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三国鼎立形势图

更新时间:2023-01-30 08:22:38 阅读: 评论:0

2019山西中考数学试卷真题-匿名信怎么写


2023年1月30日发(作者:浙江省消防条例)

《三国鼎立》基础练习

一、选择题

1.《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其中的“借东风”、“草船借箭”、“连环计”

等故事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下列著名战役与上述故事有关的是()

A.城濮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

2.赤壁之战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这一战役的交战

双方是曹军与()

A.匈奴大军B.孙刘联军C.前秦军队D.东晋军队

3.《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书中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错综复

杂的政治与军事斗争。你知道其中的“三国”是指()

A.魏、蜀、西晋B.魏、蜀、吴C.吴、东晋、梁D.宋、齐、梁

4.认知和探究历史地图,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如图反映的

是()

A.战国兼并图B.赤壁之战图C.人口南迁图D.三国鼎立图

5.以下是中国古代史上四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曹操参与了两次,切身体验了“胜负

乃兵家之常事”的说法。这两次战役是()

①巨鹿之战②淝水之战

③官渡之战④赤壁之战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6.王老师在讲授某一历史事件时,展示了下图的幻灯片,

王老师讲述的是()

A.赤壁之战

B.官渡之战

C.长平之战

D.淝水之战

7.公元207年,曹操曾写诗明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结合

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曹操的“志向”是()

A.统一全国B.消灭袁绍C.废汉献帝D.建立魏国

8.歌曲《曹操》的第一句歌词是“东汉末年分三国”。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标志是()

A.赤壁之战

B.官渡之战

C.220年,曹丕废掉汉献帝,在洛阳称帝

D.229年,孙权在建业称帝

9.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最终形成三国鼎立的格局。下列示意图符合公元222年三国局势的

是()

A.B.C.D.

10.曹操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下列事件不是曹操所为的有()

A.迎汉献帝到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

B.官渡之战以少胜多大败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C.与孙权、刘备联军战于赤壁

D.220年,改国号为魏,定都洛阳

11.“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这首诗描

述的是()

A.官渡之战B.赤壁之战C.淝水之战D.澶州之战

12.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推论错误的是()

A.商鞅变法-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

B.汉武帝“罢黜百家”-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C.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丝绸之路的开辟

D.官渡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3.三国时期船队曾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与台湾地区联系的国家是()

A.吴国B.蜀国C.秦国D.魏国

二、材料题

1、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惫,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出师表》

(1)“今天下三分”是指历史上的哪一时期?

(2)为上述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的战役是什么?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

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材料二

(1)读材料一,“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时期英雄辈出,各领风骚,你最喜欢或崇拜

谁?说出理由.

(2)观察材料二中三国形势图,完成下表.

国别建立者时间都城

A魏①0年洛阳

B蜀刘备②③

C吴孙权229年④

(3)材料二中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与哪次重大战役有关?

答案和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三国鼎立的历史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官渡之战之

后,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结果孙刘联合抗曹,在长江沿岸的赤壁一带,双方展开了对峙,

“借东风”、“草船借箭”、“连环计”等故事就与这一战役有关,ABD不符合材料信息,

排除。故选C。

2.【答案】B

【解析】208年赤壁之战是东汉末年孙刘联军抗击曹操的著名战争。曹操统一北方后,孙权

和刘备共同抗曹,派周瑜在赤壁与曹操决战。孙刘联军利用曹军不善于水战,用火攻大败曹

操。故选B。本题考查赤壁之战的相关知识。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准

确记忆历史知识是答题的关键。

3.【答案】B

【解析】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东汉结束,进

入三国时期。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

定都建业,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故选B。本题考查了三国鼎立的相关史实。本题主要考查

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三国鼎立的相关史实。

4.【答案】D

【解析】图片中的关键信息是“魏、蜀、吴”.208年的赤壁之战,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

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220年,曹丕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位于北方。

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史称“蜀”,位于四川地区。222年孙权在建业称王,国号“吴”,

史称东吴,位于江南地区,至此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故选D。本题考查三国鼎立。本题

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历史基础知识和对历史问题的分析能力。

5.【答案】C

【解析】200年,曹操打败袁绍,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208年,曹操与孙权刘备联军决

战爆发了著名的赤壁之战。两次著名战役曹操都参与了。③④符合题意。故选C。本题考查

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两个知识点,重点掌握两次战役的人物曹操。本题把官渡之战和赤壁之

战及其相关人物混合考查,学生应牢固识记战役交战双方人物。

6.【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官渡之战的相关知识。根据图中的“曹操、袁绍、公元200年”等,

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200年,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奠定

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之后曹操率军北渡黄河,统一了黄河中下游地区。所以ACD不正确,

故选B。

7.【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曹操的主要志向的相关知识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200年,曹

操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袁绍;此后军威大振,曹操也更加雄心勃勃,趁势统一北

方,但是南方的孙权、刘备却仍然各雄踞一方,统一大业尚未实现,曹操有此诗作。故BCD

错误,A正确。故选A。

8.【答案】D

【解析】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东汉结束,进

入三国时期。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定

都建业,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故选D。本题考查三国鼎立,知道229年孙权称帝,建立吴

国,标志着三国鼎立的形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三国

鼎立局面的形成。

9.【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20年,曹丕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位于

北方。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史称蜀,位于四川地区。222年孙权在建业称王,国号“吴”,

史称东吴,位于江南地区,至此三国正式鼎立。可知只有B符合题意。故选B。本题考查三

国鼎立局面。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重点掌握三国鼎立局面。

10.【答案】D

【解析】220年改国号为魏,定都洛阳的是曹操的儿子曹丕,不是曹操。故选D。本题考查

三国鼎立的形成。本题考查三国鼎立的形成,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

建立魏的是曹丕,不是曹操。

11.【答案】B

【解析】从题干“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可知是公元前208年孙刘联军采取

火攻打败曹操的赤壁之战,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的形成奠定了基础,220年,曹操的儿子曹

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

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形成三国鼎立局面。故选B。本题考查赤壁之战。

掌握三国鼎立的相关知识。

12.【答案】D

【解析】据所学知,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是秦国进行的一场变法运动,使秦国走上了富强的

道路,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国家,故A项的推论是正确的。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

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从此儒家学说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实现了思想上

的大一统,故B项的推论是正确的。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丝绸之路的开辟,故C项的推论是

正确的。在赤壁之战中,周瑜指挥孙刘联军用火攻大败曹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

基础。故D项这个推论是错误的。故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史实辨析能力。识记中外历史上

的重大事件及其影响。

13.【答案】A

【解析】三国时期,吴国的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与台湾的联系。故选A。本题

考查的是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识记,知道三国时期的夷洲即今天的台湾。解答本题需掌握

卫温到达夷洲的史实。

二、材料分析题

1、【答案】

(1)三国鼎立时期

(2)赤壁之战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赤壁之战及影响的相关史

实。

(1)本题考查的是三国鼎立。材料出自诸葛亮的《出师表》材料中的“今天下三分”是指

历史上的三国鼎立时期。

(2)本题考查的是赤壁之战。在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守黄河流域一带,不敢再轻易南下;

孙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势力得到巩固;刘备乘机占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又向西进

占四川.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答案】

(1)最喜欢三国时期的诸葛亮。诸葛亮是一代贤臣名相,是杰出的政治家,三国时期的蜀

国是最弱小的,但在诸葛亮的治理下却是治理最好的,采取依法治蜀政策,并以身作则,鞠

躬尽瘁,可以看出诸葛确实有治国之才,而且其高风亮节一直为后世所传诵。(答案有理即

可)

(2)曹丕;公元221年;成都;建业。

(3)赤壁之战。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了对三国人物的认识。最喜欢三国时期的诸葛亮,诸葛亮是一代贤臣名

相,是杰出的政治家。三国时期的蜀国是最弱小的,但在诸葛亮的治理下却是治理最好的,

采取依法治蜀政策,并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可以看出诸葛确实有治国之才,而且其高风亮

节一直为后世所传诵。

(2)本题主要考查了三国鼎力形成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

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

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3)本题主要考查了与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相关的战役。根据所学知识,208年,孙权、

刘备联军在长江赤壁一带,以少胜多大破曹操大军,曹操带领少数人马,慌忙逃回北方。经

过赤壁之战,曹操退守黄河流域一带,不敢轻易南下;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势力得到巩固;

刘备乘机占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又向西进占四川。故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与赤壁之

战有关。

《三国鼎立》提高练习

一、选择题

14.小明同学为某单元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示意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该单元的主题是

()

A.中华文明的起源B.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C.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15.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战役不胜枚举,下表描述的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是()

周瑜曹操

兵力对比约5万20余万(号称80万)

结果曹操失去了在短时间内同一全国的可能性

A.长平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

16.一位同学参加江苏卫视《一站到底》节目网上答题,他回答的题目是:对三国鼎立局面

的评价,正确的是()

A.战乱频繁,社会经济没有任何发展

B.封建国家的分裂推动了社会进步

C.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

D.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创造了条件

17.下列哪一战争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A.淝水之战B.牧野之战C.官渡之战D.赤壁之战

18.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比较多,结合所学,找出秦汉至魏晋时期以少胜多的战役有

哪些()

①桂陵之战②马陵之战③巨鹿之战④牧野之战

⑤官渡之战⑥赤壁之战⑦淝水之战

A.①②③④⑥⑦B.③⑤⑥⑦C.①③⑤⑥⑦D.②③⑤⑥⑦

19.在举行说故事的比赛中,李明犯了一个历史知识方面的错误,请你把它找出来()

A.官渡之战后,曹操又消灭了一些军阀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B.在赤壁之战中,周瑜利用火攻大败曹军

C.三国的统治者都注意发展生产,社会经济得到发展

D.作为三国鼎立时期的曹操在中国历史上的贡献比较大

20.曹操是中国古代史上的著名人物。他生活在()

A.西汉时期B.东汉末年C.三国时期D.南北朝时期

21.近年来电视上流行许多“穿越剧”,假如我们穿越到东汉,不可能看到的情景是()

A.光武中兴B.外戚专权C.黄巾起义D.曹丕称帝

二、材料分析题

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

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

灰飞烟灭……

——摘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材料二下图《三国鼎立形势图》

(1)材料一中的这首词与我国历史上哪一场著名的战役有关?这场战役产生了怎样的影

响?

(2)材料一中“三国”指哪三国?请对照材料二《三国鼎立形势图》,正确填写三国的名

称。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3)下面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正确的是()

A.战乱频繁,破坏了社会经济。

B.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创造了条件。

C.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

D.封建国家分裂,不利于统一。

(4)戏台上的曹操是典型的白脸奸臣,《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既奸诈又残忍。学习了历史

后,你对曹操的认识是否与上面的有所不同?结合历史,对曹操简要评价一下。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200年,曹操以少量兵力同袁绍的大军作战,打败袁军,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

础。

材料二:公元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同孙权、刘备的联军决战。孙权的大将周瑜,利用曹

军不习水战弱点,指挥联军用火攻的办法,打败曹军。

材料三:公元383年,苻坚征集八十多万兵力,打算一举灭亡东晋。秦军前锋与东晋军队8

万人大战于淝水。

请回答:

(1)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三分别说的是哪三次战役?

(2)这三次战役的共同特点是什么?这三次战役中失败的一方在主观上有何共同原因?

(3)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的战役是______________。三国中建立最晚的是

________,它与东晋都定都于今天的__________。这一时期,孙权曾经派将军卫温率船队到

达当时的__________。

答案和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示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三国、东晋十六国和南北朝是典

型的政权分立时期,同时政权分立各民族相互交往,促进了民族融合,如北魏孝文帝改革促

进了北方民族的融合。故这一时期的特点是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故选C。本题考查三国两

晋南北朝时期的特点。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2.【答案】C

【解析】据题干框表关键信息“周瑜--曹操”“5万--20万”“曹操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

全国的可能性”可知是赤壁之战。208年赤壁之战是东汉末年孙刘联军抗击曹操以少胜多的

著名战争。曹操统一北方后。孙权和刘备共同抗曹,派周瑜在赤壁与曹操决战。孙刘联军利

用曹军不善于水战,用火攻大败曹操。故选C。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本

题考查学生对史料信息准确解读、分析、判断的能力。仔细理解材料便可得出正确结论。

3.【答案】D

【解析】三国鼎立时期,三国的统治者都注意发展生产。北方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江南地

区开始发展起来,所以A错误;B中封建国家的分裂推动社会进步的说法是错误的;三国时

期没有明显破坏民族关系,C也排除;自东汉末年以来,出现了很大割据一方的军阀,他们

彼此长期混战,破坏生产,危害到百姓的安全。三国消灭了其他军阀,完成了局部的统一,

为后来的西晋的统一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故选D。本题主要考查对三国鼎立局面的影响。本

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掌握三国鼎立局面的影响。

4.【答案】C

【解析】公元200年,曹操打败袁绍,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奠定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之后曹操率军北渡黄河,统一了黄河中下游地区。故选C。本题考查官渡之战的有关内容.官

渡之战奠定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区别官渡

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内容。

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古代以少胜多的战役。③巨鹿之战是发生在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

胜多大败秦军主力。⑤官渡之战是发生在200年,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绍,为以后统一北

方打下基础。⑥赤壁之战是发生在208年,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在赤壁打败曹操为魏、蜀汉、

吴三国鼎立奠定基础。⑦淝水之战是发生在383年,东晋以少胜多打败前秦。所有,本题以

少胜多的战役是③⑤⑥⑦。故选B。

6.【答案】D

【解析】A,B,C三项叙述都正确,D项中曹操的贡献虽大,但他不是三国时期,是东汉末

年。故选D。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注意理解形成的原因。理解三国鼎

立局面形成的原因和三国鼎立的内容。

7.【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曹操的相关内容。曹操(155年-220年),字孟德,沛国谯县

(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故选B。

8.【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东汉的史实。王莽政权被农民起义推翻后,西汉宗室刘秀在25年称帝,

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在东汉时期,出现了光武中兴和外戚专权。到了东汉末年出现了黄巾

起义,打击了东汉的势力。曹丕称帝是在后来的三国鼎立时期。故选D。

二、材料题

1、【答案】

1)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2)A魏、B吴、C蜀。

(3)B。

(4)曹操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统一了北方,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为

全国统一奠定了基础。

【解析】

(1)本题考查赤壁之战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三国周郎赤壁……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可知材料一这首词与赤壁之战有关;根据已学知识可知,公元208年,曹操率领大军南下,

想消灭刘备、孙权,统一天下。孙权、刘备组成联军,在赤壁与曹军展开决战。联军利用曹

军不习水战、连锁战舰的弱点,用火攻大败曹军,曹操不敢再轻易南下,赤壁之战奠定了三

国鼎立的基础。

(2)本题考查魏、蜀、吴三国的地理位置。仔细观察《三国鼎立形势图》结合所学可知,

魏国在北方,因而A是魏,吴国在江南地区,因而B是吴,赤壁之战后,占据荆州一带的刘

备,攻占四川,并从曹操手中夺取汉中,因而C是蜀。

(3)本题考查学生对三国鼎立局面的理解和认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魏、蜀、吴完成

了各自境内的相对统一,为全国统一创造了条件,各国社会稳定,都努力发展经济,人民生

活有了提高,选项A战乱频繁,破坏了社会经济、选项C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

和选项D封建国家分裂,不利于统一均不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故选B。

(4)本题考查学生依据史实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曹操能谋善断,

唯才是举,志向远大,他以统一大业为己任,统一了北方,结束了黄河流域长期的战乱,他

重视农耕,大兴屯田,发展了北方经济。他的所作所为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可以称得上是中

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统一了北方,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为全

国统一奠定了基础。题干中“戏台上的曹操是典型的白脸奸臣,《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既奸

诈又残忍”,对曹操的评价是不公平的。

2、【答案】

(1)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

(2)都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骄傲轻敌。

(3)赤壁之战;吴;南京;夷洲。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了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的相关内容。结合材料一的信息,公

元200年,曹操以少量兵力同袁绍的大军作战,打败袁军,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根据教

材所学得知,指的是官渡之战;结合材料二的信息,公元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同孙权、

刘备的联军决战。孙权的大将周瑜,利用曹军不习水战弱点,指挥联军用火攻的办法,打败

曹军。根据教材所学得知,指的是赤壁之战;结合材料三的信息,公元383年,苻坚征集八

十多万兵力,打算一举灭亡东晋。秦军前锋与东晋军队8万人大战于淝水。根据教材所学得

知,指的是淝水之战。

(2)本题主要考查了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的相同点以及三次战役中失败的一方

在主观上的共同原因。官渡之战中袁绍率兵10万进攻曹操,曹操以2万人迎敌,官渡之战

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赤壁之战中曹操号称80万大军对抗孙刘的8、9万兵

力,赤壁之战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淝水之战中前秦的87万大军对抗东晋的

8万兵力,淝水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故得出,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

水之战的相同点都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这三次战役中失败的一方在主观上都刚愎

自用,骄傲轻敌。

(3)本题主要考查了三国鼎立的相关知识点以及南京、台湾的相关内容。曹操统一北方后,

与208年南下,首先击败刘表和依附刘表的刘备,占领荆州,进逼孙吴。孙权和刘备共同抗

曹,派周瑜在赤壁与曹操决战。孙刘联军利用曹军不善于水战,用火攻大败曹操。此后曹操

退守中原。孙权巩固江东,刘备趁机占领荆州和益州。赤壁之战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奠

定了三足鼎立的格局。220年,曹操病死,其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立为帝,国号魏,都洛

阳。221年,刘备也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都建业。

三国鼎立的局面完全形成。吴国建国最晚,其都城建业和东晋的都城建康都是今天的南京。

三国时期,吴国孙权曾经派将军卫温率船队到达当时的夷洲,也就是今天的台湾。

《三国鼎立》培优练习

一、选择题

22.我国优秀的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取材于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历史,历史上的三

国鼎立局面形成于()

A.公元3世纪初期B.公元3世纪20年代

C.公元2世纪初期D.公元2世纪20年代

23.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亲率大军号称80万屯兵江北,周瑜率兵数万布防江南,

大战一触即发。读如图所示示意图,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A.这场大战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战役,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B.作战的双方是曹操军与孙刘联军

C.曹操在赤壁大败孙刘联军,统一北方

D.孙刘联军数量多于曹操军队,且擅长水战,又占据有利地理位置,因而获胜

24.明朝人罗贯中写的小说《三国演义》,将曹操描写成反而人物的代表。京剧《击鼓骂曹》:

“到如今出了个奸曹操,上欺天子下压群僚。”历史上的曹操统军30余年,但手不释

卷,登高必赋,长于诗文、草书、围棋,生活节俭,不好华服。对于上述三则材料中文

学和历史中同一人物“曹操”的认识之所以不同,其根本原因是()

A.所处的阶级立场不同,观点就不同,感同身受就不同

B.对于文学中的历史人物,为了增加趣味性和情节的需要,进行了虚构

C.我们要将历史和文学有机结合在一起,还历史的真实性

D.文学源于历史,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可以信服

25.同学们玩《三国志》游戏,精彩的游戏引起了同学们对三国历史的浓厚兴趣,于是他们

停下游戏热烈讨论起三国历史来。下列言论中不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A.三国时期的曹操是一个雄才伟略的政治家。

B.刘备能三分天下有其一,诸葛亮的贡献不小。

C.孙刘联军能在赤壁大败曹军是利用了曹军不习水战,采用火攻,从而为三分天下奠

定了基础。

D.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绍后,基本统一北方。

二、材料题

历史地图有利于学生了解所学史事的地理位置、范围,掌握历史地理概念。阅读下列历史地

图,回答问题。

图一图二

(1)图一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的过程?观察图片,这一历史事件的过程体现了怎样的特点?

从图一看,秦国最后灭掉的是哪一诸侯国?

(2)图一的历史事件发生在什么时期?依图及所学知识归纳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

(3)依次写出图二中①②③代表的政权名称。为图二局面形成奠定了基础的是哪次战役?

该战役交战的双方是谁?该战役是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请再举出两例这样的战

役。

答案和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B

【解析】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东汉结束,进

入三国时期。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

定都建业,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属于公元3世纪20年代。世纪换算公元千百位数加1。

故选B。本题考查了魏蜀吴的建立与三国鼎立。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需要准确识记三国鼎立与世纪换算。

2.【答案】B

【解析】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是赤壁之战,公元前208年孙刘联军在赤

壁之战中大败曹操。A错误,赤壁之战发生在东汉末年,不是三国时期;C错误,曹操在官

渡之战大败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D错误,在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

操。故选B。本题考查赤壁之战。本题考查赤壁之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

键是知道公元前208年孙刘联军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

3.【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曹操认识不同、观点不同的根本原因相关知识。据罗贯中写的小说

《三国演义》中对曹操的评价、京剧《击鼓骂曹》中对曹操的评价和“历史上的曹操统军

30余年,但手不释卷,登高必赋,长于诗文、草书、围棋,生活节俭,不好华服.”可知,

三则材料中文字和历史中对同一人物“曹操”的认识之所以不同,观点不同,其根本原因是

所处的阶级立场不同,代表的阶层、利益不一样,观点就不同,感同身受就不同。综合分析,

A符合题意。故选A。

4.【答案】A

【解析】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曹操生活在东汉末年,不

是三国时期的人物。故不符合历史史实的是三国时期的曹操是一个雄才伟略的政治家。故选

A。本题考查三国鼎立的形成,知道曹操生活在东汉末年,不是三国时期的人物。本题考查

三国鼎立的形成,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二、材料题

【答案】

(1)事件:秦灭六国。特点:由近及远(自西向东);各个击破。诸侯国:齐国。

(2)时期:战国。特征:诸侯兼并争雄。

(3)名称:①魏②吴③蜀。战役:赤壁之战。双方:曹操军队和孙刘联军。举例:巨鹿之

战、官渡之战、淝水之战等。

【解析】

(1)本题考查秦统一六国的相关知识。考察学生的读图能力。结合地图《秦灭六国》可知

这一事件是秦灭六国。观察地图可以看出,秦灭六国的特点是特点:由近及远,自西向东;

各个击破。从地图上的时间可以看出,最后灭掉的是齐国。

(2)本题考查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灭六国是战国后期的事件。战

国时期强大的诸侯国各自为政,扩充军队,力拓疆域。相互之间经常发生战争。这一时期的

特征是诸侯兼并争雄。

(3)本题考查桑德兰的相关知识。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在洛阳称帝,国

号魏。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次年,孙权称吴王。229年,孙权在

建业称帝,吴国建立。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观察地图可知①魏②吴③蜀。为三国鼎立局面

形成奠定了经常的战役是赤壁之战。208年,曹操挥师南下,准备消灭南方割据势力,统一

全国。孙刘联合与曹操在赤壁展开激战。曹操大败,退往北方。赤壁之战对当时局势有关键

性的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有巨鹿之战、官渡之

战、淝水之战等。

本文发布于:2023-01-30 08:22:3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6118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