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0小学元旦新年节手抄报内容文字大全
【5篇】
对我们来说重要的元旦节,在历史上其实由来已久,你知道还有
哪些关于元旦的事情吗以下是我们给大家整理的2020小学元旦新年
节手抄报内容文字大全.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小学元旦节手抄报内容文字(一)
中国古代元旦的由来
中国的元旦,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3000
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
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文史学家萧子云的
《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宋代吴自牧
《梦粱录》卷一“正月”条目:“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
一岁节序,此为之首。”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叫“元正”;晋代庾
阐《扬都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一篇《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中
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诗中谓之“元朔”。
我国在发掘大汶口文化遗物中,发现一幅太阳从山颠升起,中间
云烟缭绕的图画。经考证,这是我国最古老的“旦”字写法。后来,
在殷商的青铜器铸铭上,又出现了被简化的“旦”的象形字。“旦”字
是以圆圆的太阳来表示的。“日”下面的“一”字表示的平线,意为太
阳从的平线上冉冉升起。
中国元旦历来指的是夏历(农历、阴历)正月初一。元是“初”、“始”
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
第一天。在汉语各的方言中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初一”的,有叫
“大天初一”的,有叫“年初一”的,一般又叫“正月初一”。
2
正月初一从哪日算起,在汉武帝以前也是很不统一的。因此,历
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商
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
从汉武帝起,才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
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但这是夏历,亦即农历或
阴历,还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元旦。
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的统治,建
立了中华民国。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开会,决定使用公历,把农历的
正月初一叫做“春节”,把公历的1月1日叫做“元旦”。不过当时并
未正式公布和命名。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
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公
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
现在的元旦
今天所说的“元旦”,是新中国成立前夕的公元1949年9月27
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
时,也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即是我们所说的阳历。
在当代,元旦指公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为了区别农历和阳历两
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
因此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阳历1月1日定为新年的开
始“元旦”,并列入了法定假日成为全国人民的欢乐节日。
小学元旦节手抄报内容文字(二)
朝鲜
朝鲜和我们中国一样,在新年也有贴窗花、桃符的匀俗。朝鲜人
在新年时,家家户户贴对联和年画。有的人家在门上贴上寿星或仙女
3
的画像,祈求上天保佑,驱走鬼魅,赐给幸福。元旦黎明,人们把一
些钞票塞进了除夕预先扎好的稻草人中,扔到十字路口,表示送走邪
恶,迎接吉祥福星。黄昏,人们又将全家人一年中脱落的头发烧掉,
祝愿家人四季平安。新春佳节,朝鲜的妇女穿戴一新。元旦日少女们
头戴一
种麻制的帽子,称为“福巾”,身穿带花纹的五色彩衣,进行荡
秋千比赛。她们以一处树花为目标,看谁先踢到或咬到为胜。也有在
高处挂上铜铃的,以先碰响者为冠军。新年期间,朝鲜人除了享以美
酒佳肴外,还必须要做一种用糯米加上松子、栗子粉、枣泥和蜂蜜等,
蒸煮成与我国的八宝饭相类似的甜饭食用,以预示家里人丁兴旺日子
过得象蜜一样甜。
新加坡
元旦起个大早,高高兴兴的从长辈那里拿“红包”(压岁钱)。新
年里有个社团组成的舞狮、舞龙队沿街表演。男女老幼穿着盛装,带
上礼品走访亲友。过年时,人们爱吃油炸糯米和红糖做成的甜年糕。
英国
在英国,公历元旦虽没有圣诞节那样隆重,但在除夕夜和元旦,
还是根据当地的风俗匀惯开展种.种庆祝活动,以示送旧迎新。英国人
在
除夕的深夜,常带上糕点和酒出去拜访,他们不敲门,就径直走
进亲友家去。按英国人的风俗,除夕千夜过后,朝屋里迈进第一只脚
的人,预示着新的一年的运气。如果第一个客人是个黑发的男人,或
是个快乐、幸福而富裕的人,主人就将全年吉利走好运。如果第一个
客人是个
浅黄头发的女人,或是个忧伤、贫穷、不幸的人,主人在新的一
4
年中将遭霉运,会遇上困难和灾祸。除夕在亲友家作客的人,在未交
谈前,要先去拨弄壁炉的火,祝福主人“开门大吉”。英国的新年庆
祝活动大都在除夕火夜举行,“迎新宴会”,便是其中之,这种宴会分
“家庭宴会”和“团体宴会”两种,宴会通常从除夕晚上8时开始中
直至元旦凌晨结束。宴会上备有各种美酒佳肴和点心,供人们通宵达
量地开怀畅饮。午夜时分,人们打开收音机,聆听教堂大钟的新年钟
声,钟声鸣响时,人们一片欢腾,举杯祝酒,尽情欢呼,高歌《往昔
的日光》。
“除夕舞会”则是另一种庆祝活动。由当地的旅馆和舞会,夜幕
降临。人们身着节日盛装,从四面八方杰到这些装饰一新的灯光辉煌
的舞场,在美妙的乐声中翩翩起舞,成千上万的人群,还云集到各个
广场,围绕着广场中心的喷泉和厄洛斯神象,载歌载舞,尽情狂欢。
电视台还在广场做现场直播,让在这家“守岁”的人也共享欢乐。
德国
德国的新年,庆祝时间前后有一周。这期间,家家户户都要摆上
一棵枞树和横树,树叶间系满绢花,表示繁花如锦,春满人间。德国
人在除夕午夜新年光临前一刻,爬到椅子上,钟声一响,他们就跳下
椅子,并将一重物抛向椅背后,以示甩去祸患,跳入新年。孩子们组
成乐队,穿上新衣服,拿着口琴和手风琴,列队在街上吹奏。成年人
则手持彩旗,跟在后面呐喊唱歌,欢庆新年,德国的妇女在新年里要
即兴表演家庭题材的喜剧小品。在德国的农村流传着一种过新年的风
俗--“爬树比赛”,小伙子们顺着光秃秃的树比赛爬高,第一名被誉为
“新年英雄”,以示步步高升。
伊朗
伊朗实行的是伊斯兰历,它的季节和月份是不固定的。在伊朗,
5
庆贺新年就是庆祝春天到来,往往是在公历3月下旬,过新年要隆重
庆祝一周,人们涌上街头生起“篝火”---“夜火”,然后全家人依次从
夜火上跳来跳去,表示烧掉“晦气”,迎来光明,驱邪灭病,幸福永
存。除夕夜要吃“七道菜”,每道菜的名称都要以字母“S”开头的,
以示吉祥。初一到初三,人们走亲访友,互祝春节快乐。新年最后一
天,全家出游踏青,以避邪恶。
法国
以酒来庆祝新年,人们从除夕起开始狂欢痛饮,直到1月3日才
终止。法国人认为元旦这一天的天气预示着新的一年的年景。元旦清
晨他们就上街看风向来占卜:刮南风,预兆风调雨顺,这一年会是平
安而炎热;刮西风,有一个捕鱼和挤奶的丰收年;刮东风,水果将高产;
刮北风,则是欠收年。
小学元旦节手抄报内容文字(三)
元旦节的名称释义
中国元旦历来指的是农(夏、阴)历正月初一。“元旦”的“元”,
指开始,是第一的意思,凡数之始称为“元”;“旦”,象形字,上面
的“日”代表太阳,下面的“一”代表地平线。“旦”即太阳从地平线
上冉冉升起,象征一日的开始。人们把“元”和“旦”两个字结合起
来,就引申为新年开始的第一天。元旦又称“三元”,即岁之元、月之
元、时之元。在汉语各地语言中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初一”的,
有叫“大天初一”的,有叫“年初一”的,一般又叫“正月初一”。在
中国,元旦已列入了法定假日。由于世界各国所处的经度位置不同,
各国的时间也不同,因此,“元旦”的日期也有不同。中国是世界上
第12个开始新年的国家。
元旦节习俗
6
年糕:又称粘粘糕,取年年高之意。在南方用糯米制成,北方则
为黏黍。年糕的历史悠久,汉朝的米糕已有“稻饼”、“糕”、“饵”、
“糍”等名称。6世纪食谱《食次》就有年糕“白茧糖”的制法,北
朝《齐民要术》记载了将米磨成粉制糕的方法。元旦吃年糕盛行于明
清时代,尤以南方流行。明末《帝京景物略》卷二记载,正月元旦,
“夙兴盥激,吃枣糕,日年年糕”。北方河北嘉靖时《威县志》说当地
吃“蒸羊糕”。在南方,江浙的苏州、嘉定等地方志称“节糕”,明正
德广东《琼台志》记载当地吃春糕:“元旦前以糯粉濈(jiacute;)蔗糖或
灰汁笼蒸春糕,围径尺许,厚五六寸,杂诸果品岁祀,递割为年茶,
以相馈答。”其形制类似今天的生日蛋糕。清顾禄《清嘉录》卷十二
记载更为详细,说将黍粉和糖为糕,叫做“年糕”,有黄色和白色之
别。大的一尺见方为“方头糕”,还有像元宝的“糕元宝”,用于除夕
供先、亲戚朋友间的赠答。此外,还有细长的“条头糕”、宽大的“条
半糕”。过节时富家雇人制糕,一般人可在糕店购买。
小学元旦节手抄报内容文字(四)
湖南春节第一餐要吃“年糕”,意为“一年更比一年好”,而少部
分湖南的苗族人民,春节第一餐吃的是甜酒和粽子,寓意可“生活甜
蜜,五谷丰登”。
湖北有的地方春节第一餐喝鸡汤,象征“清泰平安”。此外家中
的主要劳动力还要吃鸡爪,寄意“新年抓财”;年轻的学子要吃鸡翅膀,
寓意能展翅高飞;当家人则吃鸡骨头,有“出人头地”之意。
荆州、沙市一带,第一餐要吃鸡蛋,意谓“实实在在,吉祥如意”。
如遇客人,要吃两个煮得很嫩、可透过蛋白见蛋黄的“荷包蛋”,意
即“银包金,金缠银,得金得银”。
江西鄱阳地区第一餐要吃饺子和鱼,意为“交子”和“年年有余”,
7
有的在饺子中放糖块、花和银币,意味着“生活甜蜜”、“长生不老”、
“新年发财”。
广东部分地区春节第一餐要吃“万年粮”,即做好足够春节三天
家人吃的饭菜,寓有“不愁吃喝”之意。潮州一带,第一餐常吃用米
粉和萝卜干油炸而成的“腐圆”,喝芡实、莲子等熬成的“五果汤”,
寓“生活甜美,源远流长”之意。
广西壮族人春节第一餐吃甜食,表示新的一年生活美好,甜蜜如
意。
福建闽南人春节第一餐吃面条,寓意“年年长久”,漳州一带吃
香肠、松花蛋和生姜,寓意“日子越过越红火”。
江苏、浙江部分地方春节第一餐要吃由芹菜、韭菜、竹笋等组成
的“春盘”,寓意“勤劳长久”。
安徽一些地方春节第一餐时每人要咬一口生萝卜,名为“咬春”,
可“除菌防病,新年吉祥”。
关中、河南部分地方春节第一餐要吃饺子与面条同煮的饭,叫“金
丝穿元宝”、“银线吊葫芦”。
台湾春节第一餐吃“长年菜”,是一种长茎叶,有苦味的芥莱。
有的还在菜里加细长粉丝,意即“绵绵不断,长生不老”。
小学元旦节手抄报内容文字(五)
元旦的来历
每年公历的1月1日,是新的一年的初始,中国人习惯将这一天
称为元旦,元旦一词至今在中国已沿用4000多年。
元旦一词,是中国古代的土产。在中国夏朝时候产生了夏历,就
是现在的农历,规定以农历的正月初一为元旦。
在中国汉语中,元旦是个合成词,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天亮或
8
早晨。殷商时代的青铜器皿上,就已有旦的象形字。旦的上面是个日,
表示一轮圆圆的太阳;下面是个一,表示地平线。日与一合在一起,即
太阳跃出地平线,冉冉东升。古人创造元旦一词,含义很美,奇巧精
妙。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决定采用公历,把1912年1月1
日定为民国元年一月一日,但当时还不叫元旦。
新中国成立前夕的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
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决议,从新中国成立之日起,我国历法采用世界通
用的公历纪元。从此,正式将公历1月1日定为元旦,俗称阳历年,
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俗称阴历年。
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把每年1月1日作为元旦,但也有一些国
家和民族由于本地的历法传统及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季节气候的不
同,因而他们的元旦日期也不一样,这也使得这个世界多姿多彩,更
显民族的特色了。
“元”有开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意思。元旦(NewYear#39;sDay,
NewYear)便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也被称为“新历年”、“阳历年”。元
旦又称“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
山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定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而
以西历的1月1日为新年。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
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年法”,确认
新年(元旦)为中国的法定节日。元旦也是世界上很多国家或地区的法
定假日。
本文发布于:2023-01-30 04:44:0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6027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