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5
学前特殊儿童是指学前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换言之,是指在
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个体发展特别需要的0---6岁儿童。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是为各种不同特殊需要儿童所提供的促进其
发展的特别帮助和支持。
从儿童发展的角度加以分类,学前特殊需要儿童的类别主要包括
生理发展障碍儿童、智力落后发展障碍儿童、语言发展障碍儿童、
情绪与行为问题儿童、超常儿童等。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具有的三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1、直接效益对特殊需要儿童成长的意义。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
最重要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帮助具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在发展的
关键期内建立全面发展的基础,充分促进学前特殊儿童的潜能
的发展,以及有效预防学前特殊儿童第二障碍的出现。
2、间接效益对特殊需要儿童家庭的意义。任何一个特殊需要儿
童的存在,都给他们的家庭带来许多特殊的问题,学前特殊教育
有助于家长正确认识孩子的特殊需要,并且积极参与到教育过
程中以帮助自己的孩子;有助于家长减轻精神和物质方面的负
担,为特殊需要儿童的成长提供更好的家庭条件。
3、社会效益对社会发展的意义。每一位特殊儿童,都是作为一个
社会的个体存在的,与整个社会及社会发展都有一定的关系。学
前特殊儿童教育对我国社会发展的作用集中表现在:为社会发
展增加建设者的力量;有效地减少社会承担的特殊教育和残疾
福利费用;同时有助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全面发展。
.
2/25
学前特殊教育的发展趋势
1、早期发现与早期干预的趋势。当代世界范围内对儿童早期教育的
提倡和重视,使得特殊儿童教育出现了突出的"早"之倾向。世界
各国都在试图通过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和措施来保证早期干预的
实施,注重从法律上保证特殊儿童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的可能
性;加强早期发现的研究,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性;围绕特殊儿
童的需要制订早期干预方案,以使他们获得最佳的发展。
2、一体化融合教育的趋势。当代特殊教育的一体化倾向使得特殊教
育不再是一个与普通教育截然分离的独立系统,促使整个社会教
育体系产生了变革。一体化融合教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回
归主流的一体化融合教育,主张特殊教育正常化---让特殊儿童
回归社会主流,比较集中地表现在对特殊儿童的教育安置方面,
要求尽可能的将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安排在一起接受教育。二是
全纳性的一体化融合教育,要求在普通学校的普通班级内教育所
有学生,满足所有儿童的需要,并根据儿童自身的特殊需要为其
提供特殊服务。
3、整合教育的趋向。受当代儿童学习和儿童教育理论的影响,对特
殊需要儿童进行整合教育的问题也受到了特殊教育研究者的普遍
关注。摒弃陈旧的单纯训练的特殊教育观念方式,在整合观指导下
的特殊儿童教育课程改革正在进行。这种改革从传统的分科教育
转入整合教育,从封闭式教育到开放式教育,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
学转向以儿童作为学习主体的"建构式"教学,从传递知识的课堂
.
3/25
教学转向激励儿童参与、探索与创造的活动教学。这样的整合教
育取向,充分注重给每一个学习者满足的完整经验,以促进个体的
自我实现和发展。
学前视觉发展障碍概述学前儿童的视觉障碍根据诊断标准可分
为盲与低视力两种,由遗传与先天原因、疾病、意外事故及外伤等
原因造成。在学前教育机构中存在的主要是低视力的儿童。
盲与低视力世界卫生组织将其确定为:当双眼中优势眼的最佳矫
正视力在0.05-0.3之间时,为低视力;当双眼中优势眼的最佳矫
正视力在0.05以下至无光感时,或视野半径小于10度,即为盲。
学前视觉发展障碍儿童的主要心理行为特点是视觉丧失或减弱,
但是听觉和触觉可起补偿作用;听觉注意力好,但兴趣较为狭窄;
机械记忆力强,想象受视觉障碍的影响很大;语言与形象经常脱离,
思维时概念的形象往往不清;性格问题较多,有超自尊现象;动作
发展方面,活动能力受到限制。
对学前视觉发展障碍儿童的教育干预原则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
和早期教育、多感官协同、自然性、安全性、全面性、持久性等
原则;特殊教育内容包括感知技能训练、运动能力训练、认知训
练、语言训练、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及日常生活技能的培养;特
殊教育方法包括综合多种感官法、表象指导法、愉快学习法、试
误法、及时反馈法、实践法等。
听觉障碍也称聋、重听、听力损伤,主要指轻度到深度的各种听力
残疾,分为聋和重听两类。持生理学观点的人强调听力损伤的可测
.
4/25
程度,听力受损达到无法听见某一强度或强度更高的声音成为聋,
其他听力受损则称为重听,常用表示声音强度的单位是分贝〔dB。
持教育观点的人经常使用"学语前耳聋"〔4岁前、"学语后耳聋"
〔4岁后。学语前耳聋是指儿童在出生时,或者言语和语言发展之
前就出现的耳聋;学语后耳聋是指在自然学会说话和语言之后出
现的耳聋。
听觉障碍鉴别有纯音测听法、言语测听法以及一些用于幼儿和不
易测验儿童的测验方法,如反射测听法、受激反应测听法、游戏测
听法以及一些有儿童特点的仪器测试法。
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行为特征:
1言语和语言发展。语言是听力受损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受影响最严
重的问题,听力受损儿童语言障碍很明显。
2认知与思维。有听觉障碍学生的思维迟滞,在很长时间内无法将感
知和思维统一起来,感知活动缺少思维和语言的积极参与,很难利用
间接经验,主要借助于直接经验,感性知识贫乏、肤浅、零乱。
3社会化发展。听觉障碍儿童与教师、同伴的交往较少,容易对别人
产生误解、猜疑等,容易产生自卑、焦虑等情绪,退缩、自我封闭等。
听障儿童倾向于与同类儿童交往。
听觉障碍儿童的早期干预
对听觉障碍儿童最主要的是进行早期干预。目前早期干预力求做
到早发现、早治疗、早教育。听觉障碍干预有两个基本观念,一是
回归主流观念;二是整合教育观念。进行听障儿童早期干预的基
.
5/25
础,是要尽早发现听障问题,尽早佩戴助听器,并注意维护、保养和
适时更换,进行师资培训。听觉障碍儿童最大的障碍是与人交流困
难,语言训练包括以下内容:听觉训练,发音练习,语言理解与掌握,
语言能力评估。听障儿童适合在小集体中学习,教师要积极利用同
伴教学模式,并结合使用手语交流法与口语交流法。还要特别重视
教学,教育难度尽可能接近普通学前儿童的水平,为听障儿童日后
进入正常学校接受教育做准备。教师对听障儿童要进行一对一形
式的个别辅导,矫治的时间要有所保证。
病弱儿童是指长期患有慢性疾病,体质虚弱,并因此而需要特别
照顾与教育的儿童。这类儿童主要是指患有以下疾病的儿童:心
血管疾病,如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等;呼吸系统疾
病,常见的有哮喘;内分泌系统疾病,常见的有糖尿病;肾脏疾病,
如肾炎;血液疾病,如贫血和血友病;神经障碍疾病,如癫痫等。
病弱儿童由于长期患有疾病、体质虚弱,会因治疗或体力不支而耽
误学业,从而影响其学业成绩;由于体弱多病,容易产生注意力不
集中,持久性差、精力不支等问题;可能在认知能力发展上略受影
响;在个性方面,由于身患疾病,家长过分保护和迁就,会使儿童过
于依赖,缺乏自信,容易形成孤僻、退缩等不良人格特征。
脑瘫是一种大脑发育成熟前受到损伤而致的一种神经征候。其主
要问题表现为运动障碍和动作协调困难,多发生在儿童出生时,也
可能由于出生后脑伤或传染病所致。
脑瘫儿童的训练包括:运动能力的训练、生活能力的训练、认知
.
6/25
能力的训练、语言能力的训练、特殊设备准备及脑瘫儿童的护理
等。
癫痫症是由于脑伤造成的,表现为痉挛和抽搐的发作。主要是由于
大脑对神经细胞所释放出的过多电流无法做出有效的控制而造成
的。
哮喘是由于呼吸道阻塞、分泌大量的痰液,而使得呼吸困难的现
象。造成哮喘的原因是由于过敏反应、情绪波动或活动过度。哮
喘儿童不存在智力上的问题,也没有其他的学习和生活困难。但由
于身体原因,体弱多病,特别是在发病期间,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其
生活和学习。作为幼儿园教师应为患儿提供一些特殊帮助。
智力落后儿童是指儿童在发展期内,智力状况明显落后于同龄正
常儿童的发展水平,并伴随有明显的语言与行为障碍。
智力落后儿童的分类按其智力受限程度可以分为轻度、中度和重
度和极重度四级,能够在普通幼儿园学习和生活的多为轻度和中
度智力落后儿童。
智力落后儿童的成因。形成智力落后的成因是多种多样的,可分为
两大类,即生物原因所造成的智力落后和社会原因所造成的智力
落后,学习和掌握智力落后的成因是判断儿童智力落后的重要线
索之一。
学前智力落后儿童的身心特点学前智力落后儿童的身心发展遵
循正常儿童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但与正常儿童相比,其身心发展
开始晚,发展的速度慢,达到的水平低,而且表现出明显的自身特
.
7/25
点,主要体现在身体发育的特点,认知特征以及个性特征三个方
面。这些特点是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因材施教’的重要依据。
智力落后儿童的测查、鉴定方法对智力落后儿童的教育必须建立
在对儿童的特殊性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对学前特殊儿童评估的主
要方法有以观察为基础的评估、作业分析评估、标准化的智力测
验、社会适应能力测验。
智力落后儿童的教育与训练智力落后儿童的教育应遵循早期教
育、个别化教育以及补偿教育与反复教育等原则,教育内容涉及到
智力落后儿童的感知—运动能力训练、认知教育、语言训练及社
会认知培养等各个方面。在教育过程中,突出强调个别教育计划的
制定,采用任务分析、积极强化、单元教学等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
补偿教育。
智商是智力年龄除以生理年龄得到的商数再乘以100,用公式表
示为:IQ=MA/CA*100
语言障碍儿童是指儿童在早期语言获得过程中出现了发展性的异
常现象。
语言障碍的形成一般受生理、心理、环境因素的影响。生理因素
是指发音器官缺陷或神经异常等;心理因素是指不良的情绪情感;
环境因素是指环境中缺乏适当的语言刺激,包括刺激不足或刺激
不当,社会环境为儿童语言实践与发展提供机会与条件,因此环境
因素也会使得儿童语言出现障碍。
语言障碍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我们一般按照儿童的语言障
.
8/25
碍分为构音异常、发声异常、流畅度异常与语言发展异常等。
构音异常是指发音时有明显的不符合本阶段年龄水平的错误。构
音问题是所有语言障碍中出现率最高的一项,占儿童语言障碍的
20%。
构音异常分为六种类型
1替代音。一个字的韵母或声母被另一个韵母或声母所替代,造成不
正常的语音。
2歪曲音。语音接近正确的发音,但听起来不完全正确。
3省略音。个别音被省掉,造成不正确的语音。
4添加音。在正确的语音上有添加的现象。
5声调错误。指四种声调运用错误。
6整体性语音不清。由于唇腭裂或听觉障碍等,儿童咬字不清。
构音异常的形成原因主要有:感知运动因素,如舌头或其他口腔构
造异常,动作协调不良等;社会心理因素,如儿童自身情绪及所处
环境不良。
构音异常诊断与矫治。诊断要点是:收集儿童个案基本资料;对
儿童进行构音器官和听力的检查;检查言语情况;对儿童语言进
行鉴定及记录分析。矫治基本步骤分为:分析儿童的错误音所在;
纠正错误,建立起正确的语音;利用语言游戏等方式强化儿童的语
音。矫治要注意针对儿童个别需要,循序渐进,有固定、充足的时
间,注意强化矫治效果,要多人员参与。
流畅度异常指说话急促不清,延长或语音重复,造成首音难发、连
.
9/25
发、语音重复延长或中断的现象,俗称口吃。在所有儿童中,流畅
度异常约有5%,大多数在2-7岁形成,80%可以通过适当的矫治恢
复正常。
关于流畅度异常成因有不同的观点:语言学理论则认为,口吃问题
源于患者的语言编码过程;学习行为理论认为,口吃是学习的原因
形成的;环境压力理论认为,口吃源于心理压抑的需求或是由于周
围环境对其提出过高要求造成其心理压力而形成的;神经心理学
理论认为,口吃是由神经心理或生理上的缺陷造成的;也有人认为
儿童口吃是一种语言发展过程中正常的不流畅现象。
流畅度异常诊断与矫治的基本要点是:描述和分析儿童说话不流
畅的具体表现;评估儿童负面情绪的性质及强度;评价儿童对自
身语言表现的态度与心理调试水平。语言障碍矫治主要致力于改
善环境,减轻压力,提供良好的榜样,恰当的强化和加强预防。
发声异常是指音质、音调、音量及共鸣方面出现异常现象。
发声异常包括音调异常、音量异常、音质异常、共鸣异常四种类
型。
发声异常形成的原因可分为器质性异常和非器质性异常。前者是
指儿童生理上的原因〔如声带和喉头的异常引起的发声异常;后
者是指由儿童不正确的发音习惯或者心理方面的原因引起发声异
常。
发声异常的诊断通常从音质、音量、音调三个方面进行检查。发
生异常的矫治注重指导儿童正确使用声带的方法,进行发声训练、
.
10/25
呼吸训练及听觉训练,并注意儿童的声音保健。
语言发展异常是指理解或使用口语、书面语或其他符号系统时出
现障碍,语言发展的速度、程度等低于正常儿童。
语言发展异常类型包括:语言缺乏,指儿童到一定年龄阶段还没有
获得语言;存在质量差别的语言,指儿童可以发音并且掌握大量的
词汇,但在用词方法上与正常儿童有差别,不能有效的使用语言交
流;语言发展迟缓,指儿童在语言发展阶段语言发展速度明显晚于
普通儿童;语言发展中断,儿童语言原本正常发展,由于脑损伤或
听力受损等原因,语言发展出现异常现象。
语言发展异常的形成原因:构音器官异常、脑损伤、智力缺陷、
感官损伤;儿童情绪不良,缺少学习语言的动机;环境中缺乏正常
的语言刺激等。
语言发展异常诊断包括个案基本资料汇集,生理检查、心理检查、
语言评估及分析,尽可能详细地确定孩子现有的语言能力,并观察
孩子掌握语言新技能的费力程度与速度。还要了解儿童与其他人
的交流及在游戏中的语言表现等情况。语言发展异常的矫治,应根
据具体情况制定矫治方案,如对于伴随性的语言障碍应当首先诊
断、矫治其第一性障碍。语言发展异常的矫治应从儿童的全面发
展入手,考虑语言的内容、形式和使用,在安排训练程序时,把辅导
建立在语言的正常发展程序的基础上,给孩子提供丰富的语言刺
激,扩大孩子的生活范围。
情绪行为障碍儿童是指排出智力障碍和精神失常的情况所表现的
.
11/25
行为与社会要求与社会评价相违背,从而妨碍个人对正常社会生
活适应的儿童。
学前期常见的情绪行为问题儿童主要有孤独症〔自闭症儿童、多
动综合症儿童和其他社会性发展障碍儿童。正是由于其正常的外
貌特征,往往容易掩蔽其心理疾病而被教育者所忽视。
儿童孤独症是学前教育机构中较为常见而且危害较大的一种心理
疾病,它往往伴随着智力落后、缺乏交往技能,而又有其独有特征。
孤独症有三大核心特征,即社会化障碍、交流障碍、想象障碍。研
究表明,孤独症的发病原因往往与遗传有关,但也有其他观点。归
纳起来,有‘心因论’观点、‘身因论’观点和‘社会环境因素影
响论’的观点。
孤独症儿童的主要行为特征有:社会交往障碍,缺乏交会性注意,
言语发展迟缓,言语沟通障碍,语言表达怪异,刻板性行为,拒绝变
化,超常的记忆力。
孤独症儿童的早期鉴别主要通过医学鉴定、量表评定、调查与行
为观察来进行。
孤独症儿童的教育因人而异,差别非常大,更应重视个别化教育。
有效的教育方法往往从言语理解力的培养入手。此外,各种各样的
孤独症教育项目都对不同类型的孤独症儿童发挥着积极的教育作
用。
儿童多动症是学前教育机构中常发现的一种心理行为障碍,是指
发生在儿童期内行为表现与其年龄极不相称,以注意力明显不集
.
12/25
中,活动过多、任性冲动和学习困难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综合病症,
也称为轻微脑功能失调。以行为特制来划分,可以分为多动、不专
注和被动、紧张和焦虑、不合群、懒散、学习问题等类型。
儿童多动症的行为表现,较容易通过观察而发现。在学前期和学龄
初期,多动症儿童的主要行为表现在七个方面著:注意力集中困
难、精力过剩、行为冲动、情绪不稳定、学习困难、不良行为倾
向、协调动作缺陷。掌握多动症的临床观察与诊断标准,可以帮助
教育者了解其行为特征与习惯,以便对其进行针对性教育。
多动症儿童的鉴别主要依据行为指标进行,从注意力不集中、多动
和冲动等方面来鉴别多动症儿童。
多动症儿童的教育与干预是一项艰苦的工作,教育者要掌握其短
时期兴奋集中的特点,进行全方位的干预,行为管理治疗、认知—
行为治疗、心理治疗等是常用的治疗方法。
情绪行为障碍儿童是指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情绪行为的偏
异,这种偏异不是躯体疾病或缺陷的继发情况,也不是某种特定精
神疾患的症状表现。情绪行为障碍可分为情绪障碍、品行障碍、
正常心理机能发展迟缓而产生的损害、不良习惯四个方面。造成
障碍的原因主要有家庭不良影响、幼儿园教育不当、社会环境的
‘污染’和生理方面的因素。
情绪行为障碍评价的标准主要有不良行为出现的强度和频率、行
为是否符合社会要求以及是否有异常行为的症状。评价方法主要
有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其中以教师的观察为主要方法。
.
13/25
学前儿童的情绪行为问题可以表现为情绪障碍、品行障碍、心理
机能发展迟缓而产生的行为问题以及不良习惯等方面。对于不同
的问题,教育的方法也不同。在幼儿园常见的情绪行为障碍主要表
现为攻击行为、恐惧情绪、嫉妒行为、退缩行为和残忍行为,在教
育中应正面教育和引导为主。
学前超常儿童是指在智力发展突出优异或具有某方面的特殊才能
的儿童。超常儿童不只是智力和才能的高度发展,而是优异智力、
创造力及良好的非智力个性特征相互作用构成的统一体,故称为
超常儿童。
对超常儿童特征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日常生活中发现这类儿童。超
常儿童有三大特征:第一,智力早熟;第二,坚持按自己的方式行
事;第三,掌握欲极强。
学前超常儿童早期教育的基本原则:
1符合儿童实际的原则
2全面发展的原则
3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幼儿园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美国人埃伦·温纳在其《天才儿童》中将超常儿童成材的家庭环
境概括为六种:
1天才儿童在其家庭中占有‘特殊地位’,他们常常不是头胎就是独
生子。
2天才儿童生长在‘丰富多彩’的环境中。
3天才儿童的家庭是以儿童为中心的,父母几乎将所有精力都用在确
.
14/25
保孩子在显露天赋的领域接受早期教育上‘
4天才儿童的父母内驱力强。
5父母给孩子相当多的自由。
6最易于才能发展的家庭环境是:一方面将高期望值与激励相结合,
另一方面还应将高期望值与支持相结合。
超常儿童的成材需要良好的家庭条件,我国对利于超常儿童发展
所需要的良好家庭环境归纳为
1能提供充足而适宜的材料和活动。
2尊重儿童的特点
3创造求知的气氛
4保护孩子的好奇心
5家庭气氛和谐
超常儿童在幼儿园的表现
1比一般幼儿更容易、更迅速的学习。
2比一般幼儿有更加丰富的常识和实际的知识。
3思想有条理,凡事好探究其中的关系和原理。
4对所见所闻,能保持很久的印象而不会遗忘。
5知道许多其他同学还没注意到的事物。
6容易用正确的字句表达心中的想法
7阅读能力较高,阅读速度较快。
8能够不困难的处理其他同学所不能胜任的工作。
9好发问,对事物的兴趣非常广泛,常有异想天开的问题和想法
.
15/25
10经常保持最迅速的、正确的反应。
11能够运用各种不平凡的方法和思想去解决问题。
12喜欢研究比他高一级的功课。
学前超常儿童的幼儿园教育策略
其主要涉及学习内容、技能和学习环境三个方面。
1在学习内容方面常用的策略有加速学习、加深学习、内容精深化和
内容新颖化。
2技能培养从智力的角度来讲,智力技能在幼儿期的训练主要是解决
问题、发现问题和创造。
3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选择最佳的教育安置模式。
4更新教育观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游戏治疗的概念及特征
以儿童为对象进行心理治疗的人把游戏作为与儿童沟通的媒介,让儿
童通过游戏‘玩’出自己的问题。这种凡是以游戏为主要沟通媒介的
心理治疗被称为游戏治疗。
游戏与游戏治疗是有区别的,他们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也是不同的。
游戏治疗主要是面对有问题的儿童,通过治疗帮助儿童解决精神困扰,
促进他们向着正常的方向发展。
游戏治疗是以游戏为媒介的儿童心理治疗的方法。它是在儿童的现实
世界之外,为其提供一个自由的空间,让儿童通过游戏将内心压抑的、
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情感‘玩’出来,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或缓解。其
特征是
.
16/25
第一,游戏治疗是经过精心设计的;
第二,游戏治疗中包含着充分的教育因素;
第三,游戏治疗是充分体现儿童自主性的;
第四,游戏治疗是安全、愉快的。
游戏治疗的产生,对儿童进行心理治疗最早是佛洛伊德于1909年
开始的,他将心理治疗的方法用于儿童,最大的困难是与儿童沟通
的困难。佛洛伊德的学生哈葛·赫尔玛斯于1919年将游戏直接用
于儿童的心理治疗。安娜·佛洛伊德和克莱恩开始用游戏作为儿
童心理治疗的一种手段,把游戏作为一种直接的语言替代物,让儿
童用游戏‘玩’出其问题。游戏是儿童的自然媒介。
游戏治疗的发展,游戏治疗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分化’、‘融合’、
‘创新’三个阶段,形成了不同的理论流派。
游戏治疗的理论流派,在成人心理治疗中常见的‘认识疗法’、‘行
为治疗’、‘精神分析’、‘患者中心’等,都各自派生出如何以游戏
为媒介,适合以儿童为治疗对象的游戏治疗,形成了两派的主要观
点。
1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治疗相关理论,主要是把游戏作为心理分析治
疗的手段,让儿童把压抑在潜意识中的早期创伤和痛苦体验暴露出
来,通过治疗者的分析、解释和疏导,着重解决异常行为和心理障碍
的内在原因。治疗者观察儿童在游戏中的行为表现,有针对性的对儿
童进行解释和分析,是儿童无意识的体验变成了有意识的体验,再通
过治疗者的解释、分析,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
17/25
2人本主义学派的游戏治疗相关理论,游戏治疗是以游戏活动为媒介,
为儿童创设一个充分自由的环境,让儿童在游戏活动中自然的表达自
己的情感、暴露内心存在的问题,从而解除种种困扰,使其获得正常发
展的机会。实践经验表明,采用这种形式的治疗,对于有情感和社会适
应能力的儿童比较有效,如果治疗者能贯彻执行八条基本的治疗原则,
治疗获得成功的可能性就很大。阿克瑟莱恩的游戏治疗的基本原则是
治疗的关键。
阿克瑟莱恩的游戏治疗的八原则
1游戏者应该和儿童建立一种热情友好的关系,并尽可能早些建立这
种融洽的关系。
2治疗者要完全接受儿童的现实表现。
3治疗者在与儿童建立这种关系中,要让儿童有被许可的感觉,能自
由表达他们的全部感情。
4治疗者要迅速地承认并反馈儿童表达的感情,使他能洞察自己的言
行。
5治疗者要始终相信儿童自己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应该让儿童有自己
选择和改变情况的权利。
6治疗者不要企图以任何方式指导儿童的言行,坚持让儿童领路,治
疗者跟从。
7治疗者应该承认治疗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能企图加快进程。
8对治疗者规定的一些限制,是为了保证治疗面向现实,使儿童在这
种关系中明确他自己的责任。
.
18/25
游戏治疗的实施方法
(一)准备期,进入游戏治疗室前地准备工作
1发现并鉴别有特殊需要的儿童。
2游戏治疗中的家长工作。主要在改变家长的态度、增进家长对游戏
治疗的理解、争取家长对游戏治疗的积极配合三个方面。
3游戏治疗中与教师的沟通。在游戏治疗中需要与儿童所在的教育机
构的教师取得联系和沟通,让教师知道该儿童在接受治疗时可能出现
的问题,以及需要教师在哪些方面给予支持和配合。使儿童在游戏治
疗室内外的环境尽量保持一致,有利于增进治疗的效果。
4与儿童建立良好的关系。游戏伙伴关系可以使教师与一个特殊儿童
之间、也可以是教师与一组特殊儿童之间的相互关系。
5游戏治疗室的结构。游戏治疗室的环境、游戏治疗室的玩具,游戏
治疗时间的确定是实施治疗前需要考虑的几个问题。
6游戏治疗者的角色。在游戏治疗中治疗者应扮演这样的角色:沟通
者、旁观者、观察者。
(二)治疗期,游戏治疗的具体过程
1设计适合儿童需要的治疗方案及目标,包括阶段目标和终极目标。
阶段目标是把治疗分成一个一个的阶段,终极目标是指游戏治完成后
要解决哪些问题,达到什么目的,是判断是否该终止治疗的信息和标
准。因此目标和方案是进行治疗的重要环节。
2实施治疗方案。首先带儿童进游戏治疗室,给儿童自由探索的机会
和条件;然后观察记录儿童在游戏治疗室中的表现,及时反馈儿童的
.
19/25
言行;及时与家长、教师沟通,获取相关信息;在游戏治疗中根据儿
童的情况设置必要的限制,以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
3追踪期,游戏治疗的效果评估。由教育机构的教师、家长及治疗者
进行综合评价;在通过量表评估;为保证效果的有效性,应该通过专
业机构的评估。
游戏治疗技术运用的个案举例:
‘游戏治疗孤独症儿童的一例报告’就是用阿克瑟莱恩的游戏治疗法,
对自闭症儿童治疗并取得成效的一个案例。可以看出游戏治疗技术在
治疗孤独症儿童中的实际应用。
(一)收集个案资料。通过资料寻找可能导致问题的原因,以便在
治疗中能有针对性的给予帮助。同时开始建立治疗者和儿童的
关系。
(二)鉴别诊断个案问题的性质。在综合多方面检查结果的基础
上,确定儿童的问题。为游戏治疗的方案建立提供直接的信息。
(三)制定和实施游戏治疗目标。治疗者与儿童合作开始治疗,
经过若干次游戏治疗活动,对儿童的帮助开始产生效果。
(四)追踪与评估。使用针对个案儿童使用的方式进行评估,发现
游戏治疗之后儿童行为等各方面的变化。
语言矫治,为帮助语言异常儿童克服障碍,促使他们的语言得到较
好的发展,教师和专业人员采取一定的干预手段,给予他们特别的
帮助。
语言矫治的价值,学前阶段是儿童学习语言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
.
20/25
帮助儿童克服障碍,可以使他们的语言和其他方面获得更好的发
展。对语言有障碍的儿童来说,语言矫治越早进行,效果越好。
语言矫治工作的前期准备,前期准备工作主要目的是了解儿童语
言发展的程度,确定儿童交流是否异常及异常程度,分析障碍原因,
提出语言矫治的方向性建议。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收集儿童的
有关原始资料,系统观察儿童的行为表现,利用测查工具对儿童进
行测查,撰写观察结果和语言矫治建议。
语言矫治工作的指导原则
1基本观点:语言障碍儿童的教育是幼儿园整个教育工作的有机组成
部分,应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应为语言障碍儿童提供有
效的特别帮助,并与儿童的全面发展结合起来,将语言矫治渗透在教
学内容的各个领域之中。语言矫治不是单纯一个人可以完成的,教
师、家长等需要密切配合。语言治疗还要和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结合
起来。
2指导原则包括个别化指导原则,兼顾个人与集体原则,可行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
语言矫治工作中的教师角色,教师做语言矫治工作的任务主要有:
及时发现儿童的问题,树立良好的态度,为语言障碍儿童提供正确
的语言范型,做好家长等人的工作,为语言障碍儿童制定和执行个
别化教育方案。
学前特殊儿童语言矫治的方法
1儿歌故事法。儿歌、故事等文学作品对语言矫治有特殊的功能,可
.
21/25
以弥补儿童语言经验不足,促使儿童掌握语言形式和运用语言,并促
进儿童情感、认知、社会化等方面共同发展。
2全面交流法。语言属于符号的一种,符号活动之意义的产生、传达、
阐释过程除语言符号外,还包括绘画、舞蹈、音乐符号、文化符码、
医学符号、动作符号乃至嗅觉符号、触觉交流等,各种符号系统之间
存在一种共性,其他符号的学习与语言符号系统的发展能够相互促
进。
3多重刺激法。根据感官代偿作用,如触觉可以代替听觉,强调同时使
用多种教学手段,同时给予儿童多种刺激,以提高儿童的语言学习效
果。
4日常交往法。通过日常交往提高儿童的语言能力,并以培养日常交
往能力为目标。
5自然情境法。而同时通过真实的生活经验来学习的语言的,语言矫
治应着眼于丰富儿童的生活经验,矫治中尽量使用真实物体与真实情
境,教师应结合幼儿园的环境及各种活动,让孩子在真实的情境中获
得语言。
6游戏法。游戏是学前儿童的基本活动,游戏情境能有效激发孩子讲
话的愿望,有效地提高儿童的语言能力。
学前儿童常见的行为问题,可以归纳为行为不足、行为过度和行为
不适当等几类。
学前儿童行为问题产生的原因,社会环境变化、家长教养方式以及
学前教师的教学方法是相关的。
.
22/25
行为矫正的相关理论以巴甫洛夫为代表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以斯金纳为代表的操作性条件理论,以贝克等为代表的认知行为
疗法以及以班杜拉为代表的社会学习理论都针对儿童行为矫正问
题提出了自己流派的观点和方法。
学前儿童行为矫正的基本方法,
1正强化。正强化是一种常用的方法,与奖励是同义的。正确使用正
强化可有效地增强好的行为,但使用不当也会带来负作用。每个人所
喜爱的事物不同,在奖励时要注意强化物的强化价值,还要防止过多
剥夺或饱厌现象。
2间歇强化。间歇强化比连续强化效果更强,同样也需要强化物的支
撑。
3区别强化。区别强化可用来减少不当行为,要求在行为以低比例出
现时给予递减强化。
4消退。消退是与连续强化相对应的概念。要防止给予不良行为注意,
消退时要确保态度一致。
5隔离。隔离是当代儿童表现出不良行为时暂时将其从有强化物的环
境中分隔开,严重者可用隔离室。
行为矫正方法的应用
1代币制。代币制是综合应用、强化对儿童实施行为矫正的方法。需
要建立一套奖励代币的办法和兑现逆强化物的机制。
2模仿和示范。模仿和示范是相对应的。儿童的行为大多是建立在模
仿的基础上的,因此给予正确的示范就很必要。要给儿童正确的示范,
.
23/25
防止不必要的示范对儿童的行为产生错误的引导。
3行为塑造法。行为塑造法是一种程序,用来形成某个人目前还没有
的行为,即个体从不会到一步一步学会一个新行为的过程。
一体化教育的安置形态,主要有:随班就读与个别帮助相结合的安
置形态,设立中心的安置形态,对口活动的安置形态。
影响安置形态的因素有:特殊儿童的特点,学前教育机构的特点,
师资的特点和特殊儿童家长的观念。
一体化教育的组织形式有:
1集体教学活动
2分组教学形式
3在集体教学中重点关注的形式
4个别辅导的形式。
学前特殊儿童一体化教育的教学目标制定原则包括:强调特殊儿
童发展的全面性原则;强调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发展的差异性原
则;强调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的融合性原则。
学前特殊儿童一体化教育的教学目标制定步骤包括:确定目标—
选择学习内容—组织学习内容—评价学习效果。上述环节是一个
螺旋上升的循环过程。
教育目标分类: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一般教育目标与特殊教育目
标〔缺缺陷补偿目标、认知加强目标和生活技能训练目标。
目标制定方法:目标分层法和目标分期法。
教学内容策略
.
24/25
1选择教学内容的依据:根据教育目标及儿童发展水平。
2教学内容的分类包括一般教学内容与特殊教育内容两部分,具体有
普通学前教育课程、认知加强课程、特殊治疗课程与生存技能课程。
学前特殊儿童一体化教育中的人员
1一体化教育中的教师
教师角色:发现和诊断班级内的特殊儿童,教给儿童日常交往的技能,
制定和执行个别化教育方案,组织协调其他人员对特殊儿童进行教
育。
教师素质:能够认识矫治的意义,对所有儿童一视XX;掌握一定的特
殊教育的专业知识技能;具备协调组织能力;具有创造性,能够激发
幼儿的兴趣。
2一体教育中的家长
家长角色:家长在特殊儿童一体化教育中有两个主要作用。一是积极
配合教师在幼儿园的工作,包括提供特殊儿童个案发展史、及时反馈
儿童在家中的表现和训练效果、对儿童在幼儿园中的教育内容进行强
化以及参与个别化教育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二是在教师指导下,对特
殊儿童进行家庭教育。
家园配合方式:一是教师与家长要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交流;二是教
师与家长进行一定培训。
3一体化教育中的同伴
教师在特别关注特殊儿童的同时,不能影响正常儿童的利益。一体化
教育对正常儿童也有促进作用,对其德性及知性发展有好处。
.
25/25
同伴关系是儿童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之一。正常儿童是教师教育特殊儿
童的帮手。
帮助特殊儿童的方式:可以采用一对一的配对形式和活动小组的形式
帮助特殊儿童。
个别化教育方案的制定原则
1科学性原则:个别化方案的整个制定过程建立在科学基础上。
2发展性原则:方案的制定与实施是满足特殊儿童的特殊需要,最终
促使其发展。
3可行性原则:一是指方案的内容必须符合幼儿的水平;二是指计划
要考虑到教育人员、教育机构执行方案的可能性。
个别化教育方案的内容包括:儿童现状分析,特殊接受特殊治疗与
帮助的内容,特殊儿童参与普通儿童学习的内容与程度;对特殊儿
童进行教育教学的方式;特殊儿童的发展目标;方案检查的时间
及方式;其他需要注意的问题。
学前特殊儿童个别化教育方案的制定步骤
分析评定—找出差异—制定方案—实施方案—评定实施情况—修改
方案—实施方案
本文发布于:2023-01-30 06:03:5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6065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