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伦·凯勒
【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8海伦·凯勒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感悟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海伦·凯勒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名言,导入新课。
1.出示名言:
只要朝着阳光,便不会看见阴影。
信心是命运的主宰。
有时我想,要是人们把活着的每一天都看做是生命的最后一天该有多好啊!这就可能
显出生命的价值。
2.指名读。你最喜欢哪一句,对你有什么启发?知道这是谁的名言吗?
3.板书课题:指导正确书写“凯”。
4.交流资料。
请学生自由交流收集到的有关海伦的资料,让学生通过资料的交流,加深对海伦这
个人物的印象,为更好理解课文中的人物的形象作好铺垫。
5.过渡:是呀,海伦·凯勒是靠什么创造了这生命奇迹的?同学们,请打开书,快
速阅读文章,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出示自读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指名读课文,正音。
3.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本课的成语。
指名交流。
出示:有声有色无边无际前所未有如饥似渴夜以继日不屈不挠。
①读一读:你能读正确吗?指导学生读正确。
②品一品:读出味吗?指导学生能想象课文内容,做到有滋有味读词语。
③写一写:你能正确书写吗?让学生在音乐声中正确书写。
④说一说:能用上这些词来介绍一下海伦吗?
4.再读课文,找出令你最感动的句子读一读。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脉
1.静下心来读一读、想一想:文章讲了海伦凯勒的那些事?找出相应的段落。
2.师生交流:
生病导致失聪失明
如饥似渴地学习盲文
夜以继日地练习说话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你从海伦的身上学到了什么?
2.作业:认真描红,并抄写本课生字;熟读课文;读读海伦·凯勒的故事。
第二课时
一.整体回顾,感知人物
1.板书课题:海伦·凯勒,一起来读一读这个感动世界的名字——
捧起书本,让我们重温一下课文带给我们的感人故事吧!
2.每多读一遍课文,聪明的孩子都会有新的收获。你想用一个什么样的词语来形容
你心目中的海伦·凯勒?
板书:不屈不挠
课文的最后也用上了这个词语来概括海伦的奋斗精神,这个词本身也值得我们好好
品味。
二.体会不幸,铺垫情感
1.小海伦面对的是怎样不幸的命运?出示第一自然段,指读。
2.交流,板书:双目失明双耳失聪
你能想象“双目失明、双耳失聪”给一个人所带来的巨大痛苦吗?
学生联系自己的实践体验来谈感受。短暂的体验就让你们有了如此深刻的感受。
3.出示资料:
每次手语无法让别人了解我的意思时,我都要大发脾气。烈火在胸中燃烧,却又无
法表达出来,只好疯狂地踢打、哭闹,在地上翻滚、吼叫,直到精疲力竭。
体会着海伦悲愤欲绝的心情,让我们一齐来读好这段话。
三.精读感悟,深入内心
过渡:如此巨大的不幸非常人所能承受,但小海伦最终没有被不幸的命运压垮,她
不屈不挠地拼搏着,奋斗着……
1.默读课文2-7自然段,你从哪些语段读出了海伦的“不屈不挠”,请用曲线画下
来,并圈出让你感受特别深的词语,在空白处简单的写下你的感受。(细细品味文中的词
句,会使你眼前的人物形象渐渐鲜活起来。)
2.交流。
她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她拼命摸读盲文,不停地书写
单词和句子。她是这样地如饥似渴,以至小小的手指头都摸出了血。
(1)指名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不分昼夜”“拼命”“不停地”“摸出了血”)。
在这段话中,作者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帮助我们理解这个词语,你找到了吗?“像
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样比?(感受海
伦对知识的渴求)
师:盲人的书写也比我们困难多了。需要用食指的指节用力叩击盲文笔,在厚厚的
纸上扎下一个个突起的盲文点。长时间书写,手腕、手指都会酸痛,甚至变形。
指名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个句子。
师:终于,海伦学会了阅读、书写和算术,学会了用手指“说话”。(板书:学会用手
指“说话”)为什么加上双引号?在这背后,海伦付出的努力是正常人的几十、几百乃至
几千倍啊!
齐读句子。
(2)是哪一件事激起了海伦学习的渴望,使她如此迫不及待地想获取知识?
联系第3自然段,指名读。
师:在此之前,沙利文老师经常教海伦拼一些单词,(演示)海伦把手放在老师手上,
感觉着一个个字母拼写出来的单词,她能依样画葫芦模仿老师的动作,觉得像做游戏一
样,但她不知道这就是在写字,也从来不能把这个单词和对应的事物联系起来。直到这
一刻,她才猛然醒悟——生读:原来“水”就是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呀!
你能体会海伦此刻激动的心情吗?指名读。
(3)师配乐朗读第5自然段,学生边听边想象,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海
伦?(自信坚强、乐观开朗、热爱生活)
出示:“我常常感觉到一阵微风吹过,花瓣散落在我身上。于是我把落日想象为一座
很大很大的玫瑰园,园中的花瓣从空中纷纷扬扬地落下来。”她用这样动人的笔调描绘着
她心中“看”到的世界。
多么美的想象啊!齐读。
师:海伦现在能看能听了吗?客观条件丝毫没有得到改变,她的想象为什么可以这
么美好?
小结:学习激起了海伦对生活的热爱,增强她面对困难和不幸命运的勇气和信心,
使她更加地不屈不挠。
3.还从哪里感受到了她的不屈不挠?交流出示第6自然段:
为使我的伙伴——即使是最亲密的伙伴——能听懂我的话,我夜以继日地努力,反
复高声朗读某些词语或句子,有时甚至要读几个小时,直到自己觉得读对了为止。我每
天坚持着练习,练习,练习……
(1)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夜以继日”“反复高声朗读”“几个小时”“每天”)
(2)她这样夜以继日地努力,是在干什么?(靠触觉学习说话)这是一种多么
原始的学习方法。你想说些什么?
摸写盲文,是一般盲人学习的方法,但是要训练说话,对于一个双眼失明、双耳失
聪的人来说,简直就是不可思议的,如果是常人的话,早就放弃了,但海伦呢?
(3)师生接读:海伦夜以继日地努力,反复高声朗读着,一遍,两遍,三遍,嗓子
干得快冒烟了,她仍然——生:坚持着练习,练习,练习;喉咙沙哑了,疼痛难忍,她
仍然——生:坚持着练习,练习,练习;读了几个小时,头昏脑涨,她仍然——生:坚
持着练习,练习,练习……
师:这种完全靠触觉学习说话的方法,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可是,凭借着不屈不
挠的努力,海伦终于靠触觉学会了说话。(板书:靠触觉学会说话)
4.出示:她回到家中,大声喊道:爸爸,妈妈,我回来了!谁来读读这句话?(指
名2—3生读)追问心情:你的心情——为什么?
正常人一岁左右就会说话了,而海伦直到你们这么大才学会说话,这可是她不屈不
挠奋斗的结果啊!现在,她说出的每一个字,难道不都是震撼人心的吗?齐读。
三、合作探究
以“假如我是海伦”为话题,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写话。
(学生谈及的内容可能是“我很有可能就这样消沉下去”,这就从反面突出了海伦的伟
大;可能是“我要把自己全部的爱都倾注在残疾人身上”,使学生理解“以爱报爱”的道理;
可能是“我也会振作精神,与命运抗争”,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人是需要一点精神的”。)
四、拓展作业,课外积累
1.只读了关于海伦的一篇文章,大家就有这样深的感受,如果去读一读更多有关
海伦的文章,或者去读一读海伦写的书,相信大家一定有更大的收获。老师为大家推荐
几本,相信大家一定都会去读的。
出示《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对于一个生活在无边无际黑暗中的女孩,假如给她三天光明,她会做些什么呢?课
后请大家去选择一本读一读!
【课文链接】
海伦·凯勒简介:
海伦·凯勒(HelenKeller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19世纪美国盲聋
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她以自强不息的顽强毅力,在安妮.莎莉文老师
的帮助下,掌握了英、法、德等五国语言。完成了她的一系列著作,并致力于为残疾人
造福,建立慈善机构,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美国十大英雄偶像,荣获“总统自由勋章”
等奖项。主要著作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我的老师》等。
海伦·亚当斯·凯勒(HelenAdamsKeller,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
日),美国残障教育家。她幼年因意外疾病而引致失明及失聪。后来凭借着她的导
师安妮·莎莉文(AnneSullivan)的努力,她学会了说话,并开始和其他人沟通并接
受教育。她毕业于哈佛大学。1880年6月27日出生于亚拉巴马州北部一个小城镇
——塔斯喀姆比亚。她在19个月的时候被猩红热夺去了视力和听力。不久,她又
丧失了语言表达能力。但是在这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里,她并没有放弃,而是自强
不息,并在安妮·莎莉文(AnnieSullivan)的努力下,用顽强的毅力克服生理缺陷
所造成的精神痛苦。她热爱生活并从中得到知识,学会了读书和说话,并开始和其
他人沟通。而且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美国拉德克利夫学院,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人,
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腊五种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她走遍美国和世界各
地,为盲人学校募集资金,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她赢得了世
界各国人民的赞扬,并得到许多国家政府的嘉奖。
海伦认为视力和听力丧失的悲剧往往发生在那些因贫困而无法给予孩子及
时治疗的家庭。为了消除社会不平等引发的罪恶现象,海伦加入了美国国家社会党
(SocialistPartyofAmerica)和国际产业工人协会IWW(IndustrialWorkersof
theWorld),成为一名激进的社会主义者。曾著有《我是怎样成为一名社会主义者
的》和《我为什么要加入IWW》两篇文章解释自己的行为动机。但西方历史教科
书往往褒扬海伦·凯勒早年与疾病抗争的故事,而其成年后作为一名社会主义者的
事实被故意忽略了。在《老师告诉我的那些谎言-美国历史教科书犯下的错误》一
书中曾提到这一点。
海伦·凯勒一生一共写了14部著作。《我的生活》是她的处女作。作品一发表;
立即在美国引起了轰动,被称为“世界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出版的版本超过
百余种,在世界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书由海伦·凯勒的《我的生活》《走出黑暗》
《老师》三本书以及发表在美国《大西洋月刊》上的著名散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编译而成,完整系统地介绍了海伦·凯勒丰富、生动而伟大的一生,许多文字还是
第一次与中国读者见面。
20世纪,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以其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她——海伦·凯勒,
一个生活在黑暗中却又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性,一共度过了生命的88个春秋,却
熬过了87年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绝岁月的弱女子。
然而,正是这么一个幽闭在盲聋哑世界里的人,竟然毕业于哈佛大学德克利
夫学院;并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四处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机构,为残疾人造福,
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
创造这一奇迹,全靠一颗不屈不挠的心。海伦接受了生命的挑战,用爱心去
拥抱世界,以惊人的毅力面对困境,终于在黑暗中找到了人生的光明面,最后又把
慈爱的双手伸向全世界。海伦·凯勒(HelenKeller)(1880年6月27日-1968年6
月1日),是美国20世纪著名的盲聋女作家和演讲者,她凭借坚强的意志考入哈佛
大学的拉德克里夫学院,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大学教育的盲聋人,曾入选美国《时
代周刊》评选的“人类十大偶像”之一,被授予“总统自由奖章”。
盲人作家海伦凯勒,除了突破功能障碍学会说话,更奉献自己的一生,四处
为残障人士演讲,鼓励他们肯定自己,立志做一个残而不废的人。海伦凯勒这份爱
心,不但给予残障人士十足的信心,更激起各国人士正视残障福利,纷纷设立服务
机构,辅助他们健康快乐的过生活。
海伦·凯勒的散文代表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她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
子的视角,告诫身体健全的人们应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赐予的一切。此外,本书
中收录的《我的人生故事》是海伦·凯勒的本自传性作品,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无
与伦比的杰作”。
1968年,海伦89岁去世,她把所有终生致力服务残障人士的事迹,传遍全
世界。她写了很多书,她的故事还拍成了电影。莎利文老师把最珍贵的爱给了她,
她又把爱散播给所有不幸的人,带给他们希望。死后,因为她坚强的意志和卓越的
贡献感动了全世界.并且各地人民都开展了纪念她的活动。
1964年获总统自由勋章。她的事迹曾两次被拍成电影。
海伦·凯勒生平
1880年6月27出生在美国亚拉巴马州塔斯喀姆比亚。
1882年1月因患猩红热致盲致聋。
1887年3月安妮·莎莉文·梅西成为凯勒的老师。
1899年6月考入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
1902–1903撰写出版《我的一生》(有的译作《我生活的故事》)。
1904年6月以优等成绩大学毕业。
1908–1913著《我的天地》(又译作《我生活中的世界》)、《石墙之歌》、《冲
出黑暗》。
1916年遭受婚姻不幸。
1919年应邀去好莱坞主演电影。
1924年成为美国盲人基金会的主要领导人。
1929年著《我的后半生》(也译作《中流——我以后的生活》)。
1930年旅游英国。
1931–1933年荣获坦普尔大学荣誉学位。访问法国、南斯拉夫、英国。
1936年10月20日老师安妮·莎莉文去世。
1942–1952年出访欧、亚、非、澳各大洲十三国。
1953年美国上映凯勒生活和工作的记录片《不可征服的人》。
1955年著《老师:安妮·沙利文·梅西》荣获哈佛大学荣誉学位
1959年联合国发起“海伦·凯勒”世界运动。
1960年美国海外盲人基金会颁布“海伦·凯勒”奖金。
1964年荣获总统自由勋章。
1968年6月1日与世长辞。
本文发布于:2023-01-30 06:56:0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6078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