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西郊公园

更新时间:2023-01-30 05:41:15 阅读: 评论:0

中考分数查询官网-ou押韵


2023年1月30日发(作者:抗氧化美白针)

·42·

农业开发

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年第4期

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发展方向及对策建议

——以合肥市蜀山区为例

胡修树

(合肥市蜀山区农林水务局,安徽合肥  230000)

摘要:蜀山区位于合肥市西部,地处江淮分水岭,行政区域总面

积663km2、总人口149万人,实际管辖面积316km2、人口89万人,

农村区域面积约250km2,农业人口9.39万人,耕地面积1.59万hm2,

是个大城大乡格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对实现蜀山区农业现代

化、城乡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对策建议;蜀山区

1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1.1现代农业发展概况

1)农业结构优化。蜀山区发挥区位、交通、科教、信息、资

源优势,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着

力打造精品苗木花卉、瓜果蔬菜、生态健康养殖、种业培育、乡

村旅游五大特色优势产业,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3:32.7:66,初

步实现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2)农业产业化水平提升。蜀山区现有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3

家,年主营业务收入22.3亿元,农产品加工业有了一定的规模。

现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9家、农业产业化联合体3家,

市级以上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11家、家庭农场5家,新型农业经营

主体有了一定的基础。现有市级以上农业休闲示范点9家、星级农

家乐16家,休闲农业、餐饮民宿等适乡产业发展初具规模。

3)农业基础设施改善。改善现代农业发展条件,进行了农田

水利工程建设,实施了土地综合治理项目,总面积2586.67hm2,

核心区集中治理1333.33hm2。完善设施农业园区沟渠、道路、电

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新建蔬菜瓜果连栋温控大棚27.5万m2;实施

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农村建制村通客车100%。

4)农业投入机制建立。出台了《蜀山区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政

策》,持续增加财政对现代农业发展投入;落实国家农业支持保

护补贴、棉花补贴、稻谷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惠农强农政策;

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农项目并落实落地。确保财政对现代农业发

展支持力度不减。

5)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开展了以农村“三大革命”为主的农

村人居环境整治,完成了农户改厕1800座,农村垃圾治理实现了

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自然村卫生保洁全覆盖;控制农业面源污

染,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和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减少化肥、农

药使用量,提高利用率;落实禁养限养政策,转变养殖方式,提

升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能力和资源化利用率。

6)农村改革深化。蜀山区积极推进农村改革,为现代农业发

展提供内生动力。基本完成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

任务,全区确权颁证面积1.49万hm2;完善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体系

建设,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土地流转面积6866.67hm2;全面推进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健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和收益分配

制度。

1.2现代农业发展制约因素

1)城市对乡村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够。农村地区仍然相对

落后,尤其是农业区域,农业基础设施不足,难以满足发展休闲

观光农业、智慧农业、创意农业等现代农业发展需要。

2)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农产品加工水平低,缺乏将产品优

势转化成市场优势的加工能力;缺乏品牌支撑,区域品牌尚未形

成,企业个体品牌管理水平偏低;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育不

够充分。

3)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矛盾多。农村土地确权颁证纠纷多,调

处难度大;农业企业特别是苗木生产企业经营困难,拖欠群众土

地租金现象有扩大、蔓延趋势。

4)基层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力量不足、能力不够,农村老龄

化、空心化、人才短缺,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2现代农业发展方向

2.1方向定位

紧抓合肥市“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建设历史机遇,围绕建

设“魅力蜀山、首创之区”奋斗目标,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和农旅

融合发展,建设融生态性、生产性、生活性为一体的彰显江淮特

色的都市生态型现代农业,把蜀山区建设成为安徽省现代农业发

展的先行区、合肥主城区的生态屏风和市民休闲的西花园。

2.2主导和特色产业

根据蜀山区的区位条件、自然条件、产业发展基础,以及市

场需求状况与发展前景,蜀山区现代农业主导产业发展选择:休

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高档园艺、现代种业、生态养殖与健康水产

等四大产业,并在不影响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适度清洁化农产品加

工物流。

1)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利用蜀山区农村区域紧邻城区、交

通便捷和市场广阔的优势,立足区域内现代农业园区和景观,结

合区域内自然生态资源、历史人文资源、民俗文化资源及乡村振

兴的建设成果,打造集农业观光、休闲体验、亲水度假等多功能

于一体的合肥“西郊公园”,形成以旅强农、以农促旅、农旅结

合、城乡互动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

2)高档园艺。加快转变蔬菜瓜果产业发展方式,提高蔬菜瓜

果生产经营的精品化、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和信息化水平,

构建生产稳定发展、产销衔接顺畅、质量安全可靠的现代蔬菜瓜

果产业体系,走都市生态型农业发展道路,打造生产基地、采摘

体验基地和休闲观光基地,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

高的需要。

3)现代种业。发挥蜀山区种业科技优势,依托丰乐种业、江

淮园艺等50多家种业企业,发展种业总部经济,打造好“种子一

条街”;促进农场与种业企业联姻,发展适度规模的高效制种、

试种基地和高效粮油生产。以大面积制种、试种的农作物为素

材,融入各类创意元素,发展支撑休闲观光的创意农业。

4)生态养殖与健康水产。在规模养殖禁止区外,根据都市体

验农业、苗木花卉产业需要适度发展生态循环农业,重点依托老

乡鸡等龙头企业恢复发展林下养鸡;利用区域内现有的鱼塘、库

坝,发展健康水产及休闲垂钓渔业,为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提供支

撑。

作者简介:胡修树(1966—),男,大专学历,农业经济师,主要从

事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下转第57页)

·57·

三农论坛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年第4期

化。为此,土地经营者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在积极寻求专家

人士的专业意见下,确定适宜的经营项目及规模。依照农业发展

的客观规律,在开展各种经济作物的栽培种植之前,联合当地种

植大户与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机构等进行试种植等试验,在不断实

践的过程中逐步总结出最适宜的栽培模式,在此基础上发展适当

规模并积极将各种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农业机械化设备等引入

其中,以此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针对可采用机械化作业的,

应当尽可能全部采用农业机械化作业模式代替传统的人工作业模

式,对农业生产中的人工费用支出进行有效控制。对于需要人工

作业的,则可以采用劳动定额和报酬相结合或是用工包干和投资

收益分成相结合的模式,从而有效激发雇佣人员的内在积极性,

同样可以达到有效提升整体农业生产成效的目的。最后,对于发

展规模化经营的农业企业,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积极聘用具

有丰富工作经验、扎实业务能力与较高职业素养的农业职业经理

人,引入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从而使得农业能够更好地实现规

模化经营,企业也可以真正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根本目标。

3.3完善相关基础设施以及服务体系

政府部门需要主动加大对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

度,为其提供更多的资金、物力、人力等支持。对农业生产当中

的现有年久失修的水利工程、农村道路等进行翻修施工,为实现

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奠定坚实基础。农业部门则需要积极与农业科

研机构等部门进行相互合作,抽调专人组成科技服务队伍,并灵

活运用互联网、微信等各种新兴媒介及新媒体技术,根据农户、

投资者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为其提供所需优质服务。另外,银

行、保险等金融机构也需要积极为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提供专门的

贷款、保险等业务,以此有效增强农业企业、农业大户等在实施

土地流转规模经营中的风险抵御能力。针对农村土地流转,我国

政府部门还需要充分发挥自身应有职能,建立相应的中介服务组

织并委派专业人士,为农户签订农村土地流转合同等全程提供专

业化的指导与服务。以此有效加快我国土地流转效率与成功率。

4结语

实施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对于提高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率,

促进我国农业实现现代化发展等均具有积极效用。针对眼下我国

在土地流转规模经营中存在的流转速度缓慢、经营效益水平较

低、经营定位不明确以及缺乏相关完善的基础设施等一系列问

题。我国还需要立足实际,在严格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

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并加强相关宣传教育,使得人们能

够对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形成正确、深入认知。同时我国还需要针

对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模式,主动完善相关基

础设施与服务体系,进而令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的优势效用能够发

挥至最大。

参考文献

[1] 李少华,王彬.睢宁县农民集中居住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存在

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20,(2):259-260.

[2] 卢淑芳,刘晓平.加快土地流转 促进农业规模化生产经营[J].吉

林农业,2014,(11):11.

3对策建议

3.1加大政策扶持

紧抓党和政府实施乡村振兴、支持现代农业发展良机,争取

并落实发展现代农业的扶持政策。加大区级财政支持力度,整合

各类农业项目资金,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制定土地、税收、

信贷等方面的优惠扶持政策,鼓励不同经济成份和各类投资主

体,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元

化农业投资体系。

3.2创新现代农业经营机制

建立有利于资源要素向农村合理配置和双向流动的激励机

制,开辟社会资源投向现代农业的新途径。坚持规范与发展并

重,促进农业经营主体转型升级,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

平。支持龙头企业以产业为纽带实行联合与合作,促进农产品生

产、流通和加工一体化,着力打造农业产业化集群。遵循集中、

规模、增效的要求,发展多形式适度规模经营。

3.3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围绕蜀山区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领域和关键技术,与安徽农

业大学、安徽农科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开展产业发

展、资源综合利用、农业生态等重点研究,建成支撑现代农业发

展的专家库和技术成果库。加强对农业科技人员、新型农业经营

主体和职业农民的培训,提高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以市场

为导向,通过政策支持调动社会力量提供农业生产性服务,壮大

以托管服务为主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

3.4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

加快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打造一批有“三品”认证的

生产基地。整合品牌资源,创建一批质量好、附加值高、影响力

大的知名品牌。加强农产品安全监管,推进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

度建设,完善农产品市场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

溯体系。

3.5继续深化农村改革,扩大对外开放

巩固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成果,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和

农村土地承包管理,依法清理拖欠承包地租金企业,及时化解农

村承包地经营权纠纷;完善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制度,完成农村集

体产权制度改革和“三变”改革任务。健全农业对外开放工作联

动机制,推进“引企、引技、引智、引品种”和友诚农业合作;

拓宽招商引资渠道,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突出外、大、高的招商

重点,进一步增强现代农业开发水平和发展活力。

参考文献

[1] 王红.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11):

367-367.

[2] 李毅云,黄友才.浅析万载县农业发展现状、发展方向及对

策建议[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10,16(14):23-

24+55.

(上接第42页)

本文发布于:2023-01-30 05:41:1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6053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很爱
下一篇:且听
标签:西郊公园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