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发掘校史资源,建设校园文化
作者:朱晓蝶董茹
来源:《青年与社会》2015年第04期
【摘要】文章以山西成成中学及华师一附中为例,从两者的校史资源基本情况及其发掘
与运用现状展开,认为合理开发中学校史资源有利于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促进师生树立远大
的理想和抱负,引起积极的社会效应,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
【关键词】山西成成中学;华师一附中;校史资源;校园文化
一、学校历史情况简介——历史悠久,资源丰富
(一)山西成成中学校史简介
成成中学,是山西省首批重点中学、国家百强名校。一九二四年九月由北平师范大学留日
(太原)同学会捐资,是晋籍北平师范大学毕业的进步学生取《中庸·自成》中“成己成人”之
意为办学宗旨而创办的一所私立中学。自建校以来,它就以自力勤俭、师资雄厚、管理严格、
教学精良的良好学风蜚声三晋,并且在中华民族抗日斗争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是一所拥有悠久
历史和优秀革命传统的中学。
20世纪二十年代末至“七七”事变,成成中学是太原市唯一一所由共产党掌握领导权的进步
学校,是红色的战斗堡垒,也是革命者成长的摇篮。“七七”事变后,成成中学在校师生组成
“师生抗日游击队”,近200人牺牲在大青山,被誉为是全国“青年运动的一面旗帜”。抗战胜利
后,学校曾在文水复校,并增设大学部改名为“成成学院”。新中国成立后,成中在太原复校,
定名为山西省立成成中学。1953年,学校与云山中学合并更名为“太原第三中学”。1992年,
为了继承并发扬成中的光荣革命传统,并纪念成中师生抗日游击队的伟大壮举,在原成中老校
友的倡议下,学校再次恢复“成成中学”校名。
(二)华师一附中校史简介
“华师一附中”即“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创办于1950年,已有65年历史。华师一
附中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1.工中时期
1950年,根据政务院指示,中南军政委员会教育部领导人潘梓年、赵君陶创建中南工农
速成中学,招收优秀工农干部、解放军指挥员和小学教师来校学习,为新中国培养了数以千计
的新型知识分子。
2.附中时期
龙源期刊网
1955年,工中设普通中学部,在全省招收高一新生。1962年被省教育厅确定为湖北省重
点中学。1978年,在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华师一附中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3.改革时期
20世纪80年代,华师一附中组织机构上,在全省率先成立政教处;内部管理上,实行年
级组负责制;课程设置上,实行“五·四·零”教学方案。即每天上午必修课安排5节课,每节课
四十分钟,下午因材施教,安排自习课,选修课和活动课。课内课外紧密相连,提高学生学习
能力,丰富学生校园生活。1996年华师一附中在全国基础教育高中学段率先探索实施“素质学
分制”,力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特色发展、创造性发展乃至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进入新世
纪,学校坚持“发展教育”模式,为国内外众多知名高校输送了大批优秀学生。
二、校史资源运用概况——不断发掘,全面开发
(一)成成中学校史资源运用概况
1.建设校史展馆,开展教学实践活动
成成中学校内设有专门的校史馆,并以校史馆为载体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其
一是成立了“日新研究社”,培养校史馆解说员。其成员由对成成中学校史有极大兴趣的学生组
成。研究社日常主要事务是管理校史馆;重新梳理校史,尤其是对学校历史有突出贡献的成成
人的事迹;探讨一些共同感兴趣的历史问题。在此基础上还要培养校史馆的志愿解说员,定期
开展活动,向全校师生普及成中历史。其二是组织学生参观成中旧址,让学生在古老的建筑中
感受成中的悠久历史,体悟光辉的革命传统,让新人与旧史相互激荡、相辅相成,促进学校的
发展,促进学生的成长。
2.以校史为核心,设置特色校本课程
成成中学历史教研组依托深厚的校史资源,开发了具有成中特色的校本课程。如紧扣教学
内容,以校史为案例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同时学校重整校史,设置了《成成中学与近代中国》
历史选修课。
3.围绕成中校史,拍摄系列记录影片
成成中学自1924建校以来已有90多年历史,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在建党90周年之
际,更有以成中校史为原型拍摄的系列电影《成成烽火》十部——《青春行动》、《投笔从
戎》、《沙沟事件》、《蹉跎岁月》、《深入敌后》、《青山铁骑》、《营救行动》、《转战
千里》、《血沃青山》、《问鼎江山》。)“《成成烽火系列》……于轰轰烈烈的抗战烽火中
选取一群“学生兵”作为故事的主人公,从他们激情洋溢却荆棘丛生的“成长”过程,以小见大探
索的是中华民族觉醒复兴伟大历程中每一个中国人都不得不面对的身份之辩与身份之变的深刻
命题。”影片在中央六台播出后,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与热烈讨论。
龙源期刊网
(二)华师一附中校史资源运用概况
1.设置校史展厅
华师一附中校史展厅展示着学校的发展历程和不同时期的发展成就。从学校概况、校史沿
革、历任校长、发展战略、教改新篇、科技活动、硬件设施、合作共建、交流合作、教坛精
英、教师风采、学子英姿、社会实践、社团活动、内化教育、心理教育和艺术教育等角度全面
展示着华师一附中深厚的历史底蕴。
2.开展校庆活动
建校六十余载,华师一附中以高水平的办学质量早已蜚声全国,桃李更是遍布天下。2010
年,华师一附中迎来建校60周年华诞。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庆纪念活动,如周年庆典、
以“我与华师一附中共奋进”为题的征文比赛、校史馆参观等。种种活动都是以华师一附中悠久
的历史为载体,并在不断发掘运用种种校史资源。
三、校史资源运用意义——建设校园,影响社会
所谓“学校文化”(即“校园文化”),是由美国社会学家华勒在1932年出版的《教学社会
学》中最早提出,指“学校中形成的特别的文化”。在中国这一概念的提出是在1984年,华东
师范大学开始实施“华夏之光.校园文化艺术节”之际。王冀生教授强调,“学校历史是一个伟大
的宝库”,校史研究对于推进大学文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校史研究是大学文化建设的一条重要进路,担负着„存史、资政、育人、宣传‟的重要使
命”由此可见校史资源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独特地位。迄今为止,大学校园仍是校史资源
发掘运用的主要对象。但从上文分析来看,以山西成成中学和华师一附中等中学也具有深厚的
历史文化内涵,有着丰富的校史资源等待着后人发掘,能够在建设校园文化上起到积极作用,
更能产生有利的社会影响。
(一)建设和谐校园文化,促进师生树立远大理想
在发掘、运用校史资源过程中,不论是设立校史馆还是开设相关校本课程等方式都有利于
学校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促进师生对学校产生认同感和集体荣誉感。
李延保曾指出,一所学校就是一部历史,积淀着各个时期的校园文化生活,记载和延续着
学校的学术传统和文化精神;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校的发展可视为这种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开
拓。将学校发展历史、所得荣誉及优秀校友一一梳理,循着前人的踪迹,走出一条新的光明大
道。让一批又一批领导老师、一届又一届学子能在以前的光荣传统中,激起不断进取的雄心壮
志,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并在优良的校园文化氛围中为校争光,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龙源期刊网
就如“厚德、博雅、笃学、敏行”是华师一附中的校训。其中传递出了学校以德立校,要求
学生成才先成人,优学且厚德,做一个品德高尚、人格健全、具有高度责任感和事业心的人的
美好期许。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1997年12月华师一附中以全省最高分被评为湖北省首批示
范高中。截至2014年7月,该校连续6次一本率超过90%。从厚重历史中继承而来勤勉学
风,在开拓创新之中探索的课程改革之路,越来越突出的教学水平,让华师一附中的名字闻名
全国,吸引着各地的学子就读。
不断发掘运用校史资源是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的有利途径之一。惟有和谐开放、积极向上的
校园文化才能不断培养出各方面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二)引起积极社会效应,营造良好社会文化氛围
采用恰当的方式发掘运用校史资源,不仅对学校有正面意义,当其溢出校园,还能对社会
产生更大的积极作用,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
如山西成成中学,作为一所具有光荣革命历史传统的中学,一直秉持着“明德明理,成己
成人”的办学宗旨,不断发掘校史资源,更将其拍摄成系列电影《成成烽火》,让校史馆中已
泛黄的历史,又一次鲜活的展示在全国人民面前,引起了广泛关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学校的历史虽然在岁月的长河中不断淘洗,但正是无数前人的努力才有了现在的成成中
学、华师一附中等名校。回顾校史,立足当下,展望未来,我们要以校史为根,将其中的优秀
精神发扬光大,并在开拓创新的基础上,让校史资源重新焕发出别样的生机。
参考文献
[1]杨天东,刘硕,孙德元,周舟.《成成烽火系列》影片分析之《青春行动》、《投笔从
戎》、《沙沟事件》、《青山铁骑》、《营救行动》[J].当代电影,2011(10).
[2]朱之平,张淑锵.大学文化的传承与展示:一个校史研究的视角[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
社会科学版),2011(4).
[3]李延保.校园文化与现代大学精神[J].中国高等教育,2002(13-14).
[4],TheSociologyofTeaching[J].NewYork:JohnWileyandSonsInc,1967.
[5]王冀生.校史研究与大学文化[DB/OL].2006年5月22日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校史研究
分会第九届年会上所作的报告,http:///?id=302.
作者简介:朱晓蝶,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董茹,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本文发布于:2023-01-30 07:55: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6105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