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方式有五种:
(1)叙述。叙述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
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2)描写。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记叙
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
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
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3)抒情。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
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
(4)议论。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它的作用在于
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
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
(5)说明。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
清楚的表达方式。这种被解说的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建
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
表现手法主要分为三大类: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
抒情手法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和托物寓理
描写手法分为:描是描绘,写是摹写。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
体地描绘出来。这是一般记叙文和文学写作常用的表达方法。它分为细描与白描、静态描写
与动态描写、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虚写与实写、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物体描写、细节描
写、渲染与烘托、欲扬先抑、联想和想象等。
修辞手法:略
说明方法有:(1)举例子。(2)分类别。(3)列数据。(4)作比较。(5)画图表。(6)下定
义。(7)作诠释。(8)打比方。(9)摹状貌。(10)引资料。
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
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
对比论证:拿正反西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此外,在驳论中,往往还采用“以尔之矛,
攻尔之盾”的批驳方法和“归谬法”。在多数议论文中往往是综合运用的。
归纳论证,也叫“事实论证”。它是用列举具体事例来论证一般结论的方法。
演绎论证,也叫“理论论证”,它是根据一般原理或结论来论证个别事例的方法。即用普遍性
的论据来证明特殊性的论点。
类比论证,是从已知的事物中推出同类事例子方法,即从特殊到特殊的论证方法。
因果论证,它通过分析事理,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证明论点。因果论证可以用
因证果,或以果证因,还可以因果互证。
类比证论是一种通过已知事物(或事例)与跟它有某些相同特点的事物(或事例)进行比较类推
从而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其中,“相同特点”是这种论证方法能够成立的前提,没有它,就
无法进行类推;“比较类推”是这种论证方法的根本标志,没有这个推理过程,就达不到证明
论点的目的;“已知事物”是这种论证方法的一个重要条件,它是为所要论述的主体事物服务
的客体事物,没有这个条件,不能使类推的道理明显化,不易为读者接受,在某些情况下也
不能达到证明论点的目的。这种论证方法通过客体事物与主体事物相同特点的比较,把客体
事物的性质类推到主体事物上,由此揭示出主体事物具有客体事物同样的性质,从而达到证
明论点的目的。《邹忌讽齐王纳谏》中,作者把邹忌受到不切实际的赞美即受蒙蔽的这一性质
类推到了齐王的身上,生动地证明了“王之蔽甚矣”这一论点。由此可见,客体事物在论证
中起着印证主体事物所具有的某些性质,进而证明论点的作用。所以,实质上是一些特殊的
论据。
类比论证法在表现形式上,有各种不同的情况。从主、客体事例的数量看,在同一论证过程
中,主体事例只能是一个,而客体事例则不受限制,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几个。如《察今》
里就有“荆人涉雍”、“刻舟求剑”、“投婴于江”这三个客体事例,每一个客体事例后面都有
一段比较类推的文字,起着反复论证反复强调的作用,从而形象地揭露了“今世之主”一成
不变地“法先王之法”的荒谬。客体事例的来源,可以是生活中的真实事例,也可以是假设
的事例;可以是一个包含科学原理的事例,如《晏子使楚》中的因水土不同而橘变为枳,也
可以是寓言故事,如《察今》中的三个事例;还可以是成语典故,如《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中的滥竽充数。在同一论证过程中,主体事物与客体事物之间的相同特点可以是一个,也可
以是许多个。如《察今》,主体事例“今世之主法先王之法”与它的三个客体事例之间,就只
有“主观的做法不适应客观的变化”这一个相同的特点;而《邹忌讽齐王纳谏》中,主体事
物齐王与客体事物邹忌之间,在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对齐王的态度及妻、妾、客
对邹忌的态度上,均表现为“私”“畏”“有求”这三个方面的相同特点。相同的特点越多,
主体事物就越具有客体事物的性质,越能暴露主体事物的本质。类比论证法在实际运用中也
存在着不同的情况,有的通篇都用这一种论证方法,类比到底,如《邹忌讽齐王纳谏》;有的
只在文章的某一部分运用这种论证方法,并把它与其他论证方法结合起来运用,如《公谏》
就是把类比论证与演绎推理结合起来运用的。
值得一提的是,类比和比喻有相近之处:类比的主体事物和客体事物之间有相似点,比喻的
本体事物和喻体事物之间也有相似点;类比能形象生动地证明论点,而议论文中的比喻也有
使抽象事物具体化,深奥的道理通俗化的作用。正由于有这些相近之处。以致有些把某
些密集的比喻修辞或某些类型的类比论证说成是“比喻论证”,但类比和比喻毕竟是不同的,
它们有许多根本的区别。
一、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之间就其比拟的相似点来说,只有一个,不存在一个以上比拟的相似
点的实例;类比的主体和客体之间进行比较类推的相似点,则不限于一个。比喻中如果有几
个喻体,那么这些喻体只分别与本体有比拟的相似点,没有共同的比拟的相似点。如“四人
帮的头面人物江青,她本是一个白骨精。穿黑裙,戴黑纱,活象一只老乌鸦。”这里江青与白
骨精的相似点是“变化多端为害人民的鬼蜮”,江青与乌鸦的相似点是“黑得令人讨厌的形象”,
这个比喻中的两个喻体“白骨精”、“乌鸦”与本体“江青”没有共同的比拟的相似点。而类
比中的所有客体与主体都有共同的类比的相似点。
二、“譬喻和被譬喻的两个事物又必须在其整体上极其不同”(陈望道《修辞学发凡》),而类
比中的主体和客体的两个事物在整体上可以是相同的,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邹忌与齐
王,两者都是齐国的统治阶级中的人物。
三、比喻只能依据本体和喻体的相似点进行比拟,而类比在依据主体和客体的相似点进行充
分比较的基础上,还可以依据相异点进行比较,从而得出主体事物的某些性质有甚于客体事
物相应的某些性质的结论。如《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中把南郭先生与革命队伍中某些人的
相似点进行了比较之后,又把两者的相异点“造成的危害不同”进行比较:“如果说,南郭先
生的装腔作势,只是骗了一个齐宣王的话,那么,在革命队伍里装腔作势,那就是骗党,骗
群众”,性质更为严重。从而教育广大的革命千万不能装腔作势。既有相似点的比较,又
有相异点的比较,这就是《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应该属于运用了类比,而不能属于运用比
喻的文章的理由所在。
四、比喻和类比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虽然两者都含有一个“比”字,但含义不同。比喻中的
“比”是“比拟”的意思,“思想的对象同另外的事物有了类似点,文章上就用那另外的事物
来比拟这思想的对象的,名叫譬喻。”(陈望道《修辞学发凡》)而类比中的“比”是“比较”
的意思,所谓“类比”,就是“比较类推”。比较类推的过程,就是证明论点的过程,所以,
它作为论证方法能够成立。任何论证方法都必须包含有推理、证明的过程,而“比喻”本身
不包含比较类推或其他方式的证明论点的过程,所以,经只能是一种修辞格,而不能成为论
证方法。
类比论证在论证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具体的事物,所以它具有其他论证方法所不具备的形象、
生动的特点,容易使读者在形象的感受中明白道理,接受作者所论证的观点。这种论证方法,
在现实生活中用途广泛,收效显著。用它来揭露敌人,易于剥去敌人的伪装,使其原形毕露;
用它来劝谏,则能使被劝者从谏如流;用它来辩论,则使论敌陷入无言以对的尴尬境地。这
种论证方法,还往往被科学家们用来论证科学假说。尽管有些假说至今还未得到验证,但人
们常常并不怀疑这些假说的若干合理的成分,因为它不仅论证合理,而且开阔了人们的知识
视野,大大激发了人们探讨、研究问题的兴趣
对比和衬托
对比,是两个事物相互比较而得出的结果,重在比较,从而让读者心目中有一个明显的差别
衬托,则是一个事物衬托另一个事物,有正衬,反衬之说,有时候内含比较,但重在突出一
方面特征
本文发布于:2023-01-30 05:59:0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6062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