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贾诩传

更新时间:2023-01-30 09:25:20 阅读: 评论:0

比喻黑马是什么意思-厌烦的英文


2023年1月30日发(作者:惠贵人)

描写机遇诗词佳句

1.智者不背时而徼幸,明者不违道以干非。

出处:唐·卢照邻《对蜀父老问》。原文:“盖闻智者不

背时而徼幸,明者不违道以干非。是以圣贤驰骛,莫救三家

之辙;匹夫高抗,不屈万乘之威。”

释义:明智的人不违背时势而希图侥幸成功,也不违背

正道去作非分的企求。比喻:适时、中直,是人生进取的前

提。“徼幸”,即侥幸。

用法提示:卢照邻与王勃、杨炯、骆宾王并为“初唐四

杰”,《对蜀父老问》算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散赋结合,很有

特点。在公文写作中,这句话既强调我们不要逆势而行、希

图侥幸,也不要违背正道、异想天开,而是要顺势而行、顺

道而行;后面的内容可以是具体措施,也可以是不这样做的

后果。比如,“智者不背时而徼幸,明者不违道以干非。”对

于创新来说,方法就是新的世界,在改革创新之路上,只有

不断探索符合实际的方法,才能让改革日臻佳境。

2.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

出处:北宋·苏轼《代侯公说项羽辞》。原文:“臣闻来

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方今大王粮匮师

老,无以支汉,而韩信之军,乘胜之锋,亦且至矣,大王虽

欲解而东归,不可得矣。”

释义:在眼前就不该放弃的是时运,遇上了就不该错失

的是机会。比喻:时机不易得,要抓住时机。

用法提示:其实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机不可失,时不再

来”——曾经见过有人将“时不再来”写成“失不再来”的,

那就不对了。从小处看,时机只是时间流转的一个节点;从

大处看,时机可是历史使命的一个节点。对于个人来讲,一

步错过,可能就步步落后,甚至终身遗憾;对于国家来讲,

唯有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才能创造历史、成就

未来。苏轼这句话说得很有力量,很发人深省。

3.信不弃功,知不遗时。

出处:西汉·刘向等《战国策·赵策二》。原文:“吾闻

信不弃功,知不遗时,今子以官府之籍,乱寡人之事,非子

所知。”

释义:守信的人,不会放弃建功立业的机会;聪明的人,

不会放过任何时机。比喻:把握时机,建功立业。“知”,通

“智”。

用法提示:这个故事也叫《王破原阳以为骑邑》,是发

生在赵武灵王和牛赞之间的事情。牛赞在历史上比较低调,

有学者认为他就是赵国大将牛翦,因为那个时候“赞”“翦”

同音,未知是否。在公文写作中,要将这句话的重点放在“知

不遗时”上面,即把握时机,建功立业,这句话尤其适合放

在纵论天下大事之前。比如,“信不弃功,知不遗时。”经过

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就要求我们

一定要勇于实践、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把握时代发展要求。

4.不务天时,则财不生;不务地利,则仓廪不盈。

出处:春秋·管仲《管子·牧民》。原文:“不务天时,

则财不生;不务地利,则仓廪不盈。野芜旷,则民乃菅;上

无量,则民乃妄。”

释义:不注意天时,财富就不能增长;不注意地利,粮

食就不会充足。比喻:做事要注意把握天时地利。

用法提示:古人一边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一边说“不务天时,则财不生;不务地利,则仓廪不盈”。

这倒不是自相矛盾,而是体现了自古以来的“中庸之道”,

也可以说是“过犹不及”,所以需要从两个方面分别告诫。

在公文写作中,这一长句适合用在顺应形势、把握时机方面,

主要还是“天时”,“地利”则分地方。比如,“不务天时,

则财不生;不务地利,则仓廪不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

既要看到成绩和机遇,更要看到短板和不足、困难和挑战。

5.顺理而举易为力,背时而动难为功。

出处:唐·房玄龄等《晋书·宣帝纪》。原文:“故知贪

于近者则遗远,溺于利者则伤名;若不损己以益人,则当祸

人而福己。顺理而举易为力,背时而动难为功。”

释义:举事顺乎义理,就容易见效;行动违背时势,就

难以成功。比喻:做事要顺理顺时。

用法提示:《宣帝纪》是司马懿的传记,晋武帝司马炎

即位后,将他的父亲司马昭、伯父司马师、祖父司马懿都予

以追谥。在公文写作中,这句话其实强调了两个方面,一是

要“顺理”,二是不“背时”,不是单独强调时机,所以后面

的内容就可以既包括符合常理、顺应道理,又涵盖乘势而上、

因时而谋。比如,“顺理而举易为力,背时而动难为功。”方

案是否科学,措施是否得当,安排是否合理,时机是否合适,

不仅影响改革效率,而且事关改革的成败。

6.见机不遂者陨功。

出处:西汉·桓宽《盐铁轮·击之》。原文:“语曰:‘见

机不遂者陨功。’一日违敌,累世为患。休劳用供,因弊乘

时。”

释义:碰上好机会不马上行动,就会丧失事功。比喻:

一定要懂得抓住机遇。

用法提示:俗话说:“过了这个村,没有这个店。”机会

这个东西真的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所谓“时势造英雄”,才

是常态,“英雄造时势”只是例外。在公文写作中,这句话

强调的是当机会来临时,我们一定要把握住,不然将会导致

更糟糕的结果。这个机会,可以指国际形势,也可以指政策

方针。比如,“见机不遂者陨功。”《××意见》的出台,为

共青团组织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

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的历史进程中,带领广大青年充分

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提供了新机遇。

7.君子有失其所兮,小人有得其时。

出处:唐·韩愈《闵己赋》。原文:“君子有失其所兮,

小人有得其时。聊固守以静俟兮,诚不及古之人兮其焉悲。”

释义:君子有失去时机的时候,小人也有得到时机的时

候。比喻:时机无常,需要正确对待。

用法提示:韩愈就是那个“有失其所”的人,而且还经

常“有失其所”。韩愈有才,但是却和科举“犯冲”,他考了

四次才考中进士,而吏部的博学宏词科考试,他却始终没有

考上。而且,他的很多友人也有着类似的遭遇,所以“君子

有失其所兮,小人有得其时”既是安慰他自己,也是安慰友

人。在公文写作中,这句话可以用来告诉大家,机会来时,

要把握住;没有机会,也不气馁。比如,“君子有失其所兮,

小人有得其时。”我国改革发展形势正处于深刻变化之中,

外部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改革发展面临许多新情况、

新问题,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

8.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出处:商·姬昌《周易·系辞下》。原文:“君子藏器于

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动而不括,是以出而有获,语

成器而动者也。”

释义:君子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不到处炫耀,

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比喻:看准时机,

厚积薄发。成语“藏器待时”即出于此处。

用法提示:有句话说得好:“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的。”版本可能略有不同,大致就是这个意思。机会总会有

的,但是首先要有把握住这个机会的能力。“藏器”一词还

含有虚怀若谷、谦虚谨慎的意思。在公文写作中,这句话的

对象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个国家,都需要厚积薄发,

等待时机,早了不行,晚了更不行。比如,“君子藏器于身,

待时而动。”此时此刻,我们的治国方略和外交策略也必须

与时俱进,我们应走出“韬光养晦”阶段,不仅要多参与国

际事务,做国际体系的参与者和建设者,而且还要做国际体

系的贡献者和引领者。

9.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相时而动。

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隐公十一年》。原文:“许

无刑而伐之,服而舍之;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相时而

动,无累后人,可谓知礼矣。”

释义:衡量自己的德行是否能够服人,来摆正自己的位

置;估计自己的能力是否能够胜任,来决定自己的行动;观

察时机,针对具体情况采取行动。成语“度德量力”即出于

此处。

用法提示:这段文字还有一个自己的标题,叫作《郑庄

公戒饬守臣》,是发生在郑庄公与“君子”之间的对话。而

“度德而处之”一句则是经典中的经典,后世征引之书无数,

如曹雪芹《红楼梦》:“大丈夫相时而动。”在公文写作中,

这一长句可以作为一个较高的标准,既要求德和力,又要求

慧眼如炬。比如,“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相时而动。”

广大党员干部应主动增强本领,勇立时代潮头,适应变化,

把握变化,驾驭变化,在实干中践行为民初心。

10.时不至,不可强生;事不究,不可强成。

出处:春秋·左丘明《国语·越语上》。原文:“时不至,

不可强生;事不究,不可强成。自若以处,以度天下,待其

来者而正之,因时之所宜而定之。”

释义:时机未到不可强求去做,事情没有研究透彻也不

可勉强去求得成功。比喻做事要善于审时度势,抓住时机,

时机不成熟不可以贸然行动。

用法提示:《越语》是专门记载春秋时越国的“金句”

的,而这段金句正是出自范蠡之口。他也确实是这么做的,

功成名就之后急流勇退,不仅保全了性命,还成为一代富商,

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在公文写作中,这句话

可以用于一个人的成功,也可以用于一件大事的推进、一个

国家的发展,强调有机会一定要有所作为;如果没有机会,

则要谨慎。比如,“时不至,不可强生;事不究,不可强成。”

此时既是“爬坡过坎”的攻坚期,也是大有作为的“窗口期”,

我们需要横下一条心,扎扎实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11.时不可以苟遇,道不可以虚行。

出处:唐·王勃《常州刺史平原郡开国公行状》。原文:

“岂非时不可以苟遇,道不可以虚行?圣人作而万物睹,神

功资而百宝用。”

释义:时机或者机遇不能赖着去求,勉强得到;有关道

义的行为不能虚情假意敷衍了事,应该真心实意地去做。比

喻时机一到,就要实实在在地去行动。

用法提示:这是一篇“神奇”的传记类文字,它的神奇

之处在于,洋洋洒洒千余字,竟然没有点明传主的名字,以

至于现在仍不能确定王勃写的人到底是谁。这篇行状固然不

能与《滕王阁序》相媲美,却也写得辞采华茂,豪情万丈。

在公文写作中,这句话用于强调时机不是时时都有的,但是

一旦时机到来,一定不能应付了事,要实打实地干出一番大

事业;后面的内容可以正着说,也可以反正说。比如,“时

不可以苟遇,道不可以虚行。”当今的时代是大发展的时代,

当今的世界是大变革的世界,如果对激变的形势熟视无睹,

对残酷的竞争无动于衷,那么迟早会落在别人后头,甚至被

时代所淘汰。

12.良时正可用,行矣莫徒然。

出处:唐·高适《送韩九》。原文:“惆怅别离日,裴回

歧路前。归人望独树,匹马随秋蝉。常与天下士,许君兄弟

贤。良时正可用,行矣莫徒然。”

释义:此时正是施展才能的好机会,赶快努力奋斗,千

万不要辜负这大好时光。形容抓住机会,闯出一片天地。

用法提示:“韩九”是谁,今天已不可知,不过从高适

对他的称呼来看,两人的关系应该是很好的;更有可能的是,

韩九是高适的晚辈。在公文写作中,这联诗完全可以用作前

辈对晚辈的谆谆教导,长辈对广大青少年的殷切期许。比如,

“良时正可用,行矣莫徒然。”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

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

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

13.天与弗取,反受其咎。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原文:“谋

之二十二年,一旦而弃之,可乎?且夫天与弗取,反受其咎。”

释义:上天赐予你的,你不要,反而会遭到上天的责怪。

比喻:机不可失,失则不利。

用法提示:范蠡用这句话来劝说勾践杀了夫差。勾践卧

薪尝胆数年,终于打败了夫差,但他念及夫差当时没有杀他,

便也不准备杀夫差。事实证明,范蠡是正确的,不然夫差回

去肯定也会卧薪尝胆。在公文写作中,这句话可以用来说明

没有把握住机会的严重性,也从反面说明了把握时机的重要

性;后面的内容,也可以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论述。比如,“天

与弗取,反受其咎。”机遇是一种潜在的优势,抓住并充分

利用,就能抢占先机,乘势而上,加快发展;看不到或看到

了而抓不住,都会错失良机,贻误时机,影响发展。

14.圣人常顺时而动,智者必因机以发。

出处:西晋·陈寿《三国志·魏书·贾诩传》。原文:“夫

难得而易失者时也,时至而不旋踵者机也,故圣人常顺时而

动,智者必因机以发。”

释义:圣明的人总是顺应时势而进行活动,有智慧的人

总是根据机会而表现才能。比喻:聪明的人做事懂得把握时

机。

用法提示:贾诩是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的一个重要人物,

他先是董卓的部将,后为李傕、郭汜献计,又辗转成了张绣

的谋士,最后归了曹操和曹丕。他的战绩和功勋,虽然比不

上诸葛亮,但在当时也是名列前茅。在公文写作中,这句话

用“圣人”和“智者”来引导我们,告诉我们在时机面前应

该怎么做,也算是方法论的范畴,重在强调要把握时机。比

如,“圣人常顺时而动,智者必因机以发。”每一代青年都有

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

创造历史。

15.寄语瞿塘江上贾,收帆好趁顺风时。

出处:清·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一百零六)。原文:

“西来白浪打旌旗,万舶安危总未知。寄语瞿塘江上贾,收

帆好趁顺风时。”

释义:我有一句话要告诉瞿塘江上的商旅,收帆最好趁

着顺风的时候。比喻:做事之前要先看准时机。

用法提示:能将组诗写到三百多首的,龚自珍可谓是古

今第一人了。这已经不是大型组诗了,简直可以称得上是巨

型组诗。在公文写作中,关于宣传思想工作,关于科技创新

发展,关于媒体融合,关于国际分合形势等,都可以用这联

诗来说明问题。比如,“寄语瞿塘江上贾,收帆好趁顺风时。”

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

本文发布于:2023-01-30 09:25:2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6136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联谊游戏
下一篇:文君司马
标签:贾诩传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