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阅读赏析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
苏轼与张怀民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
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晚上。解开衣服想睡觉时,月光照在门上注:很多地方翻译这
句都翻译为“月光从窗口射进来”,其实是错的,这里“户”指门口,与《木兰诗》中
“木兰当户织”中的“户”意思相同,我愉快地起来行走。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
于是到承天寺,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
泓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藻、荇纵横交叉,原来是绿竹和翠柏的影子。哪夜没有月光,
哪里没有绿竹和翠柏,但缺少像我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一、作者:苏轼,北宋着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学过他的文章有《水调歌头
o明月几时有》、《江城子密州出猎》
二、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户:门念:想,思考。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遂:于是。至:到寝:睡相与:共同,一
起空明:清澈透明。
水指月光中藻、荇水草,这里指竹子和柏树的影子交横交叉错杂。盖竹柏影:原来是
但:只是,不过。
闲人:这里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
三、填空:
1、全文以“月光月色”为线索,依据作者的行踪,以诗的笔触描绘了夏夜月光图,
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洁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旷达心境。2、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庭下
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3、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是何夜无
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主旨句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的复杂感情。旷
达胸怀1贬谪悲凉。2人生感慨。3赏月喜悦;4漫步悠闲。5、请用横线在文中画出描写作
者心理感受的句子,并说说它传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声。
1念无与为乐者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一方面,作者慨叹知音难觅。另一方面,作
者当时虽贬,心情抑郁,但仍不失进取心,借以美景来排遣抑郁之情。
四、结构: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请按不同的表达方式划分层次,并写出各层
次大意。记叙描写议论。
第一层:1-3句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庭院漫步。表达方式是叙述,交代清楚了时间、
地点、同游者、游历的缘由
第二层:4句观月赏景。写景、描绘月夜庭中美景
第三层:最后3句月夜问天,自喻闲人。庭中月色或月光如水,议论,点出作者旷达
乐观的襟怀
五、思考:
1、你是如何理解文中“闲人”的含义?
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
或表现作者虽遭贬谪仍强作轻松愉快的复杂心情。既有由赏月咏月而发的自豪自慰,又有
为“闲人”的境遇而生的惆怅和苦闷。
2、文章表现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自我排遣的旷达或虽遭贬谪依然旷达
3、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月色入户,无与为乐。
六、欣赏: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一段写出了月光和竹柏倒影
的什么特点?点染出一个怎么样美妙的境界?
此句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
的美妙境界。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发布于:2023-01-30 06:54:0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6077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