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春望 杜甫

更新时间:2023-01-30 09:03:12 阅读: 评论:0

优秀学生经验分享心得-约等于符号怎么打


2023年1月30日发(作者:山东农业大学怎么样)

.

精选文档.

春望

唐·杜甫

【原文】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主要写春望之景)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主要抒春望之情)

【注释】

国破:指都城长安被攻陷,一说指国家残破。城:长安城。草木深:草木丛生,

极言荒凉。

感时:感伤时局动荡。花溅泪:是说诗人见花而流泪,同时觉得花也像人一样流泪。

恨别:怅恨与家人离别。鸟惊心:是说诗人闻鸟鸣而惊心,同时觉得鸟也像人一样惊心。

烽火:战火。连三月:据史书记载,这年春季的三个月,安史叛军与唐军之间的战

争一直未断。

浑欲:简直要。不胜:比不上。

【赏析】

这首诗作于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春。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冬,安史之乱爆

发。第二年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改元至德,是为肃宗。杜甫自鄜周羌村只身北上,

前往投奔。但途中为安史叛军所俘,押回沦陷后的长安。公元757年3月,大自然的美好春

光又降临到这座历经洗劫、繁华销尽的都城。杜甫忧伤地徘徊于曲江一带,他感时念乱、睹

物神伤,吟成了这首名作。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通过眺望沦陷后长安的破败景象,抒发了感时恨别、忧国思家

的感情,反映了诗人渴望安宁、向往幸福的愿望。

“望”是全篇的贯穿线索,从所望的景色开始,以望者的情态作结。抒写主人公形象鲜

明突出,是这首诗的重要艺术特色,它起到了深化主题的作用。善于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

一体,是这首诗的又一成功之处。它的特色主要表现在利用大自然的和谐景象(“花”、“鸟”)

和诗人内心的不和谐情绪(“感时”、“恨别”)之间的矛盾,使所要表现的忧思更加突出,

从而增强了艺术效果。

首联从大处落笔,总写望中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

林木苍苍。上句蕴含山河依旧、世事全非的深沉感慨,下句极写城池残破、人烟稀少的荒芜

景象。“国”、“破”、“春”分别点明地点、背景、节令。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

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司马光说:“‘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

明无人矣。”(《温公续诗话》)诗人在此明为写景,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为全

.

精选文档.

诗创造了气氛。此联对仗工巧,圆熟自然,诗意翻跌。“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国

破”的颓垣残壁同富有生意的“城春”对举,对照强烈。“国破”之下继以“山河在”,意

思相反,出人意表;“城春”原当为明媚之景,而后缀以“草木深”则叙荒芜之状,先后相

悖,又是一翻。明代胡震亨极赞此联说:“对偶未尝不精,而纵横变幻,尽越陈规,浓淡浅

深,动夺天巧。”(《唐音癸签》卷九)

颔联由大到小,由总览转为具体抒写自己在这特殊的春天里的感受。这两句一般解释是,

对乱世别离的悲凉情景,花也为之落泪,鸟也为之惊心。作者触景生情,移情于物,正见好

诗含蕴之丰富。并运用互文手法,可译为“感时恨别花溅泪,感时恨别鸟惊心”。

颈联分别从“感时”、“恨别”转出,但下句又因上句而生。战火不断,是写国忧;消

息隔绝,是说家愁。这联深一层写春日所感,直抒胸臆,自然深挚。自安史叛乱以来,“烽

火苦教乡信断”,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战火仍连续不断。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这时的

一封家信真是胜过“万金”啊!“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

情,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共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尾联以正面描绘诗人的自我形象作为全篇的收束。通过白发日稀、频频搔首的外在形态,

表现了诗人内心深处“乾坤含疮痍,忧虞何时毕”(《出征》)的深广忧思。

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祖国,眷怀家人的感情。今人徐应佩、周溶

泉等评此诗曰:“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备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

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此论颇为妥帖。“家书抵万金”亦为流传千古之名言。

本文发布于:2023-01-30 09:03: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6125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遇江南
标签:春望 杜甫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