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
当今是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信息时代,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教育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是提高民族整体素质和创新
人才的主要基地,是增强综合国力和民族凝聚力可靠保证。因此,为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转变学生的学习
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教育部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
验修订稿)》中增设了包括研究性学习在内的综合实践活动。
国家教育部对基础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调整,其目标就是:
着重培养学生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创造性学力,主要是通
过情感体验和探究实践,形成掌握与运用知识、永不满足、追求卓越
的学习态度和发现,提出问题、研究、解决问题创新意识、学习能力,
及其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又提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研究
性学习的课程。而校经过几个月筹备工作,今天正式开题了。我受学
校校长委托,代表学校课题作开题报告,请同学研究讨论。
研究性学习评价的第一个特点是评价主体的多元化。第二个特点
是评价内容的丰富性和灵活性。研究性学习评价的内容通常涉及以下
几个方面:一是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态度。二是在研究性学习活动
中所获得的体验情况。三是学习和研究的方法、技能掌握情况。四是
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比较广泛教育资料的背景下所开展自主的、
开放的、探究式的学习活动。学校应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学校图书
馆、实验室、计算机网络以及具有专长的教师等校内现有教育资源。
同时,要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开发和利用当地教育资源,包括
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学术团体、专业技术部门(包括农村衫技术研
究与推广部门)的人力资源和研究资源,为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创造
条件。
对研究性学习的评价要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法、手段
的多样性,特别关注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过程,注重学生在学
习过程中所获得的直接体验,把对学生的评价与对学生的指导紧密结
合起来。要通过评价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才能,学会
尊重和欣赏他人,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开展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必须走出课堂、走出校门,积极地开展
社会调查研究和实践活动。学校必须加强组织和管理工作,对学生进
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同时,学校
加强与学生家庭、社会相关部门的沟通和联系,共同负责学生在社会
调查等实践活动中的安全工作,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
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
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劳动技术教育
共同构成“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列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
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帮助学校有效地实施研究性学习,落实课程
计划中的相关要求。
一、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
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
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
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机会,促使他们形成积极的
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当前,受传统学科教学目标、内容、时间和教学方式的局限,在
学科教学中普遍地实施研究性学习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将研究性
学习作为一项特别设立的教学活动作为必修课纳入《全日制普通高级
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将会逐步推进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并从
制度上保障这一活动的深化,满足学生在开放性的现实情境中主动探
索研究,获得亲身体验、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需要。
二、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研究性学习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注重学习的过程
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因此,需要注重以下几项具体目标:
1、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类似于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
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
的积极态度,产生积极情感,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欲望。
2、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研究性学习通常围绕着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展开。在学习的
过程中,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
案,收集和分析资料,调查研究,得出结论并进行成果交流活动,引
导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学习和掌握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培
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3、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开放的
学习过程。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围绕研究主题主动收集、加工处理和
利用信息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通过研究性学习,要帮助学生学会利用
多种有效手段、通过多种途径取得信息,学会整理与归纳信息,学会
判断和识别信息的价值,并恰当的利用信息,来培养收集、分析和利
用信息能力。
4、学会分享与合作
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研究性学习
的开展将努力创设有利于人和人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学会
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5、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认
真、踏实的探究,实事求是地获得结论,尊重他人想法和成果,养成
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磨练不怕吃苦、勇于
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6、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实践调查研究,学生要深入了解科
学对于自然、社会与人类的意义与价值,学会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进步,
学会关注人类与环境和谐发展,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三、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一)开放性。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不是特定的知识体系,而是来源
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立足于研究、解决学生关注的一些社
会问题或其他问题,涉及的范围很广泛。它可能是某学科的,也可能
是多学科综合、交叉的;可能偏重于实践方面,也可能偏重于理论研
究方面。
在同一主题下,由于个人兴趣、经验和研究活动的需要不同,研
究视角的确定、研究目标的定位、切入口的选择、研究过程的设计、
研究方法、手段的运用以及结果的表达等可以各不相同,具有很大的
灵活性,为学习者、指导者发挥个性特长和才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从而形成了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
(二)探究性。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习的内容是在教师指导下,
学生自主确定研究课题;学习的方式不是被动地记忆,理解教师传授
的知识,而是敏锐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寻求解决问
题方法,探求结论的自主学习的过程。因此,研究性学习的课题,不
宜由教师指定某个材料让学生理解、记忆,而应引导、归纳、提出一
些需要学习、探究的问题。
(三)实践性。研究性学习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和生活实际的联
系,特别关注环境问题、现代科技对当代生活的影响以及与社会发展
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
四、研究性学习内容的选择和设计
(一)因地制宜,发掘资源。选择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注意把对
文献资料的利用和对现实生活中“活”资料的利用结合起来。要引导学
生充分关注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活环境,从中发现
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把学生身边的事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有
助于提高各地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可行性,有利于培养爱家乡、爱
祖国的情感以及社会责任感,有利于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保持较
强的探索动机和创造欲望。
(二)重视资料积累,提供共享机会。学习内容的开放性为学生的
主动探究、自主参与和师生合作探求新知识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师生
在研究性学习中所获取的信息、采用的方法策略、得到的体验和取得
的成果,对于本人和他人,以及以后的各届学生,都具有宝贵的启示、
借鉴作用。
(三)适应差异,发挥优势。不同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在内容和方
法上是有层次差异和类型区别的,因而在学习目标的确定上可以各有
侧重,在内容选择上可以各有特点。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具
体条件,自主选择研究课题留有足够的余地。
五、研究性学习的实施
(一)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类型
依据研究内容的不同,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主要可以区分两大类:
课题研究类和项目(活动设计类)。
课题研究以认识和解决某一问题主要目的,具体包括调查研究、
实验研究、文献研究等类型。
项目(活动)设计以解决一个比较复杂的操作问题为主要目的,一
般包括社会性活动的设计和科技类项目的设计两种类型。前者如一次
环境保护活动的规划,后者如某一设备、设施的制作、建设或改造的
设计等。
一项专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可以属于一种类型,也可以包括多
种研究类型。综合性较强的专题,往往涉及多方面的研究内容,需要
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和手段,更需要参加者之间的工协作。
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三种类型:小组合作研究、个人独
立研究、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
小组合作研究是经常采用的组织形式,学生一般由3-6人组成课
题组,聘请有一定专长的成人(如本校教师、校外人士等)为指导教师。
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各有独立的任务,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各
展所长,协作互补。
个人独立研究可以采用“开放式长作业”形式,即先由教师向全班
学生布置研究性学习任务,可以提出一个综合性的研究专题,也可以
不确定范围,由每个学生自定具体题目,并各自相对独立地开展研究
活动,用几个月到半年时间完成研究性学习作业。
采用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的形式,全班同学需要围绕
同一个研究主题,各自搜集资料、开展探究活动、取得结论或形成观
点。再通过全班集体讨论或辩论,分享初步的研究成果,由此推动同
学们在各自原有基础上深化研究,之后或进入第二轮研讨,或就此完
成各自的论文。(二)研究性学习实施的一般程序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进入问题情境阶段、实
践体验阶段和表达交流阶段。在学习进行过程中这三个阶段并不是截
然分开的,而是相互交叉和交互推进的。
进入问题情境阶段
本阶段要求学生自己调查、观访(也可有组织的)采访等。目的在
于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然后经过讨论,
提出核心问题,诱发学生探究的动机。在此基础上确定研究中研究题
目。
同时,教师应帮助学生通过搜集相关资料,了解有关研究题目的
知识水平,该题目中隐含的争议性的问题,使学生从多个角度认识、
分析问题。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建立研究小组,共同讨论确定具体
的研究方案,包括确定合适的研究方法、如何收集可能获得的信息、
准备调查研究所要求的技能、可能采取的行动和可能得到的结果。在
此过程中,学生要反思所确定的研究问题是否合适,是否需要改变问
题。实践体验阶段
在确定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以后,学生要进入具体解决问题的过
程,通过实践、体验,形成一定的观念、态度,掌握一定的方法。
本阶段,实践、体验的内容包括:
(1)搜集和分析信息资料。学生应了解和学习收集资料的方法,掌
握访谈、上网、查阅书刊杂志、问卷等获取资料的方式,并选择有效
方式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资料,要学会判断信息资料的真伪、优劣,识
别对本课题研究具有重要关联的有价值的资料,淘汰边缘资料;学会
有条理、有逻辑地整理与归纳资料,发现信息资料间的关联和趋势。
最后综合整理信息进行判断,得出相应的结论。这时要反思所得结论
是否充分地回答了要研究的问题,是否有必要采取其他方法获取证据
以支持所得结论。
(2)调查研究。学生应根据个人或小组集体设计的研究方案,按照
确定的研究方法,选择合适的地方进行调查,获取调查结果,在这一
过程中,学生应如实记载调查中所获得的基本信息,形成记录实践过
程的文字、音像、制作等多种形式的“作品”,同时要学会从各种调研
结果、实验、信息资料中归纳出解决问题的重要思路或观点,并反思
对是否获得足以支持研究结论证据,是否还存在其他解释的可能。
(3)初步的交流。学生通过收集资料、调查研究得到的初步研究成
果在小组内或个人之间充分交流,学会认识客观事物,认真对待他人
意见和建议,正确地认识自我,并逐步丰富个人的研究成果,培养科
学精神与科学态度。
表达和交流阶段
在这一阶段,学生要将取得的收获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提炼,形
成书面材料和口头报告材料。成果的表达方式要提倡多样化,除了按
一定要求撰写实验报告、调查报告以外,还可以采取开辩论会、研讨
会、搞展板、出墙报、编刊物(包括电子刊物)等方式,同时还应要求
学生以口头报告的方式发表,或通过指导老师主持的答辩。
学生通过交流、研讨与同学们分享成果,这是研究性学习不可缺
少的环节。在交流、研讨中,学生要学会欣赏和发现他人的优点,学
会理解和宽容,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辩证地思考,也要敢于和善于申辩。
(三)研究性学习实施中的教师指导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拭试体作用,同时,也重视老师指导作用。
左右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草药,教师应把学生作为学习探究和解决
问题主体,并注意转变自己的指导方式。
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活动时
遇到的困难以及他们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教师应成为学生
研究信息交汇的枢纽,成为交流的组织者和建议者。在这一过程中要
注意观察每一个学生在品德、能力、个性方面的发展,给予适时的鼓
励和指导,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并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教师的指导
切忌将学生的研究引向已有的结论,而是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
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
六、研究性学生的评价
评价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评价的内容与方式必须充分
关注学习态度,重视学习过程与方法,重视交流与合作,重视动手实
践。
(一)研究性学习评价的一般原则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习的过程,强调对知识技能的应用,强调学生
亲身参与探索性实践活动并获得感悟和体验,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
因此,要采用形成性评价的方式,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
价,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使评价成为学生
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同时,要强调评价的
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形成
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
(二)研究性学习评价的特点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者可以是教师或教师小组,可以是学生
或学生小组,可以是家长,也可以是与开展项目内容相关的企业、社
区或有关部门等等。
评价内容的丰富性和灵活性。研究性学习评价的内容通常涉及到
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态度。是否主动提出研究和工作设想、
建议,能否与他人合作,采纳他人的意见等。
二是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情况。这主要通过学生的
自我陈述以及小组讨论记录、活动开展过程的记录等来反映,也可通
过行为表现和学习的结果反映出来。
三是学习和研究的方法、技能掌握情况。要对学生在研究性学习
活动各个环节中掌握和运用有关方法、技能的水平进行评价,如查阅
和筛选资料,对资料归类和统计分析,使用新技术,对研究结果的表
达与交流等。
四是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要考察学生在一项研
究活动中从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所显示出
的探究精神和能力,也要通过活动前后的比较和几次活动的比较来评
价其发展状态。
五是学生的学习结果。研究性学习结果的形式多样,它可以是一
篇研究论文、一份调查报告、一件模型、一块展板、一场主题演讲、
一次口头报告、一本研究笔记,也可以是一项活动设计的方案。教师
需要灵活掌握评价标准。
评价手段、方法的多样性。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可以采取教师评价
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对小组的评价与对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
合,对局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相结合,
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等做法。
(三)研究性学习评价的实施
评价要贯穿研究性学生的全过程。操作时可重点从三个环节,即
开题评价、中期评价和结题评价着手。
开题评价要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出解决问题设想的意识
和能力,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进入解决问题过程中。
中期评价主要是检查研究计划的实施情况,研究中资料积累情况,
以及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难和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情况等。
对评价结果要及时反馈,对于在研究中学生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要
通过教师指点、学生小组内部讨论、学生小组间交流、寻求校外帮助
等方式予以解决。
结题评价主要对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全过程的情况、体验情况、
资料积累情况、结题情况、研究结果及成果展示方式等进行评价。
评价的具体方案可以由指导教师提出,也可以在师生协商的基础
上提出。鼓励由学生个人或学生自己设计评价方案,对自己的研究情
况加以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本文发布于:2023-01-30 09:52:1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6149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