雕小象墩虽然只是一件小礼物,却表达
了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之情。其中后两个部分是教学重点。
3、本课词语非常丰富,教师不但要注意让学生积累熟记,还要
让学生学会使用。可按下面的步骤进行:
(1)找词语。可以先结合课后练习题三,让学生先找出这些四字
词语(不一定是成语),并抄写下来,达到积累词语的目的。
(2)理解词语。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比较难的词语。
如,“游人如织”的“织”不好懂,这里是一种比喻的说法,说明游
客很多,像织布机一样穿梭往来;“琳琅满目”的“琳琅”本意是“美
玉”,这里比喻优美珍贵的东西;“栩栩如生”中的“栩栩”是形容生
动活泼的样子。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不能让学生记词语注释,更不能
把词语分解成单字让学生一一对应。只要学生能在本课的语境中,大
致理解词语的意思就可以了。
(3)运用词语。教师可以用填空的方式,让学生巩固所学词语,
例如:大瀑布真是()。这里(),景色十分()。摊点里陈列的木雕(),
()。其中象墩(),大象雕得(),我一看就()。教师还可以利用本课的
语境,让学生想一想,这些地方是否可以用其他词语来替换,调动学
生运用平时的积累。最后,还可以变换另外一篇短文,设置一个新的
语境,让学生正确地使用,巩固本课学到的词语。
5本课的对话较多,教师要指导学生读出不同的语气。在课文中,
有很多语气词的提示,例如,“夫人,您买一个吧!”要读出恳切的语
气;“您是中国人吧?”是猜测,要读得比较轻。教师指导前,可以让
学生自己先说说,课文中的对话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提示学生寻找
课文中类似的词语。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分角色
朗读。
6课后思考练习第二题,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揣
摩人物的内心活动。首先,少年希望“我”能够买一个木雕,虽然有
推销商品的意思在内,但主要还是希望游客能带走一个纪念品;当我
不打算买木雕后,少年先是觉得遗憾,后来又决定送一个木雕给我,
除了“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外,更是希望“我”不要带着遗憾离开
非洲。这表现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情谊,也表现出他的质朴、善良。
可先让学生找出哪些句子描写了少年的行为,哪些话是少年说的,想
想当时的情况,再体会少年内心的想法。可以让学生放开说说,也可
以结合选做题让学生直接写一写。
《卖木雕的少年》评测练习
一、选择正确读音
宾(bīnbīng)栩(yǔxǔ)甸(diāndiàn)
二、组词
构()沟()辨()辫()掏()
淘()
端()喘()堆()推()摸()
模()
三、填空
名()虚()()人()织琳琅()()
栩栩()()()()释手()()伦次
四、运用课文中学过的词语填空:
大瀑布真是()。这里(),景色十分()。
摊点里陈列的木雕(),()。其中象墩(),
大象雕得(),我一看就()。
五、运用提高
1、赏析下面这段话:
少年连连摆手,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说:“不,不要钱。中国人
是我们的朋友。”
2.我要写几句话夸夸那个黑人少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反思
《卖木雕的少年》这篇课文执教完后,谈一下自己的反思。
这节课较满意的有以下几点:
一、课堂学习氛围浓厚,学生学习激趣高涨;学生朗读教到位,
教学预设基本达成。
二、始终抓住主线展开教学,最后让学生体会非洲少年对中国朋
友的友情,可谓本课的一个亮点。
三、板书设计教有新意,为学生感知文本信息提供了渠道。简洁
的文字,表达出文本的感情和内涵。
这节课存在不足的有以下几点:
我忽略了铺垫作用,学生生字学习任务松了,只要求读通全文,
掌握生字就行了,没有给学生进行初步复述或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思
考、阅读的过程。假设学生在多次的阅读思考中能初步概括课文的主
要内容(课文写“我”正要买一个心爱的木雕象墩时,考虑到象墩太
大,行李超重,不得不放弃购买。傍晚,卖木雕的少年找到“我”住
的宾馆,等候我,为我送来一个一模一样的木雕小象墩,并不收我的
钱,还说中国人是他们的朋友。)相信第二课时呈现出来的效果将大
不一样。
一、是没有整体感知课文就深入研读,没有给予充分的时间让学
生进入文本。
二、是有了以上了解文本、整体认识文本的铺垫,在第二课时的
学习中学生才能真正走进文本,才能敏锐地搜索描写人物的言行举止
的句子,并通过迅速捕捉关键词语去体会、感受蕴涵其中的人物的精
神品质。
三、是让学生默读第10自然段然后划出描写少年等待的词语,
这里提问不明确让学生摸不着头脑。可以改为划出描写少年等待的句
子,再让学生找重点词语。这样难度会降低,目标会明确,预设也能
生成。
四、是学生在撰写小练笔——“想想人们会怎么夸他,你有什么
心里话想对他说”时,似乎非常词穷。原因在于无非就是说少年你真
棒,真了不起,真伟大。千篇一律,没有深刻的思想性。可以更改为,
帮“我”写一封感谢信给少年,这样也许会好一点。
就课堂教学而言,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致力于发现缺陷和不
完美,知道不完美以后,我们又愿意不完美,我们期望通过不断的努
力追求和实现完美。这就是对课堂教学”不满意“的态度。正视这种
“不满意”的态度,使我们不断获得改进教学的动力,使我们的课堂
教学越来越趋于完美。
课标分析
课文讲的是一位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我”到非洲旅行
时,想买一个非洲木雕做纪念,又担心路途遥远,木雕沉重,只好放
弃了这个打算。为了不让我带着遗憾离开非洲,卖木雕的少年等待在
宾馆前,送给我一个方便携带的木雕小象墩,从中可以看到少年的美
好心灵。景色壮观的瀑布,栩栩如生的木雕,晚风吹拂的夜晚,构成
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也衬托了卖木雕的少年美丽的心灵。本课叙述详
略得当,作者对美丽的大瀑布风光一带而过,而是围绕课文重点,将
笔墨放在选木雕、放弃买木雕、送木雕等内容上。课文还准确而得体
地运用了许多四字词组,要注意让学生积累并学会使用。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一是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
二是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三是积累一些四字词
组,并学会恰当地运用。这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二、学习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名不
虚传、游人如织、壮观、出售、摊点、陈列、构思、五官端正、观赏、
清晰可辨、掏钱、即将、流露、一模一样、付钱、标准”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3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
中国人民的友谊。
三、教学建议
1如果有条件,课前可以布置学生搜集有关非洲地理位置、气候物
产、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等方面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2识字写字指导。“释”是翘舌音,“宾”是前鼻音,要注意读正确。
“栩”字不要读成“羽”。写字方面:“售”字的上半部分,不要少写
一横;“驮”字的右边不要写成“犬”;“构”“端”“辨”“堆”“模”
可以让学生先和以前学过的“沟”“喘”“辫”“推”“摸”字比较,注
意不同之处。
3在学生初读课文,了解大意之后,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顺序:
听朋友介绍木雕——挑选木雕——放弃买木雕——赠送木雕。朋友介
绍的非洲木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我看到精美的木雕时,爱
不释手,激发了购买的愿望。这两部分都是为后面做铺垫,这样才能
更充分地表现出“我”放弃买木雕后的遗憾心情。为了不让“我”带
着遗憾离开非洲,卖木雕的少年才会等待在宾馆前,送给“我”一个
方便携带的木雕小象墩,木雕小象墩虽然只是一件小礼物,却表达了
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之情。其中后两个部分是教学重点。本课
在表达人物内心活动上,和上一课有不同之处。上一课主要是通过人
物的动作来间接表现,本课则多是直接表现。如,“我却犹豫了”“我
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我感动极了”。教
师可以让学生比较一下,体会写法的不同。课文中,少年猜测“我”
是中国人,为文后“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埋下了伏笔。在世界各地
的游客中,少年为什么单单会说“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呢”?这和本
课的背景有关,作者游览的非洲国家是赞比亚(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
位于赞比亚境内),中国曾经在20世纪70年代援助建设了坦赞铁路,
给非洲人民留下了良好印象(参见参考资料)。如有学生提出这一问题
时,可以适当地给学生讲讲。这一背景也说明“国际理解”是双方的
行为,中国人民的无私援助在非洲是多么深入人心。
4本课词语非常丰富,教师不但要注意让学生积累熟记,还要让学
生学会使用。可按下面的步骤进行:
(1)找词语。可以先结合课后练习题三,让学生先找出这些四字词语
(不一定是成语),并抄写下来,达到积累词语的目的。
(2)理解词语。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比较难的词语。如,
“游人如织”的“织”不好懂,这里是一种比喻的说法,说明游客很
多,像织布机一样穿梭往来;“琳琅满目”的“琳琅”本意是“美玉”,
这里比喻优美珍贵的东西;“栩栩如生”中的“栩栩”是形容生动活
泼的样子。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不能让学生记词语注释,更不能把词
语分解成单字让学生一一对应。只要学生能在本课的语境中,大致理
解词语的意思就可以了。
(3)运用词语。教师可以用填空的方式,让学生巩固所学词语,例如:
大瀑布真是()。这里(),景色十分()。摊点里陈列的木雕(),()。其
中象墩(),大象雕得(),我一看就()。教师还可以利用本课的语境,
让学生想一想,这些地方是否可以用其他词语来替换,调动学生运用
平时的积累。最后,还可以变换另外一篇短文,设置一个新的语境,
让学生正确地使用,巩固本课学到的词语。
5本课的对话较多,教师要指导学生读出不同的语气。在课文中,
有很多语气词的提示,例如,“夫人,您买一个吧!”要读出恳切的语
气;“您是中国人吧?”是猜测,要读得比较轻。教师指导前,可以让
学生自己先说说,课文中的对话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提示学生寻找
课文中类似的词语。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分角色
朗读。
6课后思考练习第二题,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揣摩
人物的内心活动。首先,少年希望“我”能够买一个木雕,虽然有推
销商品的意思在内,但主要还是希望游客能带走一个纪念品;当我不
打算买木雕后,少年先是觉得遗憾,后来又决定送一个木雕给我,除
了“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外,更是希望“我”不要带着遗憾离开非
洲。这表现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情谊,也表现出他的质朴、善良。
可先让学生找出哪些句子描写了少年的行为,哪些话是少年说的,想
想当时的情况,再体会少年内心的想法。可以让学生放开说说,也可
以结合选做题让学生直接写一写。
四、参考资料
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位于南部非洲赞比西河中游,跨赞比亚、津巴
布韦国界,高120余米,宽达1800米,比我国著名的黄果树瀑布,
宽了几乎90倍,是世界三大瀑布之一。“莫西奥图尼亚”在当地语中
意为“雷霆翻滚的云雾”。
中国援建坦赞铁路20世纪60年代,中国从支持非洲国家维护民族
独立,发展民族经济,以及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关系的战略高
度出发,援建了坦赞铁路。坦赞铁路是迄今中国最大的援外成套项目
之一。该铁路东起坦桑尼亚首都达累斯萨拉姆,西至赞比亚的新卡比
里姆博希,全长1860公里,由中国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勘测、
考察、设计并帮助坦、赞两国政府组织施工。该铁路穿越坦、赞部分
高山、峡谷、湍急的河流、茂密的原始森林,全线工程浩大,技术复
杂,施工条件异常困难。该项目于1968年5月开始进行勘测设计,
1970年10月正式开工,1976年7月全部建成移交。为建设这条铁路,
中国政府提供无息贷款988亿元人民币,共发运各种设备材料近
100万吨,先后派遣工程技术人员近5万人次,高峰时期在现场施工
的中国员工队伍多达16万人,在工程修建及后来技术合作过程中,
中方有64人为之献出了宝贵生命。坦赞铁路成为把坦赞两国连结在
一起的一条主要交通干线。20多年来,坦赞铁路促进了坦赞两国经
济发展和城乡物资交流。
非洲木雕是非洲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传统非洲人认为人死以
后灵魂离开躯体,但仍然在活着的人中间走动。所以非洲人就想出制
作面具和木雕的方式,为祖先的灵魂找个去处,避免对活着的后人造
成危害。这些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大都出自于非洲中西部民间艺人之手,
那娴熟的刀法,生动的表情刻画,神秘而怪异的造型,使之成为世界
各地乐于收藏的艺术品。常见的非洲木雕有面具木雕和动物木雕。由
于非洲大多数民族没有文字,所以面具和雕刻又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播
工具,许多非洲古老神话就是木雕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所以这些面
具和雕刻又被称之为“非洲式照片”。
本文发布于:2023-01-30 10:10:5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6157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