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阶》教案(精选10篇)
《台阶》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
1、把握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内涵。
2、研读重点语句,感悟人物形象。
3、抓住全文线索,学习如何选材。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父亲”的形象特点及其意义。
三、策略和方法:
教师导读,学生合作探究。(析读法、讨论法)
四、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字词,思考课后问题,了解课文内容。
老师: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入语:我们学了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深深感受到了“父亲”
对儿子的深挚的爱,看到了在困顿中前行的身影,在我们的眼中,父
亲是含蓄的、坚韧的,默默承担家庭的重任,压弯了腰板……今天我
们学习一篇李森祥的小说《台阶》,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位父亲。
简介作者,明确学习目标。
李森祥(1956一):衢州人。作家。1986年发表处女作《半个月
亮爬上来》。《小学老师》获1991年《小说月报》第四届百花奖、
1990—1992浙江省优秀文学奖。电视连续剧《天下粮仓》的编剧之
一,历史剧《卧薪尝胆》的编剧。
(二)整体感知,把握故事情节
1.速读课文,简略概述故事内容(提示:谁干什么?)
2.提示思考:
a、父亲为何要造一间有台阶的房子?
b、父亲是如何造起一间有台阶的新屋?
c、新屋造好后,父亲变得怎样了?
3、学生表述:本文讲述的是一个……的故事。
(三)研读赏析,领悟人物形象
1.再读课文,看看作者还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父亲,作者塑造了一
个怎样的人物形象,找出你喜欢的句子分析一下。
学生细读、思考、交流。
2.提示思考:
a、造屋原因的关键一句话是什么?你对此是如何理解的?.台阶
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文眼)。(分析本句,感知父亲形象。因为
台阶是地位的标志。我们家的老屋只有三级台阶,父亲渴望受人尊
重。)
b、从那些细节中我们可以看出父亲对高台阶的渴慕?表现出父亲
怎样的性格?
c、作新屋和造台阶时父亲是怎样操劳的?划出这些句子,体会父
亲的性格特征。
d、品味下列语句,谈出你的感受:
①“父亲坐在绿荫里,……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
表现父亲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因此,父亲明明该高
兴,却露出些尴尬的笑。”
e、高台阶的新屋建成了,父亲明明应该高兴才对,可是却表现
得极不自然,你对此是如何理解的?
3、学生表述:在我心中父亲是一个……的人。
4、小结主旨:本文叙述了父亲建造高台阶的过程,表现了父亲为
实现理想而不懈追求、坚韧不拔、不知疲倦的精神,也表达了作者对
“父亲”的崇敬和怜悯。《台阶》暗寓了中国一般农民人生的奋斗过
程。
学生表述:台阶是父亲的……
为了台阶,父亲……
(四)体验反思,拓展延伸
1、父亲是这样一个老实厚道、谦卑而又要强的农民,那么你认为
父亲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房子仅仅是为了显示地位吗?若不是,那又
是为了什么?(生:a、实现自我价值b、追求人生目标c、为了子孙后
代……)
2、父亲为了建造高台阶的宏愿劳苦了一生,但是,当新屋真的建
成了,父亲却付出了“人也衰老了,身体也垮了。”的代价,你认为
父亲这样做值吗?请谈谈你自己的看法。
3、学生表述:父亲,我想对你说……
(五)、布置作业
谈谈你心目中的父亲。选一个角度写下来。
*教师总结
同学们,这篇文章通过描写父亲建造高台阶新屋的感人故事,讴
歌了父亲坚韧不拔的毅力和艰苦创业的精神,但文章的魅力决不仅仅
在于赞美父亲的美好品质,其感人之处更在于文章深蕴的那种淡淡的
凄楚与辛酸。我们在探究本文的文学魅力的同时,更应关注一下农村
生产力水平低下,人民生活极端困苦的现状。我们应将亿万农民的希
望铭记在心,发愤图强才是!
从凄楚、辛酸中走来的父辈,可能他们的愿望、追求,在儿子的
眼里,不是耀眼、精彩的。但却是实实在在的,他们血管中流淌着的
那份坚韧不拔、拼命硬干的生命因子,恰是撑托事业辉煌的砥柱。让
我们从心底祈愿,造好了新屋、砌上了九级台阶的劳苦的父辈们能尽
享这份收获和喜悦,感谢父亲!
*课后记:
本教案的设计旨在通过教师的导读,学生的自主探究,完成对文
本内容的解读,人物形象的分析。本教案的特点在于通过问题组,引
导学生层层分析故事的特色,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将学法的指导贯
穿于学生的自主探究之中。
板书设计:
台阶高,老屋:三级台阶拼命硬干
主人的地位父亲坚韧不拔
就相应的高新屋:九级台阶艰苦创业
《台阶》教案篇2
一、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小说故事情节,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理解、分析父亲形象,学习作者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方法。训
练、培养学生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3、培养学生理解父辈,尊敬父辈,热爱父辈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
德。
(说明:这三项目标的设置,分别一一对应了语文课堂教学“知
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新课标所倡导的
语文教学之三维目标。)
二、教学重点
在把握小说情节的基础上,分析人物形象,体会文中人物及作者
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
与朱自清先生的名文《背影》作比较阅读,比较二者在组织材料、
命题立意上以及人物形象的异同。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通过自己查词典,扫除字词障碍,初步把握小
说情节和感受人物形象;回忆、感受、体验生活中的自己的父亲的关
爱自己或他人的动情片段。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说明:由于这篇小说即便是短篇,然而它对于八年级的初中生
而言,仍然显得比较长和难以把握,因此教师教学本课时,预习任务
的安排,就是尤其关键和必要了。需要特别强调指出的是,多媒体教
学的确有许多优点:信息量大,美观漂亮,图文声并茂,但是对于教
学语文本质上以“悟”为主的学科而言,老师的言语引领与身体垂范
和学生的从心里到行动上积极主动的参与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
互动,是更为重要的——多媒体重在“图文声”,而“情”,还得的
确靠教者与学者的有效互动。)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正式上课之前,先放舒缓音乐,亮出一幅与台阶颇为贴切的图
片,按字竖排打出一段话:“有人说,人生/是一级一级的台阶/许多
人渴望/在台阶上找到/自己的高度/父亲是不是/也如此……”事先,预
设和营造适宜本文课堂教学的氛围。)
教师配乐声情并茂地朗诵一首歌颂父爱的自由诗,导入新课,亮
出课题——“台阶”。
站在天真的微笑里,
父亲,
是慈祥的温柔。
清冽的日子,
总有淳朴的粮食
喂养一种思想。
远走的那一刻,
父亲
用咳血的肺,
装进我的行囊。
邮寄的思念,
总在稻田边
飘远。
如今,
我的花
已结出果实;而父亲,
仍用年迈的肩
挑着夕阳。
父亲啊父亲
我的父亲的酒,
我的父亲的衣,
都已远去。
(说明:感情的渲染是在课堂的中心环节与高潮部分,而其感情
基调的预设和氛围的营造却与导入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这就仿佛大
型活动的开幕词。笔者指出,这首诗歌的结尾部分,我做了改动。)
(二)初读——感知父亲
1、检查词语的预习状况。(略)
2、带着下面两个问题快速默读课文——
A、这篇文章是一篇什么文体的文章?
B、本文讲述了父亲的故事。
(默读此文,大约需要八分钟)
讨论;(四人小组讨论,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明确:A、本文是一篇短篇小说。(顺便大致分析一下
小说与叙事散文的区别。)
B、文讲述了父亲(造台阶)的故事。
(引领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梗概,为分析人物做初
步准备。)
(三)研读——感悟父亲
思考:
v、父亲为什么要造台阶?
v、父亲是怎样造台阶的?
v、新屋、新台阶造好后,父亲怎么样了?
讨论(题目较简单,可以同桌讨论)
明确:(撮要如下——)
v、提高自己的身份与地位;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追求被人
认同、被人尊重。
v、准备造台阶——一年到头几乎不得休息;一块砖,一片瓦,一
角票;几十年如一日;为造台阶的工匠们做准备工作,不辞辛劳。
v、“父亲老了”,身体垮了。
(比较细致、深入、全面地把握课文内容,为分析人物形象,做
全面准备。)
(四)再读——分析父亲
请以“父亲是一个------的人”为话题仿例填空——
父亲是一个坚强的人
父亲是一个要强的人
父亲是一个--------的人(朴实)
父亲是一个--------的人(勤劳)
父亲还是一传统的的农民(任劳任怨、谦卑等)
(在上述“分析父亲”的基础上,这样的问题,学生几乎可以顺
口就可以回答出来;我们不必求答案的标准统一,能自圆其说,合情
合理即可。)
(五)重读——体味父亲
请以“为了台阶,父亲付出了-----”为话题填空
为了台阶,父亲付出了-------(岁月)
为了台阶,父亲付出了-------(青春)
为了台阶,父亲付出了-------(健康)
(全班一起交流即可)
(六)想读——质疑父亲
思考:
新屋落成,父亲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人衰老了,身体也垮了,
甚至有人说父亲的精神支柱也倒了。你认为父亲这样做值得吗?
(说明:这个问题问得很及时。学生在前一个环节似乎已经感受
到了——父亲为造台阶,付出了如此沉重的代价,真的值得吗?在内
心中,应该也有此疑问。这是个开放性的问题,理论上正面反面两种
理解,应该都是讲的通的。只是,从理想的角度、关心学生身心成长
的角度而言,从正面来说是笔者所提倡的。)
(七)品读——敬爱父亲
请同学们自己选读、练读课文中感动你的语段;而后,小组推荐
到全班交流、共赏。并且,在读完后简单说说自己选读这段话的理由。
讨论(略);
交流(略)。
(说明:在上课实践中,学生对课文第五节的后半部分,第十、
十一、十二节,第十三节,第十七节,第十九节,第二十六节等比较
感兴趣;事实上,这些片段,或体现父亲的辛劳、体格健硕,或体现
父亲的坚韧与对目标的坚定,或体现父亲朴实厚道,或体现父亲具有
中国传统农民的任劳任怨与谦卑的性情等。这些正好是理解本小说情
节内容、把握人物形象的关键语段。我选取了其中三个语段,配上音
乐,让学生细细品读,更深刻地感悟父亲的性格与品质。这个环节花
费的时间是比较长的。)
(八)拓展——比较父亲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抓住“背影”命题立意,组织材料;
《台阶》围绕“台阶”命题立意,组织材料。试思考这样写的好处在
哪里。另外,两篇课文描写的都是父亲,这两位父亲有何异同?你的
父亲又是怎样爱你的呢?请同学们任选其中的问题畅所欲言。
(说明:课堂教学的有效拓展是十分必要的。只是,这个拓展必
须是建立在有助于加深理解文本的基础上的拓、是有助于培养学生将
语文紧密联系生活的能力的拓展,而不是信马由缰、游离到本堂课主
题之外的“胡扯闲拉”。这个环节,基本上是按照这个意图与目标来
设置的。当然,由于本堂课的容量比较大,把这个环节作为课下作业
处理也未尝不是聪明之选择。)
七、资料链接
(一)关于作者
李森祥,当代的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他与高峰合著的《王
中王》受到人们的重视。
中央电视台热播过的《天下粮仓》,李森祥便是该剧的策划。作
为浙江电视台制作中心主任,李森祥长期从事影视剧创作、拍摄、策
划工作,有很强的艺术感受能力。
代表作有小说《小学老师》、《抒情年代》、《传世之鼓》等。
作品充满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其艺术特色是文字简洁、善抓细节。
(二)课外延伸
1、尤天晨《父爱昼夜无眠》,《读者》2001年19期;
2、朱自清《背影》(本册书第7课);
3、(法)巴尔扎克《高老头》。
《台阶》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父亲的特点,学习劳动人民勤劳、质朴、忠厚、善良而有
所追求的优秀品质。
2、体会本文围绕“台阶”命题立意,选材剪裁的好处。
3、学习本文平实、质朴、充满深情厚意的语言。
教学设想:
1、本文是一篇自渎课文,可以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2、整体感知课文,了解人物形象。
第一课时
教学任务:
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教师讲述《愚公移山》的故事,学生体会这则寓言的寓意:这个
故事反映出古代劳动人民征服大自然的美好愿望,体现了劳动人民不
畏困难,坚持不懈,永不放弃追求的精神。
阐明《台阶》中父亲在某种程度上,就与寓公这一形象相似。
本文是一篇小说,注意回顾小说的有关常识:
(1)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2)小说的故事情节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
局。
2、学生快速阅读课文:
(1)注意下列词语的形、音
门槛、烦躁、晌午、瞬间、尴尬、烟瘾、黏性、涎水、微不足道、
大庭广众
(2)统领全文的一句话是那一句?——父亲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
(2)试用第三人称说说本文的故事梗概:
要区别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的不同写法。举例:
某某家的老屋只有三级台阶,他眼看人家的台阶高,受人尊敬,
决心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可是凭着他的经济条件,要造这样的新
屋得准备大半辈子。他想聚沙成塔,凭自己一身力气,干他十年二十
年,总有一天可以造成新屋。他苦大半辈子,一砖一瓦的捡,一
角钱一角钱的攒,终于盖起了新屋,砌上了新屋,砌上了九级台阶,
五屋造好了,人也老了,身子也跨了。
(3)明结构:本文的故事情节完整,请据此分析本文的结构层次。
开端:父亲觉得自己家的台阶低,要造高台阶的新屋。
发展:父亲开始了漫长的准备。
高潮:终于造起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
结局:新屋落成了,父亲人也老了,身体也跨了。
第二课时
教学任务:
理解人物形象;
与《背影》一文进行比较。
教学过程:
一、理解人物形象
1、从哪些细节我们可以看出父亲对高台阶的渴慕,表现出父亲怎
样的性格。父亲为什么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这表现出父亲怎样的
心理?
因为台阶是地位的标志。人家的台阶高的有十几级,自家的台阶
只有三级,被人小看“没有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来没有觉得自
己有地位”想有地位而没有地位,所以总觉得自己家的台阶低。
父亲是一个很有志气非常要强的农民,他不甘人后,他要立于受
人尊敬的人的行列。
2、父亲为了修建新的台阶作了哪些准备?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什么?
捡砖捡瓦,种粮食,砍柴买钱等,准备了大半辈子。
表现了父亲有着诚实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的品格,有着
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3、作新屋和造台阶的时候,父亲是怎样操劳的?划出这些句子,
体会父亲的性格特征。
为自己能做新屋自豪;勤劳,不辞劳苦。4、新屋造好以后,父亲
有哪些表现,可以看出他怎样的心理?自豪满足
5、可是为什么“新台阶砌好了”父亲反而处处“不对劲”?
台阶低意味着经济地位低,父亲由此形成的自卑感,这种自卑心
理长期存在,难以一下子消除,所以台阶高了,反而处处感到不自在,
不习惯,不对劲。
6、小结文章的主旨:本文叙述了父亲建造高台阶的过程,表现了
父亲为实现理想而不懈追求,坚忍不拔,不知疲倦的精神,也表达了
作者对“父亲”的崇敬和怜悯。台阶暗寓或象征了中国一般农民人生
奋斗的过程。
二、延伸拓展:
师生讨论或者辩论:
(1)我觉得文章中的父亲是一个卑微、胸无大志的人,你认为是
这样的吗?
(2)我觉的父亲把一生的精力都用在建造新的台阶上去,以满足
他的自尊,这样的人生我觉得没有价值。
(3)父亲为了建造新屋,可以说终年辛苦,甚至到了抠门的程度,
这样的异常艰难,本已经十分感人,可是作者却在台阶上用了那么多
笔墨,这是为什么?
三、写作技巧探究:
1、作者为什么在老屋的三级台阶上用了那么多笔墨?
这篇小说题为“台阶”,先在老屋的台阶上用了那么多笔墨,有
多方面的作用:
第一:写三块青石板的来历,可以表现出当年的父亲的力量是多
么的大,后面写造新屋时托石板闪了腰,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第
二:写石板的粗糙,可以暗示当年经济条件差。
第三:写“我”在台阶上跳上跳下,表明那时我还年幼,而新屋
造好了“我已经长达成人”说明盖屋前后用了一二十年,写儿时的
“我”能连跳三级,可见台阶之低,写父亲坐台阶的姿势,又是写台
阶之低。
2、为什么造新屋的主体工程写的简略,造台阶反而写的详细?详
略是由中心来决定的,文章的题目是《台阶》,所以主体工程可以略
写。造台阶可以详细的写。
3、文章较详细的写了父亲脚板心中泥沙和洗脚一节,似乎与文章
的中心无关,可以删去吗?
不能,这一段可以看出父亲长年累月干农活,为了造台阶工作很
辛苦。
小结:本文选材精当,详略有致。4、比较分析:
《背影》抓住“背影”来命题,组织材料;《台阶》围绕“台阶”
命题立意,组织材料。请分别说明这样写的好处。
《背影》抓住“背影”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突出了父亲的背影,
突出了父爱,给人深刻的印象,让人深切的感受到父爱。
《台阶》围绕台阶命题立意,组织材料,使建房这个一般性的题
材有了它的侧重点,有了特色,突出父亲对社会地位的要求,突出父
亲希望受人尊重的思想性格。
小结:这两篇文章所写之事,都是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但是,
作者却能够挖掘出深邃的内涵来。所以,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要留
心身边发生的事情,体会其意蕴,从中受到教益。
《台阶》教案篇4
知识、能力目标
体会领悟父亲的情感与性格。
让学生从文章中联系实际感悟去中的真情。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习抓住关键语句,理解故事内容和人物思想感情的阅读方法。
情感目标
教育学生去关心父母,仔细聆听他们内心的声音。
教学重点
把握故事内容,分析父亲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父亲形象的意蕴。
教法选择
朗读、点拨、导读法、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组织与学生学习任务设计相关预设设计意图反思与改进:
一、导入:父亲的故事是无声的,父亲用自己的行动教育着孩子
们,告诉我们什么是人生;告诉我们什么是生活;告诉我们应该怎样
刻苦学习,拼搏奋进,父亲的一生可能是平凡的,平凡的让我们不愿
向他人谈起,父亲的一生可能是清贫的,让我们无法在别人面前衣着
炫耀,父亲的一生也可能是默默无闻的,在众人中父亲可能普通的像
一块随处可见的鹅卵石,可父亲在你跌倒了时,他会扶起你来,教会
你怎样站立,在你困难时,鼓励你勇敢的面对困难和挫折,在无言的
大海中,让我们分享了失败与成功。所以父亲是平凡的,又是伟大的。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讴歌父亲的文章:《台阶》
二、讲授新课
(一)检查预习
1、比一比,看谁读的准
凹凼()门槛()涎水()砌()黏性()尴尬()撬()憋()
半晌()揩()
三、介绍本节课流程——攀登台阶、体会弄清。
四、与文本对话——讲故事
1、快速浏览课文,试用第三人称概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父亲觉得自家的台阶低,望着别人家的高高的台阶,羡慕不已。
他不甘心低人一等,立下宏愿,也要造一栋高台阶的新屋,于是终年
辛劳,准备了大半辈子,终于造成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
2、为什么“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
因为台阶是地位的标志,人家高的有几十级,自己家的台阶只有3
级,被人家小看,“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觉得自己没有地位”,
想有地位却没有地位,所以觉得自己家的台阶低。
3、父亲为了台阶做了哪些准备?
捡砖、捡瓦、捡石头、存角票、种田、砍柴、编草鞋、踏黄泥。
五、与人物对话——评人物
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你对文中父亲的认识。以“父亲是一个--
-的人”为话题:
父亲是一个坚强的人。
父亲是一个要强的人。
父亲是一个勇敢的人。
父亲是一个勤劳的人。
父亲是一个朴实的人。
总之:父亲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农民,他有志气,不甘人后,他要
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长远的生活目标,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
和坚韧不拔的毅力。父亲是一个老实厚道的农民,他用诚实劳动兴家
立业,不怕千辛万苦,同时,父亲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
卑,当新台阶造好后,他反而处处感到不对劲,不自在,并且不好意
思坐上去。
六、与作者对话——悟主旨
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探究主旨。
明确:作者对父亲的优秀品质表示敬仰和赞叹;对父亲身上的中
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表示同情;对改变农村的面貌寄予希望。
七、重温经典,感受父亲艰辛
那是我小时候常坐在父亲肩头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
父亲是那拉车的牛忘不了粗茶淡饭将我养大。
忘不了一声长叹半壶老酒等我长大后。
山里孩子往外走想儿时一封家书千里写叮嘱。
盼儿归一袋闷烟满天数星斗都说养儿能防老。
可儿山高水远他乡留都说养儿为防老。
可你再苦再累不张口儿只有清歌一曲和泪唱。
愿天下父母平安度春秋。
八、与心灵对话——表真情
以“父亲,我想对您说......”向父亲直抒胸臆。
九、总结
十、作业布置
1、课外寻找关于“父亲”的文章、诗歌进行自主阅读。
推荐书目:苏童《父爱》、梁实秋《代沟》周国平《妞妞——一
个父亲的札记》。
2、练笔:(二选一)
a、将父亲,我想对您说:……整理成一片情真意切的随笔。
b、以<<我与父亲>>为题,写一篇短文。
导学预设1:
让学生能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正确朗读字音,语句的节奏,作
家作品介绍。
评价预设1:
学生分组分层量化评价,按1—6号分别1—6分的办法,同时对
速度快的、表述好的、想的全面的、较低层次作答的学生做口头评价。
抢答的形式更具竞争性。
导学预设2:引导学生抓住文章内容进行概括,准确把握父亲的形
象。
评价预设2:
通过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成果的观察,发现评价点,针对特定对
象作出评价,如谁预习的好。
导学预设3:
学生根据教师出示的问题。
评价预设3:
通过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成果的观察,发现评价点,针对特定对
象作出评价。
导学预设4:
教师要对学生小组回答内容作总结,如本小组在学习中表现的是
否积极,每个人是否按要求完成任务了,谁表现的突出,谁表现的不
好,得分、失分原因,和其它小组比较还有哪些不足,应该怎样改进
等等。教师对学生回答情况做必要的总结,表扬优秀小组。
设计意图1:
明确学习任务,让学生养成学会预习的良好习惯。
设计意图2:
以歌曲唤起孩子们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设计意图3:
概括事件,培养学生语言概括能力。
设计意图4:
1、让学生速度课文,掌握信息,准确把握人物特点。
设计意图5:
利用小组评价解决问题,通过评价引导小组派较低层次的同学回
答,从而培养小组关注弱势,形成得分策略。同时也为较差学生建立
自信和使他们感受成功快乐。
设计意图5:
运用小组合作的形式,以激励学生并引发互相之间的竞争意识,
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反思与改进1:
表情与肢体并用,让学生产生亲切感,坚持一段时间后,学生基
本能做到坐姿端正并持续。
反思与改进2:
激发学生对父母的深情。
反思与改进3:
通过对课堂效果观察,口头即时激励性评价优于隐性量化评价,
灵活量化评价更具调动性,分层评价应多引导,以内化为小组关注每
个成员的主动行为,因此总结性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
反思与改进4:
学生的自主意识还没有充分建立,所以在完成这个任务中,很多
同学缺乏自信,更倾向于与同伴交流。所以培养自主意识还需要引起
重视,独立思考、完成任务必须做到独立。口头激励的运用,效果明
显,对学生树立自信有一定作用,需要教师有目的的去做这项工作。
反思与改进5:
有意识的随时发现评价点,并有目的的实施相应的评价,无疑是
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很好的方式,需要教师重视并加以实施。
板书设计
台阶
父亲是一个坚强的人;
父亲是一个要强的人;
父亲是一个勇敢的人;
父亲是一个勤劳的人;
父亲是一个朴实的人。
课后回顾及反馈
本节课学习,引导学生分析台阶的象征意义,归纳文章故事情节,
训练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如果加进短篇训练更有利于学习。
作业批改记录
学生作业上交及时,大部分学生作业工整,出现问题采取集中订
正和个别辅导的方法。
《台阶》教案篇5
【教材分析】课文讲述了一位旧中国的父亲,通过自己的毕生努
力终于建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事,表现了老一辈农民特有的坚韧
与谦卑。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积累部分词语,理解父亲形象的含义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阅读小说的能力——抓住关键语句,理
解内容和人物情感;理解作品围绕台阶选材、安排详略等写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父亲性格中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
忍不拔的毅力,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对待人生
【教学重难点】分析父亲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材料的详
略安排。
【教学方法】
1、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2、诵读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从中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
情。
3、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查找有关作者的资料。
2、教师准备:小黑板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一)导语:父亲的一生可能是平凡的,平凡的让我们不愿向他
人谈起,父亲的一生可能是清贫的,清贫得让我们无法在别人面前炫
耀,父亲的一生也可能是默默无闻的,在众人中父亲可能普通的像一
块随处可见的鹅卵石。但卑微者未必脆弱,在你跌倒时,父亲会教你
怎样站立;在你困难时,父亲鼓励你勇敢的面对困难和挫折。在人生
的风雨面前,父亲的坚韧可能是你无法想象的强大,他用行动教育孩
子什么是人生,什么是生活。今天,我们就来接触一位生活中平凡普
通的小人物——李森祥《台阶》中的父亲,来领略老一辈农民特有的
坚韧与谦卑。
(二)师简介作者
(三)生齐读教学目标:
(四)检查预习。
1、读准下面的字词:
凹涎水揩嘎尴尬撬
2、介绍小说的常识
小说的三要素:本文是一篇小说,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和
环境,环境又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要求学生在书上圈点勾画,感知课文
内容。思考、讨论、理解、了解人物形象。思考题:①父亲为什么要
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②父亲是怎么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③
新屋造好了,父亲怎么样?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将自己的理解和疑难问题,通过四人小组
讨论,与同学交流。然后进行课堂发言。提示:a.“台阶高,屋主
人的地位就相应高。”父亲觉得自家的台阶低,望着人家高高的台阶,
羡慕不已,他不甘心低人一等,立下宏愿,也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
屋。b.他相信自己的力量,他下定决心,开始漫长的准备。他终年
辛苦,准备了大半辈子,积铢累寸,终于造起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
一辈子的心愿得以实现,心头的喜悦真是无法形容。c.父亲为此付出
的沉重的代价:新屋落成了,人也衰老了,身体也垮了。
三、精读课文,研读赏析
教师导学:下面我们思考讨论一下,父亲这一形象是怎样塑造出
来的。引导学生找出最受感动和最能表现父亲形象特点的情节,读一
读,议一议。思考题:①哪些情节最能表现父亲的形象?父亲的形象有
什么特点?②“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
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
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这段描写表现了父亲怎样的心
理?③为什么失去了一部分劳动能力的父亲“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
模样”?这种心态怎么理解?作者为什么在老屋的三级青石板上用了那
么多笔墨?④为什么新屋的主体工程写得简略,造台阶反而写得详细?
提示:教师可指导学生重点研读课文第1、2、5、12、14、20、
22、25、28段,概括父亲这一形象的特点。引导学生根据上下文引发
想像,答案不求统一,但要合乎情理。父亲一辈子,劳动就是生
命,在他的精神世界中,劳动是创造,劳动有收获,劳动体现了自己
的价值,一旦不能干活,就失去了这一切,所以感觉若有所失。理解
突出重点,围绕中心选材的写法。
四、质疑问难,合作探究
A、透过父亲这个人物,你看到了什么?
点拨:A、父亲一生的追求是什么?对台阶的要求就是对地位的追
求,就是要赢得尊重!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类需要层次论:人的需要有五个层次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联系本文,其实父亲对台阶的要求就是对尊重的要求,这是他毕
生的奋斗目标。
人需要别人的尊重,这是较高层次的需要。
B、父亲一生非常艰难,为什么?
小说告诉我们,父亲创业之所以如此艰难,根源在于经济落后。
现金收入的来源是砍柴,起早摸黑,砍一天柴,才得一元五角,许多
建材是捡来的。他的积累如此艰难,归根结底是因为农村经济极端落
后。
这篇小说固然讴歌了父亲坚忍不拔的毅力和艰苦创业的精神,但
是更有一种凄楚、辛酸的情感笼罩全篇。
小说深沉地响着时代的呼唤,亿万农民的希望在于先进的生产力,
只有这样才能迅速改变农村落后的面貌,结束老牛拉破车的日子。
五、拓展延伸
本文写的是一位父亲,儿子眼中的父亲,同学们,你了解你的父
亲吗?能否说说你眼中的父亲。(注意抓住父亲的性格特点)
六、课堂总结:
主题:本文叙述了父亲建造高台阶的过程,表现了父亲为实现理
想而不懈追求、坚韧不拔、不知疲倦的精神,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
的崇敬和怜悯。《台阶》暗喻了中国一般农民人生的奋斗过程。
七、布置作业
以“父亲”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字数在600字左右。
八、板书设计:
台阶
李森祥
线索:台阶
父亲:勤劳善良谦卑顽强
《台阶》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体会作者的感情。
(2)合作、讨论、探究把握父亲形象的特点及意蕴。
(3)感受父亲性格中的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培养对
待人生的积极健康的心态。并尊重热爱自己的父亲。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把握故事内容,分析父亲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
情。
2、教学难点:学习围绕中心组织材料,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
的写法。
教学方法朗读、复述;自主、合作、探究
板书设计读台阶——复述小组;
说台阶——人物评论组;
品台阶——语言赏析组;
4、画台阶——板书设计组。
教学过程
(课间播放刘和刚的<父亲>)
踏上台阶走近父亲
教师配乐声情并茂地朗诵一首歌颂父爱的自由诗,导入新课,亮
出课题——“台阶”。
一双赤脚在崎岖的山路上跋涉,
那是父亲;
一把斧头舞出清寒的月色,
在猫头鹰的啼叫里荷薪而归,
那是父亲;
一犁风雨阵阵野谣披蓑戴笠的,
那是父亲;
一盏红薯酒就可以解脱一切愁苦的,
那是父亲.
有人说,人生是一级一级的台阶
许多人渴望在台阶上找到自己的高度
父亲是不是也如此?
今天,就让我们踏上李森祥为我们搭建的亲情小说《台阶》,一
起去体会父亲的高度。
合作探究品味《台阶》
师:本文是自读课文,篇幅较长,老师为大家提供了四方面的学习
内容:1、读台阶——复述小组;2、说台阶——人物评论组;3、品台阶
——语言赏析组;4、画台阶——板书设计组。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
进行探讨学习,10分钟后汇报你们的学习成果,好,开始!
学生小组合作,师巡视指导。
师:看得出来,大家研讨很热烈,接下来我们四个小组互相交流
一下学习成绩,这期间,大家可以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读台阶——复述小组
复述故事
归纳中心事件:父亲造台阶
师: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通过研究,提出了人类需要的层次论,
认为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共有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
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尊重的需要。那么父亲花去半辈子的精力
去建造的高台阶是哪一种需要呢?当然是尊重的需要!文中哪句话也体
现了这点?师:抓住了这句话就等于拿到了走进这篇文章的钥匙(台阶
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文章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呢?第二小
组汇报成果!了解文章的故事情节,让我们走近文章的人物。
(二)说台阶——人物评论组
父亲是一个…的人,表现在……
师:诚如大家所言,父亲具有华夏炎黄子孙最优秀的品质,也有
中国农民特有的谦卑。
(三)品台阶——语言赏析组
…段(句)用了…描写,形象写出了…
为了台阶,父亲付出了岁月,为了台阶,父亲付出了青春,为了
台阶,父亲付出了健康……
李森祥用精细入微的细节和朴实的语言为我们留下了深深的思索。
(四)画台阶——板书设计组
体现行文结构彰显独特创意
师:好的板书,还应揭示文章主题。本文作者仅仅在写父亲吗?生
长在农村的李森祥曾经说过:“乡土,永远是我创作的源泉,任何时
候,任何地方,我都不会忘了我来自农村,我有责任把中国农民最本
真的情感表达出来!”本文写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当时中国十亿中国人,
有八亿在农村,他们的生活状态,我们可能很陌生。他们拥有最美好
的品德,他们最应该得到幸福的生活,最应该受到尊重,事实却并非
如此,农民儿子李森祥想借这篇文章表达对他们的祝福:由贫穷走向
富裕,由被漠视走向被尊重,由自卑走向自尊,提高生产力,使农民
生活迈上新的台阶!
回首台阶感悟父爱
好的文章总能引起我们的共鸣。朱自清的父亲蹒跚的爬上月台为
他买回了满含关爱的橘子,李森祥的父亲穷尽大半生精力建造了凝聚
着光荣与梦想的高台阶的房子,同学们你们是否也想起了你们自己的
父亲,你愿意把深藏心中的关于父亲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吗?(课前让同
学先收集自己父亲的照片,并准备和父亲相关的故事)
师:从凄楚、辛酸中走来的父辈,可能他们的愿望、追求,在孩
子眼里,不是耀眼、精彩的,但却是实实在在的。他们血管中流淌着
的那份坚韧不拔、拼命硬干的生命因子,恰是撑托事业辉煌的砥柱。
让我们共同祝愿天下父母平安幸福!
《台阶》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感受父亲性格中的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培养对
待人生的积极健康的心态,把握父亲形象的特点及意蕴。
2.理解、积累“尴尬、烦躁、微不足道、大庭广众”等词语。
3.把握课文叙述角度,体悟作品兼有崇敬和怜悯的双重感情色彩。
4.学习抓住关键语句,理解故事内容和人物思想感情的阅读方法。
5.理解课文围绕“台阶”组织材料,安排详略的写法。
教学重点:
把握故事内容,分析父亲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父亲形象的意蕴和组织材料的详略安排。
教学流程设计:
一、导语设计
在学习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我们曾透过饱含作者对父亲困顿
前行中的父辈的身影,体会到父亲对儿女那深沉而厚实的爱;今天学
习的李森祥的小说《台阶》,体会作者通过独特的视角,为我们展现
父辈们现实的生活画卷,去感受父辈那深沉的精神世界。
二、诵读感知,整体把握
教师提示阅读要点:
(1)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父亲觉得自家的台阶低,望着人家高高的台阶,羡慕不已,他
不甘心低人一等,立下宏愿,也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2)为了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都,父亲作了哪些准备工作?
(他下定决心,开始漫长的准备。父亲每天捡砖、瓦、鹅卵石等。
往瓦罐里塞角票等。)
(3)新屋造好了,父亲怎么样?
(终于建起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一辈子的心愿得以实现,心头
的喜悦真是无法形容。父亲为此付出的代价是沉重的:新屋落成了,
人也衰老了,身体也垮了。)
三、学生速读全文,就课文内容提出疑难问题,分析评价和心得。
教师启发、引导、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对交流中不太准确的理解,
一般不予纠正,留待深入理解课文时解决。
学生的感知可能有:
(1)小说以农民的儿子为故事叙述者,采用第二人称的写法。
(2)课文围绕“台阶”命题立意,安排材料的详略。“台阶”是全
文的焦点,显豁突出。
(3)文中着力塑造了父亲这一非常要强又老实厚道的农民形象。
(4)课文的关键句是“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父亲对
高台阶新屋的追求,深层地说是对社会地位的追求,突出父亲希望受
人尊重的思想性格。
(5)新台阶砌好后放鞭时,文亲喜悦的神情描写是非常个性的,很
有特色。
四、合作研讨。
学生小组内研讨以下问题,然后把讨论的结果在全班交流。
(1)为什么“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
(因为台阶是地位的标志。人家高的有十几级,自家台阶只有三
级,被人小看,“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
想有地位而没有地位,所以总觉得自家的台阶低。)
(2)在父亲的努力下,新台阶终于砌好了,可父亲却感到怎样?为
什麽父亲反而处处感到“不对劲”了?
(不对劲。台阶底,意味着经济地位地下,父亲由此形成了自卑
心理。这种自卑心理长期存在,难以一下子消除,所以台阶高了,反
而处处感到不习惯,不对劲。)
(3)作者为什么在老屋的三级石板上用了那么多笔墨?
(这篇小说题为“台阶”,先在老屋的台阶上做文章有多方面作
用。
第一,写三块青石板的来历,可以写出当年父亲的力气是多么大,
后面写造新屋的时候托石板闪了腰,前后就形成对比。
第二,写石板粗糙,可以暗示当年经济条件更差。
第三,写父亲的脚板,写出了父亲终年辛劳的形象,也说明家庭
的贫困。)
(4)“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
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
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这一处描写表现父亲什么样的思
想感情?为什么不作心理描写?
(父亲抽烟时专注地望着别人家高高的台阶,他羡慕.他向往,
他在谋画怎样加快准备,争取能早日造起高台阶的新屋,像人家一样
气派,也叫人羡慕。这篇小说是用第一人称写的,不允许写别人的心
理活动,只能以形写神。)
(5)为什么新屋的主体工程写得简略,造台阶反而写得详细?父亲放
鞭炮时的神情有什么特色?
(文章的详略是由中心而定的,题目是“台阶”,所以主体工程
可以略写,造台阶则要详写。
父亲的神情很有特色。他奋斗了大半辈子,高高的台阶就要砌起
来,新屋就要完工,他心里的高兴是无法形容的,他一辈子老实厚道
低眉顺眼,高兴起来也自有他高兴的样子。作者微妙地写他左也不是
右也不是、异乎平日而又与众不同的样子,他手足无措,想挺胸挺不
直,笑也是尴尬的笑。这副喜悦的'样子是非常个性化的。)
(6)为什么“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这种心态怎么理解?
(父亲一辈子,劳动就是生命,在他的精神世界中,劳动是
创造,劳动有收获,劳动体现了自己的价值,一旦不能干活,就失去
了这一切,所以感觉若有所失。)
(7)从父亲苦干大半辈子盖起新屋,砌上了九级台阶的生活经历,
你受到怎样的启示?你如何看待父亲这个人物形象的?
(父亲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农民,他有志气,不甘人后,他要自立
于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长远的生活目标,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
韧不拔的毅力。父亲又是一个老实厚道的农民,他用诚实的劳动兴家
立业,不怕千辛万苦。同时,父亲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
卑。当九级台阶砌好后,他却不好意思坐上去。)
五、教师引导分析父亲形象的意蕴。
父亲“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为了造出像人家一样
有高台阶的新屋,也叫人羡慕,竞花了大半辈子去准备,才盖起有高
台阶的新屋。可是,新屋落成了,父亲也衰老了,身体也垮了。同学
认为,父亲这样做,值得吗?
学生谈自己的价值观。
教师可以从如下方面加以引导:
(1)从人类需要层次论的角度:人都有获得社会和他人尊重的需要,
提高地位,赢得尊重,是父亲最大的心愿。
造新屋,当然首先是为了改善居住条件。但是,建筑物,无论大
小,都具有人文性。“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这篇小说
着眼在台阶,写父亲对台阶的要求,就是对地位的要求,就是对尊重
的要求。
人的需要总是在自己视野的范围里,由比较而产生的。父亲看别
人家高高的台阶,目光那么专注,他羡慕那个气派,他感叹“我们家
的台阶低!”尊重的需要使他产生希望和理想。
人的需要是建立在现实可能性的基础上的。父亲以他的力量,要
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可谓理想远大。他的血管里有民族特质中拼
命硬干、坚韧不拔的精神。
(2)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角度:父亲创业之所以如此艰难,根源在
于生产力水平低下。
这篇小说固然讴歌了父亲坚韧不拔的毅力和艰苦创业的精神,但
是更有一种凄楚、辛酸的情感笼罩全篇。
父亲造的新屋,规格并不很高,不过是屋基高些,台阶从三级增
至九级。但是他为此付出了大半辈子的辛劳。年轻时,三百来斤的石
板一下子能背三趟,也没觉得花了太大的气力。新屋造好了,人也老
了,身体也垮了。
小说告诉我们,父亲创业的艰难困苦,根源在于农村经济极端落
后。小说深沉地响着时代对先进的生产力的呼唤。
六、变换人称练习。
请学生速读全文,试用第三人称说说小说的故事梗概。
教师示例:
XX家的老屋只有三级台阶,他眼看人家台阶高,受人尊重,决心
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可是凭他的经济条件,要造这样的新屋得准
备大半辈子。他想聚沙可以成塔,凭自己一身力气,干他十年二十年,
总有一天可以造成新屋。他苦大半辈子,一砖一瓦地捡,一角钱
一角钱地攒,终于盖起了新屋,砌上了九级台阶。屋造好了,人却老
了,身子也垮了。
七、说话延伸请学生从家居住房变化的角度,谈谈自己对社会发
展引发的人们思想观念(如按揭买房)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的独特的体察和
感悟。
八、课堂小结
从凄楚、辛酸中走来的父辈,可能他们的愿望、追求,在儿子的
眼里,不是耀眼、精彩的。但却是实实在在的,他们血管中流淌着的
那份坚韧不拔、拼命硬干的生命因子,恰是撑托事业辉煌的砥柱。让
我们从心底祈愿,造好了新屋、砌上了九级台阶的劳苦的父辈们能尽
享这份收获和喜悦,感谢父亲!
九、课堂练习
十、板书设计:
“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对高”
三级台阶老屋九级台阶新屋
要求:地位尊重
父亲:要强老实厚道
愚公移山的精神
坚忍不拔的毅力
《台阶》教案篇8
课堂活动目标:
1.知识活动目标:把握小说要素。
2.能力活动目标:学习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方法。
3.情感活动目标:理解、尊敬、热爱父辈。
课堂活动重难点:
1.重点:课堂活动目标之1、
2.难点:课堂活动目标之3
课堂活动时间安排:一课时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台阶
由《背影》一文的主题导入。
二、走近台阶了解作者李森祥
学生交流
李森祥(1956一):衢州人。1975年入伍,曾在嘉兴军分区某部工作,
少校。李森祥的小说以农村、军营两大生活为主要题材,塑造出一系列
生动的普通人尤其是农民的质朴形象...1987年开始文学创作,后进入
浙江省广电局从事专业影视创作。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小学老师》、
中篇小说《抒情年代》、长篇小说《传世之鼓》等,现已创作了200
多万字的作品,有我们熟悉的《天下粮仓》等。他有着丰富的农村生
活经验,作品中充满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生活中的他同样保持着
朴实无华的风格。
三、用三分钟的时间速读课文。
1、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用最简洁的语言概述课文的内容。
四、走上台阶,认识父亲
为建造九级台阶父亲做了哪些事情?
五、离开台阶,感悟父亲
1.以“父亲是一个————的农民”的句式,进行说话练习。
2.为了“台阶”父亲付出了——
六、联系生活,感恩父母
我心中的父母
七、板书设计
《台阶》教案篇9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父亲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学习劳动人民勤劳、质朴、忠
厚、善良而又有所追求的优秀品质。
2、体会本文围绕“台阶”命题立意,选材剪裁的好处。
3、学习本文平实、质朴、充满深情厚意的语言。
二、教学设想:
1、本文是一篇自渎课文,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
流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的能力。
2、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了解人物形象。
3、教学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任务: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教师讲述《愚公移山》的故事。
(2)学生体会故事的寓意:这个故事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征服大
自然的美好愿望,体现了劳动人民不畏困难,永不放弃追求的精神。
(3)《台阶》中的父亲在某种程度上与愚公的形象相似。
(板书课题——台阶)
(4)本文是一篇小说,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有关小说的基础知识。
2、学生快速的阅读课文,注意解决下面两个问题:
(1)注意下列词语的形、音:门槛、烦躁、晌午、瞬间、尴尬、
烟瘾、黏性、涎水、微不足道、大庭广众。
(2)使用第三人称说说本文的故事梗概:要区别第一人称和第三
人称两种不同的写法。
举例:某某家的老屋只有三级台阶,他眼看人家的台阶高,受人
尊重,决心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可是凭他的经济条件,要造这样
的新屋得准备大半辈子。他想聚沙可以成塔,凭自己一身力气,干他
十年二十年,总有一天可以造成新屋。他苦了大半辈子,一砖一瓦的
捡,一角一角钱的攒,终于盖起了新屋,砌上了九集台阶,屋造好了,
人也老了,身子也垮了。
3、明确小说的结构:
小说的故事情节,一般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组成,
本文是一篇结构完整的小说,根据这一点我们可以分析本文的结构:
(1)开端:父亲觉得自己家的台阶低,要造高台阶的新屋。
(2)发展:父亲开始了漫长的准备。
(3)高潮:终于造起了有九集台阶的新屋。
(4)结局:新屋落成了,人也老了,身体也垮了。
第二课时:
(一)教学任务:理解人物形象;与《背影》比较分析。
(二)教学过程:
1、理解人物形象:
问题探究:
(1)父亲为什么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从那些细节中我们可以
看出父亲对高台阶的渴慕?表现出父亲怎样的性格?
(2)父亲为了建造新屋以及台阶作了哪些准备?从中我们可以看
出什么?
(3)作新屋和造台阶时父亲是怎样操劳的?划出这些句子,体会
父亲的性格特征。
(4)台阶造好以后父亲有哪些表现?可以看出他怎样的心理?
(5)为什么新台阶造好了,父亲反而感到处处不对劲?
小结主旨:本文叙述了父亲建造高台阶的过程,表现了父亲为实
现理想而不懈追求、坚韧不拔、不知疲倦的精神,也表达了作者对
“父亲”的崇敬和怜悯。《台阶》暗寓了中国一般农民人生的奋斗过
程。
2、写作技巧探究。
(1)作者为什么在老屋的三集青石台阶上用了那么多的笔墨?
(2)为什么造新屋的主体工程写的简略,造台阶反而写的详细?
(3)文章较详细的写了父亲的脚板的泥沙以及洗脚一节,似乎与
文章的中心无关,可以删除吗?
小结:本文选材精当,详略有致。凡是与台阶有关的内容不惜笔
墨,尽情挥洒,而与台阶无关的则惜墨如金,有的点到为止。
3、比较分析:
《背影》抓住“背影”命题立意,组织材料;《台阶》围绕“台
阶”命题立意,组织材料,请分别说说这样写的好处在哪里?(学生
自由发言,言之成理即可)
小结:这两篇文章所写的事情,都是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但
是作者却能挖掘深邃的内涵来。所以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要留心身
边发生的事情,体会意蕴,从中受到教益。
《台阶》教案篇10
课型:新授
知识目标:体会领悟父亲的情感与性格。
能力目标:让学生从文章中联系实际感悟去中的真情。
教育目标:教育学生去关心父母,仔细聆听他们内心的声音。
重点难点:领悟父亲的情感与性格。
策略和方法:朗读法、导引法。
教学媒体:投影仪、录音机。
教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不知道大家发觉没有,这一单元其实都是写小人物、低微身份的
人的经历、感受和事情。我这里恰巧有一篇关于卑微事物或人的论述,
大家听一下。(朗读文章。见附录。)
任何一种卑微的事物,其韧性都是最强的。无论人、事物。如同
小草、如同蚂蚁,也如果卑微的你我他,还有“我”那平凡的父亲……
二、整体感知。
1、个人的家乡都有些独特的风俗,那麽,本文中一个独特的风俗
或讲究是什麽?
台阶高,就意味着,屋主人的地位高。
2、换句话讲,父亲为什麽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造新屋,当然是为了改善居住条件,每个建筑物都有它的人文性,
所以说,父亲对台阶的要求,也就是对地位的要求。
(其实,这和第一问是一道题。只是,大多数同学都不能很好的运
用联想思维。)
这里补充一下关于马斯罗的理论:人的需要层次——生理需要;安
全需要;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联系本文,其实父亲也是对尊重的要求。这是其毕生的奋斗目标。
3、那麽父亲是怎样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
(或他都作了哪些准备工作?)
每天捡砖、瓦、鹅卵石等。往瓦罐里塞角票等。
4、但奇怪的是,造新屋的过程写的简略,可造台阶反而很详细,
这是为什麽?
详略是由中心而定的。题目是“台阶”,所以主体工程可以略写,
造台阶要详写。(这个问题,好学生可以回答出来。)
5、在父亲心理,新台阶的动工,就意味着“地位的提高”,我们
平时遇到父母升职等事时,都是举家欢庆的。那麽父亲是怎样庆贺
的?(放了四颗大鞭炮)
6、但是,父亲在放鞭炮时,他的神情是很有意思的。找出来,看
看他有什麽特色?
(71页)奋斗了大半辈子。高高的台阶就要砌起来,新屋就要完工,
他心里的高兴是无法形容的。一辈子低眉顺眼、老实厚道,高兴起来
也与众不同。一双手放在哪里都不是。
(这里要找出不难。但是,我明白去中的道理,孩子可能阅历浅,
还不能很完善的回答出来。
7、在父亲的努力下,新台阶终于砌好了,可父亲却感到怎样?为
什麽?
不对劲。台阶底,意味着经济地位地下,父亲由此形成了自卑心
理。这种自卑心理长期存在,难以一下子消除,所以台阶高了,反而
处处感到不习惯,不对劲。
8、其实,我认为这篇课文是可以删除一部分的,大家认为是哪一
部分?
(这个题很有迷惑性。本来哪一部分都不该删除掉。但是,目的是
为了让他们找出其中必须存在的东西。也就是,这其中写的精彩的部
分。但是,还真有不少同学都找出了应该删除的部分。但也有的聪明
的孩子,说不应该删除,并且说明了自己的理由。虽然不很全面,但
都能谈到一点或两点关键的地方。)老屋的三级青石板的描写。
9、你看都罗嗦了些什麽?
1)、来历——体壮如牛,(与后面,闪了腰作对比。)
2)、粗糙——经济条件差。
3)、我跳上跳下——我年幼,新屋盖好,我“长成大人”,所用
时间之长。
4)、脚板——终年辛劳;说明家庭的穷困。
10、你说这样写有必要吗?为什麽?
当然。因为都与后面有着紧密的联系。并且都对后面的情节起对
比或反衬的作用。
11、具体来理解两个句子:
1)、“父亲坐在绿荫里,……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
表现父亲怎样的思想感情?为何不用心理描写?
一方面,专注的望着别人家高高的台阶,他羡慕、向往,他在谋
划怎样加快准备,争取能早日造起高台阶的新屋,像人家一样气派,
也叫人羡慕。
另一方面,第一人称,不允许写别人的心理活动,只能以形写神。
2)、父亲回来时,为什麽一副
若有所失的模样?这种心态怎麽理解?
父亲一辈子,劳动就是生命,在他的精神世界中,劳动是创
造,劳动有收获,劳动体现了自己的价值,一旦不能干活,就失去一
切,所以感觉若有所失。
12、简述一下了父親造屋的前因後果。故事梗概述一下,父亲造
屋的前因后果。(故事梗概)他为此付出的代价是什麽?
新屋落成了,人也衰老了,身体也垮了。
13、那麽这样做值吗?
学生谈自己的价值观。
14、理解父亲这个人物形象。
父亲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农民,他有志气,不甘人后,他要自立于
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长远的生活目标,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韧
不拔的毅力。
父亲是一个老实厚道的农民,他用诚实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
万苦,同时,父亲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当新台阶造
好后,他反而处处感到不对劲。不自在,并且不好意思坐上去。
15、谈谈你心目中的父亲。两相比较,你有怎样的感受。
第二课时
一、从文章中联系实际感悟去中的真情。
二、完成课后习题。
三、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台阶
李森祥
造新屋
非常要强老实厚道不甘人后
本文发布于:2023-01-30 07:34:2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6095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